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灯如红豆

侯志明

①有句诗说"灯如红豆最相思。"

②夏日炎炎的夜晚,我经常会在夜深人静后走向阳台,看城市迷人的夜光。望着望着,有时会掉下眼泪来,不止一次。

③我总会想到童年、少年时陪伴我的那盏小油灯。

④那是一盏自制的、简单的煤油灯。一进腊月,母亲就要夜夜坐在小油灯前,赶做新衣或者浆洗旧衣。白天辛苦一天,晚上还要干活到下半夜。有一天,我睡醒一觉,发现母亲还在灯前纳鞋底做新鞋,腿上盖着被子,身上披着棉衣。一手拿着鞋底,一手交替拿锥子和针线。先用锥子扎,再用针穿线,再在膝盖上使劲地勒紧。我看着看着,忽然看见她浑身一抖,把手里的东西一扔,然后用左手紧紧地攥住右手的食指,斜倚在了窗台上。灯仍然在嗤嗤地发着光,没被吹灭。知道她还会起来,我就没吱声,静静地等候着。果然,过了五六分钟吧,她又坐了起来,拿起没做完的活儿。我想过去搂住她看看扎伤的手,想劝她去睡觉,但我一张口,说出的却是"妈,我要尿尿"。妈没有抬头,只是说"灯亮着呢,去吧。"尿完尿,我回转身,站在那儿,盯着母亲,希望她看我一眼,等来的却是"冷,快去睡,感冒了过不好年"。她仍没有抬头。"那你怎么还不睡?""快完了,一会儿睡。"在母亲的心里,为了孩子过年,这些活儿不但是定了量的,而且也是限了时的。年年如此。

⑤直到今天,在我心中,那盏小小的油灯从没有熄灭。它渺小像母亲,它柔弱像母亲,但它明亮也像母亲。母亲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照亮了我们艰难生活的每一天。

⑥后来,我们家又有了另一盏油灯。那是一盏玻璃底座,玻璃肚子,带了玻璃灯罩的油灯。自从有了这盏灯,我们总希望父亲天天点亮这盏灯,那样不但整个家里会明亮很多,而且我们可以蹭亮光看书写作业。有一年的年底,父亲又点亮那盏灯,开始清点账目,我又蹭光写起作业,写完就去睡了。睡醒一觉,我发现父亲仍然在翻本子打算盘。冬天天冷,他一会儿哈手,一会儿跺脚,眉头紧锁,仿佛遇到了什么大事。看着父亲着急不安的样子,我便从被窝里伸出头问:"爹,咋了?""没咋,有两毛钱,对不上账。""多了还是少了?"我接着问。"多了。"他说。"多了,那好呀!"我说。他又转过头并拧小灯火,走过来坐在炕沿边摸着我的脸:"不知道给谁少算了。两毛,一个壮劳力两天才能挣到。"

⑦在我心中,那盏小小的油灯也从来没有和父亲分开过。它教给我认真、公道、善良地对人对事,遇有疑难、面对选择时推己及人。

⑧后来,我上了高中。为了在教室关灯后能多学习一会儿,我备了一盏小油灯。多少次,在寒冷的冬天,我的手冻得不能拿笔想放弃的时候,是这盏小小的灯给了我些许的温暖。尤其难忘的是,有一个冬天的早晨,我带了灯去教室背书,可是只过了一会儿就油尽灯灭,正在我不知如何是好时,一个与我坐得不远的女同学将她的灯推到了我的面前,自己站起来走出了教室。这一举动是我万万没想到的,因为在那个年代,男女同学是连话都不说的。何况这个女同学是我们男生认为最丑,而且她也应该是意识到了的。那一刻,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美。

⑨几十年来,陪伴我的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油灯,都已难得见到了,但它照耀我前行的路却是那样的明亮宽展,给我的启迪又是那样的深刻受用。

⑩"灯如红豆最相思"的前面还有一句,是"书似青山常乱叠"。把灯和相思联系起来的这位诗人,升华了我对灯相思的境界和品位。

(选文有删改)

(1)文章重点写三盏"小油灯",它们都给了"我"启迪。结合全文,填写表格。

"小油灯"

相关人物

给"我"的启迪

第一盏

母亲

积极面对困难,生活的道路会越来越明亮。

第二盏

父亲

        

第三盏

女同学

        

(2)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她)把手里的东西一扔,然后用左于紧紧地 攥住右手的食指……

②我想过去 搂住她看看扎伤的手,想劝她去睡觉。

(4)文章以"灯红如豆"为题目,有什么妙处?

来源:2019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2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与母亲相守50天

明前茶

①因为武汉封城,莉君已经在娘家待了整整50天。

②莉君与母亲都是能干且脾气犟的人,秉承的人生哲学是:我的地盘我做主。因此,往年春节,莉君回娘家过年,待上5天,是她忍受的极限。她40多岁了,可一回娘家,一定会被老母亲当成14岁的小姑娘管着。

③早上睡个懒觉,挨管;晚上11点过了还在刷剧,挨骂;怕胖,少吃一口肉,要管,说是富富态态才吉利;做瑜伽伸展得像一只软腰猫,要管,说是万一闪了腰,村医那里可只有几贴土膏药,拍个X光片还要上镇医院。

④回娘家才两天,平地一声雷,武汉封城了,见女儿一脸的震惊和恍惚,母亲大喜过望地说:"这下可好,你就不得不多陪妈一阵子了,走不脱了!"莉君略有不快地说:"留在这儿干嘛?跟你吵架呀!"话一出口,她就有点后悔。 父亲故去多年,母亲从村里小学退休后,独自在山村生活。家里空旷而冷清,盼着儿孙们春节回来,也是人之常情。然而,莉君也有不愿意长留的理由,要忍受网络的不稳定、洗澡没浴霸的不便。可是母亲就没有不便吗?按母亲的话说,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加上媳妇孙辈,光是坐下来吃饭,就是满满一桌。这一封城,儿孙们都回不去,不光要张罗吃喝,单是儿孙要用的文具、电池、拖鞋、睡衣,就够母亲忙的了。

⑤莉君的心被揪扯了一把。依照她的脾气,说软话是不可能的,尽量帮衬母亲维持这一大家子的正常运转,就成了莉君暗自给自己分派的任务。

⑥每天,她帮母亲将一百多斤腊肉、咸火腿搬出来晾晒。母亲欣慰地说:"幸亏今年没嫌土猪肉贵,依旧砌了那么多肉,不然这会儿村镇都封了,上哪儿买肉去。"莉君听了惭愧,往年,回武汉前,母亲总要往车的后备箱里塞满米、油、腊肉,自己心里可全是嫌弃。

⑦每天,莉君还帮母亲侍弄小菜园。往年,母亲四处张罗菜种、粪肥的时候,莉君都要取笑她说:"没事干!快递一公斤十块钱,比青菜贵两倍多,还要往武汉儿女家快递蔬菜,会不会算账啊!"母亲说:"劳动不休,筋骨不锈。你爸走了,去菜园还能听听鸟唱,晒晒太阳,解个寂寞,你们年轻人不懂的。"这一回,菜园终于派上大用场。莉君跟着母亲收菜锄地,看见菜园里的一株野茶树生出新芽,她憋闷多日的心里,仿佛沁入一股清气。她终于理解母亲不愿闲在屋里,非要出门劳作的原因。

⑧每天,母亲上灶炒菜,做馒头,蒸发糕,莉君就蹲在灶口帮她烧火。母亲说火软一些,她就挑松柴火,只放枯枝败叶;母亲说火硬一些,她就燃起硬柴,将火烧得旺旺的。这样的日子里,她仿佛回到了14岁,那个唯母命是从的年纪。她觉得这也挺好,自己脱去了成年人的生硬铠甲,母亲忘记了老迈垂暮。母女俩诉说往事,对上了只有她俩知道的暗号。有一天,炒完一大桌子的菜, 母亲自言自语:"真是怪了,以前一个人吃饭,在电磁炉上炒两个菜,就腰酸腿疼;如今一烧大柴灶,这八大碗菜做下来,倒也不觉得小腿沉重,咋回事?"莉君笑道:"老妈,灶口暖和,比电磁小太阳还管用。要不,为何老猫都喜欢偎着灶口?"母亲望了她一眼,说了平生第一句软话:"闺女,等你也要靠偎灶驱寒时,你就回妈这儿。妈这儿别的没有,大灶柴火管够。"

⑨莉君眼睛发涩。令她眼睛发涩的还有一件小事:那天,母亲上山拾柴归来,挑出了一小截软木,严正敬告众人,尤其是莉君两个弟弟家的皮猴儿,不准动她的木头。大家都纳闷,她要用这一小截软木干嘛。几天后,莉君意外地得到了礼物--母亲亲手雕的软木青蛙。只见栩栩如生的青蛙蹲在荷叶中央的筋脉上,好像随时准备腾跃而起。"37年了,我总记着欠闺女一份情,"母亲说,"小时候,干活有你的,玩具没你的。你要过一个发条青蛙,我和你爹都没能满足你……"

⑩莉君接过青蛙,仿佛看见母亲的牵挂在木雕的每一线光影中流转……

(选自《西安晚报》2020年3月20日,有删改)

(1)第④段划线句使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2)文中的母亲是一个能干的人,请概括体现母亲能干的事例。

(3)品味语言。

①结合上下文,说说下面句中加点词体现了母亲此时怎样的心理。为什么?

