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文明需要从小养成
李思辉
①上海玻璃博物馆内,一件精美的玻璃翅膀展品被两个孩子用力摇晃折断。而一旁的家长不仅没制止还在拍照,此事引起热议。从中看到少儿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②家长带孩子去博物馆,或多或少都有陶冶情操、提升修养的目的。放纵孩子闹腾,破坏博物馆静谧、幽雅的氛围,甚至任凭孩子损坏展品而不加劝阻,一些家长总觉得孩子还小,别人应该谅解。这种纵容岂不是与教育孩子的初衰背道而驰吗?
③殊不知文明需要从小养成。
④孩子不懂事,家长却应明理。一个孩子,假如平时在家里都不乱扔垃圾,怎么可能在地铁、商场。街道、公园、.游乐场及社区乱扔垃圾:一个孩子如果平时在公共场合。从不大声喧哗、乱摸乱碰,又怎么可能在博物馆里损坏展品、高声嬉闹?而这些行为与家长的宽纵不无关系。
⑤公共场合遵守公共秩序、保持文明素养是一个人最起码的教养。一旦孩子的行为有损文明,对他人造成影响,家长就须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这本身就是一个塑造孩子健全人格的过程。孩子就像树,要成长成栋梁,必须及时剪枝。作为监护人,家长需要承担起这样的责任,及时对孩子进行文明乔成教百,使之成为讲文明、有修养的人,这是对孩子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
⑥每个个体的素质都关乎国家形象。过去,一些人出门不讲文明,随意插队,大声喧哗、多吃多占等,严重损害了中国人在海外的形象,让人慨叹“国民素质低”。如果说,成年人中有些人素质不高,养成的旧习难改,有一定的历史原因,可现今物质条件好了,还出现博物馆里的景象,这不只是博物馆里的文明问题,而更是关乎国民素养问题,应该从少儿公德教育缺失入手,找出今后的解决之道。
⑦“子不教父之过。”孩子折断博物馆展品,舆论的板子打在家长身上,反映了人们对当下家庭教育的担忧。教养,无不是从小开始,而且主要在家教。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有责任以身作则,耳濡目染、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为孩子树立文明榜样,培养孩子的文明素养、道义担当、爱心,善心和良心。当你发现自己的孩子自己“淘气”“不乖”的时候,就应及时蹲下来,告诉孩子哪些事情不能做。一味骄纵,不加约束,“熊孩子”就可能变成坏孩子,“淘气”就可能变成“没教养”。
⑧孩子的教养需要家庭教育,文明更需要从小养成。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5月12日,有删改)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选义第①段划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3)第④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4)面的事实论据放在第⑦段是否恰当,理由是什么?(2分)
某幼儿因,一次亲子活动中,孩子们在同一桌吃饭,菜一上来,小孩就站在板凳上拿勺子去够。家长生怕孩子够不着,招呼都不打,就把菜移到孩子面前。
议论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家风
①家训是什么?父亲说,人活在世上,必须勤劳,吃得了苦;妈妈说,绝不能因自身利益去伤害他人,这就是普通老百姓一些最质朴最简单的家训。家训是一个家族代代沿袭,能够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的珍贵的家族文化,它润物细无声,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人事交往中,倘若说某某人的家教好,那可是高度赞赏。民间,在决定女儿婚姻之前,有一个不可或缺的程序叫察亲,即女方组织亲朋好友到男方家考察,了解的不仅是硬件,最重要的是对男方家人的品行、邻里关系作一个全面把握,说白了就是全面了解男方家庭的家训家风。
②传统文化历来重视家训。《三字经》曰:“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窦燕山的“义方”实际就是良好家训,诚信礼义、克己利人。以此为教,家门和睦,子孙昌盛。历览前代先贤,如诸葛亮、曾国藩、林则徐,都是家训熏陶的干才。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一部《曾文正公家书》,它与《朱子家训》一样,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的家教经典。《曾氏家训》诲弟篇曰: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为处世为人之本,不应存当官发财之私念。又如,“应听得进逆耳之言,从‘畏慎’二字痛下功夫,一定要谦让相诫,应视富贵功名为浮荣”。这些金玉良言,现在读来,仍觉质朴可贵。
③徽州的《家训》《家规》《祖训》《族法》等,所体现的核心价值,就是中华儒家传统修齐治平的注解。A修身,提高道德修养,规范自身行为;B齐家,调解宗族关系,保证宗族和睦;C治国,遵守家法国律,践行太祖圣谕;D平天下,净化社会风气、稳定社会秩序。比较著名的绩溪章氏《章氏家训》,寥寥196字,分齐家、修身、立业、劝学、笃行5篇。其主要内容就是把耕读作为传家之宝,俭勤作为发家之道……,提倡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休作生忿之事,休专公共之利,而最要紧的是实事求是、以诚为本,将不良行为及早消灭在萌芽状态,切不可发展成恶习。徽州家训,所强调的儒家传统文化中的修齐治平观,对于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弘扬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启发与借鉴意义。
④家训是家庭的核心价值观,家风是家族子孙或行家训体现出来的处世风范。培育良好家风,一个关健点就是培育家庭美德。孩子是家庭的继承人,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家庭美德是孩子成长成才的必备元素,每一个家庭都应通过日常要求、家庭格言等丰富的教育形式,培养子女勤俭节约、孝敬老人等美德,教育子女走正道、讲规矩,引导子女端正人生态度。让它成为融化在子女血液中的气质,沉淀在子女骨做里的品格。
⑤培养美好的家风,必须传承良好的家训。而要想培育美好的家风,要从自身做起。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父母是子女的第一老师,首先应规范自己的言行,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懂得感恩,崇尚勤俭,乐于奉献,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方能培育出优秀的下一代。“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家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要通过家教传承良好的家训,培育美好的家风,给子女们的人生系上良好品性的“第一粒扣子”,进而影响和带动社会上的其他人。
⑤只有践行良好家训,才能形成良好家风。今天我们谈论家训家风,既是为了承续传统、启进当下,也是为了涤风励德、淳化风俗,更是为了更好地建设文明国家、和谐社会。
(稿件原载:《学习时报》2019年05月03日12版,有删改)
(1)本文中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第②段画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③段中A、B、C、D四个画波浪线句能否调换位量?为什么?
