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博闻中学开展“走进在线学习”系列活动,下面是与活动相关的三则材料,请认真阅读,并按要求完成相应任务。

【材料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比如居家期间,也可以进行在线学习。在线学习是指学生通过计算机互联网或手机无线网络,在一个网络虚拟空间进行学习的方式。在线学习虽然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但网络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这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设置了障碍。

【材料二】新冠疫情为教育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在线学习”按下了快进键。为此,有专业机构对我国K12阶段学生群体近几年的在线学习人数及渗透率进行了统计分析和预测。

【注】①K12:指学前教育至高中教育的基础教育阶段;②渗透率:指在线教育人数与总人数的比例。

【材料三】居家学习期间,九年级(2)班开展“读名著•考名著”的线上学习活动。小王同学准备给全班分享《水浒传》中的经典片段,下面是他设计的一张幻灯片。

《水浒传》

第八回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 智深大闹野猪林

第九回     柴进门招天下客      林冲棒打洪教头

第十回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①第八回写林教头被刺配沧州,是因为林冲在第七回中“犯事”被高俅所抓。请问,林冲“所犯之事”是指哪件事?

②在叙事中插入诗词,是《水浒传》行文的一个特点。“潜为奸计害英雄,一线天教把信通。亏杀有情贤李二,暗中回护有奇功”就是从第十回中摘录的诗句,请简要概括其相应的故事情节。

(1)“在线学习”的优缺点是什么?请根据材料一的内容简要概括。

(2)请根据材料二中的统计图,概括我国K12阶段学生人数、在线学习人数与渗透率呈现出的变化特点。

(3)请根据原著内容,简要回答材料三中小王同学幻灯片上的两个问题。

来源:2020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2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云教育”是指基于云计算应用的教育平台服务。集教学、管理、学习等于一体,它搭建了一个可供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学生以及家长分工协作的在线平台,从而共同达成教学目标和育人任务。近年来,“云教育”受到国内外众多教育界人士关注,此次疫情的发生让“云教育”在我国得以大面积推广。不可否认,在实践过程中,“云教育”在新技术的运用、教学内容的设计、教育质量的保证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同时,“云教育”不可能完全代替线下教育,传统课堂仍具有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当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逐渐恢复,相信有关“云教育”的探索不会也不应停滞。

(摘编自杨国营《云教育拓展未来教育想象空间》)

材料二:

图一:学生喜欢的上课模式(传统课堂、线上教学1、线上教学2)调查(可选取两项)

图二:你认为线上教育的优点有哪些?(答题人数451人)

(来源:衡州新闻网)

材料三:

       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于2月17日正式开通后,一直运行平稳顺畅,浏览人次逐步攀升,覆盖各省份。截至5月11日,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浏览次数达20.73亿,访问人次达17.11亿。中国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收视率大幅跃升,在全国卫视关注度排名进入前10.家长和学生普遍反映网络云平台界面清晰、使用便捷、内容丰富、资源优质、观看流畅。

“在‘停课不停学’工作中,各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积累了宝贵经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介绍,教育部与工信、广电等部门在政策、技术上的密切合作是开展大规模在线教育的重要保障。线上教育为保障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共用,特别是为薄弱学校、艰苦边远农村地区输送了优质资源,是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吕玉刚同时表示,这次在线教育实践,也暴露出网络运行保障能力还存在不足,体系化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不足,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足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破解。

       如何保证在线学习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实质等效?“教师需要在实时交互的场景下,及时准确地采集学生的学习成效数据,随时调整教与学活动。在线教育要从‘单声道’向‘双声道’转变,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清华大学在线教学指导专家组组长于歆杰介绍。

(摘自《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浏览次数达20.73亿》,《人民日报》2020年5月5日)

(1)下列关于“云教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云教育”集教学、管理、学习等于一体,有共享性、重复性、不受时空限制的便利性等优势,但也有自身的短板。

B.“云教育”要达成教学目标和育人任务,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的分工协作,缺一不可。

C.疫情期间“云教育”在我国能够大面积推广,得益于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与推动,工信、广电等部门的积极配合。

D.未来的“云教育”如果实现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实质等效,将成为未来教育主流,并逐渐取代传统课堂。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材料二图一可以看出,课堂教学与互动式的线上教学融合最受学生青睐,听讲式的线上教学最不受欢迎。