母亲大喜过望地说:"这下可好,你就不得不多陪妈一阵子了,走不脱了!"

②从人物描写或修辞手法的角度体会第⑧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某文学刊物攻有"人间亲情""山水感悟""人生感悟""古今论坛"等栏目。你会向哪个栏目推荐本文?请分别从选材和主题的角度说明理由。

来源:2021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8-15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书房的窗子

杨振声

①唉,先生,我是连一间书房都没得,你可别见笑,正因为没得,才想得厉害,我不但想到书房,连书房里每一角落,我都布置好了,今天又想到了我那书房的窗子。

②说起窗子,那真是人类穴居之后一点灵机的闪耀才发明了它,它给你清风与明月,它给你晴日与碧空,它给你山光与水色,它给你安安静静地坐窗前,欣赏着宇宙的一切,一句话,它打通你与天然的界限。

③但窗子的功用,虽是到处一样,而窗子的方向,却有各人的嗜好不同,陆放翁的"一窗晴日写黄庭",大概指的是南窗,我不反对南窗的光朗与健康,特别在北方的冬天,南窗放进满屋的晴日,你随便拿一本书坐在窗下取暖,书页上的诗句全浸润在金色的光浪中,你书桌旁若有一盆腊梅那就更好,腊梅在阳光的照耀下荡漾着芬芳,把几枝疏脱的影子漫画在新洒扫的蓝砖地上,如漆墨画,天知道,那是一种清居的享受。

④东窗在初红里迎着朝瞰,你起来开了格扇,放进一屋的清新,朝气洗涤了昨宵一梦的荒唐,使人精神清振,与宇宙万物一体更新,假设你窗外有一株古梅或是海棠,你可以看"朝日红妆";有海,你可以看"海日生残夜";一无所有,你还可以看朝霞的艳红。

⑤"挂起西窗浪接天"这样的西窗,不独坡翁喜欢,我们谁都喜欢。然而西窗的风趣,正不止此,压山的红日徘徊于西窗之际,照出书房里一种透明的宁静。苍蝇的搓脚,微尘的轻游,都带些倦意了。人在一日的劳动后,带着微疲放下工作,舒适地坐下来吃一杯热茶,开窗西望,太阳已隐到山后了,田间小径上疏落地走着荷锄归来的农夫,隐约听到母牛哞哞的在唤着小犊同归。山色此时已由微红而深紫,而黝蓝。苍然暮色也渐渐笼上山脚的树林。西天上独有一缕镶着黄边的白云冉冉而行。

⑥然而我独喜欢北窗。那就全是光的问题了。

⑦说到光,我有一种偏向,就是不喜欢强烈的光而喜欢清淡的光,不喜欢敞开的光而喜隐约的光。不喜欢直接的光而喜欢反射的光。就拿日光来说罢,我不爱中午的骄阳,而爱"晨光之熹微"与落日的古红,纵使光度一样,也觉得一片平原的光海,总不及山阴水曲间光线的隐翳,或枝叶扶疏的树荫下光波的流动,至于反光更比直光来得委婉,"残夜水明楼"是那般的清虚可爱,而"明月照积雪"使你感到满目清晖。至于拿月光与日光比,我当然更喜欢月光,在月光下,人是那般隐藏。天宇是那般的素净。"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比之"晴雪梅花"更为空灵,更为生动;"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比之"枝头春意"更富深情与幽思。

⑧这里不止是光度的问题,而是光度影响了态度。强烈的光使我们一切看得清楚,却不必使我们想得明透;使我们有行动的愉悦,却不必使我们有沉思的因缘;使我们像春草一般的向外发展,却不能使我们像夜合一般的向内收敛。强光太使我们与外物接近了,留不得一分想象的距离。强烈的光与一切强有力的东西一样,它压迫我们的个性。

⑨以此,我便爱上了北窗,南窗的光强。因不必说:就是东窗和西窗也不如北窗。北窗放进的光是那般清淡而隐约,反射而不直接。说到反光,当然便到了"窗子以外"了,我不敢想象窗外有什么明湖或青山的反光,那太奢望了,我只希望北窗外有一带古老的粉墙。你说古老的粉墙?一点不错,最低限度地要老到透出点微黄的颜色;假如可能,古墙上生几片清翠的石斑。这墙不要去窗太近,太近则逼窄,使人心狭;也不要太远,太远便不成为窗子屏风;去窗一丈五尺左右便好。如此古墙上的光辉反射在窗下的桌上,润泽而淡白,不带一分逼人的霸气,这种清光绝不会侵凌你的幽静,也不会扰乱你的运思。它与清晨太阳未出以前的天光,及太阳初下夕露未溢时湖面上的水光,同是一样的清幽。

⑩假如,你嫌这样的光太朴素了些,那你就在墙边种上一行疏竹。有风,你可以欣赏它婆娑的舞容;有月,你可以欣赏窗上迷离的竹影;有雨,它给你平添一番清凄;有雷,那素洁,那清劲,确是你清寂中的佳友。即使无月无风,无雨无雪,红日半墙,竹荫微动,掩映于你书桌上的清晖,泛出一片清翠,几纹波痕,那般的生动而空灵。你书桌上满写着清新的诗句。你坐着那儿,纵使不读书也"要得"。

(有删改)

(1)作者笔下不同朝向的窗给人带来的感受是不同的,阅读全文,补写下面的表格。

窗户的朝向

给人带来的感受

南窗

光朗,温暖,给人以清居的享受

东窗

  

西窗

宁静、舒适,让人感到惬意

北窗

  

(2)作者在想象中把书房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布置好了,请问作者是如何布置他书房的窗子在的?结合文本简要回答。

(3)本文的语言极具特色,结合上下文,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苍绳的搓脚,微尘的轻游,都带些倦意了。

②有风,你可以欣赏它婆娑的舞容;有月,你可以欣雪窗上迷离的竹影有雨,它给你平添一番清凄;有雪,那素洁,那清劲,确是你清寂中的佳友。

(4)作者独喜欢北窗,却花大量笔是写了南窗、东窗、西窗,这样有何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作家彭定安说,本文作者对窗子的认识"已经进入审美的态度和境界,而不是纯实际的和实用的",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来源:2019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2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作品,回答以下各题。

①父亲是村里公认的棋王。农闲时总有人找父亲对弈。无论对方棋艺如何,父亲总是认真对待,经常让对方乘兴而来,又连输数盘败兴而去。母亲有时会劝父亲:"你就不能让着人家一点?这么不给人家面子,以后谁还理你!"父亲扬起眉毛说:"不给面子,找我下棋的人也没少,还越来越多呐!"

②我从小就被父亲带入讲智谋、拼勇气、权取舍的象棋世界。起初我分不清"马别腿",也不懂各兵种的配合,一味追求杀得痛快,往往为了吃一个棋子而损失惨重,于是悔棋成了家常便饭。父亲尽管无奈,也只能苦笑着同意。等我完全学会规则,父亲的态度就变了。一次对弈前他严肃地跟我说:"从今天开始,我让子不让棋。让几个子、让什么子,你说了算,一旦开始下棋,你必须落子无悔,我也决不手软。"我嘴上应承,心里却不以为意。一阵拼杀,我的"将"被逼得走投无路,我又习惯性地悔棋,父亲坚决不同意。母亲没好气地说父亲:"跟个孩子较什么真,你让他一步不行吗?"父亲说:"那不行,棋有棋的道,下棋讲究个落子无悔,为啥?棋子落地,板上钉钉。现在我让着他,以后谁让着他啊!"母亲摇了摇头,只得转而安慰我:"咱不跟他玩了,就知道欺负孩子。"母亲的话像催泪弹,我的眼泪立刻涌了出来,我哽咽着对父亲说:"再也不跟你下棋了。"

③总角小儿撑不过两天,又求着父亲下棋。父亲欣然同意,但声明仍要落子无悔。父亲前两天说的那番话我听得懵懂,倒也隐约明白了,不敢再漫不经心。

④高三下学期,我开始变得焦虑。脑中经常出现同学们不眠不休学习的画面,我愈加烦躁。尽管强迫自己打起精神学习,最终我还是落榜了,感觉希望从此破灭了,整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父亲若无其事地说:"大小伙子哪能整天在家里睡觉啊,起来跟爸杀几盘。"我置若罔闻。父亲不肯罢休,一边摆棋一边说:"你说这些棋子,'车'能疾行千里,'马'可蹄踩八方,而小'卒'只能一步一步挪动,为什么还需要小'卒'呢?"我从未想过这个问题,又不好意思问。父亲看了看沉默的我说:"你可别看轻了小'卒',虽然它每次只能走一步,却只进不退。对弈搏杀,往往是一"卒'决胜负。你要是不服气,就来试试!"

