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一)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13-16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三 臣于草庐之中            日侍坐备              奋不顾身

B.遂 先帝以驱驰              潭中鱼可百            以身

C.庶 驽钝                    再而衰,三而             尽全力

D.至于斟酌损                 香远                  求精

14.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5.选文第一段诸葛亮追述自己二十一年来的经历有什么用意?请简要概括两点。

16. 诸葛亮作为蜀汉丞相可谓尽职尽责,下面链接材料中的苏轼作为杭州知州,是否做到了尽职尽责?请结合他的所作所为简要分析。

【链接材料】

(苏轼)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 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 ,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 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释】①路:行政区划名。②度僧牒:批准出家为僧的文书。③(zhān):稠粥。

来源:2021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8-1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饮泉亭记

[明]刘基

昔司马氏有廉臣焉,日吴君隐之,出刺广州,过贪泉而饮之,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杯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其后,隐之卒以廉终其身,而后世之称廉者,亦必曰"吴刺史"焉。有元宪副吴君为广西时,名其亭曰"饮泉",慕刺史也,而宪副之廉,卒与刺史相先后。

至正十四年,宪副之孙以时,以故征士京兆杜君伯原所书"饮泉亭"三字,征予言。予旧见昔人论刺史饮泉事, 或病其为矫心,甚不以为然。夫君子以身立教,有可以植正道,遏邪说,正人心,扬公论,皆当见而为之,又何可病而讥之哉?

人命之修短系乎天,不可以力争也,而行事之否臧由乎已,人心之贪与廉,自我作之,岂外物所能易哉?向使有泉焉,日饮之者死,我乃奋其不畏之气,冒而饮之,死非我能夺也,而容有死之理而强饮焉,是矫也,是无益而沽名也,则君子病而不为之矣。大丈夫之心,仁以充之,礼以立之, 驱之以刀剑而不为不义屈,临之以汤火而不为不义动。夫岂一勺之水所能幻移哉?

人之好利与好名,皆蛊于物者也,有一焉,则其守不固,而物得以移之矣。若刺史,吾知其决非矫以沽名者也,惟其知道,明而自信,笃也,故饮之以示人,使人知贪廉之由乎内,而不假乎外,使外好名而内贪浊者,不得以藉口而分其罪。夫是之谓植正道,遏邪说,正人心,扬公论,真足以启愚而立懦,其功不在伯夷、叔齐下矣。

(1)下列关于加点文言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刺广州

出:出任

B.终当不

易:容易

C. 邪说

遏:遏制

D.人命之 短系乎天

修:长

(2)下列关于加点文言虚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昔司马氏有廉臣

焉:兼词,"于是"。

B.夫君子 身立教

以:介词,用。

C.大丈夫之心

之:助词,的。

D.不得以藉口 分其罪

而:连词,来。

(3)把下列两个文言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①或病其为矫心,甚不以为然。

②驱之以刀剑而不为不义屈,临之以汤火而不为不义动。

来源:2021年四川省宜宾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8-1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乙]陈胜王凡 六月。已为王,王陈 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夥颐 !涉之为王沉沉者!"客出入愈益发舒,数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 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陈王以朱房为中正,胡武为司过,主司群臣。诸将徇地,至,令之不是者,系 而罪之,以苛察为忠。其所不善者,弗下吏,辄自治之。陈王信用之。 诸将以其故不亲附,此其所以败也

(均节选自司马迁《史记》,有删改)

[注]①凡:总共。②陈:地名。指陈县。③夥(huǒ)颐:意思是"真多呀"。④颛(zhuān);同"专"。⑤系:拘捕。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百人 大泽乡

屯:停驻

B. 死,死国可乎

等:同样

C.已为 ,王陈

王:称王

D.客人愈益 发舒

发舒:放肆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

B.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

C.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

D.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胜年轻时虽"与人佣耕",但却不甘心受人奴役,有鸿鹄一般的远大志向。