B.从材料二可以看出,线上教育两种模式都具有课堂教学不可复制的三大优点,解决了传统课堂存在的问题。

C.这次疫情中,在线教育得到了广大用户的认同,他们普遍反映网络云平台使用便捷、内容丰富、资源优质。

D.新冠疫情期间,在线教育为全国中小学实现“停课不停学”提供了有力支持,产生了巨大的社会价值。

(3)材料一结尾说:“当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逐渐恢复,相信有关‘云教育’的探索不会也不应停滞。”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分析复课后“云教育”继续探索的必要性。

来源:2020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2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材料一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指各种以非物质状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现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等,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共分为10个大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或群体的文化及其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凝聚着一个民族深层次的文化基因,是人类生命的记忆,是人类创造力的精神源泉,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永恒的精神家园。对于人类社会或群体以至民族和国家的文化认同,民族精神的承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与物质文化遗产相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延续更多的是依靠个人的力量,这与其存在特点有很大关系,因此也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链容易出现中断。某些领域或项目往往因传承人的死亡而走向衰落,不经意就会消失在历史的烟尘之中。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归根结底要落实到每一个群体、每一个传承人。

       随着社会的变迁发展,人们也越来越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2006年起,国务院把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文化遗产日”。

(据互联网,有删改)

材料二

(据国务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材料三

       6月13日,“非遗传承健康生活”﹣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四川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启动。全省各地将围绕传统医药、传统体育和餐饮类技艺等非遗项目,以70%在互联网平台上展播,同时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240余场各具特色、内容丰富的非遗活动。

       作为本次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云游•四川非遗”影像展当天上线。主办方从19个市(州)、3个省直部门、1位个人推荐的137部非遗影像作品中精选出35部,将通过电视段和网络平台进行为期一周的展播,同时还将联合海外文化中心用多种语言在全球各大平台同步进行线上展播。

“四川非遗购物节”是本次系列活动的亮点,非遗购物节汇集了全省356位非遗传承人、536家非遗店铺及其相关企业,展示展销5000余款非遗特色产品。

       独具特色的“非遗健康生活——中医药之美专题展”也于当日正式开展,展览诠释了四川传统中医药这一世代相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适应自然环境过程中,与人文历史和社会发展的精彩互动。

( 据《四川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材料反映出,目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具有相当大的的难度。

B.由材料一可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有极其重大的作用。

C.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到人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

D.材料三选用的是一则新闻,这则新闻可以用“四川非遗购物节成亮点”作为题目。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德阳地区的德阳潮扇,绵竹年画,中江仓山大乐,广汉三星堆,广汉保保节,什都马井元宵节都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B.柱状图中古比前三的传统技艺、传统音乐和传统戏剧在现实中存在最为普遍。分布也最为广泛,传承和发展也更加有利。

C.由三则材料可以看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利用、传承和发展,与人文历史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D.今年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采用70%在互联同平台展播,线上线下同步进行,这是由防疫抗疫的现实决定的。

(3)结合材料,请你为“传统中医药”的保护和传承提出几点建议。

来源:2020年四川省德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2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材料,谈谈你对“996”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材料1]

  “996”工作制是指工作日早9点上班,晚9点下班,中午和傍晚休息1小时(或不到),总计10小时以上,并且一周工作6天的工作制度。

[材料2]

  2019年4月11日,人民日报针对“996”发表评论员文章《强制加班不应成为企业文化》;4月12日,阿里巴巴通过其官方微信号分享了马云有关“996”的一些观点,当天下午马云再度回应称“任何公司不应该,也不能强制员工‘996’”。

[材料3]

  关于“996”,网上众说纷纭。有人赞同,有人反对。

来源:2019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2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比较阅读下面一组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央广网北京5月2日消息(记者焦莹 车丽)据中国之声报道,国家卫健委近日发布的《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病形势严峻,总体近视率达到53.6%

    针对目前市场上有很多商家推出各种号称能治愈近视的广告,国家卫健委监督局医疗监督处表示,近期国家卫健委会同中央网信办、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发文,明确表示不得在近视矫正对外宣传中使用“康复”“近视治愈”等误导性的表述。截至目前,医学上还没有治愈近视的方法,大家不要相信能治愈近视的宣传和商业营销。眼科专家建议青少年增加白天户外活动整体时间量。

材料二:

(数据来源:《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结果》)

材料三:

