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天涯海角,招之即来

张佳玮

①我外婆说,我舅舅小时候性子很倔。跟我外公吵完架,就气哼哼地出门,在门口还会吼一声:"我这就去美国!再也不回来了!"

②外婆说,每到这时,她就叹一口气,走进厨房。打两个鸡蛋,坠在碗里的面粉上,加水,拌,加点盐,加点糖。直到面、鸡蛋、盐、糖勾兑了感情,像鸡蛋那样能流、能坠、能在碗里滑了,就撒一把葱。倒在油锅里,转一圈,起火。看着葱都沉没到面里头了,将面粉碗绕着圈把调好的面粉浆倒进锅里,铺满锅底。一会儿,等一面煎微黄、有面香了,她就翻个面儿。两面都煎黄略黑、泛甜焦香时,她把饼起锅,再倒一点儿白糖。糖落在热饼上,会变成甜味的云。这时候,我舅舅准靠在门边儿站着,右手食指挠嘴角。我外婆说:"吃吧。"我舅舅就溜进来,捧着一碗面饼,拿双筷子,吃去了。

③我爸说,我以前在房间里看书时,就像进了螺丝壳,总是听不见叫喊我吃饭的声音。每当这时,他就叹一口气,走进厨房。往锅里倒油,叉着腰等油热起来,打下一个鸡蛋,叉着腰等,看着蛋白边儿被油煎得黑黄卷了,翻个面儿,往锅里点酱油、一小点糖和水,听着荷包蛋在酱油里的咕嘟咕嘟声。 等酱油和 糖的 香味把我到厨房门口时,他关火,把荷包蛋连酱汁一起装碗,扣在我的白米饭上。指指:吃。

④我妈说,我爸以前痴迷于麻将。中午出门,说好下午回来吃饭,可是到天黑都不见人。我妈说,每到这时,她就叹一口气,走进厨房。把刚抓的花生,倒进凉油锅,起火。拿铲子翻着炒,花生们怕烫了,开始叫疼,我妈很有同情心,就把火关了,就着油继续炒它们。等花生发出一片嘘嘘声,我妈就把它们请出来,顺手把黄酒从瓶里倒出来,黄酒和花生的香魂半空搅着。这时候,我爸准就开始敲门了。

⑤我以前,不开心时就去买香肠、鸡蛋、青豆、青椒、毛豆和胡萝卜。在锅里下一遍油,把青椒倒下去,炒出一点味道,捞走;把五个鸡蛋打进青椒油里,看着它们起泡;再下一遍油,把冷饭倒下去,拿铲子切了米饭,让鸡蛋卷裹着;再下一遍油,把切好的香肠和胡萝卜,外加青豆和青椒倒下去。我妈这时就在远方开个窗提示我:别下那么多油!鸡蛋要分块儿!我不理她,继续炒。等鸡蛋炒得泛黄香,眼看要焦黑时,停火起锅。把炒饭盛一大盆,花一小时吃完,一边抹嘴边的油,一边烧水煮茶。喝一口热普洱,打一个饱满的油香十足的隔后,不好的心情就飘走了。

⑥我妈说,每当她想我回家,就去菜场买一只壮硕油头肥厚的鸡,洗干净,放水里煮。放下锅盖慢火焖,把鸡肉里的油都熬出来,浓黄的油浮成一片一片。又拿一个锅,加点儿水,把一块块的五花肉搁进去,煮得五花肉见灰白了,加了水,下酱油、糖和黄酒,放下锅盖慢火炯,让肉慢慢炯红。她自己一旁继续扫地、逗狗、收拾沙发垫去。

⑦她说,这时候,我在外地,或者其他天涯海角的街上,不管走着还是坐着抑或站着,准会忽然一皱眉,一耸鼻子,抬头仰望许久,然后对身旁的某人说:"我觉得,我妈好像在炖鸡汤和红烧肉。"

(《意林》2018第11期,有删改)

(1)通读全文,题目"天涯海角,招之即来"的含义有哪些?

(2)试品析第③段划线句中加点字"抓"在文段中的表达效果。

(3)请你说说文章为什么要按照"外婆说""爸爸说""妈妈说"到"我"的顺序写作?