⑤明知父亲用了激将法,我还是忍不住接了招。谁知一连下了五局,倒有三局栽在了小"卒"上。我盯着棋盘发愣,父亲笑着说:"意外吧?'过河卒子当车使','过河'对卒子来说是一道坎儿。你现在就是小'卒',没过去这道坎儿。怎么样?敢不敢再做一次小'卒'?"我瞬间感觉自己灰暗的世界"仿佛若有光",用力点了点头。

⑥我如愿考上理想院校。倏忽间十多年过去了,整日为工作和生活所累,回家探望父母的次数屈指可数。不料父亲突然大病一场,为照顾他,帮他进行康复训练,我把父母接到了身边。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父亲基本恢复了行动能力,只是记忆力大不如前。改善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病人多动脑,我第一反应就是多陪父亲下棋。

⑦可是下棋时我才发现,以前那个"乡村棋王"不见了,此刻的父亲拿起棋子半天不知该落往何处。有一次我实在受不了,就发牢骚:"爸,跟您下棋真急死人!"父亲像个受了委屈的孩子一样,嗫嚅着说:"我不想走错了悔棋。"我突然想起当年父亲教我下棋的情景,不禁鼻子一酸。 羞愧、难过、(  ),一起涌上心头

⑧后来父亲拿起棋子不知道该放哪儿时,我就指给他一个可以吃到我棋子的地方,又假装懊悔地说:"哎呀,我太大意了。"父亲赢了我,总会露出开心的笑容,话也多起来。母亲背着父亲对我说:"我都能看出来你是让着他,你忘了当初他不让你了?"

⑨我笑而不答,心里说:当初他不让我,是教我守棋道,这里面是有"义"的啊!今天我让着他,正是以"义"报之。棋中不仅有道、有理,其实更有"义"••••••

(取材于风疏的文章)

(1)文章写了"我"跟父亲下棋的往事以及其中的人生感悟:儿时下棋,①             ,让"我"懂得守信的处世之道;高考失利,父亲以小"卒"为喻激励"我",让"我"明白了②             的道理;父亲生病后,③             ,是因为"我"领悟到棋中更有"义"。

(2)如果要在第⑦段画线句的括号内再补充一个词,你会填写什么词?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理由。

(3)请从"棋义"和"棋王"中选择一个作本文的题目,并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来源:2021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7-3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细水长流

蓝雪冰儿

①父亲说,以前有个算命先生说过,他是个苦命的娃。也的确,父亲十二岁丧父,不得不辍学到石灰窑工作,一干就是一辈子。

②后来,有人说,老刘命好,三个闺女乖巧孝顺;也有人说,老刘命好,夫妻俩没红过脸,恩爱有加;还有人说,老刘命好,从来不跟人闹意见。父亲乐呵呵地说,细水长流嘛。别人不懂父亲这话是什么意思,摸着脑瓜皮说,老刘可真逗,说你命好,你还不乐意咋的?是啊,别人觉得,细水长流和命好放在一起,这是哪跟哪啊?但我最明白,父亲的意思是说,人不要太计较利益得失,水长流,情才会长在。

③初为人妻,继为人母,我也喜欢把"细水长流"挂在嘴上,当然,我收获的也是幸福和快乐。但是,今年夏天,父亲的"细水长流"刚一出口,就被母亲一句话给噎回去了。

④这个夏天,老天爷太吝啬了,一场痛快淋漓的大雨也不下,弄得棒子苗干渴得黄了叶子,打了蔫。视地如命的母亲看着很多人家都浇了地,心急如焚。可是,我们家的地和左右两家的紧挨着,根本修不出渠来。再说,那两家都到城里去住了,平时见不到人。

⑤当管理水渠的人告诉母亲可以去浇地时,母亲要父亲别去上班。父亲得令而行,两人不顾炎炎烈日,在棒子地里穿梭,割伤了脸,衣服都湿透了。最终用三个小时,浇了三家的地。中午,我赶回娘家,替父母准备好午饭。母亲向来身体不好,回到家,已经没有了说话的力气,一个劲擦汗;一向强壮的父亲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喘着粗气。我埋怨他们,这么大的岁数了,别把地看得比命还重要,就是旱死了,不就一年没收成吗?母亲一听,跟我急了,庄稼人能眼看着种下的庄稼死在地里啊?我不敢再接话,闷着头把午饭端上桌。母亲便自言自语,三个小时,差点把命搭进去,不知道那两家知不知情。父亲说,干了就啥也别说,细水长流。母亲吼道,水都干了,还流啥?父亲一向害怕母亲,见母亲发脾气了,连一口粗气都不敢出。

⑥傍晚,母亲又跟父亲唠叨开了,按理说,他们没出力,总该给点钱吧!父亲说,也不是人家让咱们浇的,爱出不出吧。这次父亲没敢说出细水长流这句话,但还是那个意思。母亲没有像中午那样发火,但心里还是不高兴。

⑦晚饭后,我跟父亲唠嗑,父亲说,这人啊,愿意活得累呢,就会累;愿意活得轻松呢,就会轻松。我说,是啊,细水长流。父亲笑笑说,可是,你妈有的时候,就是不明白这个理。我说,妈活得比你累。父亲说,所以,我愿意什么事都让着她。再说了,夫妻之间也是一样,不能啥都计较,还是那句话,细水长流。父亲说完,嘿嘿笑了几声,好像在女儿面前掩饰对老伴的体贴。

⑧我再次回到娘家,刚进门母亲就急切地对我说,丫头,还是你爸说得对,真的是细水长流。原来,前几天,左右两户人家赶回来浇地,一看地早就浇了,便把水费给了母亲,还特意拎来了他们从城里带来的新鲜水果,表示感谢。母亲一边给我拿水果,一边说,你也要记住啊,这人啊,可不能太计较。

⑨我瞧了一眼父亲, 窗外一缕阳光正好照在他满是皱纹的脸上

(选文有删改)

(1)老刘"命好"体现在哪里?原因是什么?

(2)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

(3)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我再次回到娘家,刚进门母亲就急切地对我说……

(4)文章结尾写"一缕阳光"正好照在父亲的脸上,有什么深意?

来源:2017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2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问题。

樟树下,外婆家

朝颜

①一群老樟树,时常绵密地铺进梦境里。顺着它们挥舞的长臂,童年、外婆、乡愁,时间的经纬,无数次重新映现在一座名叫樟树下的村庄深处。

②大巴车一路畅行,开进了村委会门前的宽阔停车场,车上走下来一群来自全省各地的文艺家,作为其中一员,你忍不住动情地向众人指认这个村庄在你生命中的特殊意义--外婆家。

③儿时钻进钻出的土房子、老洞水、泥巴路、猪栏牛舍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还有整洁的水泥路、青砖地。原来供全村人洗衣服的泥堰池塘,如今用片石砌得方方正正,成了荷花池。一口用来汲取饮用水的简易水井不见了,你还记得,井面上垫着一块湿滑的木板,上面长满青苔。

④念书前,你是外婆家的常客,父母忙得脚不沾地的年月,一个无人看顾的野孩子,多么需要一个随时可以倚靠的温暖怀抱,外婆给了你一张共卧的床铺,还有许多个在鼾声中如梦的夜晚。只是,她和三舅三舅母共同生活的这个家很穷,给不了你像样的吃食。有一年夏天,三舅母种了一大块地的胡萝卜,于是到了收获季节,餐桌上便每天都是这一样菜,荤腥就更别提了。你瘦弱,敏感,胆小,食欲总是不佳,又从不敢像表弟妹那样无所顾忌地吐露愿望。外婆担心你瘦得不成人形,便每天晚上在你饭碗底下悄悄埋一个煎荷包蛋,用眼神暗示你到门口屋坪趁黑吃掉。那时候,鸡蛋是不舍得自己吃,要拿去卖钱的,外婆甘冒婆媳不和之风险,给予你的特殊慈爱,何尝不是那个时代不可言说的心酸。

外婆十几年前已长眠于村后的一座山冈

⑥那群老樟树还在,它还用宽大的枝叶覆盖一座村庄的日升月落,炊烟袅袅。 五十六棵老樟树,围绕着一个村庄,已经活了一百年甚至几百年了,它们用自己的存在和气息,成就了一个村庄的符号,也丰满了几代人的记忆

⑦这是一座地道的红军村,村里人念念不忘的,有"一家五兄弟齐革命"的故事,也有"七子参军"的故事。后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欧阳汝明,成家很晚,1928年,当革命的火种在瑞金点燃时,欧阳汝明做通老母亲刘氏的思想工作,又挨个说服儿子们投身革命。他的大儿子欧阳克茂参军时,不到三十岁;他的小儿子欧阳克荣随红军北上时,刚满十六岁。悲伤的是,他的七个儿子,全部壮烈牺牲在了长征路上,1934年,这里荣获了"扩红 [1]第一村"的旗帜。

⑧几年前,一场前所未有的精准扶贫攻坚战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拉开,短短的时间,全村环境好了,产业做起来了,三舅承包的脐橙园,一年四季长得郁郁葱葱,后来,他们又加种了奈李、甜柚,还在果园里散养母鸡和花鸭,受了大半辈子穷的三舅和三舅母,笑声一日比一日爽朗。

⑨若是外婆还在人世,该有多欢喜呢?