    多年来,科学界都认为遗传是近视的重要原因。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通过对基因不相同的双胞胎的对比研究,发现近视的易感程度受到DNA的强力影响。在科学家的努力求证下,基因组中超过100个片段都被发现与近视相关。

    但显然,基因不可能解释近视形成的全部。研究者们记录到了学习时长和近视率的强烈关联。许多国家的青少年正在花更多的时间来读书、学习。例如,在20世纪90年代,他们发现以色列的男性青少年中,在犹太教会学校整日学习的学生,比其他学校看书时间少的学生患近视的比例高很多。

    在2007年,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穆蒂教授和同事们报告了一项研究结果,该研究跟踪了加利福尼亚州500多名八九岁的、视力正常的儿童。5年后,发现每5个孩子中就有一个近视,而其中一个和该风险强烈相关的环境因素是花在户外的时间。一年之后,悉尼科技大学的罗斯教授和同事们在澳大利亚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即户外活动时间少的孩子有更大的近视风险。

    罗斯的团队试图证明益处也许是从锻炼中来的,但研究发现,室内体育锻炼并没有反映出这种关联。孩子们只要在户外待得更久,不论是在锻炼、野餐,或者是在海滩上读书,都能从中获益。罗斯说,近距离用眼对视力也有些影响,但近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眼睛缺少在明亮光线下的暴露。

    那么,明亮光照具体是怎样预防近视的?研究者通过试验,证明了明亮光照对视觉具有保护性这一观点。2009年,澳大利亚摩根教授和中国的研究团队在中国广州开始了为时三年的光照与视觉关系的试验,试验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结论。

(取材于Elie Dolgin的文章)

材料四:

    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到《中国学生近视高发亟待干预》一文后,作出重要指示: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严重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这是一个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必须高度重视,不能任其发展。

    中国青少年近视率全球第一,原因是多方面的。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频繁使用,学生沉迷其中,对学生近视高发可谓雪上加霜。一项对2017名受访者进行的调查显示,89.50%的受访者反映周围中小学生患近视的多,他们认为长期使用电子产品是导致近视的罪魁祸首。青少年的视觉神经还没有发育完善,长时间注视电子屏幕,致使其用眼强度增大,眨眼频率降低,很容易造成视力减退。

    中小学生近视率不断升高的问题,并不是近年才出现的,课内负担过重一直被认为是近视发生的重要原因。有关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生人均每天写作业时间为3个小时,接近全球平均数的2倍。学校每天布置大量作业,加重了学生的用眼负担。同时,有些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逼迫孩子参加各种补习班、兴趣班,使他们的眼睛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孩子们不堪重负,课外活动时间被严重挤压。

    近年来,虽然各地区、各部门不断探索青少年近视防控的方法,但青少年视力不良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遏制。防控青少年的近视,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教育部、国家卫健委近日共同发布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规定,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严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单纯以学生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考核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

    青少年近视是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如果不加遏制,必将贻害无穷。给孩子一双明亮的眼睛,是全社会共同的期盼。

(取材于“光明时评”等相关文章)

(1)下列表述中,用作材料一这则消息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国家卫健委近日召开《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结果》发布会。

B.国家卫健委: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病形势严峻,总体近视率达53.6%。

C.国家卫健委会同六部门联合发文:近视矫正宣传不得有误导性的表述。

D.眼科专家建议:青少年增加白天户外活动整体时间量可有效预防近视。

(2)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图一可以看出,小学阶段近视率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加,男生与女生近视患病率没有明显差异。

B.育才小学近视率超过全国小学生的平均水平,这说明一线城市学生的近视患病率普遍高于农村学生。

C.从小学到大学,近视患病率不断增加,到大学阶段已近90%,可以看出我国青少年近视发病形势严峻。

D.小学阶段从一年级到六年级近视的增长率最高,小学阶段应是我国近视防控的重点年龄阶段。

(3)下列对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家通过基因不相同的双胞胎的对比研究,证明了遗传也是造成近视的重要因素。

B.科学家通过严谨的实验,证明造成近视除遗传因素外,还与多方面的环境因素相关。

C.截至目前,医学上还没有治愈近视的方法,加强体育锻炼就能有效降低患近视的风险。

D.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近视率全球第一,防控青少年近视迫在眉睫。

(4)造成近视有多方面的因素,请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的相关内容,概括造成近视特别是中国青少年近视有哪些后天因素?