(4)全文在选择事例上有哪些共同点,试结合文本分析。

来源:2018年贵州省遵义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0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各题

一粒新西兰糖果

①如今的航空公司,飞机上服务的往往都是漂亮的空中小姐。你走进法兰西航空公司、阿联酋航空公司的机舱,哇,一个比一个漂亮。有些航空公司却不然,反其道而用之,服务的都是手脚麻利的大嫂、大婶。这回我们从奥克兰乘新西兰航班飞香港,飞机上服务的全都是空中“胖大叔”“胖大伯”。一米八以上的身材,往那儿一站,整条过道差不多堵死。但“胖大叔”“胖大伯”服务好得不得了,满面笑容,随时过来问你要这要那。还过来捏捏被角,“先生,你脚上盖的够不够?”用完了早餐,飞机已快到香港上空,空中“胖大伯”又拿出小藤筐,准备给乘客发“餐后糖果”了。

②此时,天已经发亮,太平洋的天边云际,正投过来一线霞光。于是我看清与我坐在一排,等着接糖果的,是四位父母和他们的孩子。三个孩子跟我一样,是黑眼睛黑头发的,一个孩子是蓝眼睛黄头发的。胖大伯突然停了下来,玩了个把戏:“在拿糖果之前,我想请小朋友替我帮忙……”

③胖大伯有什么点子啊?

④“我想请一位小朋友替我把筐里的糖果,发给每位乘客。”这显然是在培养孩子。事情虽小,但很有意思。几乎所有的人都把目光对准了座位上的四位孩子和他们的父母。我自然是希望三个中国小孩能站出来。但是,三个“黑眼睛”什么反应也没有。他们父母头都没抬,有一位甚至将书盖在眼睛上,似乎在补回昨晚的睡眠。看来,孩子是要成为买卖房地产的大亨,吞吐千万资本的富豪大商的,他们愿意一个星期上五次钢琴、礼仪、跆拳道的兴趣班,却怎么也不会热心做给别人献糖果的小把戏!

⑤“Let me try(让我试试)﹣﹣”那个黄头发的小孩站了出来!马上,机舱里响起热烈的掌声。小男孩接过胖大伯的藤筐,快乐地小跳着,小雀儿一样满机舱给叔叔阿姨、爷爷奶奶送糖果。

⑥情不自禁,我心中涌出难言的滋味,突然想到另一件事。有一次,我们返回深圳,到广州转汽车要上一道天桥,有一段长长的斜坡。当时,人来人往,背背包的、拖箱子的、提行李的,都鱼贯上坡。我突然问妻子,这么多人,你能分出,哪些是香港人,哪些是大陆人吗?同样的黄皮肤、同样的黑眼睛、操着几乎同样的粤语……她摇摇头。

⑦“可以分出来﹣﹣”我说。你看那大人提着行李大包小包,让小孩轻松走在前头的,必是大陆人。而那大人若无其事,轻松说笑,让孩子提着拖着行李上坡的,是香港人。一问,还真八九不离十。

⑧“Hello﹣﹣”这时,我听到耳边一个稚气的声音,是那个黄头发的孩子站在我身边,向我伸过来一个藤筐。我随手从中拿了一枚。

⑨我吃了这一粒甜蜜的糖果,却把舒展开的这张糖纸带了回来,放在客厅的橱柜里,让所有来我家的孩子都能听到这个故事。

(选自《悦读馆》,作者陈秉安,有删改)

(1)请从第①段写出新西兰航空公司做法和服务不一样的地方。

(2)请从内容和结构解说结尾段的作用。

(3)请从文中选写两例,说明运用对比在表达上的好处。

(4)请就第四段划线句子说说你读后看法。

看来,三个孩子是要成为买卖房地产的大亨,吞吐千万资本的富豪大商的,他们可能愿意一个星期上五次钢琴、礼仪、跆拳道的兴趣班,却怎么也不会热心做给别人献糖果的小把戏!

