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岂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河中石兽》节选)

[乙]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 入两股间,今乃掉 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唐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选自《苏东坡文集》)

[注释]①搐chu:肌肉抽缩,此指"夹"。②掉:摆动,摇。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可据理 臆断欤?(主观地判断)

B.

沙为坎穴(牙齿)

C.

以百数(珍藏)

D.

一日 书画(晾晒)

(2)根据文意,用"/"给文中两个画横线句子断句。(限断一处)

①遂反溯流逆上矣

②处士笑而然之

(3)翻译文言文时,将句子中的省略成分补充完整,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请在括号里写出省略的部分。

一日(①  )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②    )拊掌大笑……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5)甲乙两文阐述了一个相同的道理:               

来源:2021年湖南省岳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2-04-27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饥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选自《礼记》)

材料二: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无捐瘠 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

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 汤、禹,加以亡天灾数年之水旱,而言积未及者,何也?地有余利,民有余力,生谷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也,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

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 ,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 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 !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蓄积,以实仓凛,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节选自晁错《论贵粟疏》)

【注释】①捐瘠(jí):贫乞、瘦弱;②不避:不让,不差于;③不地著:不能定居一地。

(1)为理解材料一中"有饿者蒙袂辑屦"的"屦"的意思,某同学收集了偏旁相同的三个字:①屣:视若敝屣;②屐:应怜屐齿印苍苔;③履:削足适履。由此得出"屦"的意思应该是   

A.行走

B.鞋子

C.脚

D.遮盖

(2)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能耕而食之"(食:粮食)

B.加以亡天灾数年之水旱(亡:通"无")

C."以实仓廪"(以:来、表目的)

D."而蓄积未及者"(而:表转折)

(3)对材料二中画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

B.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

C.品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

D.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②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

(5)"禾下乘凉"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生的梦想,"一稻济世,万家粮足",我国实现了粮食"十七连丰"。请结合材料二,分析重视粮食生产的重要性。

来源:2021年四川省广元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8-1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贵州通志(节选)

贵州,山川形胜,则复岭密箐 ,迅流急湍,非有平原广泽之沃衍 也。虽僻在西南一隅,然东楚、西滇、南粤、北蜀,不与外夷接壤,因居然腹里之地也。前代皆羁縻 勿绝,至明始置郡县。大约山势峭削,少平原广野之观,水流急湍,无舟楫灌注之利。师旅官吏之经费,多仰给于邻境,然大定、南笼扼云南之咽喉,铜仁、思州踞湖南之腰膂,思南,遵义为四川之辅车 ,都匀、黎平处粤西 之肘腋,少有不靖 ,不免有震邻之虞 ,则物力虽瘠薄,而形势固居要害矣。

自有明隆庆时,易程番府为贵阳,遂为省会之首郡。南南笼,西安顺,北遵义,东连平越、都匀,地处十三郡之中。而贵山北峙,南明东环,灵秀亦甲于诸郡。

【注释】①选自《乾隆贵州通志》,志,是一种史书。②箐qìng:山间的大竹林。③衍:平坦之地。④羁縻mí:古代朝廷对地方的笼络控制。⑤辅车:辅为颊骨,车为牙床。⑥粤西:即广西。⑦靖:安宁。⑧虞:忧患。

(1)选文中,大定、南笼、思州、平越均为古代地名。请根据选文内容判断,下面示意图、中ABCD四个位置,思州最可能在   

注:图片仅为示意图,不是当时的实际地图。

A.A

B.B

C.C

D.D

(2)请摘录选文中概述贵州地理位置优势的两处文句。

(3)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A.则复岭密箐

不敢出一言以复(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B.前代皆再羁縻勿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陶渊明《桃花源记》)

C.易程番府为贵阳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列子•愚公移山》)

D.地处十三郡之中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纪昀《河中石兽》)

来源:2021年贵州省安顺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7-30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港渡者

[清]周容

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①以木简束书②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 "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③。"予愠为戏,趋行。

及半,小奚仆④,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⑤矣。予爽然⑥,思渡者言近道。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其犹是也夫!

(注释)①奚:书童。②木简束书:旧时一部书包括多册,上下各放一块木简,再用带子捆扎。③阖髭:关闭。④仆:跌倒。⑤牡下:城门锁上了。牡,钥匙。⑥爽然:……

1.文章叙述了作者从小港到蛟川城的过程,下列选项不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   )

A.

A

B.

B

C.

C

D.

D

2."渡者熟视小奚"这句话蕴含了丰富信息,下列选项最不符合前后文逻辑的一项是(   )

A.

渡者可能观察到小奚怒气冲冲

B.

渡者可能观察到书籍比较沉重

C.

渡者可能观察到小奚年纪较小

D.