(5)给孩子一双明亮的眼睛,是全社会共同的期盼,这需要各个方面的协作。请结合上面材料说明相关各方应采取哪些措施。

各地政府:  

学校:  

家长:  

学生:  

来源:2019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2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综合。探究

    材料一: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对手机的依赖大大超出预期,在青少年中尤其如此。“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坐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这一用来调侃“手机控”的段子,如今却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真实写照。

    材料二:腱鞘炎、视疲劳和视力衰退,都是过度使用手机造成的“手机病”;除了“手机脖”“爱疯手”“手机眼”,对手机的依赖还会让人患上“社交病”,如:惧怕面对面沟通;不敢面对现实;在手机聊天、游戏中获取廉价且暂时的快乐。同时,过度依赖手机导致不少年轻人花在手机上的时间越来越多,从而没有时间学习,最终导致毁掉青春。

    材料三:手机其实不是我们焦虑爆棚、毁掉青春的罪魁祸首,它只是为你的拖延症提供了一个暂时回避的理想出口。你不爱看书、不爱学习关手机什么事?毁掉你的是重度拖延与不自律。

    材料四:有一群人,他们懂得将手机里的信息进行筛选、过滤,将有用的信息在大脑里进行分类储存,并结合自己的想法思考,将碎片化的时间通过手机进行学习和娱乐。这类人往往拥有很强的自制力。

(1)以上材料针对什么问题出现了哪两种不同的观点?请简要概括。

(2)你费同上面的哪一个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来源:2019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2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鸬鹚(节选)

    渔人忽然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一抹,鸬鹚就都扑着翅膀钻进水里去了。湖面立刻失去了平静,荡起一圈圈粼粼的波纹,无数浪花在夕阳的柔光中跳跃。

    不多一会儿,就有鸬鹚钻出水面,扑着翅膀跳上渔船,喉囊鼓鼓的。渔人一把抓住它的脖子,把吞进喉囊的鱼挤了出来,又把它甩进水里。

    鸬鹚不断地跳上渔船,渔人都要忙不过来了。

    岸上炊烟四起,袅袅地升上天空。渔人不再赶鸬鹚下水了,让它们停在船舷上。他从舱里拣些小鱼,一条条抛给鸬鹚吃。鸬鹚张开长长的嘴巴,接住抛来的鱼,一口吞了下去。

    鸬鹚吃饱了,又像士兵似的,整齐地站在船舷上。渔人就荡起桨,划着小船回去了。

材料二:

钩嘴大脚,捕鱼神器(节选)

    在分类学上,鸬鹚属于鹈形目,这个家族的脚都为“全蹼足”,四个脚趾之间均有蹼相连,这能给它们水下活动提供更充足的推进力。

    在水下,鸬鹚会收紧羽毛,两只大脚在身后划水推进,如鱼雷般快速穿梭,偶尔翅膀也会半张开来,用以帮助急转弯,或者扑动几下加速前冲。

    鸬鹚嘴尖的弯钩,让它看起来有些像鹰,因此鸬鹚也常被称为“鱼鹰”。这个钩对捕鱼至关重要,通常鱼只要被它叨住,就会受伤流血。即便趁鸬鹚不留神逃脱了,鱼也会因流血受伤而大大影响速度,很难逃脱鸬鹚接下来的二次追捕。“到大鱼,就算无法单独擒获,鸬鹚们也会通力合作,你啄头、它啄尾,共同把鱼驱赶到渔船附近,等待主人用工具将鱼捕获。”有文章曾这样描述。

材料三:

西湖渔夫(节选)

    西湖是人间天堂,也是鸟类乐园。每年冬天,大批鸬鹚从北方飞来越冬,西湖成为观赏鸬鹚、拍摄鸬鹚的好去处。

    鸬鹚比鸭狭长,体羽黑色,并带紫色金属光泽,肩羽和大覆羽暗棕色,羽边黑色而呈蟀片状。鸬鹚嘴强而长,锥状,先端具锐钩,适于啄鱼;下喉有小囊,喉部具大白点。

    鸬鹚捕鱼方法独特。在海草丛生的水域主要用脚蹼游水,在清澈的水域或沙底的水域,就脚蹼和翅膀并用。在能见度低的水里,鸬鹚往往采用偷偷靠近猎物的方式到达猎物身边时,突然伸长胖子用嘴发出致命一击,无论多么灵活的猎物也难逃脱。