来源:2018年贵州省黔东南州(黔西南州、黔南州)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0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严教授和他的葱油饼

刘真

       亦师亦父的严教授去了,他到我梦里来过,渊博严格,目光清激,一如从前。

       十七年前,我到美国留学。面临的现实与理想中的美国梦大相径庭,我像只迷失的土拨鼠一样惆怅。

       所幸,与严教授和他的葱油饼在异乡不期而遇,让那段时光变得温暖、生动、有滋有味。

       留学之初,由于学业繁重,疲于应付,选课时就想偷懒,挑一门“中国文学”,窃以为中文到底是母语,拿个“A”应该不难。

       授课老师是位清癯的华人长者,银灰短发,清澈的目光透着世事洞明的智慧。

       他开门见山:“我是严光裕,诸位选这门课无非两种,或是有情怀,或是想轻松拿学分。”到底是老江湖,一句话就说到我心里去了。

“这门课要想拿‘A’,无他,热情而已!”这简单的开场白,直到今天仍犹弦在耳。

       严教授常在课堂上突然提问,题目刁钻,要求严格。我在他门下如履薄冰,不敢稍有懈怠。

       后来我才知道,他原是江南水乡诗礼传家的公子。我见过他年少时的照片,一个翩翩美少年,长衫芒鞋,目光清澈。他志学之年随家人移居他乡,后远渡重洋,教书育人,著文立说,人生经历丰富而曲折。

       同窗们公认严教授有三绝:一绝,学识渊博,经史子集、汉唐名家,莎士比亚、左拉歌德,杂书小说、野叟村言,他都广泛涉猎,授课时旁征博引,精彩纷呈;二绝,英文功力深厚,书写精巧优雅,口语流利地道;三绝,板书漂亮,规整遒劲,堪比书上的印刷体。

       可在我心中,严教授还有第四绝﹣﹣他亲手烙的葱油饼,且位居四绝榜首。

       严教授的葱油饼丝丝缕缕、层层叠叠,威香、鲜香、齿颊留香,令人一见亲切、再见倾心,留待以后的如寄浮生里慢慢回味。

       初次去严教授家吃葱油饼,缘于一节电影欣赏课。

       中国文学课照例有电影欣赏,记得那次观看的电影,讲述的是几个少年离开家乡去城市游历,在流离中成长的故事。在他们身上,我隐约看见自己的影子,百感交集,突然,我最先被严教授问到电影观感。“他们是要回去的,我也必定要回去的,他们迷惘的青春无处安放,我………”离乡的孤独、学业的忧烦、前途的不确定竞让我一时语塞。我颓然坐下,下课后,我想说点什么,严教授摆摆手:“晚上去家里吃饭吧。”

       满桌的菜肴,蓋不住葱油饼的香气。微黄的外皮泛着油光,薄得透明,可以看见里面镶嵌的老绿的葱花。

“我最拿手的就是葱油饼,”严教授说,“当年离开江南后,一家人失了生计,我父亲就靠一间葱油饼铺子,养活三代人。我十多岁时一放学就到店里帮忙,是家传的手艺,”或许是因为记起那段艰难却快乐的时光,他的脸上浮现出孩子般灿烂的笑容。

“葱油饼也是我最心爱的美食,”我深有共鸣,“小时候物资匮乏,难得吃一顿母亲烙的葱油饼,嘴巴能香好几天。”

“那就常来吧。”他清澈的目光满是溫暖。

       从此,严教授的葱油饼香味深深印在我的唇齿间、心坎上。慢慢地,我觉得日子并不难熬,反而每一天都生出些欢喜来。

       相聚的日子总是仓促,来年夏天,我接到另一所大学的入学通知,必须很快去报到。

“这样快?”严教授很意外。

“是学生签证的问题,”我像做错事一样,嗫嚅着,“不得不转学,没想到这么紧迫。”

       临行前,严教授把结业成绩递到我手中,一个亮丽的“A”:“你有文学天分,又刻苦,虽不从事这行,也別轻易放弃对中国文学的热爱。人在海外,这就是你和祖国血脉相连的脐带。”他清澈的日光中装满了殷切的叮嘱。

       到纽约后,学习、毕业、找工作、女儿出生,人生大事接踵而至,很长一段时间,和严教授只能电邮往来。

       直到七年前,我和妻子从纽约去看严教授,他的头发已经全白,目光依旧清激。见到我们,他喜悦得像个孩子,他问我的近况,问孩子可好。殷切地叮嘱千万不要放松孩子的中文教育,我告诉他,女儿在家里全用中文对话,且认识几千个汉字,他显得很欣慰。

       他一定要亲自下厨烙葱油饼。和面时,妻子凑过去请教,说尝试过许多次,烙出来的葱油饼总差点味,不知诀窍何在。他颇自得地笑起来,耐心向她传授烙饼的窍门,怎样制作油面,怎样三翻六转,指画口授,不厌其详。眼前场景,让我恍惚又回到中国文学课堂上,那清癯而渊博的长者,对他的学生真诚地说:“无他,热情而已!”