(4)给选文第⑤段补充一个论据,下面选项中不符合的一项是
A.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教育子女“不管当多大官,都不要忘记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良好家风教育出了优秀儿女。
B.杨绛出生在诗书世家,父亲杨荫杭是中国近代的进步学者,博览群书,很注重培养子女读书兴趣。杨绛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打下了深厚的文学功底。
C.北宋欧阳修,不仅是散文大家,字也写得神采秀发,清劲妩媚。欧阳修小时候家贫如洗,没钱买纸笔,他就用芦秆在沙地上练字,后来他的书法也很有成就。
D.傅雷常以自己的经历教导儿子:为人处世谦虚,遇困难不气馁,要有艺术、人格尊严,要有民族责任感……父亲的谆谆教诲使傅聪成为著名的钢琴艺术家。
议论文阅读
"熬"的境界
①熬,从火,敖声。"熬"有"抬高"的意思。与"火"放一起表示"隔空加热",原指烹调工序,引申到人文领域,有"艰苦修行、持久忍耐、终成正果"的意思,所谓"多年媳妇熬成婆"。人们在劝解受过挫折、心情处于低谷的人时,常常会说:慢慢熬吧,总会有出头的日子。"慢慢熬"是过程,说多长就有多长;出头之日是结果,在这里还只是预期。
②一般来说,"熬"是一个被动的过程,似乎是一种消极心态。其实不然,同样一个"熬"字,所折射出来的境界并不相同。无可奈何地挣扎叫熬,无目标地混日子叫熬,执着地与命运抗争、有预期地奋斗也叫熬。都是"熬",境界迥异。
③"熬"的过程是渐变,对象是时间,但不一定都是消极地混日子,关键要看你的心态和志向。 越王勾践,时刻不忘复国梦想,卧薪尝胆,熬过了那些屈辱的日子,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惑,终于兴越灭吴。 。心态积极,志向不改,与时间斗,与困难斗,"熬"出来的就是高境界、大成就。
④"熬"字的分量和境界,平时也许觉不出来,关键时刻高下立判。最有说服力的是竞技场上的较量。就拿摔跤、柔道等赛事来说,双方体能势均力敌,竞技水平旗鼓相当。刚交手时难解难分,几个回合下来,筋疲力尽,特别是到了相持阶段,就看谁能经得住"熬"了。谁的心理强大,意志坚强,最终"熬"了下来,谁就是胜者。谁的心理脆弱,精神崩溃,最终"熬"不住了,谁就必输无疑,前面的拼搏付诸东流。在"熬"的过程中,力量和胜负渐渐发生微妙变化,在最后关键时刻决定了输赢。
⑤平常人的生活也是这样,不论是熬得出名堂,还是熬不出名堂,都得熬。问题是要辩证地认识这个"熬"字,理性地面对这个"熬"字。在平凡的生活中"熬"出应有的境界来,人生征途,有时候顺风顺水,有时候崎岖难行,只有处顺境不沉溺,处逆境不服输的,才能"熬"出名堂来,当然,这里的名堂,不限于功利,还应有更高的境界。正像智者告诉我们的那样,顺境熬秉性,逆境熬心志,岁月熬人也树人,熬去的是浮躁,熬出的是淡定:熬掉的是幼稚。
(选自《读有所得》,作者王兆贵,有改动)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通过解释"熬"字含义和列举生活中的现象,引出话题。
B.第②段例举了"熬"的几种形态,论证不同的"熬"展现出的境界不同。
C.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证如何才能在"熬"中战胜对手。
D.第⑤段落实到平常人的生活,告诉我们在平凡中要"熬"出境界来。
(2)如果要在第③段的横线上加上一句话,下面不恰当的一项是
A.越王勾践,时刻不忘复国梦想,卧薪尝胆,熬过了那些屈辱的日子,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惑,终于兴越灭吴。
B.唐僧为了完成神圣的使命,遭遇重重危险,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回真经,修成正果。
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石灰为了"要留清白在人间"。熬过了"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的日子。终于熬出了应有的境界。
D."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多了,知识累积得多了,下笔就自然会达到如神助的境界。
(3)如何理解结尾段"岁月熬人也树人"这句话?
阅读《寻找生命的意义》一文,回答下列各题
①生命犹如红酒,犹如画卷,犹如一首歌,有痛苦也有升华。可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它使我们匪夷所思!
②悲观者认为,生命犹如地平线,即使看得见,却摸也摸不到。他想,生命中有太多挫折,需要承受太多,压力太大,心,太累了,身体也累了。就如某地一名小学生,老师也是为了他好,仅仅骂了他一句,他却承受不住,去了那个也许美好的世界。可他却不知道,他的家人有多伤心!
③其实,我认为,生命是太阳,即使落下了,也能再次升起。虽然有些人很不幸,但仔细想想,他们能体会到常人所不能体会到的痛苦,而正是这些痛苦,才使他们成长。中国的校车也许出不了主席,但山沟里的孩子也许成得了总统,就如,林肯的父亲也只是个鞋匠。因此,这,也许是幸运的。
④北京男孩刘伟也以自己的行为诠释了生命的意义,“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的活着。”刘伟虽然失去了双臂,但他却没有因此放弃生的希望,他开始以另一种姿态生活,那就是用脚弹钢琴,他每天辛苦练习7个小时。终于,他在一年内获得了钢琴七级的水平。他可以独立了,可以养活自己了!他虽然很痛苦,但那也是痛并快乐着的!
⑤坎坷使我们成长,困难使我们成功。贝多芬即使耳聋也不放弃自己的梦想,经过多倍的努力,梦终飞。只有努力,才有成功;只有付出,才有回报。我们有什么理由放弃?那就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成长,共同放飞自己的理想吧!
