初中语文

阅读下面文段后按要求答题。
读(节选)  
人之一生.读之一生                                   读海,胸怀将变得辽阔
从春读到夏,从小读到大                               读月,方知阴晴圆缺
读雨,方知万物可以滋润,心灵能够洗涤                 读日,便不再惋惜日近黄昏
读雪,能领悟到嚣的纯洁,感受到冬的春意               用心品读,细细感悟
读风,就能触摸d4)11的脉搏,聆听天地的呼吸           阴雨中能读出晴空
读霞,才能于苍茫中发现辉煌,展示自己韵不屈           枯黄中能读出翠绿
读花,你学会倾听                                     沙漠中能读出清泉
读树,你学套成长                                     黑暗中能读出晨曦
读山,你学会攀登                                     (诗歌有删改)
阅读上面这首诗歌后,请从文学欣赏的一两个角度进行赏析。(5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诗文阅读
从 军 行
【唐】 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注释:呼延:匈奴贵族,这里指敌军的一员悍将
诗中哪些词语反映了眼前这场战争的严酷?
                                                                        
一个“碎”字和一个“独”字刻画了一位怎样的将军形象?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中用一个“      ”字写出迷蒙冷清的特点,以“      ”三字引出下文“商女”的出场。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写景,二句叙事、写景连用。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句“商女”、“亡国恨”、“犹唱后庭花”作铺垫。
B.诗中描绘秦淮迷蒙冷清的寒江夜色,寄寓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C.全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愁,语言清新洗炼,化用典故,是唐诗绝句中的优秀诗篇。
D.商女热衷歌唱《玉树后庭花》靡靡之音,诗人既批判了她的幼稚无知,又抒发了自己忧时伤世之感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赠从弟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三、四两句诗中的两个“一何”,表达上各有什么不同?
                                                                          
                                                                            
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5分)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在诗人齐己笔下,“早梅”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概括作答。
诗歌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后将其中的“数枝”改为“一枝”,请谈谈这样修改的妙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诗歌,完成小题
观沧海(三国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诗中,作者通过所观之景,表现了大海的         ;接着又通过       ,表现了大海的博大胸怀。
下列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诗歌首句交代了诗人观海的地点,显示出“君临天下”的威严气势。
B.“秋风萧瑟”为诗歌平添了一份肃杀之气,吻合曹操“奸雄”的形象。
C.诗歌采用动静相衬、虚实结合的写法,既描绘了“景”,又表达了“志”。
D.诗歌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要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共4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了踏春的踪迹,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颔联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春燕莺争暖、生机勃勃的画面。
C.颈联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

“水面初平云脚低”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全诗以“___________”为线索,从“_______________”起,到“______________”终,以“早春”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最后两句中的“_____________”两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
展开联想和想像,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村  晚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①,山衔落日浸寒漪②。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③信口吹。
【注释】①陂(bēi):水岸。②漪:水波纹。③:腔:曲调。
诗中的动词很有表现力,试结合诗句选择其中一处作简要赏析。
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小题。(共4分)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黑云压城城欲摧”表达了什么意思? 这句诗好在什么地方?
结尾两句运用典故,表现了将士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木芙蓉
南宋•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诗的一、二句写出了“木芙蓉”怎样的特点?
托物言志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请作简要赏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①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②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① 松源、漆公店:地名,在今皖南山区。②赚得:骗得
本诗除借助景物描写说明道理外, 还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找出一种简要分析。
诗人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深刻道理,请简要说出给你的启发。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诗赏析
伤桃源薛道士
刘禹锡
坛边松在鹤巢空,白鹿闲行旧径中。
手植红桃千树发,满山无主任春风。
诗的前两句中,哪两个词表现了薛道士死后凄清冷漠的氛围?
诗的后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古诗,回答小题。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诗的第一、二分句写出了“海棠树”怎样的情态?
“借花说理”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请紧扣本诗的写作手法对此作赏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诗,完成小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淡妆”和“浓抹”是指西湖的________和_______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描写了西湖晴天的水光。
B.次句描写了雨后的山色。
C.诗人将西湖比作西子,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D.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诗歌阅读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