       他是一个充满热情的人,对葱油饼如是,对学问如是,对门人弟子如是,对祖国故里亦如是。

       2013年,从祖国北京传来消息,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让居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理念,翌日,它就变成严教授的电邮签名档。耄耋之年的他阅尽沧桑,却对这句话情有独钟,其中一定有些什么深深触动他的灵魂。

       来年,那个上午,狂风裹挟着冷冷的雨珠子敲打窗棂,乱人心魄。忽然接到师母来电,说严教授于七天前仙逝,遵奉遗嘱,未惊动亲友,骨灰撒入太平洋,一切妥帖,不必挂念。

       放下电话,我呆坐半晌,悲从中来,泪湿衣襟。

       往事像电影一般,舒缓而沉重地从心底浮现,那个目光清澈的翩翩少年,从唐诗里的江南走来,走进锦瑟青春,走进经史子集,走进美国的校园,走进莎翁的宇宙,走进白发如雪,走进深不可测的太平洋。

       前尘种种,清晰如昨,好像从未离开过。

       我如此想他。

(选自《光明日报》原作有删改)

(1)文中写到葱油饼具体做法的时间和事件是  

A.十七年前,电影欣赏课后去严教授家

B.七年前,我和妻子从组约去看严教授

C.十六年前,我因为转学与严教授告别

D.2013年,我从北京去纽约看望严教授

(2)严教授课堂上提问刁钻,这与他的热情并非格格不入。请对此简要分析。

(3)严教授清澈的目光有丰富的内涵。下列选项中,文章未直接表现的一项是  

A.世事洞明的智慧

B.仁厚慈爱的温暖

C.郑重殷切的叮嘱

D.阅尽沧桑的回味

(4)葱油饼再美味,毕竟是家常食品,在“我”心中却“位居四绝榜首”;一部刻印粗拙的《山海经》,在鲁迅笔下却是“最为心爱的宝书”;同样,《社戏》中那夜的豆和戏好得“实在再没有”了………一定有某种原因让这饼、这书、这豆、这戏变得如此特别。

请先提炼其共同原因,再以本文和《阿长与<山海经>》为例阐述。

来源:2018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0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烘焙心情》,完成下列各题。

烘焙心情

尤今(新加坡)

  ①隔壁住了一户爱尔兰籍的夫妻,一住13年。两年前移居澳洲,临走之际,我“敝帚自珍”地在家做了几道菜,为他们践行。

  ②酒酣耳热之际,夫妻俩忽然以半开玩笑的口吻说道:“这番远去,最怀念你家两样东西,我们担心,少了它们,可能短期内睡不着觉。”

  ③受宠若惊,忙问是啥。

  ④双眸笑意闪烁的珍妮慢条斯理地说道:“约翰很习惯在你电脑打印机发岀的那种富有节奏的声音里入睡;我呢,常常在蛋糕飘出的香味里进入梦乡。”顿了顿,又说,“不过,有时,也挺懊恼的,夜半被那诱人的香味侵袭,醒来之后,只闻其香,不见其形,怔怔仲仲,数多少绵羊去你家把蛋糕衔过来哪!”

  ⑤听懂了话中之话,哈哈大笑之余。从善如流。次日,立刻将家中24针的打印机换成作无声的激计机;但是,夜半烘焙蛋糕的老习惯却改不掉,老实说,也不想改。

  ⑥说是烘蛋糕,其实,烘焙的是心情。

  ⑦有时,心情发霉,百事无心。坐立难安之际,索性撇下多如矮蚁的琐事,一头钻进厨房,专心致志地烘蛋糕。烘出一个好蛋糕,绝杯利昏功拉抽等于二那般的直截了当。把各种配料准确无误地称好备妥,像攀爬高峰那般的小心,像校对文稿那样的细心,像教导孩子那般的耐心,翻搅、调弄、拌和,最后,满怀爱心地送进烘炉。个性全无的面糊,白着一张令人生厌的面孔,静静地等待热气的蹂躪。随看面糊的膨胀,那种让人口舌生津的香气,像泛滥的洪水,在夜半无人私语时,放肆地流满了天和地。这时,背上的重压、心里的焦躁,全都像被扎了一针的气球,慢慢地消了。烘好后,橘子蛋糕澄亮如金,香兰蛋糕翠绿似玉,香蕉蜀翩触口满月,乳蛋糕貌似丝绸。凌晨时分,坐在桌边大快朵頤的我,好似州个苦尽甘来、事业有成的富翁,大口大口地吃着时,觉得这样实实在在的人生真是快乐,刚才究竟为了什么事烦恼,竟不复记忆了。