⑥生命的意义是不放弃生的希望,是能为他人带来欢乐,是为社会做出贡献,不断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
⑦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色彩,有的绚丽,有的平凡,绚丽让我们品味绽放的热烈,平凡让我们品味落日的从容。只有实现人生的意义,才能让生命之花开的更加灿烂!
⑧让我们一起寻找生命的意义,在漫漫的人生路途中留下最美好,最辉煌的记忆!
(选文有删改)
(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第②段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
(3)第④段内容删去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4)请为第⑤段补写一个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列各题。
谈热忱
①明朝的地理学家徐霞客,自幼喜爱寻幽探奇。他一生遍访名山大川,其间虽屡历险境,九死一生,却始终对自己钟爱的事业充满着热忱,最终完成了举世闻名的《徐霞客游记》,他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有着热忱情感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
②热忱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是热爱某项事业或工作的一种执着的感情,它能给一个人强大的力量。
③一个充满热忱的人能收获更大的成果。众所周知,一个人在某个方面投入得越多,那么他在这方面收获成果的可能性就越大。而对于一个热忱的人来说,他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能够有满腔热情,无论做什么事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美国前总统卡特年轻时曾在海军服役。有一次他与海曼•里科弗将军谈话后发现自己在时事、文学、海军战术等方面存在许多不足。此后,他以极大的热忱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竭尽全力将自身蕴藏的潜力和创造力发挥出来,不但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海军军官,而且最终成为美国最高领导人。
④一个充满热忱的人能战胜各种困难。热忱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它能够让你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获得精神层面的一些支持,让你能够以苦为乐,用一种良好的心态去面对那些困难,从而克服那些困难,最终获得成功。居里夫人提取镭时,提取设备极其简陋,每天的工作单调乏味,但对科学研究的热忱使她乐在其中,最终她成功地从几十吨的矿物中提取了几克镭。 。陈景润在对哥德巴赫猜想进行证明时,每天只能呆在狭小的屋子里,用手中的笔不停地在草纸上演算,但对数学的满腔热忱,让他感受不到外界环境的恶劣、自身工作的枯燥。常人无法忍受,他却乐此不疲,终于成功地摘下了数学王冠上的明珠。成功的道路上充满艰难险阻,只有怀揣满腔热忱,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⑤那么,如何才能对一件事产生热忱呢?
⑥只有充满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出热忱。比如,在解一道很是复杂的数学题时,如果没有兴趣,就不会认认真真地去解答这道题目了:但是,如果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从解答数学题中得到很多乐趣,不由自主地投入其中。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失去了兴趣,想把一件事做好是不可想象的。
⑦只有充满进取的欲望,才能激发出热忱,面对同一件事,如果你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做成某事”,那么就会抛弃一切杂念,全力将这件事办好;但是,如果你对自己说“这件事先试一试吧”,那么就可能对这件事有所保留,从而会减弱你的热忱程度。
⑧对于我们来说,如果不想碌碌无为地度过一生,就要选择一个能够激发自己热忱的事业,让我们充满热忱地学习、工作和生活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事业上的成功。
(原文有改动)
(1)请在选文中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选文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⑥段划线部分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若在选文第④段横线处填写一个事实论据,下面的两个例子哪一个更好?说说你的理由。
A.音乐家冼星海在延安时,没有钢琴供他练奏,可对音乐满怀热忱的他,以乐观的心态,用碗、碟、盆、罐等替代钢琴,经过长期酝酿,终于创作出了史诗般的作品﹣﹣《黄河人合唱》。
B.周恩来总理从少年时期就树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抱定了救国救比的信念,以极大的热忱投入到伟大的革命事业当中,最终成为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
(5)请结合实际谈谈选文对你的启示。
阅读《培养自己的“静能量”》一文,回答下列各题。
培养自己的“静能量”
①云南省勐海县的贺开茶山上,有几个做茶的年轻人。茶山听起来很美好,待起来可不好受:远离了都市的繁华,朋友圈就那么几个人,洗个澡、看个电影、吃顿料理都不太方便。虽说是为了创业,怎么能待得住?有个做茶的年轻人杨景润这样回答: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26岁的崔亚蕾说得更简单:静下来就好了。
②静,就是潜下心来,保持安静。有些年轻人缺乏安静的耐心,一味追求高频率、快节奏的生活,一静下来就不习惯,觉得无聊。譬如酒和茶,他们更爱酒的热烈刺激,较少去品茶中滋味。遇事急躁,做事浮躁,还没想好要干什么、怎么干好,就急吼吼做方案拿计划,一旦遭遇挫折,又不知如何是好。又或者“这山看着那山高”,职业规划变了又变,跳槽成了家常便饭。有些年轻人想当然以为动比静好,外向者一定比内向者更容易成功。于是整日忙于交朋友,参加酒场聚会,钻研“成功学”,寻找成功的“终南捷径”,希望一蹴而就。
③静的好处很多。《大学》里说:“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诸葛亮告诫过我们:“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显然,安静也是一种“能量”,甚至是一种很强大的“能量”。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曾国藩给自己定了“静坐”的“日课”:每天不管在家还是外出,总要独坐两小时。
④安静是一种能量,安静的人更自省,做事更专注,收获也会更大。云南保山原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后“自找苦吃”,带领林场职工绿化荒山,20余年造林5万多亩。来访的记者问他,那么艰苦怎么待得住?老书记笑答,山上鸟语花香、清风阵阵,也是一种很好的生活。应该只有内心强大的人,才能忍受得住如此寂寥漫长的精神考验,并把它转化为郁郁葱葱的“精神绿洲”吧。
⑤培养“静能量”,要学会追求安静。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安静并非召之即来,要想静下来,须下一番修炼功夫。让自己“静下来”的法子挺多,古人说“唯读书可以变化气质”,读读书,钓钓鱼,下下棋,练练书法,只要有心,无论哪种,久久为功形成习惯,心沉下去,“静”的境界就升上来了!