    历史上,很平就有人养鸬鹚,并用它们捕鱼。在南方水乡,渔民外出捕鱼时常带上驯化好的鸬鹚。它们整齐地站在船头,脖子上都被系上绳子。当渔民发现水中有鱼时便把鸬鹚赶入。由于脖子上系着绳子,鸬鹚捕到鱼也无法吞咽下去,只好叼着返回船边。

    主人把鱼取下后,鸬鹚再次下潜去捕鱼。

(1)下列对文本的整体感知,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段材料都是以鸬鹚为对象,抓住鸬鹚擅长捕鱼的特性来写。

B.材料一是记叙文,通过景物描写和动作描写,给人生动优美之感。

C.材料二和三都是说明文,都运用了打比方和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D.三段材料都是从欣赏的角度写鸬鹚,融入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2)下列对文本信息的探究,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三对鸬鹚捕鱼过程的介绍极为相似,可以判断材料一写的内容发生在南方水乡的可能性较大。

B.材料二末尾,从引文中“就算”“也会”“有文章曾”这些词语看,鸬鹚也有合作捕大鱼的情形。

C.从材料三可知,鸬鹚是一种候鸟,野生野长的鸬鹚会随着季节气候的变化,在南北方之间迁徒。

D.从材料三看,在历史上鸬鹚最早被渔民驯养是在南方水多开始的,因为北方缺水少鱼。

(3)三段材料分别运用“土兵”“神器”和“渔夫”三个词来写鸬鹚,它们的作用分别是:

①“土兵”突出了鸬鹚的  的特点。

②“神器”突出了鸬鹚的  的特点。

③“渔夫”突出了鸬鹚的  的特点。

来源:2019年四川省乐山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2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童谣,融入我们的生活,伴随我们的成长。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结合下面思维导图的提示,用四字短语补全空缺处。

(2)阅读下面有关“童谣”的短文,联系全文,将空缺内容补写完整,注意语意连贯。

  据史料,童谣最早见于《诗经•魏风》。  如古人还将其称为“孺子歌”“童儿歌”“儿童谣”“小儿语”等。

“胖娃儿胖嘟嘟骑马上成都,成都又好要,胖娃儿骑白马……”一首首川西童谣伴着孩子们清脆的童音,在深深的巷子里,  ,在幽幽的小院中久久回荡。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就这么说着,唱着,长大成人,走出了巷子,走出了田野,走出了院子。然而,童谣却  

(3)下面是一首名为“四季花儿歌”的童谣,请在空缺处写出恰当的句子。

三月里,桃花红,桃园结义当英雄。

      

八月里,桂花香,广寒宫里看吴刚。

      

腊月里,梅花开,喜鹊闹梅好运来。

来源:2019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2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2014年初,一封习近平总书记给全体留德学子的回信传遍全球。“走,回中国!”一时间归国成潮。这是一个国家崛起于世界舞台的“磁场效应”:良好的政治环境、强劲的经济实力和庞大的市场份额,对留学生形成了强大的吸附力。清华大学施一公教授的肺腑之言就道出众多海外学子的心声:“在外国做得再好,也总觉得自己是一个旁观者。回到国内,我会成为祖国变化的一部分。”与此同时,来中国求学的海外留学生数量也在迅猛增加。

【材料二】下表是“归国潮”的有关数据

【材料三】国家重点项目学科带头人中,超过七成是有留学背景的“海归”。目前,全国共有留学人员创业园300多个,近8万名留学人才创建了一大批如环保、新能源、生物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为中国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量子物理学家潘建伟与高徒陈宇翱、陆朝阳先后回国,他们组建了一支令世人倾慕的中国物理界的“梦之队”。“打破体制壁垒,制定优惠政策,诚纳天下英才”,在“归国潮”风起云涌之际,国家有关部门敏锐地把握住中国的发展大势,适时做出了加快人才建设的诸多战略决策。

(1)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A.近几年,80%左右的留学生归国,促使来华求学的海外留学生数量迅猛增加。