⑩几声鸟鸣隐入稠密的枝叶,阳光在叶隙间跳荡,你闻到樟树的香气,像闻到一股源自光阴的醇酿。临别时,和同行的文艺家们在大樟树下合影留念,身后是一排红色大字:"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你体味着一座村庄的前世今生, 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棵樟树,立于时间之中,枝叶婆娑,周身浸透绿意

(选自《民族文学》2020年第8期,有删改)

[1]扩红:扩大红军的力量。

(1)本文着力叙写了三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另外两件。

                  

②樟树下的红色故事。

                  

(2)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第⑥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理解。

五十六棵这样的老樟树,……它们用自己的存在和气息,成就了一个村庄的符号,也丰满了几代人的记忆。

(3)请结合全文分析第⑤段的作用。

(4)第⑩段画线句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请结合全文品析这样表达的妙处。

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棵樟树,立于时间之中,枝叶婆娑,周身浸透绿意。

(5)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地方政府拟将欧阳汝明家打造成"红色旅游景点",请你为该景点写一段导游词。不超过100字。

来源:2021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卷(B卷)
  • 更新:2021-08-1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独立宣言

龙应台

安德烈:

你昨天 的话是这么说的:"MM,你跟我说话的语气跟方式,还是把我当十四岁的小孩看待,你完全无法理解我是个二十一岁的成人。你给我足够的自由,是的,但是你知道吗?你一边给,一边觉得那是你的"授权"或"施予",你并不觉得那是我本来就有的天生的权利!你到今天都没法明白:你的儿子不是你的儿子,他是一个完全独立于你的'别人'!"安德烈,那一刻就是儿子在向母亲做斩钉截铁的独立宣言,我没办法应付这局面,譬如你站在沙滩上,突然一个浪头,天一样高,眼睁睁看着它扑下来,你其实不知道躲到哪里去,反正趴着躺着都会被击倒。

你根本不知道大多数的亚洲母亲是怎么对待她们的儿女的。

你记不得你香港的数学家教?他是博士生了,谈妥要来上班之前,还要打电话回北京问他父母同不同意他做家教。你记不得大三的小瑞?她到台北和朋友晚餐,结束之后还打电话问她妈准不准许她搭计程车回家,结果电话里妈妈说计程车危险,她必须搭公交车。你记不记得大二的阿芬?拿着暑期创意营的选课单,说伤脑筋,不知道她妈会不会同意她选她真正想要的课程。

这些,都是典型的镜头,我不是这样的母亲。

但是同时,我也看见二十一岁的女儿跟母亲手挽着手亲密地逛街,看见十八岁的儿子很"乖"地坐在母亲身边陪着母亲访友,跟母亲有说有笑。

老实说,安德烈,我好羡慕啊。

我也觉得,刚成年的人跟母亲太亲近,太"乖",恐怕代表着他本身的人格独立性不够完整。我渴望和你们保持儿时的亲密,但是又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幻想。我其实是一个非常不典型的亚洲母亲了,而且还一直认真地在上你和菲力普给我的"课"。

十六岁的菲力普曾经说:"妈,我觉得,欧洲人是看年龄的,譬如在德国学校里,你只要满十四岁了,老师便要用'您'来称呼学生。但是,中国人看的不是年龄,而是辈份。不管你几岁,只要你站在你妈或爸身边,你就是'小孩'.你就没有身分,没有声音,不是他讲话的对象。所以,他会眼睛盯着你的妈或爸发问,由'大人'来为你代言。"

菲力普做这归纳的时候,安德烈,我这有名的社会观察家,真的傻了。

菲力普给我另一次"震撼课",是在垦丁。我们一大帮人坐在凉风习习的海岸咖啡座看

海。过了一阵子,我想去洗手间,起身时问菲力普:"要不要上厕所?"你老弟从一本英文杂志里抬眼看我,说:"妈,我要不要上厕所,自己不知道吗?需要妈来问吗?第一,这种问题,不是对三岁小孩才会问的问题吗?第二,上厕所,你不觉得是件非常非常个人的事吗?你是怕我尿在裤子里吗?"

我们之间的矛盾,安德烈,我想不仅只是两代之间的,更多的,可能是两种文化之间的。

我常常觉得你们兄弟俩在和我做智力对决,价值拔河。譬如你的中文家教来到家中,我看见你直接就坐下来准备上课;我把你叫到一旁跟你说,"安德烈,虽然你的家教只比你大几岁,你还是要有一定的礼节:给他奉上一杯茶水,请他先坐。他离开时,要送客送到电梯口。"你显然觉得太多礼,但你还是做了

我也记得,譬如住在隔壁的好朋友陈婉莹教授来到家中,你看她进来,对她说了声"嗨",还是坐在椅子上读报。我说,"不行,再熟她都还是你的教授,在中国的礼仪里,你要站起来。"你也接受了。

我们之间,有很多价值的交流,更何况,德国的传统礼节不见得比中国的少,欧洲社会对亲子关系的重视,不见得比亚洲人轻,对吧?

可是,昨天发生的事情,还是让我难以消化,隔了一夜还觉得郁结在心中。

你和菲力普到上海来做暑期实习,我一个做母亲的快乐想像:母子三人共处一室,在上海生活一个月,多幸福。让我来引导你们认识中国大陆,多愉快。

你说,"我好不容易可以有自己的独立空间,为何又要和妈住一起?而且,难道以后我到某一个城市去工作了,做妈的都要跟着吗?"

十八岁的菲力普,刚从德国降落,天真的眼睛长在一百八十四公分的身躯上,认真地说,

"我不要你牵着我的手去认识中国大陆──因为你什么都知道,什么都安排得好好的,但是真正的世界哪里能这样。我要自己去发现中国。"

我听见自己可怜巴巴的声音说,"难道,连一个周末都不肯跟我去玩?青岛?苏州?杭州?"你们眼睛都不眨一下,异口同声说,"妈,你能不能理解:我们要自己出去,自己探索?"

安德烈,我在面对你们的"欧洲价值",心里觉得彻底的失落:可是,转念想想,你们俩,是否也努力在抵抗你们母亲身上的某些"亚洲价值"而觉得"有点累"呢?

昨晚,我一个人去散步。月亮黄澄澄的,很浓;梧桐的阔叶,很美。我足足走了一个小时,然后,叫车到你俩的住处,看见你们自己洗好的衣服袜子凌乱地散在沙发上。我想,"不行,我也不能帮你们清理家里。"在沉沉的夜色里,菲力普送我到大马路上搭车。他忍受我一个深深的拥抱,然后,大踏步走到马路的对岸。

MM

2007.4.25

(选自《亲爱的安德烈》,有删改)

【链接】安德烈,龙应台长子,生于台湾,八个月大时随母移居欧洲,十四岁时,龙应台离开他,返回台湾,母子年龄相差三十岁,且存在中西文化差异,为了重新认识成年的安德烈,龙应台用书信与他交流,母子俩用了三年的时间互相通信,这些信后来汇集成书信体散文集《亲爱的安德烈》

(1)文中所说的典型的亚洲母亲是怎样的?请分点概括。

(2)请分别概括文中菲利普给作者上的两次"震撼课"的内容。

(3)下面语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联系上下文加以赏析。

譬如你站在沙滩上,突然一个浪头,天一样高,眼睁睁看着它扑下来,你其实不知道躲到哪里去,反正趴着躺着都会被击倒。

(4)结合文本分析下面这句话的含义。

(我)还一直认真地在上你和菲利普给我的"课"。

(5)作者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实质上是什么矛盾?你认为能否化解?请简述理由。

来源:2016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2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邱君光明,既无宏愿,亦无功勋,然恣意率性,在江湖中尽显侠义,于人生里全是有趣。不因世事而乱心,不因平凡而平庸。祈愿邱君,不仅光明自己,亦能烛照你我。

活得有趣

◆沙叶新

①话说川沙城南有位凡人、趣人。此人姓邱,名光明,今年六十有六。发花白,背微曲,身材偏矮,精神矍铄。性耿直,有江湖侠义之风。

②邱光明曾在饭店学徒。某次有干部来店检查卫生,因与经理熟稔,便盛赞饭店卫生能评第一。邱光明戆头戆脑,实事求是,说:"还有不少死角无空打扫,不能评为第一。"还领着干部看了这些卫生死角,气得经理勃然色变。

③邱光明极有悟性,任何事一学即会,一会便精。譬如杀鸡,虽是小技,但谁也不及他的手艺高强。某年,饮食业举行杀鸡比赛。哨笛一响,其他选手都迫不及待地操刀杀鸡,而他故意按兵不动,他说这就如同下象棋一样,叫"让先"。 等别的选手已提着鸡颈放血时,他才飞速地举刀杀鸡,然后放血、烫鸡、煺毛、开膛、清理杂碎,动作纯熟,干净利落,以 2 15 秒的最快速度完成全部工序。此时,他见别的选手还在手忙脚乱地紧追慢赶,就A______,神气活现,骄傲地点起一根烟,还得意地将菜刀高高抛起再接住。他万万没想到他的忘乎所以违反了比赛规则,最终屈居第二。