⑥培养“静能量”,还要学会享受安静,于安静中汲取养分。当你烦躁不安、百无聊赖时,不妨静下来,想想自己想要什么,适合做什么;当你遭遇挫折、心灰意冷时,不妨静下来,想想自己做错了什么,失败了又如何;当你小有成就、志得意满时,不妨静下来,想想初衷是什么,得到的算什么。
⑦培养“静能量”,当然不一定要去茶山等偏远的地方“修行”,只要心无旁骛,处处可以历练,“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培养“静能量”,也不是要搞得暮气沉沉,故作高深。青年像初升的太阳,自然是朝气蓬勃的。不过,于艳阳天里多一缕清风,想必不无裨益。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请为第④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4)请结合文章内容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自己的“静能量”。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拦路虎
①初学古文,势必会遇到一些文字障碍,这就好像是遇到了拦路虎。有的人见了被吓倒而退缩,不再读下去;有的人见了就千方百计努力擒住它、降伏它,扫清障碍向前,顺利地读下去了。
②那些完全陌生的难解语词,现代汉语中已见不到或很少见到,这倒是不难对付的,翻词典、查看注解、请教旁人,都是解决的办法。
③有些看来很熟悉似乎并不难解的语词,现代汉语中也是常见的,往往正是"拦路虎"。这种难以觉察的潜伏的"拦路虎",字面上同现代汉语中的常用语词相同,而在意义和用法上相差甚大。学古文,接触古汉语,特别要留心提防这种"拦路虎"。
④例如《世说新语•政事门》记载东晋陶侃搜集竹头木屑的故事,其中有一句说:"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厅堂)前除雪后犹湿。"粗粗一看,这句里没有不识的字,各个语词都是常见的熟悉的。其实这里也有"拦路虎"。
⑤例如"积雪"和"除",并不就是堆积的雪和扫除的意思。这里的"积雪"指接连下雪,"除"指台阶。这个"除"同古话常说的"黎明即起,洒扫庭除"的"除"含义相同。不解决这两个障碍,误以为堆积的雪放晴,就不透了误把语句读成"听事前/除雪后/犹湿"就歪曲了原意,应读成"听事前除/雪后犹湿"。古人形容写诗作文的人才气高、文思敏捷,常说"笔不停缀,文不加点"。不少人以为"文不加点"就是文章一气呵成不加标点。这实在是很大的误解。
⑥古人著文本来不用标点符号、无所谓加不加标点,不过,才气高、文思敏捷的人写出东西来句读倒是分明不乱的,决不至于点不断、读不断的。原来这里的"点"乃是涂抹、涂改的意思。唐代史学家刘知几的《史通》有《点烦》一篇,意思就是把多余烦琐的语句涂抹掉。看,这小小的一个"点"竟是只潜伏的"拦路虎"!杭州有一个名胜叫虎跑泉,相传有个和尚到此没有水喝,于是有二虎跑地作穴,泉水就涌出来了。虎跑泉由此得名。这个"跑"就是刨挖的意思。不少游客不假思索地以为完跑的"跑"是奔跑的意思,其实老虎并没有奔跑,有只潜伏的"拦路虎"倒是跑出来了,它没有被擒住、被降伏,但是人们往往心安理得,以为很安全,没有关系。
⑦可见,潜伏的"拦路虎"比一望而知的"拦路虎"更加值得注意,为害很大,常妨害了对文义的理解而人们还不能觉察。这种"拦路虎"最爱找粗心大意者的麻烦.粗心大意者不认真,不细心,满不在乎,自以为是,于是常出岔子。这种学习态度上的问题,其实也是一种"拦路虎",而且是危害最大的"拦路虎"。
(1)选文以"拦路虎"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写到的几种"拦路虎",所指的内容是完全相同的。
B.选文所举的例子丰富、典型,有说服力。
C.选文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D.选文观点明确,对我们学习古文具有指导意义。
(3)在古文学习中,我们常会遇到潜伏的"拦路虎"。请再举出一个例子。
阅读议论文《千古第一是坚持》,回答下列各题。
千古第一是坚持
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在事业的征途上,不可能一帆风顺、万事如意,随时可能遇见各种困难,出现意想不到的事情,遭受许多干扰与矛盾,甚至经历失败与挫折。所以说,我们必须坚持,必须具有坚忍不拔之志。
②迎着困难上,就要咬牙坚持。英国的达尔文说:“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科学的热爱,坚持长期探索。”大禹治水,劳身焦思,持之以恒,凭着对水利建设的热爱,凭着对老百姓负责的态度,在外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建万代功勋。就这样,大禹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历经艰难险阻,治理水患得以成功,受到人民群众无限爱戴。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就伟大的事业,源于对事业的热爱。
③屡败气不馁,就要拼命坚持。周文王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楚汉相争之时,刘邦与项羽之比,实力相差悬殊,刘邦屡次战败,束手无策,东奔西逃,狼狈不堪,几乎丢了性命。在逆境中刘邦之所以死里逃生,屡败而能战,始终在精神上立于不败之地,源于他顽强的毅力。
④______。钱学森说:“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
身体残疾的形成,有先天也有后天,不管什么原因,皆是人生之不幸。意志薄弱者,必然垂头丧气,甘受命运的摆布。而那些坚忍不拔、有着顽强拼搏精神者,身残志不残,意志更加坚定,始终持之以恒,最终完成一般人难以完成的事业。春秋末期左丘明,任鲁国大夫,双目失明后,仍然日夜操劳,著作不息,历时30余年,一部纵贯200余年、18万余字的《春秋左氏传》定稿,文字优美,记事详明,其历史、文学、科技、军事价值不可估量,为历代史学家和文人所推崇。他们之所以事业有成,源于他们顽强不屈的坚持。
⑤千古第一是坚持;人生何处不坚持,人生时时要坚持。坚持是一首歌,是人生永恒的主题。不管是否时过境迁,是否路远途近,只要是认定了的事,就要坚持走下去,直至成功的彼岸。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试分析其作用。
(3)请根据第④段内容,在横线处补写句子,使之与②③段的段首句构成排比。
(4)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漂亮的失败是另一种成功
白岩松
①2012年,我参与了伦敦奥运会的报道,伦敦奥运会最重要的口号,叫“影响一代人”。有记者提问:“体育如何影响一代人?”伦敦奥组委的一位官员回答:“体育教会孩子们如何去赢。”这句话很正常,在中国,很多事都能教会孩子们如何去赢,但是他的下一句话让我格外感动:“同时,教会孩子们如何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
②这是中国人很缺乏的一种教育。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孩子们从小到大,什么时候学习过如何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