B.我国政治、经济和市场强大的综合实力是形成留学生“归国潮”的主要原因。

C.众多海外留学生不愿在国外做“旁观者”,希望回到国内,为祖国发展做贡献。

D.潘建伟与高徒回国,是中国崛起于世界舞台的“磁场效应”的一种具体表现。

(2)阅读【材料二】,请分别概括“归国潮”三个阶段“回流率”的特点。

(3)阅读【材料三】,请简要概括“归国潮”为我国带来哪些积极影响。

来源:2019年四川省巴中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2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综合性学习•语言运用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今年的6月18日是农历五月初五,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农耕民族看天吃饭,对自然季节的细微变迁与它带给生命体的影响格外敏感,这份敏感也体现在农历中。午,夏历中用以指五月。夏历以地支纪月,正月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就是午月。由此,午月的初始午月的开端,便称为“端午”。

    材料二:每年的端午,由于时令气温正适合各类病毒虫害滋生,而此时正值艾叶生长繁茂,气味浓烈之时,于是家门前总要悬挂艾草,既用于避邪,又用来驱赶蚊虫。

    材料三:今年传出个别大学限制过圣诞节的消息,中国人该不该过洋节再次引发讨论。

(1)你认为中国人该不该过洋节?简单谈谈理由。

(2)根据以上材料以及平时的生活经验,你知道端午节有何习俗?仿照下面例句画线部分,补写句子,写出你对这个节日的了解,并使之与画线句构成一组排比句。

例句:每一个中国传统节日,都书写着与众不同的风土人情:          ……

来源:2018年四川省广元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2-0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 央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成为观众津津乐道的话题,没有大牌明星,只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学生;没有声嘶力竭的歌唱,只有安安静静地书写。节目开播以来,全国刮起了一股汉字听写风潮,还催生了一批“听写族”。

    材料二 2018年,央视推出了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节目一开播就得到了观众好评。此节目将古典诗词与流行音乐完美结合,带领观众在众多歌手的演绎中领略了诗词之美、音乐之美和文化之美。

    材料三 中国首档中文诗词记忆闯关节自《中华好诗词》在河北卫视华丽亮相,接力《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为观众继续烹调这场越炒越火的中华文化盛宴。

(1)从以上材料中你探究出怎样的信息?

(2)某班将于本周星期五下午举行“走进传统文化”的主题班会、假如你是该班学生,请完成以下任务:

①请你为活动拟写一副对联。

②班级想要你去邀请郝校长参加此次活动,你会怎么说?要求语言得体,内容简洁。

来源:2018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2-0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经典著作是经岁月淘洗的精神食粮,阅读经典不可或缺。请根据要求,完成相关题目。

(1)下面是一段关于“为什么要阅读经典”的文字,请概括出经典作品的四种功能。(每点不超过六个字)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作品?仰望夜空,你吟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流淌一份乡情;送别友人,你脱口而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传递一份旷达。这份对经典之美的体悟,融入在我们的基因里。更何况,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你不想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传统文化的典范性文本,是继承传统的一种极佳方式。但其意义又不止于传承,就个人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受文化濡染比较多的人和受濡染比较少的人,其气质是截然不同的。当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答:①        

(2)阅读下面方框内“如何阅读名著”的短文,联系全文,将空缺处的内容补写完整,注意语意连贯。

阅读名著以自读为主,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很有必要。下列方法供参考:

    一、不妨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这样就对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写作目的和大致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犹如①  

    二、略读与精读相结合。略读全书,有利于整体把握主要内容:②  。二者结合,收获更多。

    三、③  。可以抄名言、写摘要、作批注、写心得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此外,在阔读过程中还要注意利用工具书和有关参考资料,来④  

(3)“回目”是中国传统小说常见的标题形式,常常采用对仗的方式,方面概括章节内容,另一方面暗示结构主题。下面是以“回目”的形式为两篇经典文章拟写的标题,请参照下面的示例,补充出空缺之处。

示例:《智取生辰纲》﹣﹣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

①《唐雎不辱使命》:唐雎  而使命不辱,秦王藏祸心却  

②《孔乙己》:小酒店大世界,    ,尝尽人生酸辛

来源:2018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2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综合性学习。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精神的食粮、智慧的海洋。读书可以形成翩然之风度,卓尔之气质。前进中学学生会拟组织开展“传统文化漫校园”的主题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与此次活动,并完成下面题目。

    材料一:关于读书,鲁迅认为,要多读书,但不能读死书,否则真成了“自己脑里给作者跑马”,并且“踏得一塌糊涂”了。钱穆认为,读书要“活”,懂得一书中所蕴涵的一种活的精神;要读全书,不可割裂破碎、只注意某一方面。