B.陈胜对吴广说的一番话,是陈胜对当前形势的分析,看出他有敏锐的洞察力。

C.陈胜将来客斩杀,是因为来客多次跟别人讲陈胜的一些旧事,有损他的威严。

D.陈胜作为农民领袖,本想成就一番功业,却贪恋一时的荣华富贵而最终失败。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②诸将以其故不亲附,此其所以败也。

来源:2021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8-15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范延贵者为殿直 ,押兵过金陵。张忠定公咏 为守,因问曰:"天使 沿路来,还曾见好官员否?"延贵曰:"昨过袁州萍乡,县邑宰 张希颜者, 虽不识之,知其好官员也。"忠定曰:"何以言之?"延贵曰:"自入萍乡县境,驿传 桥道皆完茸,田莱 垦辟,野无惰农。及至邑,则鄽肆 无赌博,市易不敢喧争。夜宿邸中,闻更鼓分明。以是知其必善政也。"忠定大笑曰:"希颜固善矣,天使亦好官员也。"即日同荐于朝。希颜后为发运使 ,延贵亦阁门祗候,皆号能吏也。

(节选自《东轩笔录》,有删改)

[注释]①殿直:皇帝的侍从官。②张忠定公咏:张咏,益号忠定,北宋名臣。③天使:皇帝的使者。④邑宰:邑,县。宰,泛指地方官吏。⑤驿传(zhuàn):驿站。⑥田莱:荒芜不耕之田。⑦鄽(chán)肆:店铺。⑧发运使:与后面的"阁门祗候"都是官职名。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因问曰

因:

      

②闻更鼓分明

闻: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虽不识之,知其好官员也。

(3)请结合原文分析,为什么张咏将张希颜、范延贵"同荐于朝"。

来源:2021年天津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8-1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公仪休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必不能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 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

(1)对文中画线句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

B.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

C.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

D.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

(2)公仪休不接受大家献鱼的主要原因是           

来源:2021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8-1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池非不深也

护城河

B.委而去之

委托

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险阻

D.亲戚畔之

背叛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②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3)对此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主旨明确,高度强调"人和"的核心思想。通过讨论战争来论述推行仁政、赢得民心的重要性。

B.文章层次分明,开篇明确提出论点,然后展开论证,最后得出"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的精辟论断。

C.文章篇幅短小,但内容丰富,使用了对比论证、事实论证和道理论证等方法,论证严密,逻辑性强。

D.文章语言晓畅明白,精炼准确。论证时擅长蓄势。使用了对举、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气势磅礴。

来源:2021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8-1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乙】

康定元年,元昊反,延州诸砦 多失守,仲淹自请行

先是 ,诏分边兵:总管领万人,钤辖 领五千人,都监领三千人。寇至御之,则官卑者先出。仲淹曰:"将不择人,以官为先后,取败之道也。"于是大阅州兵,得万八千人,分为六,各将三千人,分部教之,量贼众寡,使更⑤出御贼。

明年正月,诏诸路人讨 ,仲淹曰:"正月塞外大寒,我师暴露,不如俟春深入,贼马瘦人饥,势易制也。当据要害,拓疆御寇,策之上也。"帝皆用其议。

仲淹又请修承平、永平等砦,稍招还流亡,城 十二砦,羌汉之民,相踵归业 诸羌来者,仲淹皆推心接之。

仲淹为将,贼不敢辄犯其境。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注】①砦,同"寨"。②行:这里指前往御敌。③先是:指范仲淹到延州之前。④钤辖:地方统兵官,位在总管之下,都监之上。⑤更:轮换。⑥诏诸路入讨:皇帝下诏命令各路军队讨伐西夏。⑦城:修筑城墙。⑧相踵归业:先后回归家园,恢复正常生产。

(1)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上自 军劳:         

②亚夫乃传言开 门壁:         

③各 三千人将:         

④不如 春深入俟: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甲】【乙】两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②诸羌来者,仲淹皆推心接之。

(3)【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对比手法。请用原文中的句子,将下面图表的空白处补充完整。

(4)【甲】【乙】两文都刻画了鲜明的人物形象。【甲】文中周亚夫是一位治军严明、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将军,请结合【乙】文内容说说范仲淹是一位什么样的将军。