④邱光明善于杀鸡,也精于烹饪,在饭店二十余年,看也看会了各种菜肴的烧法。回得家来,便如法炮制,烧得一手好菜。某次他到浦西一家饭店,叫了一盘炒三丝。当菜端上后,他将经理请来,问道:"炒三丝吃什么?"经理说:"吃的是肉丝、火腿丝、冬笋丝。"他说:"不对!炒三丝吃的是刀工!三种丝要三种不同切法。"于是他详细示范了三种切法以及其他菜的种种切法,经理佩服得五体投地,以为他定是锦江名厨。

⑤他虽在饭店二十多年,仍是一名杂务工。他想不通,闹情绪,离开饭店,回家种草养花,还当上了县花卉盆景协会副主席,在县里破天荒地举办过花卉盆景展,轰动一时。

⑥但邱副主席仍想当名真正的厨师。说干就干,他召集以前的老同事,终于在家门前开了一家桃园饭店。开张那天,他亲自撰写对联:"有米三升开饭店,无花一朵号桃园。"对仗工整,平仄合律,语虽平淡,但B_______。

⑦饭店开张后,食客盈门,生意兴隆。他烧的菜不但色香味俱佳,而且讲究艺术造型。他用马兰头、豆腐干丝、土豆、核桃肉为原料垒成的假山盆景(冷盆菜),青山绿水,可以乱真,使人不忍下箸。他每天最爱做的一件事是翻看顾客意见薄,看到高兴处,或加上评语:"诚如先生所说,敝人的桂鱼烧得确实堪称一绝,欢迎下次再来品尝,可八折优待。"或发表感慨:"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厨师得千万知味亦足矣!"

⑧善作剧楼主人曰:邱先生者,普通百姓也。既无宏愿,也无功勋,一生孜孜以求者,不过是想当一名自认为不错的厨师而已。但邱先生却活得有那么一点与众不同,活得有那么一点独特个性,因而就活出了情趣,活出了味道,活得C_______,活得潇洒脱俗。在芸芸众生之中,有如此活法者,不多矣!

(1)请将下列四字词语依次还原到文中ABC处。

风流自赏      雄心自见           顾盼自雄

(2)请赏析第③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3)请结合语境,说说你对第⑦段画波浪线句中"知味"一词的理解。

(4)你最喜欢邱光明个性中的哪一点?请结合文中事例说明。

(6)积累链接:请写出胡令能《小儿垂钓》中的后两句。

注:因命题需要,本试卷所选文段均有删改,特此说明。

来源:2020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3-30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现代文阅读。

莽昆仑

墨村

中士下岗的时候,"白毛风"刮得正紧,雪雾弥漫,雪山冰峰若隐若现,利刃般的寒气,如钻心之虫剥皮噬骨。中士不管,似乎听得见自己周身血液撞击管壁的声音。

②中士抱紧枪,裹紧大衣,顺石阶路往下走。风声尖啸着,撕扯他的皮大衣,雪团也纷纷横着往身上扑,吹得眼睛生疼。中士不反抗,反抗也无望。雪团狠命亲中士的嘴巴、鼻孔,堵得他喘不过气。

③一排石头砌成的营房在山坡背风处,包括中士在内,驻守着八九个兵。中士顺石阶路一级级往下走,岗楼便被扔在了脊背上。岗楼上的五星红旗,刚换上的旗面又被风咬碎了。接岗的士兵持枪而立,如雕塑,生根般稳。

④中士走近石头房,跺跺脚,抬手推了一下门,结了冰的木门闪开一条缝。

⑤巡逻归来的兵们正围在火炉边取暖, 侧身而入的中士摘下了皮手套,一只手便去抓怀中的枪,猛然醒悟了似的急缩手,但为时已晚,冰冷钢蓝的枪身已生生啃去手掌内的一层皮肉。这一切,被走出厨房的军士长看个真切,"嗤"地笑出了声,"又不是新兵!"中士抬起手掌,用嘴吮吮,翻眼瞅着,"我想提前退伍,就今年。"

⑥军士长望着中士又望望大家,他们的脸都一模一样,长期的高原生活,被强烈的紫外线亲吻得黑红干燥,飞翘的死皮一揭,便蹦出一条红白的鲜嫩肉色,极像画家即兴的一个飞笔。军士长说:"别忘了,咱是军人。"

⑦去年开山时,一名画报记者从北京来,人上了哨卡,可就是瘫在床上,脸如黄纸。中士用土法给记者治高原反应,在他太阳穴、人中穴等处,耐心地一下一下按压,一口一口喂罐头汁。中士说:"初来乍到,都这样。"记者感动:"我来半天,就成这副熊样。"中士说:"习惯了。""你们太不简单了,我要把你们全都拍下来,让全国人民都知道,在喀喇昆仑山这天寒地彻的冰峰哨卡上,战斗着一群多么可亲可敬可爱的了不起的战士!"

⑧记者咬着苍白的嘴唇,手握相机,挣扎着硬是滚下床。站不住,就跪在地上,边流泪边给中士他们一张接一张地拍照,嘴里不住地念叨着:"太伟大了!太了不起了!"中士和战友们憨厚地笑着,"咱是军人哩!"

⑨中士用嘴吮吮手掌虎口,避开军士长的眼,抬头望向屋顶。

⑩屋顶上,团团重重叠叠的图案,浑圆,发黄--这归功于长期的烟熏。抽象的图案曲里拐弯,中士很自然想起家乡那一眼望不透的沟沟岔岔、梁梁峁峁。

⑪他突然嗓子发痒,想唱,于是就唱:"墙头上跑马还嫌低,面对面坐着还想你……"

⑫他唱得心酸,嘶哑的声音破了,如一缕破布条,在屋子里绕过来绕过去。

⑬军士长进了厨房,接连端出几种罐头菜肴,对大家说:"同志们,今天是刘根同志的生日,我们一起祝刘根同志生日快乐!"

⑭"嗯?啊!"中士胸口一热,泪水夺眶而出,从口袋里掏出一封信,"这是几个月前我女朋友来的信,说我的邻居们出外打拼,一个个家里都盖起了小洋楼,我要再不早点退伍回去,什么都耽误了。"

⑮军士长沉默半晌,猛然抓起桌上的暖水壶,依次倒满一排空碗:"喝!"七八只碗无声高举,"咣"地一声,几线水珠溅起来,落在火炭上,腾起一股裹了灰末的水蒸气……

⑯火炉里焦炭没劲了,屋内已冷。军士长撮起几块焦炭投进去,一缕蓝烟飘起来,又用火钳在火炉里搅了搅,"叭叭"炸起几串火星,溅在了大家的身上、帽子上。

⑰突然,军士长大声唱起来:"什么也不说,胸中有团火,一颗滚烫的心哪,暖得这钢枪热……"

⑱中士和几个兵精神为之一振,雄壮的歌声在清冷的雪山哨卡上飘荡回响,经久不散:"什么也不说,祖国知道我,一颗博大的心哪,愿天下都快乐……"

(1)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中士的心理也发生了变化,请阅读全文后填空。

决定退伍→①        →②        

(2)赏析句子。

①中士下岗的时候,"白毛风"刮得正紧,雪雾弥漫,雪山冰峰若隐若现,利刃般的寒气,如钻心之虫剥皮噬骨。

这句话属于        描写,作用是        

②侧身而入的中士摘下了皮手套,一只手便去抓怀中的枪,猛然醒悟了似的急缩手,但为时已晚,冰冷钢蓝的枪身已生生啃去手掌内的一层皮肉。(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

(3)从记叙顺序上看,第⑦⑧属于        ,其作用是        

(4)文章"莽昆仑"为题目有什么妙处?