    材料二:读、重读、反复读,那些可以把自己钉牢的书,有助于理解事物,在大脑中形成或自己意义的框架;有助于理解人类社会与历史,及其背后的细节、逻辑。至于哪些书能把自己“钉牢”,值得自己一读再读反复读,除了流传的经典之外,恐怕还需要自己在茫茫书海中摸爬滚打一番,细细体悟,才能找到真爱。

    材料三:在“传统文化热”走向公众时,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传统的理解与尊重,避免庸俗化的,唯利是图的扭曲传统;需要坚持对传统的现代理解和当代转化。把传统文化中那些符合现代生活与现代价值的内容有机的融入生活。

【补计划】如图是前进中学“传统文化漫校园”活动计划的初步构思框架图,请在这个框架图的空缺处补上相应内容。

【究观点】请从以上三则观点中,任选二则加以概括。(每则不超过15字)

【受采访】(要求:记者提问任选一问作答,语言简明,表达得体,不超过100字。)

记者:同学,你好!据说你们学校开展的“传统文化漫校园”实践活动,特别注重经典的诵读。你最喜欢那本经典著作或哪首经典诗词?请说出理由。

记者:家风依靠家规家训传承发扬,好的家风会带动好的社会风气。请晒出你的家规或家训,并说出对你成长的影响。

【写书信】近日,一档读信节目﹣﹣《见字如面》,持续刷爆朋友圈。几封书信涓涓山泉,沁人心脾,荧屏内外,收获掌声无数。请你给远在他乡的父母写封信(要求:只写出书信的开头、结尾部分,不写正文,不得出现真实姓名。)

来源:2017年四川省资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2-0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找不到父母的孩子,请坐上任意一辆公交车,司机会为你联系家人。51 日起,全国公交车已正式成为中国失联儿童的守护车。

    然而,警方表示,此消息不实。请走失儿童选择留在原地或想办法联系110,不要理会陌生人,直到警方和家人的介入。

    材料二:“一位中国游客在泰国旅游时,由于同时食用牛奶、榴莲,导致中毒,引发心脏病,猝死。”

然而,食品专家表示:同食牛奶、榴莲不会中毒,此说法缺乏科学依据。

    材料三:“帮忙扩散,一个3岁小女孩在锦绣花园小区附近被一个四十多岁男人拐走,有知情者请告知。联系人宁继春,13940292999.请伸出手指,看到就转转。”

    然而,警方表示,此类消息均为虚假不实传言,他们并没有接到相关案件。

﹣﹣以上材料均摘自央视新闻“朋友圈的谣言”

(1)请根据材料信息探究,我们应怎样对待这类经常在微信朋友圈出现的消息。(3分)

(2)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分析这些网络谣言产生的原因。(3分)

来源:2017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2-0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6年7月11日﹣﹣7月13日,遂宁市政府将举办以“心旅游、新遂宁”为主题的观音文化节活动。请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活动任务。

【材料1】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为助力遂宁观音文化名城打造和绿色经济强市建设,借势提升遂宁观音文化品牌影响力,报请市政府主要领导批准同意,决定举办2016 年中国(遂宁)第二届荷花仙子暨“遂宁鲜”形象代言人选拔赛活动。

【材料2】荷花(学名:Nelumbo nucifera Gaertm),又名莲花、水芙蓉等,属睡莲目,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地下茎长而肥厚,有长节,叶盾圆形。花期6至9月,有红、粉红、白、紫等色,或有彩纹、镶边。其出污泥而不染之品格恒为世人称颂。

【材料3】莲花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按佛教的解释,莲花是报身佛所居之“净土”,莲花是佛教的象征,菩萨要垫以莲花为座。《三藏法数》中用莲花喻菩萨十种善法。

【材料4】中国青年报调查显示,乱扔垃烬、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和随地吐痰是出游中最常见的不文明行为。不文明行为还有:在景,点刻字、涂鸦,口出脏话,违规爬古建筑,随地大小便,用观赏水洗涮打闹等。为了呼吁中国游客文明出游,相关部门设计了“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为计划”的徽标(见图)。

【活动一我为活动做宣传】请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字数在30字以内。

【活动二我为“仙子”定标准】请为本届荷花仙子评选活动拟写两条标准,并说出理由。

【活动三我劝游客讲文明】请分析徽标寓意,并写一句劝诫游客文明出游的话。

来源:2016年四川省遂宁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30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材料阅读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