③其实老祖宗早已明白这个道理,说“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既然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为什么我们从来不给孩子们教“十有八九”时该有的心态和应对能力?相反,十分之一二的成功被看得极为重要;十之八九的挫折,也被放大到无以复加。
④所以,我们更应该补上如何面对失败这一课。
⑤失败,其实有很多意义,这些意义比成功大,或者说,有一种成功必须以失败作为助推力的。南唐李后主,要论失败的话也登峰造极了,我们想要经历那样的失败都很难。但我们至今仍在谈论他,为什么?因为他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留在了中国的文学史中。如果不是国破家亡,他会写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的词句吗?不会。这个失败对于李后主固然惨痛,但对于文学何尝不是一件幸事?在他的文字中,失败竟然成为一种美妙的意境。
⑥莫扎特,生前在家乡不是一个受欢迎的人,屡受排挤,命运多舛。但他又是一个天才,他一生中创作的音乐作品,交给普通人抄谱,终其一生都未必抄得完。但在他的音乐作品中,你听不到失败,听不到挫折,听不到身世的飘零和难言之隐。他的音乐,永远是人间原本美好的那种存在。
⑦还有多少伟大的诗人,正是因为人生中的不幸、挫折和磨难,才创作出那些伟大的作品。我们都知道苏轼的诗词作品很有价值,但苏轼的仕宦生涯其实是非常糟糕的,他屡屡被排挤、贬谪,但即便这样,他仍然留下了传世佳作。所以,以史为鉴,回归到个人去看,我们应该知道,失败有时是必需的,而且是伟大创作的重要动力。
⑧此处,我们还应该明白,挫折和失败原本就为变革提供了机遇。要知道,人在胜利的时候不必做出决定,但在失败的时候必须要做出决定。
⑨做出决定,往往意味着一种变革的开始,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呢?每当失败与挫折来临,你应该怀着好奇心去看待它,试图弄明白它的目的:难道这是一次提醒?难道我应该做出一个更好的决定?
(节选自长江文艺出版社《白说》,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第三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证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3)下面哪个材料能作为第八段的论据?请说明理由。(3分)
A.吃一堑,长一智,失败一次,前进一步,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是由失败堆垒而成。
﹣﹣徐迟
B.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所以我会把人生的每次不幸都当成一次转机,也唯有这样,我才能成为绝境中的上帝,而非甘愿被束缚的奴仆。
﹣﹣韩庚
(4)请简要概括第5、6、7段的论证思路。(3分)
(5)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在今后的生活中将如何对待失败。(3分)
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问题。
青春正当时,不负好时代
程龙
①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既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也承载着伟大的时代使命。在这样一个好时代,青年更应该砥砺奋进,不负时代机遇,不负青春时光。
②这是一个创造梦想、成就梦想的时代。"嫦娥"探月、"北斗"组网、"神舟"飞天、"天眼"巡空、"蛟龙"入海……这些大国重器的背后无不闪耀着青年的力量与智慧。新时代的舞台上处处刻印着青年奋斗的脚步,洋溢着青春火热的激情。无论你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在祖国的哪个角落,都要把理想和抱负熔铸在脚踏实地的前进征程中,当青年理想与历史使命同频共振,奏响的就是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③无奋斗,不青春。袁隆平23岁时立志解决水稻如何高产问题,把田间地头当作自己的实验室;24岁的武大靖无数次挥汗如雨地训练,最终打破了短道速滑项目世界纪录;①___……奋斗者们光鲜亮丽的成功背后都有着默默付出的无悔青春。在抗疫一线,他们与病毒生死较量;在偏远乡村,他们与村民共奔富裕;②___……越来越多的青年在岗位上书写奋斗故事,也收获了奋斗馈赠给他们的幸福。
④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这个时代正因创新而进步发展、活力四射。青年人朝气蓬勃,是全社会最富有活力、最具有创造性的群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陆朝阳是国际量子科学领域走在最前沿的年轻人之一,作为我国"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研制团队的成员,陆朝阳长期辛勤耕耘,获得了国际上一系列重量级奖项。他确信,不做短平快的事情,要做需要非常努力跳起来才够得着的科研,并坚持做到极致,"只有一步一步走,才能保证量子计算领域的健康发展。"在创新的时代,青年正当其时、潜能无限,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⑤"十四五"规划纲要为我国发展绘制了宏伟蓝图,也吹响了青年逐梦新征程的时代号角。如何找到成就自己梦想的人生舞台,是当代青年面临的重大机遇和全新挑战。当代青年成长成才的过程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进程紧密契合,国家发展进步的过程就是青年成长成才的过程,也是青年奋斗奉献的过程。抓住时代机遇,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将青春梦融入中国梦,当代青年定能在风浪中搏击前进,以青春之我成就青春之中国。
⑥青春正当时,不负好时代。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欣逢盛世,我辈青年须勇担使命、砥砺前行,在新时代的广阔舞台上,成就精彩人生。
(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5月22日,有删改)
(1)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本文中心论点。
(2)任选一题,在第③段指定位置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我选第 题,补充论据: 。
(3)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阅读第⑤段和【链接材料】,思考:我们怎样做才能将"青春梦"融入"中国梦"?