来源:2021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8-1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小说,完成问题。

骈枝的_____

余显斌

①他性格内向,十分自卑。因为他左手长着骈枝--小手指上又长了根手指,很难看。

②有一次,一个小女生看见了他的骈枝,惊叫道:"呀,你昨长了六根手指?"他听了,捏着手红着脸哭了。那时,他才九岁,刚懂点事,就感觉到自己和别的孩子不同。可是,又不敢做手术,因为怕痛。于是,那根手指就留了下来,成了他的心结。他爱把左手插在口袋里,生怕一不小心,会露出自己的骈枝,惹来大家的嘲笑。渐渐地,他喜欢一个人待在教室的一角,不玩,不笑,很少说话。

③初中时,他遇见了她,一个非常清秀的女孩,白净的脸上旋动着两个酒窝。她做了他的同桌,经常"咯咯咯"地笑,把幸福满天张扬。

④一次,老师让她上讲台演讲,她走上去,眉眼弯弯,一边演讲一边"咯咯"地笑,以至于大家都忍不住,跟着笑了,嘻嘻哈哈的一大片。最后,就连绷着脸的老师也忍不住笑了。其实,她笑不为别的,只是因为念错了一个字。这也值得笑,真是的!他皱着眉想。

⑤还有一次,她写字的时候不小心,手肘一晃,一下子撞着了他的手肘,他急得咂一下嘴,表示不满,她侧过头来一看,他一笔从作业本的上面斜斜地画到了下边,仿佛蚯蚓一样,弯弯扭扭的。她又笑了,"咯咯咯"的,如喷泉一样,泛着阳光,四处泼洒,流光溢彩。

⑥他望着她:噘着嘴问:"笑什么?难道很搞笑吗?"她指着那笔字,说道:"像一条蛇!你在绘画啊?"说着,又笑起来。

⑦终于有一天,她看到了他的六指。当时,他消悄伸出手,拿着指甲剪,准备剪指甲。 她看见了他的骈枝,睁大了眼,接着笑了起来,"你真幸运!"她说。

⑧他很生气,说这话明显是在讥笑自己嘛。可她仿佛一点儿也看不出他生气了似的说:"上帝太偏心了,给我们十根手指,却多给了你一根,你一定和他是亲戚,走了后门,他照顾你的。"

⑨第一次,他听到了对六指真诚的赞美,他敏感的心隐隐有了一种平衡感,有了一点安慰。尽管他知道,这是她的一句玩笑话,可能只是一种安抚,可是,他的心里仍感到一丝舒畅,他也笑了。

⑩渐渐地,他不再讨厌她的笑了。

⑪那天,在体育课上,他们高高兴兴地跑啊叫啊,十分热闹。踢球的时候,她正好走过,他一不小心,一脚踢在了她的腿上,脚顿时隐隐生疼,他忙向她道歉,问踢痛没有。她又笑了,告诉他,只有他痛,自己绝对不会痛的。

⑫"为什么?"他大惑不解地睁大眼睛问。

⑬她悄悄告诉他,自己这条腿是假肢,安装上去的,不会感到痛。她又轻声告诉他,这是个秘密,只有他一个人知道,不能告诉别人。他连连点萧头,满心同情地望着她。

⑭她仍是笑笑,转身走了。他站在那儿,看着她的背影,看着她飘扬的头发,心里翻腾起十二级海啸,难以平静。

⑮从此以后,他的笑声也传遍校园,四处挥洒,四处张扬,他也成了一只快乐鸟。他想,和她相比,自己幸福多了。为什么不向她学习,笑着面对生活、面对自己生活的不完满呢?

⑯几年后,一次同学聚会,她没有到。谈起往事,当他说到她的腿时,她的一个闺蜜证明,她是一双好腿。因为那天回到宿舍,她撸起裤腿时,腿上青了一块,她还流了泪。事后,她反复叮嘱她们,这件事千万不要告诉他,大家听了,都默默地点着头。于是,这成了她们共同保守的一个秘密。

⑰那一刻,他热泪盈眶,他仿佛又一次看到了她清秀的样子,听到了她清亮的笑。

(选文有删改)

(1)联系上下文,揣摩第⑬⑯段中"秘密"的含义。

①她又轻声告诉他,这是个秘密,只有他一个人知道,不能告诉别人。

②于是,这成了她们共同保守的一个秘密。

(2)结合第⑦段画横线句子的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她看见了他的骈枝,睁大了眼,接着笑了起来,"你真幸运!"她说。

(3)这篇小说在写法上有诸多特色,值得品味。试探究小说写作手法的匠心所在,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

(4)小说在《中国教师报》发表时,题目为"骈枝的苦恼",有人认为也能以"骈枝的幸运"为题,你喜欢哪一个?请阐明理由。

我喜欢"        ",因为                                                  

(5)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见闻,说说你对"笑着面对生活、面对自己生活的不完满"的理解。

来源:2021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8-20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生活,没有想象的不堪

①年龄越大,就越认可父母的人生;越是见识到不同的人群,就越意识到他们的难得;越是和概念、理论打交道,就越意识到父母落地的人生姿态,是多么的活色生香而又充满生命力。

②我的父母是普通人,一辈子生活在湖南的一个村庄。母亲是一个家庭妇女,父亲是一名中学老师。

③妈妈19岁嫁给爸爸。外婆生育了6个孩子,还领养了一个,但妈妈是唯一的女儿,在那个年代,虽然说不上能享受到多少宠爱,但至少没有遭受过任何对女性的轻慢,妈妈甚至还念到初中毕业,字写得比我还好,能自由阅读文学作品。只是她一辈子太忙了,从来没有任何闲情逸致,从来没有轻松地坐下来好好品过一杯茶,浪漫过一次。我对妈妈骨子里有温情倾向的唯一感知,就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在我们姐弟年龄很小的时候,她强烈地想摆脱几个孩子,自己骑单车去隔壁村看电影。

④妈妈26岁就已经生了4个孩子。她这辈子最亮眼的价值观,来自这句话:"我一生中最值得的事情,就是赶在计划生育之前,生了你们4个。"她如此地热爱孩子,无数次庆幸,这种发自内心地确认,让我从小就充满了存在感。尽管我已是家中第三个女儿,尽管连村里的老人都看不下去,开始同情妈妈命苦,但我知道自己不是"拖油瓶",知道自己给家庭带来的是快乐而不是痛苦。尽管四姐弟年龄接近,争吵不断,挨打不少,但打过以后,还是觉得活着有意思,眼泪还没擦干,就开始香喷喷地吃饭。我从小就怕死,有一点点不舒服,就主动叫妈妈带我去乡村卫生院。是啊,我是父母赶在计生政策出台之前生下的第三个女儿,能顺利来到人间,又有什么理由不庆幸呢?

⑤我妈妈干过的事,我大致算了一下。

⑥在养育子女方面,妈妈除了养大我们4个,在婶婶26岁那年意外去世后,还毫无怨言地担起两个家庭的担子,同时养育两个年幼的侄子。这种状况,一直断断续续坚持到兄弟俩初中毕业外出打工。现在,我的两个堂弟对妈妈非常好。另外,我的大舅、满舅、我的小姑、远方表叔,都分别将自己的孩子或长或短地放在我家寄养过,最长的有五六年。我家的情况是,我被寄养在外婆家,而别的孩子寄养在我家。至于他们为什么把孩子寄养在我家,可能因为我爸爸是老师,在他们看来,既能帮忙辅导孩子,也可以通过他的关系,拜托更多的老师关注孩子,甚至让他们顺利升上中学。这些现在看来无比麻烦的事,妈妈没有任何抱怨。

⑦因为家里人口多,做饭工作量很大,她一辈子的心思和时间,主要用在准备各种各样的食物上。让我意外的是,妈妈居然喜欢做饭。如果说,偶尔做一顿饭让人感觉到乐趣,但像她这样,连续50年,持续不断地为家人做饭,我就感觉这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我家朋友多,爸爸年轻的时候喜欢带同事来家里玩,我的同学、弟弟的同学、两个姐姐的同学都喜欢来家里玩,妈妈是所有客人最喜欢的人。妈妈确实好客,好客的方式就是做饭给客人吃。妈妈做饭速度极快,两个小时可以做好20个人的饭菜。我一想到妈妈一辈子做过的饭菜够用火车皮来装,就汗颜不已。

⑧妈妈也懂得很多手艺。在1987年以前,她除了承担所有农活,主要职业是做裁缝,她是我们整个乡镇最有名的裁缝,是少有的还会做大衣襟的传统师傅,我们小时候穿的衣服都是出自妈妈之手。在1987年以后她还开过杂货店,在开杂货店的同时,她学会了做早点,也就是蒸包子、馒头。掌握了基本技术后,她发挥自己会做坛子菜的优势,做出了南北特色结合很好的油饺子和油炸包,这些美食干净、好吃,又禁饿,长久以来一直是我们乡村孩子们的共同记忆。在经商的同时,她还承包过田地种西瓜,西瓜成熟后,又联系熟人去长沙街头售卖。想想,农、工、商、小手工业,这些行当妈妈都干过。她1949年出生,去年还在说,要不是年龄太大,都准备去考个驾照。我就是听了她这句话,才下定决心坚持考试,拿到驾照的。

⑨是的,妈妈大半生给我们的印象就是忙、累, 但她活得热气腾腾,平凡又充实,仿佛不用追问人生的意义,就自带庄重的价值。她的生命如此落地,精神如此简单、清洁。

⑩我年龄越大,越对平凡而认真活着的人深怀敬意。他们和我的父母一样,都是托举这个社会的基石,尽管他们默默无闻,但没有人可以否认他们的价值。

(《中国新闻周刊》公众号,有删改)

(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①妈妈做的最浪漫的事:          

②妈妈做的最值得的事:                 

③妈妈做的最多的事:                       

(2)结合语境,品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她如此地热爱孩子,无数次庆幸,这种发自内心地确认,让我从小就充满了存在感。

(3)请结合你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分析第⑨段划线句子的含义。

但她活得热气腾腾,平凡又充实,仿佛不用追问人生的意义,就自带庄重的价值。

(4)文章第⑩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5)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来源:2021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8-20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我写的每个人都与她有关