来源:2021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8-1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呜呼! 士不以天下之重自任,久矣。 言语非不工也,政事文学非不敏且博也,然至于临大事,鲜不忘其故、失其守者,其器小也。公(乐全先生)为布衣,则颀然 已有公辅 之望。自少出仕,至老而归,未尝以言徇 物,以色假 人。虽对人主 ,必同而后言。毁誉 不动,得丧若一,真孔子所谓大臣以道事君者。

(节选自苏轼《乐全先生文集叙》)

[注释]①颁然:高大的样子。②公辅:三公首辅。③徇:追求。⑥假:看待、对待。⑤人主:君主。⑥毁誉:毁谤和称赞。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又何

间:

     

②小大之

狱:

     

③政事文学非不敏且

博:

     

④则颀然已有公辅之

望: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②士不以天下之重自任,久矣。

(3)认真阅读【甲】【乙】两文,说说曹刿与乐全身上有哪些共同品质?

(4)【甲】文中特别写到了曹刿和乡人的对话,这一情节在全文中的作用有哪些?请作简要分析。

来源:2021年云南省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8-15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赠从弟(其二)

[东汉]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宗承,字世林,南阳安众人。承少而修德雅正,确然 不群,征聘不就。 闻德而至者如林。魏武 弱冠,屡造其门 。值宾客盈门,不能得言,乃伺承起,往要之,捉手请交。承拒而不纳。后为司空 辅汉朝,乃谓承曰:"卿昔不顾吾,今可为交未?"承曰:"松柏之志犹存。"魏武不说,以其名贤,犹敬礼之。命其子 修子弟礼,就家拜汉中太守。魏武犹以旧情介意,薄其位而优其礼,就家访以朝政,居宾客之右。

(《楚国先贤传》)

【注释】①确然:刚强的样子。②魏武:曹操。③司空:官名,分掌宰相职能。④其子:指曹丕。

(1)阅读甲乙诗文,用诗中词语填空。

《赠从弟》中寒风"      "、冰霜"      ",可看作是对甲文"岁寒"的具体描写。

(2)"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富有气势,请作赏析。

(3)为下列句中"就"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①征聘不就      

②就家拜汉中太守      

③蒙乃始就学(《孙权劝学》)      

A.从事

B.就职、赴任

C.完成

D.前往

(4)对丙文中画线语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闻德而至者如林。魏武弱冠,屡造其门。

理解:听闻宗世林德行而到他家(拜访)的人很多。曹操成年后,多次到他家拜访。这样写,从侧面表现了宗世林品德高尚,受人敬重。

B.魏武不说,以其名贤,犹敬礼之。

理解:曹操不高兴,但因为自己有贤德的美名,所以对宗世林还是非常尊敬。"犹"字富有意味,表现了曹操复杂的心理。

(5)揣摩曹操与宗世林的对话,完成①②题。

"卿昔不顾吾,今可为交未"

"松柏之志犹存。"

①朗读曹操问话,你觉得适合用怎样的语气?为什么?

②借助甲乙诗文,谈谈宗世林以"松柏之志犹存"回答的妙处。

来源:2021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8-1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范文正公文集》叙(节选)

[宋]苏轼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 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 ,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 ,则已私识之矣。

嘉佑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没;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 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欤!"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其后三年,过许 ,始识公之仲子 今丞相尧夫。又六年,始见其叔彝叟京师。又十一年,遂与其季德孺同僚 于徐,皆一见如旧,且以公遗藁 见属 为叙。又十三年,乃克 为之。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叙而传。然不敢辞者,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 之愿也哉!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注释]①总角:指童年。②韩、范、富、欧阳:指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③了:懂得,明白。④许:今许昌。⑤仲子:次子。下面的彝叟为范之三子,德孺为第四子。⑥同僚:同事。⑦藁:同"稿",诗文草稿。⑧属:同"嘱"。⑨克:能够。⑩畴昔:过去,从前。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先生 轼言,尽以告之         

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         

③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         

④用"/"给文中画横线的文字断句。(限断三处)

吾 得 其 为 人 盖 十 有 五 年 而 不 一 见 其 面 岂 非 命 欤!