【链接材料】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清代学者 顾炎武
②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
--全国政协委员 唐江澎
跨界人生
①《纽约时报》前两年的一篇专栏带红了一个词,"斜杠人生",意指一个人具有多重身份,不满足于国定的职业。有资格贴上这个标签的人,无不沾沾自喜。比如鲍勃•迪伦可以写成"创作歌手""诗人""艺术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其实,我认为把"斜杠"说成"跨界",会更好理解,可避免被误以为是"斜着抬杠"。像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明星,很多都是影优而歌,或歌优而影,影视歌三栖,同时又进军商业领域,是无所不通的跨界全才。跨界意味着自我价值的体现,人生经验的丰富,生命意义的丰盈。
②对于具有卓越创造力的天才,跨界是一种最先进的自我展示方式。
③达•芬奇大概是人类历史上跨界最广也是最成功的"斜杠青年",不仅画出了《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这样的传世巨作,他还玩雕塑雕刻,搞机械设计,担任军事工程师,甚至在十六世纪就设计出具有现代理念的冲水厕所,同时还精通数学、密码学、人体生物学、物理学、天文学。他留下来的《哈默手稿》原稿至今有幸读过的不超过5人,已被比尔•盖茨以天价珍藏。人只要有足够的天赋,就不存在必须的专注才能完成的优先事项。
④相比之下,普通人跨界则可能是想要满足对意义的追求。
⑤加拿大哲学家,查尔斯•泰勒说:人若是处在一个封闭的系统内,为了寻求意义,会引导激发自己的潜力,于内在框架里寻求超越。有人用爱情,有人用音乐,有人仰望星空,以跨界的方式实现自我价值。
⑥不久前,一个在夜市代客贴膜的小摊老板,因为老婆生孩子,来不及收摊就匆忙赶去医院。代为看摊的城管见有顾客上门,便小试牛刀,过了一把跨界的瘾,贴了一晚上手机膜,做成好几笔生意。
⑦当今生活节奏加快,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也促使人们去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跨界带来的不同体验,可以提升自身的生命价值和职业成就感。
③一位律师回忆,有一回她陪朋友去看房,旁边的看房者见她身穿职业套装,拎着公文包,误以为她是楼盘销售人员,过来向她咨询,她坦然受之,最后成功推荐出去一套房子,赚了一小笔佣金。对于那些性格开朗、愿意尝试新鲜事物的人,跨界探索也意味着更容易得到回报。
⑨但有时候,跨界并不需要宏大的理由。
⑩曾听一个人说过,她与家人一起去逛超市,家人到停车场停车,她走到门口等候。百无聊赖中,她看到门口旁边的小桌子上,放了一把测温枪,就好奇地拿起来给自己测了一下体温。这时正好有顾客进来,见她手里拿着测温枪,便很配合地主动伸手让她测温,她也照测不误。一连测了十几个人,直到真正的测温员出来才停止--即使事出偶然,当事人也仍然觉得这是自己跨界经历的一部分。也许以后她的简历上会加上一条:测温员。
(《中国新闻周刊》2021年第5期,有删改)
(1)本文是如何提出中心论点的?
(2)在提出中心论点后,作者是如何论证的?
(3)分析第⑤段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4)分析以下两则材料哪一则能证明第②段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材料一】袁隆平院士有很多重大的贡献:一是突破了传统理论束缚,发明了杂交水稻;二是创建杂交水稻学科,构建了杂交水稻理论体系;三是推动杂交水稻技术应用,为我国粮食供给作出巨大贡献;四是致力杂交水稻走向世界,为人类战胜饥饿,彰显中国担当!
【材料二】袁隆平多才多艺:他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他擅长游泳,差点进了国家游泳队;他爱好开飞机,曾考上过空军飞行员;他会拉小提琴,在稻田里拉小提琴的照片在网上疯传。他还会骑马,喜欢打麻将、打排球等,是一位很有情趣的科学家。
非凡皆自"愚处"起
尉承栋
(1)有位画家用四年工夫画出一幅作品,引起轰动。一位青年人向他请教:"我能一天画一幅画,可卖出它却要一年的时间。"画家对青年说:"你可以试着换一下,用一年时间去画一幅画,看能不能在一天内卖出去。"
(2)好作品出自反复打磨,凡事亦需拼一番笨功夫。习武之人常说"入门先站三年桩",如果不能打牢站桩的功底,到头来学到的不过是花拳绣腿。做人做事莫不如此稳扎稳打,耐心付出,成功才会有可能。如果急于求成,偷懒耍滑,到头来只会一事无成。
(3)"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非凡皆从"愚处"起。不少古人"尚拙",更在"拙"处建功。清人曾国藩学习上讲求"读书立志,须以困勉之功",其行事风格被同僚讥笑为"迂拙"。然而在他看来,"凡奇谋至计,总在平实处"。客观说来,"笨拙"的好处在于,不投机取巧,虚心以待事,耐心以经事,遇到困难和矛盾只知扛过去,而决不会绕着走、躲着跑。如此"笨拙",反而更能打牢基础,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
(4)想起一位大学老师的话:"今天的问题,不是知识不够多,而是知识太多;不是不够聪明,而是过于聪明,缺少从愚处做起的踏实精神。"细细想来,但凡各个领域的名家大师,哪个不是靠着守愚尚拙的精神成功的?于敏院士为研究氢弹,甘愿隐姓埋名28年;一代代航天人创造中国载人航天的奇迹,秘诀在于"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为研制防治疟疾的药方,从包括各种植物、动物、矿物在内的2000多个药方中整理出640个,再从中进行100多个样本的筛选,最终获得青蒿素样品。
(5)不可否认,时代瞬息万变,机遇稍纵即逝,我们确实需要创新求变、弯道超越。也不是说我们凡事只能使"笨劲",不能用"巧力"。但必须懂得,走捷径并不等于投机取巧。捷径的获取,靠的是日积月累的能力,而不是挖空心思的妄想;捷径的完成,靠的是持续不断的拼搏奋斗,而不是一劳永逸、一步登天。很多人"一举成名"的背后,是"十年寒窗"的苦功。天底下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也没有天上掉馅饼的机会,真正的捷径,其实只有苦干这一条。
(6)华罗庚在诗中写道:"妙算还从拙中来,愚公智叟两分开。积久方显愚公智,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是第一,熟练生出百巧来。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硬要把"伪聪明"当作真聪明,不过是真愚夫的做法。做事情,总还是要拿出那么一点"愚劲"、那么几分"拙气"的。