渡者善于观察并有丰富的经验

3.文章注释⑥"爽然"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后悔的样子",另一种是"豁然开朗的样子"。你认为哪一种解释更合理?请根据全文内容阐述理由。

4.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

A.

徐行之                 徐以杓酌油沥之(欧阳修《卖油翁》)

B.

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     固以怪之矣(司马迁《陈涉世家》)

C.

因问渡者               罔不因势象形(魏学伊《核舟记》)

D.

而前门已牡下矣         是亦不可以已乎(《孟子•鱼我所欲也》)

来源:2020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语文试题
  • 更新:2022-04-2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甲】

初,权谓目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孙权劝学》

【乙】

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今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勉勖邪?″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陈三策。肃拊蒙背曰:" 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选自《三国志•吕蒙传•表传》

【主释】《六韬》《三略》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军事著作。后泛指兵书、兵法,是反映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代表作。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解释系相同的一项    

A.

蒙辞以军中多务╲停数日,辞去

B.

见往事耳╲才美不外见

C.

省三史╲吾日三省吾身

D.

宜乎众矣╲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

(2)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的是    

A.

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B.

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C.

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D.

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3)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②蒙始就学,笃志不倦。

来源:2021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7-30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晋侯 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 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其母曰:"何不亦求之?"对曰:"尤 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禄。"其母曰:"亦使知之,如何?"对曰:" 言身之文 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 为之田 ,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选自《左传》,有改动)

注释:①晋侯:指晋文公。继位前长期在国外流亡,后来在秦国的帮助下回晋国平定叛乱,当上国君。下文中的介之推,晋国贵族,曾跟随晋文公流亡国外。②诬:欺骗。③尤:过错。④文:文饰。⑤绵上:晋地名,在今山西介休东南。⑥田:祭田。

(1)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B.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C.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D.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晋侯赏从亡者/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B.禄亦弗及/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C.惠、怀无亲,外内弃之/故人不独亲其亲

D.以志吾过/寻向所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介之推偕母归隐的想法是通过对话来表现的,他认为晋文公能重登帝位,是天命决定的,而非人力。

B.晋文公当上国君后,介之推的母亲极力劝他向晋文公邀功,但介之推意志坚定,坚决不受禄。

C.晋文公到处寻找介之推,但最后也没有找到,后来在绵上设祭田来缅怀像介之推一样的人。

D.文中的介之推是一个不贪功好利的人,不主动提封赏,认为"贪天之功"的人比盗贼还恶劣。

(4)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

②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来源:2021年四川省德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8-1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王连,字文仪,南阳人也。刘璋时入蜀,为梓潼令, 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 先主义之,不强逼也。 及成都既平,以连为什邡令 ,转在广都,所居有绩。迁司盐校尉,较盐铁之利, 利入甚多,有裨国用 。于是简取良才以为官属,若吕乂、杜祺等,终皆至大官,自连所拔也。迁蜀郡太守、兴业将军,领 盐府如故。时南方诸郡不宾 ,诸葛亮将自征之,连谏以为"此不毛之地,疫疡之乡,不宜以一国之望,冒险而行"。亮虑诸将才不及己,意欲必往,而连言辄恳至,故停留者久之。会连卒。子山嗣,官至江阳太守。

(节选自《三国志》)

[注]①领:地位较高的官员兼理较低的职务。②宾:顺服,归顺。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于是简取良才以为官属      

②不宜以一国之望      

③会连卒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

B.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

C.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

D.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及成都既平,以连为什邡令。

②利入甚多,有裨国用。

(4)诸葛亮为什么要亲自征讨南方诸郡?之后,南征行动为什么"停留者久之"?请结合链接材料简要分析。

【链接材料】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出师表》)

来源:2021年福建省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7-30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公仪休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必不能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 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

(1)对文中画线句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

B.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

C.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

D.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

(2)公仪休不接受大家献鱼的主要原因是           

来源:2021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8-1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法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无所知名。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信拜礼毕,上坐。信曰:“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八月,汉王举兵东出陈仓,定三秦。汉二年,出关,收魏、河南,韩、殷王皆降。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①蓐食:蓐rù,早晨未起身,在床席上进餐。②袴下:即为胯下。③蒲伏:同“匍匐”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布衣,即为布制衣服,为古代庶人之服,这里借指平民,如“布衣之怒”。

B.拜,在这里表示授予官职,“拜大将”就是“授予大将军”

C.三秦、河南,古地名。随着时间推移,古今词义所指有的有变化,如“三秦”;有的没有变化,如“河南”。

D.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种传记的体类,内容是记叙人臣的事迹,以便流传后世。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

B.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

C.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

D.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信为布衣时,很穷困而且无所事事,经常去亭长家蹭饭,因饭不好,最后大怒而去。