林特特

①一个朋友问我,在你的人生中,有没有在特别关键的时刻,做对了关键的决策?我想了想,想起高二暑假的事。

②高二暑假,我家刚搬家,新小区电压不稳,经常停电。停电时,如果我想看书,就得点煤油灯。煤烟会把墙熏黑,因此,我只能去贴满瓷砖的厨房看,经常会看到下半夜。我看的是数学书,然而,我并不爱数学。

③我的所谓关键决策就是这件事,在那个暑假前,我的成绩一塌糊涂。

④那个暑假发生的事,而今多已模糊。我只记得,暑假前公布成绩,我的数学是29分,满分150。暑假开始,有一次大规模的补课,我借后座男生的作业抄,他只有一个得数,问他过程,他当着很多人的面笑:" 还是不要说了吧,说了你也听不懂。"

⑤那就是少女的至暗时刻。直到今天我都记得那一瞬间的难堪、崩塌、自卑、惭愧、被羞辱、无能为力、无法反驳。我痛哭了一场。

⑥之后,我认真研究了如何让以上感觉都消失,答案是你得自己强大,把被看不起的事做好。那么,做好后呢?就结束了吗?似乎也不是。我忽然意识到,我要为将来做打算了。我妈是会计,我在家拿一张我妈用废的增值税表的背面列我未来能做的事,结果发现每一件事都要通过高等教育才能实现。

⑦我又分析了我的成绩,偏科严重的我在分科后,其实只有数学是要解决的最核心问题。怎么解决呢?我根本看不懂数学书,但是我记性好,把它们全部背过,或许就能懂?凭直觉,我决定这么做。没人告诉我对不对,而我也不会告诉任何人。

⑧我在厨房的煤油灯下一夜一夜一页一页抄数学书时,其实不太肯定能有什么效果,但那是我能想到、能做到的唯一办法。而我所在的高中,好几年没出过文科本科生了。无论是环境,还是自己,看起来上大学的机会都渺茫。

⑨我一会儿小声对自己说"没问题",一会儿又冒出一个声音"怎么可能"。一会儿流泪,一会儿流汗。

⑩事实上,暑假过后,当我把那六本数学书背完,我发现我的方法没错,所有题目其实都是例题变化、组装而成。

⑪新学期开始,我的数学已经能及格了,之后的强化、练习,让我在高考数学中得到118分,比前一年分科时的摸底考试多了近90分。

⑫以上就是奇迹的全部,我本科只上了一所普通师范院校,但那是基础薄弱的我的全力呈现。命运是公平的,没有更多奇迹,也不会辜负每一分努力,对此结果,我已感恩戴德。

⑬"这就是我在关键时刻的关键决策,"我总结道,"在背数学书并验证方法有效的过程中,自己琢磨、自己判断、自己执行、自我鼓励,磨炼意志的同时,我不太相信别人告诉我的办法,从此,我首先相信自己。"

⑭"这件事对你还有其他影响吗?"朋友既唏嘘又好奇。

⑮"其他影响?"我陷入深深的思考。

⑯是的,还有其他影响。走入职场后,每当我受了委屈,晚上回家就靠写作疗愈伤痕。每当觉得熬不过去,我都会拍拍自己的肩:怕什么,谁能默写六本数学书?没有比那更难的事吧?你一定能挺过去。

⑰后来,我生命中一个很重要的人,在彼此失散多年后,在一本杂志上看到我的一篇文章,文中提到高考前背数学书的过往,他搜索我的笔名,找到我,恢复联系--可见有类似故事的人不多,它成了我的印记、标签、联络暗号。

⑱我忘不了那个少女。

⑲那个夏天,她擦着汗,摇着扇,做一件不知道能不能成,但必须要做成的事。煤油灯下,她的脸和正弦、余弦、增值税表在一起,成为我刻骨铭心的画面。日后,我以写作为生,我永远在写小人物,写平凡的女孩如何追逐梦想,我写的每个人都和她有关,她成了我写作的母题。

⑳我至今感激她。她让我觉得我做过一件很牛的事。

(选自《青年文摘》,有改动)

(1)阅读选文④~⑬段,围绕"我"所做的关键决策,将"我"的经历补充完整。

遭到嘲笑,痛哭一场--       --抄书背书,坚定执行--       

(2)选文⑧段中加点词语"一夜一夜""一页一页",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选文⑨段中"我"为什么"一会儿流泪,一会儿流汗"?

(4)人生难免经历某种"至暗时刻",你从"我"应对的经历中得到哪些感悟?写出三点。

(5)选出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   

A.

选文中朋友的两次提问,分别引出"我"对关键决策的回忆和反思,构思巧妙。

B.

选文④段中画线句对后座男生的神态和语言描写,意在表现他只顾自己不关心别人。

C.

选文⑰段画线的比喻句,生动写出"我"与生命中那个重要的人恢复联系的喜悦。

D.

选文⑳段"我至今感激她",是因为朋友的肯定和赞赏让"我"觉得自己很牛。

来源:2021年辽宁省本溪市、铁岭市、辽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8-20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又见鹭鸶

①那是春天的一个傍晚,我沿着水边的沙滩漫不经心地悠步。水草已经蓬勃起来,河川一片盎然生机。在桌椅间窝蜷了一天的四肢和绷紧的神经,渐渐舒展开来。

②绕过一道防洪坝,我突然瞅见了鹭鸶,两只,当下竟不敢再挪动一步,生怕冲撞了它、惊飞了它。我蹑手蹑脚地在沙地上坐下来,压抑着冲到唇边的惊叹:哦!鹭鸶又飞回来了!

③在顺流而下大约三十米处,河水朝南拐了个大弯,便拐出一大片生动的绿洲。两只雪白的鹭鸶就在那个弯头上踯躅,在那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草中悠然漫步;曲线优美到无与伦比的脖颈迅捷地探入水中,倏忽又在草丛里扬起头来;两只峭拔的长腿淹没在水里,举趾移步闲适优雅……

④不见鹭鸶,少说也有二十多年了。小时候在河边割草,鹭鸶就在头前或身后的浅水里,有时竟在草笼旁边停立;上学和放学涉过河水时,鹭鸶在头顶翩翩飞翔,我曾妄想把一只鸽哨戴到它的尾毛上;大了时给稻田放水,鹭鸶又在田块上悠然踱步,丝毫不戒备我手中的铁锹……与我相依相伴、永远鲜活的鹭鸶的倩影,现在就从心里扑飞出来,化成活泼的生灵在眼前的河湾里。

⑤至今我也搞不清鹭鸶突然绝迹的因由,鸟类神秘的生活习性令人难以揣摩。许是水流逐年衰枯稻田消失绿地锐减,这鸟儿瞧不上越来越僵硬的小河川道了?许是乡民滥施化肥农药污染了流水污浊了空气,鹭鸶感到窒息而逃逸了?许是那些藏在树后的猎手暗施的冷枪,击中了鹭鸶夫妻中的一只,剩下的一只悲怆通逃了?

⑥又见鹭鸶!又见鹭鸶!

⑦落日已尽,红霞隐退。两只鹭鸶悠然腾起,翩然闪动着洁白的翅膀逐渐升高,朝北岸葱茏的村庄飞去了。我猛然想起,以前我所在村庄临河的一片白杨林里,枝枝杈杈间竟有二十多个鹭鸶搭筑的窝巢,乡民们都引以为荣。一只刚刚生出羽毛的雏儿掉在地上,竟然惊动了整个村庄的男女老少,大家商议着推选一位爬树利落的姑娘把它送回窝里。鹭鸶和人类同居一处无疑是一种天然和谐,是鸟类对人类善良天性的信赖。现在,这两只鹭鸶飞到北岸的哪个村庄里去了呢?在谁家门前或屋后的树上筑巢育雏呢?