(1)请简要说说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2)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说一个人怎样才能成就"非凡"。
(3)文章第四段提出了名家大师都是靠着守愚尚拙的精神成功的观点,请再为它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4)文章第五段是否可以删去?请阐明理由。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从百年苦难走向百年辉煌 ①
金一南 ②
A上课前,大家呼喊的口号中最后一句是"敢于胜利",不但追求胜利,还要"敢于胜利",这是中华民族每一份子心中,都需要腾起的一团火焰
我常想,我们从哪里来?我们中华民族从哪里来?有一个最好的回答--毛泽东主席起草的,周恩来总理书写的,刻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三句话:
第一句话: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第二句话:二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第三句话;由此上翻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我们从1840年那苦难深重的旧中国走过来,东洋东洋打不过,西洋西洋打不过,当时的中国"四万万中国人,一盘散沙而已"。
就在国家面临危亡、民族深陷苦难,却无人挺身而出、无人横刀立马之时,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我经常讲,中国共产党"应"的这个"运"不是什么好运,那是国家最黑暗、民族最无望的时候。那时的中国共产党人,一没有资源、二没有名望、三没有影响、四没有地位,就只有一腔热血,他们就凭一腔热血浴血奋斗,民族救亡。
B中国革命不是从胜利走向胜利,而是从惨败走向胜利: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两万两千五百人,两个月后就剩一千;1927年,秋收起义,五千人,二十天后只剩不到一千。在中国革命最困难的时候,很多人怀疑,红旗到底可以打多久?毛泽东的回答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美国人托夫勒把人类的力量归结为三种:一是暴力,谁拳头大谁称王;二是金钱,金钱买通一切;三是知识,知识就是力量。
但是,托夫勒忘记了第四种力量--信仰,中国共产党人以信仰表现出来的极大的、改天换地的、摧枯拉朽的力量!
C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里写到:亲爱的朋友们,不要悲观,不要畏馁,要奋斗,要持久地,艰苦地奋斗!把个人所有的智慧才能,都提供于民族的拯救吧!无论如何,我们决不能让伟大的可爱的中国,灭亡于帝国主义的肮脏的手里!
这就是我们先辈的信仰。这支队伍之所以能够五次反围剿,两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跨过鸭绿江,这支中国共产党锻造的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队伍,凭着的就是信仰的力量!
最初是一小部分人,几支火炬;凭着信仰,燃烧成熊熊大火,最终点燃整个中华民族内心的火炬,实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今天,在座官兵就是这支队伍的接续,你们就要像先辈那样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就像毛主席讲的那样--"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所以,你们喊的"敢于胜利"我印象特别深刻。
有这么一句话"多数人因看见而相信,少数人因相信而看见"。真正的领袖、真正的领导者,就是这样的少数人。中国共产党因相信而看见!他们坚信,所以他们最终看见了!
1949年建国的时候,我们一穷二白,一颗钉子叫"洋钉",一袋水泥叫"洋灰",一盒火柴叫"洋火",全是从外国来的。而今天,完全不一样了,我们短短几十年就完成了其他国家两三百年的现代化进程。
D今天,我们是世界最大的制造国。原先,世界制造业里我们只占2%、3%;2009年,我们上升到18%;2016年,我们就已经占世界制造业比重26.7%,世界第一!按照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统计,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39个大类,191个中类、552个小类的国家,形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虽然我们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但你看我们的追赶速度。
你说,这是怎么做到的?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自强不息、吃苦耐劳、拼搏奋斗出来的!
前不久,我到江南造船集团,我们第三艘航母的总建造师是1980年出生的。我非常感慨:八零后开始担当国家建设的大梁,更厉害的是,我们还有九零后,以后,我们还有零零后、一零后,还有一代又一代建设者成长起来,这就是我们中国的未来和希望!
回想一下,我们百年救亡、百年复兴:从1840年到1949年的一百来年,无数的、先进的中国人为"救中国"三个字浴血奋斗;1949年新中国建立,新的命题开始-复兴!
1949年到2049年,这一百年,我们要完成伟大的民族复兴,这是我们的目标,也是一次新的长征。"复兴"不是一句口号,而要凭实力,我们每一个人正在参与。
过去,长征就是信仰;今天,拼搏同样是信仰。追求胜利!敢于胜利!除了胜利,我们无路可走!
【注释】①选自《一堂好课》的说讲稿,有改动,《一堂好课》是中央电视台制作的节目,邀请思政、文学、科学、体育等领域的"学科领路人"分享所思所得,旨在"点亮思想之光,嘉奖向学之心"。②金一南:国防大学教授。《当代贵州》杂志的顾问。
(1)若给选文另拟一个标题,下列选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
B. |
苦难深重的旧中国 |
C. |
伟大的第四种力量 |
D. |
努力实现民族复兴 |
(2)演讲中,称呼与情感表达密切相关。如,文中加点的"他们"指代中国共产党人,演讲者深情追述那时的中国共产党人所面临的艰难处境,向革命先辈表达由衷的崇敬和赞美。请简析文中另外两处加点的称呼所指代的对象以及相关句子表达的情感。
(3)演讲要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调整内容。文中ABCD四个段落,哪一段最可能是演讲者现场添加的?