B.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就亲自把他追回来,后来韩信得到重用,被授予大将军一职。

C.韩信受到汉王重用后,趁机指出要充分利用民心,并献计汉王向东出击,最后让汉王一举平定三秦。

D.本文在人物塑造上很有特色,运用一些典型小故事,把主人公塑造得栩栩如生,如“袴下之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②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来源:2019年湖北省黄石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2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小题。

淘渠记

[宋]席益

唐白敏中尹 成都,始疏环街大渠。其余小渠,本起无所考,枝分根连,同赴大渠。岁久,遂懈而壅。

大观丁亥冬,益之先人镇蜀,城中积水满道。戊子春,始讲沟洫之政,居人欣然具畚锸待其行。俗子之无识者谤于里:"只论开浚,积泥通逵 ,可若何?"先人闻之,不为衰止。 既污泥出渠,农氓争取以粪田,道无著留。至秋雨连日,民不告病,士夫交口称叹,多向之议而谤者也。

后三十年,益忝世官 ,以春末视事。夏暴雨,城中渠湮,无所钟泄。城外堤防亦久废,江水夜泛西门,入城中。两水合,汹涌成涛濑,居人趋高阜地。又春夏之交大疫,居人多死,众谓污秽熏蒸之咎。嗣岁春首,修戊子之令,邦人知畴昔 便利,无异辞。且补筑大西门外堤,引江水入城,而作三斗门以节之。旧有汙池,积水日深大,行人不戒,误蹈犯,岁有死者。凿此池,挹池之盈,以汇入大渠,筑短垣以护池岸,兹患遂弭。是岁,疫疠不作,夏秋雨过,道无涂潦,邦人滋喜。

通达沟渎,毋有障塞,此长民之所当务也。邑之有沟渠,犹人之有脉络也,一缕不通,举体皆病。 按图而治之,则纤毫无敢郁滞者矣 。益刊图以示后之君子,如有志于民意,诚欲令信,于斯图也,将有考焉。

(选自《全蜀艺文志》卷三十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有删节)

【注】①尹:治理。②通逵:通畅的道路。③世官:家族内世代担任同样的官职。④畴昔:往日。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始 环街大渠

疏:疏导

B.俗子之无识者 于里

谤:批评

C.居人 高阜地

趋:离开

D.行人不

戒:谨慎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既污泥出渠,农氓争取以粪田,道无著留。

②按图而治之,则纤毫无敢郁滞者矣。

(3)同为"淘渠",相较文中前两位官员,席益的突出之处有哪些?请结合文章,分析作答。

来源:2021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8-1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

是冬,契丹果大入。急书一夕凡五至,准不发,饮笑自如。帝大骇,以问准。因请帝幸澶州。曰:"若大驾亲征,出奇以挠其谋,坚守以老其师,我得胜算矣。"帝遂渡河,御北城门楼远近望见御盖,踊跃欢呼,声闻数十里。契丹相视惊愕,不能成列。帝尽以军事委准准承制专决号今明肃士卒喜悦。敌数千骑乘胜薄城下,诏士卒迎击,斩获大半,乃引去。河北罢兵,准之力也。

(选自《宋史·寇准传》)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冬/ 鱼之乐也

B.

以挠其谋/舟首尾长约八分有

C.

坚守以老 师/ 两膝相比者

D.

乃引 /乃记之而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帝 尽 以 军 事 委 准 准 承 制 专 决 号 今 明 肃 士 卒 喜 悦

11.结合选文,谈谈为什么作者认为"河北罢兵"是寇准的功劳。

来源:2020-2021学年广东省惠州市四校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
  • 更新:2022-05-0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短文,完成各题。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举元符三年进士。(时)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禾请增戍①、缮城壁,以戒不虞。或指为生事,格②不下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等表里为奸③,搢绅④侧目。禾曰:"此国家安危之本也。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⑤,则非其职矣。"首抗疏⑥劾贯。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⑦得与?"

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碎朕衣矣。"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⑧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言愈切,上变色曰:"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释】①增戍:增加防守兵力。②格:搁置。③表里为奸:内外呼应做坏事。④搢绅:同"缙绅",士大夫的代称。⑤迁给舍:指陈禾将改任给事中的职位。⑥抗疏:上书直言。⑦宦寺:宦官。⑧曹:辈,等。

20.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1)武备宽弛,东南尤甚________  (2)或指为生事________

(3)人服其先见________  (4)此国家安危之本也________

2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禾引上衣,请毕其说。

(2)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得与?"