(3)为深入理解作者对范仲淹的感情,某同学提出了下面四个问题。请问,哪一个问题是最有价值的?(填字母)         

A.韩琦、富弼、欧阳修是怎样的人?

B.乡先生最初为什么不愿回答苏轼的问题?

C.苏轼"从旁窃观"《庆历圣德诗》),是不是不够光明磊落?

D.苏轼写自己与范仲淹三个儿子相识,为什么不合在一起写,而要一次一次分开写?

(4)下面这句话是省略句。用现代汉语翻译时,你会在空白处补上什么内容?从备选项中选择一项,并简述理由。

______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备选项:A.他们   B.我

(5)上文是《<范文正公文集>叙》全文的上半部分。根据你对苏轼的了解和上文的感情基调,结合范仲淹的诗词文章,推测下半部分可能会写哪些内容。

来源:2021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8-15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出师表》)

【乙】 时上封事①者众或不切事帝厌之。曰:"古者立谤木,欲闻己过。封事,谤木之遗也。陛下当任其所言,以彰得失。 言而是,则为朝廷之益;非,亦无损于政。"帝悦,皆慰之。

帝宴群臣,曰:"贞观以前,从我定天下,玄龄功也;贞观之后,纳忠谏,正朕违 ,征而已。"亲解佩刀,以赐二人。帝尝问群臣:"征与诸葛亮孰贤?"岑文本曰:"亮才兼将相,非征可比。"帝曰:"征蹈履仁义,以弼朕躬,欲致之尧、舜,虽亮无以抗。"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注释】①封事:指密封的奏章。②征:魏征,唐代谏臣。③违:过失、错误。

(1)用"/"给乙文划线句子断句,划两处。

时 上 封 事 者 众 或 不 切 事 帝 厌 之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此诚危急存亡之

天启壬戌

B.使内外 法也

渔人甚

C.征与诸葛亮

卿言多务, 若孤

D.帝悦,皆慰

孔子云:何陋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②言而是,则为朝廷之益;非,亦无损于政。

(4)结合甲、乙两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诸葛亮和魏征提出的共同建议是什么。这对你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启发?

来源:2021年四川省遂宁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8-1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乙】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 "也,寡人反取病 焉。"

(选自《晏子春秋•内篇》)

【注释】①得无……耶:难道……吗。②熙:同"嬉",开玩笑。③病:侮辱。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弗敢

加:虚夸,夸大

B.小信未

孚:使信服

C.忠之

属:属于

D.齐人也, 盗。

坐:因……获罪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 ╲齐 习辞者也

B.可 一战╲吾欲辱之,何

C.战 长勺╲今民生长 齐不盗

D.登轼 望之╲出淤泥 不染

(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紧扣题目中的"论战"二字,详写了战前准备和战后论战,略写了战争过程,详略得当,突出了曹刿的军事才能与政治谋略。

B.乙文晏子巧妙运用类比说理,用橘生淮南为橘淮北为枳来类比齐人在齐为良民在楚为盗,有力地反击了楚王的侮辱,使说理深入浅出,生动形象。

C.甲文中的曹刿在鲁国危难之时挺身而出,用卓越的军事才能赢得了战争的胜利,化解了鲁国的危机;乙文中晏子在出使楚国时,面对楚王的侮辱,用敏捷的思维和出众的口才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D.甲乙两文都主要采用对话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人物语言极具个性,充分展现了曹刿和晏子作为国之重臣的精神风貌。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来源:2021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8-1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孝景三年,吴楚反 。周亚夫以中尉为太尉,东击吴楚。因自请上曰:"楚兵剽 轻,难与争锋,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上许之。太尉既会兵荥阳,吴方攻梁,梁急,请救。太尉引兵东北走昌邑,深壁 而守。 梁日使使请太尉,太尉守便宜,不肯往。梁上书言景帝,景帝使使诏救梁。太尉不奉诏,坚壁不出,而使弓高侯等绝吴楚兵后食道 。吴兵乏粮,饥,数欲挑战,终不出。后吴奔壁东南陬 太尉使备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吴兵既饿乃引弘而去太尉出精兵追击,大破之。吴国濞弃其军,而与壮士数千人亡走。汉兵因乘胜,遂尽虏之,降其兵。凡相攻守三月,而吴楚破平。