⑧从此,天天傍晚我都到河湾里来,等待鹭鸶。连续五六天,不见踪影,我才发现没有鹭鸶的小河黯然失色。我感觉自己是在重演"守株待兔"的故事,然而还是忍不住要来。 鹭鸶的倩影太富有魅力了,那端庄的姿容透着一种自然,一种优雅;它起飞时悠然翩然,落水时也悠然翩然,看不出得意时的张扬恣肆,也看不出失意下的气急败坏;即使在水里啄食小虫小虾青叶草芽,也不似鸡们鸭们雀们饿不及待的贪婪相。二三十年不见鹭鸶,我早已不存再见的奢望,一见便不能罢休。

⑨我随之改守候为寻找,隔天顺流而下,隔天又溯流而上,竟是一周的寻寻觅觅而终不得见。我又决定改变寻找的时间,在晨曦中沿着河水朝上走。大约走出五里路程,河川骤然开阔起来,河对岸有一大片齐肩高的芦苇,那两只鹭鸶正在悠然漫步,刚出山顶的霞光把白色的羽毛染成霓虹。

⑩哦!鹭鸶还在这小河川里。

⑪哦!鹭鸶对人类的信赖毕竟是可以重新建立的。

⑫我在一块河石上悄然坐下来,隔水眺望着那一对圣物。此刻,心头便涌出这样的诗句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作者:陈忠实选文有删改)

(1)请根据提示,把选文行文脉络图补充完整。

(2)请结合选文内容,分别简析下面两个句子中加点词语所表达的情感。

①我突然瞅见了鹭鸶,两只,当下竟不敢再挪动一步,生怕冲撞了它、惊飞了它。

②我在一块河石上悄然坐下来,隔水眺望着那一对圣物。

(3)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第⑥段在结构上的作用。

(4)请简要分析第⑧段画线句子寄寓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5)选文第⑪段说"鹭鸶对人类的信赖毕竟是可以重新建立的"。请根据选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来源:2021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8-1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问题。

给我妈尝尝

严明

①前年春天,父亲住了一段时间医院,回到家后,我问妈:“我能不能出去一段时间?”我妈说:“去吧,肯定没问题。”我打算跟合肥的张亮从定运出发,开车去甘肃拍照。走的时候我跟卧床的父亲辞行,妈帮我喊他:“严明要去甘肃了,过些天就回来!”“哦……”愣了一会儿,他又补了一句,“带点好吃的。”话刚说完我妈就笑了,说:“你牙都没有了,能吃什么?”妈说的是实情,缺牙外加病重、爸已经只能吃我妈做的小力了。其实爸的那句话没说全,隐藏了后半句,就是“给你妈尝尝”。

②妈妈的人生是极简的,她绝不会主动消费去尝鲜、吃稀奇,也无吃零食的习惯。回想起来,我也没给爸妈买过什么,买得最多的好像是茶叶。

③几个月前,我在外地讲课,临走时收到礼品,一箱石榴。纸箱外印有硕大的彩色石榴图片,还有“怀远石榴”几个大字,看看亲动。我从小就知道,石榴是怀远老家的特产,不过没有吃过的印象,大概是因为没在它成熟的季节回去过。石榴花我是见过的,钟形的花裂为六瓣。蕊在其中,艳丽异常。它有个坚实的底托,那就是孕有果实的地方。

④我不是一个喜欢花花草草的人,但石榴花是个例外。以前有首民歌,唱“石榴花一样的阿娜尔罕”,我曾好奇,石榴花一样的女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为什么新疆也有石榴花?资料上说,石榴择土不严,在沙土上都能茁壮生长。我老家的地里就是那种土壤。

⑤我妈说过,她嫁过去那会儿什么都缺,什么好东西都没吃过,坐月子才能吃一点红糖水泡馓子。我把奶瓶里的奶喝完了,还笑闹,她就把我平放在床上,将奶瓶垂直对着我的嘴,依靠地心引力的帮助让我获得最后几滴奶……

⑥不多想,能在第三地见到怀远石榴也是意外,我不想再坚持严控行李重量的习惯了,我要把它们带回家,给我妈尝尝。

⑦回到家后,妈妈很欣喜,拿出几个石榴送给邻居,笑呵呵地回来,再拿出一个,坐在门前开始品尝。我也吃了,果真很甜,水分特别足,籽儿很小,一大把入得口中,稍一嘴,果粒即破。然后,就可以像喝饮料一般饮下那些汁水。在整个吃石榴的过程中,妈妈都很沉默,她每递给我一块我也不推让。想必是因为产地的关系,母子的这场分食异常平静,平静得有些肃穆。我心里清楚,这奇异的果实是那片土地所出,如今爸爸正长眠在那片土地上。

⑧妈妈上一次吃怀远石榴,很有可能是在她刚嫁过去的时候,或是在生我的时候。

⑨那时,她才二十多岁。那时候,她是石榴花一样的女子。

(选自《读者》2021年第6期)

(1)分析文章以“给我妈尝尝为题的好处。

(2)第④段中的画线句在结构上有哪些作用?

(3)文章第⑦段使用“肃穆”词,有哪些原因?

(4)请你阅读全文,概括“妈妈”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

来源:2021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7-30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现代文阅读

一切都好起来了

﹣﹣关于疫情后城市重启的通讯

记者:王嘉兴 鲁冲

      2020年的春天不可阻挡地到来了。

      在经历新冠肺炎疫情严酷考验的华夏大地上,一座又一座城市从严冬中苏醒了。

      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一名医生说,是他在急诊科又开始处理骨伤病人的时候;一名警察说,是回到原先的岗位督促人们遵守交通规则的时候;一位住在商业街边的居民说,是发现放了两个月"中国加油!武汉加油!"的大屏幕又开始播放热热闹闹的商业广告的时候……

      在环卫工人老严的眼里,城市苏醒的时间与他的工作量紧密相关。

      他负责清扫的街道是城市最繁华、人流量最高的商业街之一。有那么一段时间,这里寂静得只剩下扫帚划过地面的声音。他的工作前所未有地轻松:只需清扫落叶,不用再面对一小时不管就满溢的垃圾桶、不计其数的奶茶杯和串签﹣﹣可是这轻松让老严感受到的是一种从未经历过的憋闷和紧张。嘈杂的叫卖声消失了,灯牌也不亮了,所有的店铺大门紧闭,就连空气都寂静得似乎被冻住了。

      春天来临的时候,老严又听到规律的、曾令他感到厌烦的噪音,他又开始劳累了﹣﹣垃圾桶又开始慢慢满起来,每隔两三个小时就得清理了。他一边划动着扫帚一边愉快地嘀咕着"好了,好了,好起来了"。

      就在老严负责清扫的这条街,服装店、副食店的店主们纷纷接到通知,可以回店里做清洁、备货,准备开业了。消毒药水的味道渐渐被食物的香味替代,外卖员的叫喊声不时穿过街道,"81号!好了没有?""快点哟,152号客户在催呢!"

      最近一周,外卖小哥陈锋跑了200单,是疫情期间最低谷时的两倍。陈锋告诉记者,尽管与平日的一周400单仍有距离,但他确信,一切都正在好起来。他骑着摩托再不能一人一条车道在路上随便跑了﹣﹣路上的车多起来了,甚至偶然有车辆发生剐蹭。陈锋又要小心避让汽车和行人了。

      陈锋接到的订单内容越来越丰富:之前只有送正餐饭食的,渐渐地,年轻人喜欢的奶茶店、小零食店的外卖也开始了!最让陈锋兴奋的是,他最喜欢的潘家米粉店开门了。在等单的时候,陈锋可以抽空在这家价廉味美的餐馆嗦一碗米粉。和其他食客一样,嗦完粉的陈锋总是满面笑容。

      米粉店的潘老板印象最深的顾客是一个胖嘟嘟的年轻小伙。刚开始允许堂食那几天,根本没有人来店里坐着吃。终于,这一天, 这个年轻人走进来,犹豫几秒钟,坐下了,摘了口罩:"老板,一碗细粉,……额,加粉。"这胖小伙可能住在附近,没有疫情的时候,经常光顾潘老板的小店,总是像这天一样,笑眯眯的。

      潘老板告诉记者,重新开业后,她把新做的准备过年期间涨价的牌子找了出来,拿抹布擦干净上面的积灰,然后用记号笔把价钱改回平日的价格。"其实我们的食材成本涨了,给我送米粉、蔬菜的小贩都感慨生意不好做。但现在是特殊时期,大家都不容易,我们一起渡过难关,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生意有的是时间做。

是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一切都正在好起来了。

      多家新冠肺炎定点医院恢复为普通患者就诊的医院,援鄂医生们回到家乡救死扶伤,武汉本地医生从呼吸科回到自己的科室;所有公交车恢复运行,所有地铁又继续在轨道上穿行,所有银行网点恢复营业;高三初三的学生回到校园迎接高考中考,其他年级的孩子也仿佛听到了春风中的呼唤……

      下午,钟楼传来6声钟响,老严该下班了,他期待钟声再次淹没在商业街的人声鼎沸里,这个直脾气的中年人告诉记者,他会继续啰嗦那些不守规矩的摊贩和乱丢垃圾、乱吐痰的人。陈锋骑着摩托继续穿梭在大街小巷,晚上的外卖生意不错,如果运气好还能抢到几单顺路的。潘老板准备好第二天开店需要的食材,将店面打扫干净,该回家关心孩子今天的作业了……

      这一天,一个市民外出散步后,捡回一根冒着青芽的树枝插在阳台上:"我已经错过了大半个春天,现在要抓住春天的尾巴。"

﹣﹣摘录改编自《中国青年报》

(1)本文写了众多人物,下列选项中文章没有写到的是   

A.环卫工人

B.外卖小哥

C.高三初三的学生

D.商场营业员

(2)请根据这一篇通讯的写作对象和内容衔接来推断,结束对潘老板的采访后,紧接着,记者最可能采访并详写的是   

A.外来的游客

B.给米粉店送食材的小贩

C.城市管理者

D.这条街上的另一位店主

(3)文中划线句若改为"这个年轻人走进来,犹豫几秒钟后坐下并摘了口罩",句意虽变化不大,但表达效果不同。请品析原句的表达效果。

(4)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春天",除了指随着自然季节更替而来临的春季,这两处所写的"春天"还有哪些含义?

来源:2020年贵州省安顺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3-2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综合现代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