22. 本文中陈禾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陈禾的进谏方式与我们学过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的进谏方式有何不同?你更赞同哪一种?请阐述理由。

来源:202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 更新:2022-04-25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出师表》)

【乙】 时上封事①者众或不切事帝厌之。曰:"古者立谤木,欲闻己过。封事,谤木之遗也。陛下当任其所言,以彰得失。 言而是,则为朝廷之益;非,亦无损于政。"帝悦,皆慰之。

帝宴群臣,曰:"贞观以前,从我定天下,玄龄功也;贞观之后,纳忠谏,正朕违 ,征而已。"亲解佩刀,以赐二人。帝尝问群臣:"征与诸葛亮孰贤?"岑文本曰:"亮才兼将相,非征可比。"帝曰:"征蹈履仁义,以弼朕躬,欲致之尧、舜,虽亮无以抗。"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注释】①封事:指密封的奏章。②征:魏征,唐代谏臣。③违:过失、错误。

(1)用"/"给乙文划线句子断句,划两处。

时 上 封 事 者 众 或 不 切 事 帝 厌 之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此诚危急存亡之

天启壬戌

B.使内外 法也

渔人甚

C.征与诸葛亮

卿言多务, 若孤

D.帝悦,皆慰

孔子云:何陋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②言而是,则为朝廷之益;非,亦无损于政。

(4)结合甲、乙两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诸葛亮和魏征提出的共同建议是什么。这对你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启发?

来源:2021年四川省遂宁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8-1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

①宋本,字诚夫,大都人。自幼颖拔异群儿,既成童,聚经史穷日夜读之,句探字索,必通贯乃已。尝从父祯官江陵,江陵王奎文明性命义理之学,本往质,所得造诣日深。善为古文,辞必己出,峻洁刻厉 ,多微辞

②本性高抗不屈,持论坚正,制行纯白 ,不可干以私 ;而笃朋友之义,坚若金铁。人有片善,称道不少置,尤以植立斯文 自任。居官清慎自持,饘粥 至不给。 本未弱冠,聚徒 以养亲,殆二十年;历仕通显,犹赁屋以居。及卒,非赙赠 几不能给棺敛,执绋 者近二千人,皆缙绅大夫门生故吏及国子诸生,未尝有一杂宾,时人荣之。本所著有《至治集》四十卷,行于世,谥正献。

(选自《元史•列传第六十九》,有删改)

[注]①峻洁刻厉:形容文章刚劲凝练而深刻。②微辞:委婉而隐含讽谕的语言。③制行纯白:行为纯洁。④不可干以私:不掺杂私心。⑤斯文:这里指礼乐教化、典章制度。⑥饘(zhān)粥:稠粥。⑦聚徒:招收学生。⑧赙(fù)赠:官府赠送的钱物。⑨执绋(fú)者:指前往送葬的人。

(1)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本往 ,所得造诣日深

质:询问,求问

B.尤以 立斯文自任

植:树立

C.非赙赠 不能给棺敛

几:几乎

D.时人

荣:荣耀

(2)下列各项加点词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必通贯

亚夫 传言开壁门

B.犹赁屋

先帝不 臣卑鄙

C.行

海运则将徙 南冥

D.而笃朋友

甚矣,汝 不惠

(3)翻译下面句子。

本未弱冠,聚徒以养亲,殆二十年。

(4)选文第①段主要表现了宋本       的特点:由第②段可知,宋本为官清廉,表现在稠粥都吃不上、           

来源:2021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8-1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层伸,弗之息。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途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国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木尝稍降辞色。俞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

郑玄以山东无是问者,乃西入关,国涿郡 卢植,事扶风马融。融门徒百余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玄目夜寻调,未尝息倦。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 ,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 郑生今去,善道东矣!"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家贫,客耕东菜,学徒相随己数百千人。

(节选自《后汉书》)

【注】①涿郡:郡名,为今河北省涿县治。②图纬:专论占验术数的书。

(1)下面是关于"文言实词"学习方法的梳理。请根据提示,完成填空。

①积累迁移法

我们由[甲]文"录毕,走送之"中"毕"的积累,迁移可知[乙]文中"问毕辞归"的"毕"是   之意;由[甲]文"援疑质理"中"质"的积累,迁移可知[乙]文中"玄因从质诸疑义"的"质"是   之意。

②查阅词典法

参考《古汉语词典》中"素"的义项,"融素骄贵"中"素"的意思是   (填序号)

素:①未经染色的生绢;

②本然的,未加修饰的;

③真情,后作"愫";

④蔬菜、瓜果类食品;

⑤一向,平素;

⑥预先。

③语境推断法

根据语境,[乙]文"家贫,客耕东莱"中"客"是   之意。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公将鼓之

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屠惧,投以骨

C.乃召见于楼上

所欲有甚于生者

D.乃西入关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②郑生今去,吾道东矣!

(4)宋濂与郑玄在求师中都遇到了什么困难?各自是如何克服的?请简要概括。

来源:2019年甘肃省兰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2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