(4)好的演讲结语能有效调动听众的情绪。请从内容呼应和句子语气两方面简析选文末段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题。
民族最闪亮的坐标
王飞
①湖北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好转后,完成救援任务的各地医疗队分批离开武汉,各地纷纷以最高礼遇迎接。“除却君身三重雪,天下谁人配白衣。”援鄂白衣战士曾经逆行出征,舍生忘死,如今回家,致敬横幅、夹道欢迎、铁骑护送,获得高规格欢迎,实至名归。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抗疫功臣,是中华民族在新时代闪亮的英雄坐标。我们在以最高礼遇、最深敬意迎接武汉抗疫英雄归来的同时,更要学习英雄,争做英雄,守护好民族最闪亮的坐标。
②学习英雄,崇尚英雄,争当英雄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抗疫期间,广大白衣天使始终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冲锋在前,坚守一线,用实际行动体现了崇高的使命担当、优秀的道德情操。我们要充分发挥英雄的引领作用,推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的良好氛围。
③守护民族最闪亮的坐标,就要守护好英雄精神。我们的英雄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例如,“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这些都体现了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全心全意为人民的不懈追求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当前,我们要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深挖英雄文化,不断拓宽英雄内涵,丰富英雄精神,让英雄精神和红色基因永不褪色、代代相传。
④守护民族最闪亮的坐标,需要赋予英雄时代内涵。从某种意义上说,“精忠报国”的爱国精神,“以天下为己任”的振奋精神,“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献身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拼搏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奋斗精神等都是英雄精神的集中体现。这些英雄精神浓缩了一个时代的正向价值追求和历史记忆,成为超越时代的精神坐标、时代信仰,是鼓舞我们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⑤守护民族最闪亮的坐标,就需要我们继续奋斗。和平年代,远了硝烟战火,少了牺牲流血,但英雄从未缺席。正如顾炎武所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在学习白衣战士的英雄事迹的同时,更要把其体现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风里来雨里去的快递小哥,坚守岗位的公安干警、基层干部,起早贪黑的环卫工人……他们撸起袖子加油干,为汇聚磅礴之力开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之征程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⑥英雄就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就是将每一项平凡工作做好。今天,中国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我们在学习抗疫英雄的同时,更要兢兢业业、坚守岗位,做一名“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的新时代的守护者、创造者。
(摘自《中国教育报》2020年3月24日,有删改)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请简要概括第⑤段的论证思路。
首先,提出“守护民族最闪亮的坐标,就需要我们继续奋斗”的观点;
然后, ;
最后, 。
(4)为第④段提到的“‘以天下为己任’的振奋精神”选择一个恰当的事实论据,并说明理由。
A.文天祥抗元失败后,面对元军诱降,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明志。
B.林则徐虽遭贬谪,却一直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自勉。
我选择 ,理由是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正义的边界
鲍鹏山
①孔子不提倡以德报怨,因为这样就等于取消了道德。但他也反对以怨报怨,因为这样我们就会堕落得与对方一样,所以,孔子的观点是以直报怨一一以公正来对待无良之人。
②可见,孔子既反对我们对坏人无原则的滥好,也反对我们对坏人无约束的报复。
③孔子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话:“人而不仁,疾之己甚,乱也。”(《论语•泰伯》)对不仁的人,恨得太过分,是祸乱一一我们可以理解为:天下的很多祸乱,是由绝对道德主义者惹出来的。
④用不道德的手段去推行道德,就如同抱薪救火;用不道德的手段去惩罚不道德,又如同以暴易暴。
⑤举一个例子,53岁的山东省威海市退休女教师李建华遭遇入室抢劫,她在身中数刀的情况下与抢劫者斗智斗勇,最终,那个19岁的抢劫者精神崩溃、瘫倒在地,而李建华则拨打了 120急救电话,让他得到及时救治。
⑥这是很感人的事件。李建华老师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体现了人性的高贵和美好。但是,在媒体报道这件事后,却出现了争论,有不少人认为,对这样的歹徒,根本不需要同情和帮助。
⑦一个网友在网上的留言是:“假如我碰到这样的歹徒,我要扒了他的皮,抽了他的筋,吃了他的肉,砸了他的骨,吸了他的髓!”这种极其残暴的心态,使我毛骨悚然,从不在网上留言的我,忍不住留了一句话:“你更像歹徒啊!”
⑧孔子做了鲁国大司寇,摄行相事,坚决推行“堕三都”,他的学生子路被鲁国执政季桓子任命为家臣,负责具体执行。可以说,堕三都的成败,关乎孔子在鲁国的政治生命。但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公伯寮,竟然对季氏说子路的坏话,导致子路丢了职务,对堕三都的失败,以及孔子最终离鲁出走都负有相当大的责任。
⑨这样一个学生,后人把他称之为“圣门蟊塍”,意思是孔子门下的害虫。当时,鲁国的一个叫子服景伯的,对孔子说:“你的这个学生实在太不像话了,如果你允许的话,我有力量杀了他,让他暴尸大街。”
⑩孔子说:“如果我的道能够行得通,那是命;如果我的道行不通,那也是命。公伯寮能把我的命怎么样呢?”(《论语•宪问》)孔子断然拒绝子服景伯的杀人建议。
⑪公伯寮不好。但是,假如我们用杀掉他的方法来对待这样的人,我们就更不好了。用极端的手段来清除异己,还有比这更坏的行为和更坏的人吗?
⑫为什么孔子不赞成人们用极端方式来履行道德?为什么孔子反对用极端的手段来实现正义、维护道德?因为一切极端手段必定隐含着对某种价值的破坏。而且,极端手段所蕴含的破坏性,往往指向更原始、更基本的价值。
⑬正义,是有边界的。
(选自《读者》2018年09期)
【注】堕三都:指春秋时期鲁国孔子执政,毁坏三桓(鲁国公族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的私邑事件。堕(huī),通“隳”,毁坏。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全文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的?
(2)文章第⑦段,作者认为网友“更像歹徒”,这是为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
(3)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对不仁的人,恨得太过分,就是祸乱。因为天下的祸乱就是由绝对道德主义惹出来的。
B.李建华老师在特殊的时刻拨打电话救歹徒,虽然表现了人性的高贵和美好,但是也纵容了坏人。
C.孔子的学生公伯寮对季氏进谗言的行径遭到当时人们及后人的唾声,以至有人意欲杀之而后快。
D.孔子拒绝子服景杀公伯寮,他认为“道”能否行得通。取决于“命”。这完全是宿命论思想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