五岁,迁为丞相,景帝甚重之。景帝废栗太子,丞相固争之,不得。景帝由此疏之。后匈奴王唯徐卢等五人降,景帝欲侯 之以劝后。丞相亚夫曰:"彼背其主降陛下,陛下侯之,则何以责人臣不守节者乎?"景帝曰:"丞相议不可用。"乃悉封唯徐卢为列侯。亚夫因谢病。景帝中三年,以病免相。顷之,景帝居禁中 ,召条侯 ,赐食。独置大胾 ,无切肉,又不置箸。条侯心不平,顾谓尚席取著。景帝视而笑曰:"此不足君所乎?"条侯免冠谢。 上起,条侯因趋出,景帝以目送之 。曰:"此怏怏者非少主 臣也!"

(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注]①吴楚反:以吴王濞为首的吴楚七国发动叛乱。②剽:强悍,勇猛。③深壁:加高营垒。④弓高侯:指名将韩颓当。食道:即粮道。⑤陬:角落。⑥侯:封侯。⑦禁中:宫中。⑧条侯:指周亚夫。⑨大胾(zi):大块的肉。⑩怏怏:不高兴的样子。少主:刘彻,后来的汉武帝。

(1)下面是某同学结合语境对句中加点词意义推断,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击吴楚--回顾课文"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可以推知"东"的意义为"向东"。

B.愿以梁委之--查字典,"委"的义项有"顺从""舍弃""托付"等,应选择"顺从"。

C.绝吴楚兵后食道--联系文中"吴兵乏粮,饥,数欲挑战",可推知"绝"意义为"断绝"。

D.而与壮士数千人亡走--联系词语"流亡""亡命天涯",可推知"亡"的意为"逃跑"。

(2)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尉使备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人/吴兵既饿/乃引而去/

B.太尉使备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人吴兵既饿/乃引而去/

C.太尉使备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吴/兵既饿/乃引而去/

D.太尉使备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人吴/兵既饿/乃引而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亚夫善于审时度势。他避敌锋芒,采用固守追击的战术,仅三月就平定叛乱。

B.周亚夫性格刚直耿介。他不愿恭顺景帝,为栗太子被废而极力争辩,景帝疏之。

C.周亚夫尽力劝止封侯。他认为降者如被封侯就难以责罚那些不谨守节操的人臣。

D.周亚夫为人胸无城府。景帝赐肉无筷,他不懂景帝用意,内心不悦,忿然离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梁日使使请太尉,太尉守便宜,不肯往。

帮帮你:便:①有利,适宜;②有利的时机;③熟悉,擅长。

宜:①合适;②应该;③当然。一《古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②上起,条侯因趋出,景帝以目送之。

来源:2021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8-1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丙]登泰山记(节选)

姚鼐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 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B.

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儿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C.

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D.

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疾:快

B.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绝:消失

C.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西:向西

D.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限:限制

(3)下列对三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甲文是一篇著名的山水散文,结构严谨,作者用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长江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特点。

B.

乙文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运用叙述、描写等手法,写出了雪后西湖清新雅致的特点。

C.

丙文叙述了作者和友人一起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生动地描绘了泰山瑰丽的景色和日出时的壮美景象。

D.

三篇文章都通过写景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不同的是甲乙两文流露出了作者仕途不顺的惆怅之感。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②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来源:2021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2-04-27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 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 ,策驷马 ,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 ,夫问其故,妻曰:" 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 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释:①御:赶车的人。②大盖:车上的伞盖。③驷马:四匹马。④去:离开,引中为离婚。⑤自下:指无骄傲之志,甘居人下。⑥抑损:克制,谦逊。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①晏子为齐相         

②从门间而窥其夫         

③夫问其故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②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

(3)仆御是否接受了他妻子的劝诫,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来源:2021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8-1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文言翻译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