  ⑧许多时候,心情发亮,我便抱看“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心态,烘焙各式蛋糕,分送亲戚、朋友、邻居、同事她们脸上的笑意,是我心情永远的釉彩。

  ⑨吃过蛋糕后,有人戏谑地劝我改行,哇,想到日后我家门口或将有人排起长龙抢购每天新鲜出炉而“限量供应”的蛋糕,顿觉前景灿烂,兀自微笑。

注:焙(城)用微火烘(药材、烟叶、茶叶等)

(1)文中第⑤段画线句子中的“话中之话”指的是什么?

(2)指出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①有时,心情发霉,百事无心。

②许多时候,心情发亮,我便抱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心态,烘焙各式蛋糕,分送亲戚、朋友、邻居、同事。

(3)文中第⑦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4)联系全文,谈谈“说是烘蛋糕,其实,烘焙的是心情。”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来源:2018年贵州省毕节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0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父亲和那道坡

宋向阳

    秋生的家在柳河村最北头的山根下,绕过一道胳膊肘子弯儿的土坡,才能过去。

    秋生开着新买的轿车回家,道窄,只好停在十米外的巷口。他怕车子被刮蹭,一个劲朝那边望。“你对车倒挺上心啊。”父亲徐老套在饭桌上叨咕着,还用稀奇古怪的目光扫他。秋生低声地解释道:“我三年的工资都花在车上了,那道坡忒堵。”

    秋生两口子一走就是两个多月,隔三差五往回打个电话。一次,隔壁的小东把一包羊肉送到了他家。小东说:“叔啊,看看你儿子多孝顺啊。”徐老套的脸上像结了霜,瞅都不瞅一眼。

    小东走后,媳妇问老套:“你绷着脸给谁看呢?不识抬举。”

    徐老套愤愤地说:“他徐秋生是在救济困难户吗?连个面都不照,好大的架子啊。”

    媳妇叹了口气,说:“谁让你找个猫不拉屎的地方盖房,拐弯抹角连个车都不得放。”

    徐老套大步来到院外,望着那道十多米长、五米多高的土坡,使劲哼了一声。他蹲在那儿,点着一根旱烟,猛地吸了几口,脸蛋憋得像下蛋的母鸡。

    徐老套去集上买了几把镐锹,还叫人焊了一个铁斗子的推车。除了下地,他把很多时间都用在了修路上。

    日头还没升起,徐老套就站在了土坡下,挥着大镐刨。土质很硬,他一镐下去,便击出一颗颗金星来。徐老套拿出了年轻时开大山的劲头,抡圆膀子干着。汗水很快浸透衣服,紧紧贴在了他的身上。媳妇看着心疼,帮他往车子里装土。

    徐老套一把夺过铁锹说:“去,这事儿不用你管。”

    媳妇说:“你悠着点,别累坏了。”

    徐老套嘴里应着,却不歇手。媳妇给他沏了一壶浓茶,端了出来。徐老套嗓眼里发干,放下家什坐在了凳子上。他喝着茶,眼前浮现出儿子小时候在土坡前和他捉迷藏的影子,心里不禁七上八下。

    胳膊肘弯儿的土坡一天天变小着,徐老套手上的老茧一天天变厚着。累的时候,他都会朝远处望一会儿。他想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可是却一次次失望。媳妇劝他找几个帮工,他却说啥也不答应。

    这天,徐老套正在门口忙着。村书记大成走了过来,喊道:“老套哥,你儿子给你捎钱来了。”徐老套没有抬头,仍然在干活。大成说:“都啥年头了,你还想当愚公啊。”徐老套这才停手,冲他干笑一下。大成把钱递了过来,说:“上午我在城里遇到秋生,他让我给你们。”徐老套一把拨开大成的胳膊,说:“这钱我不要,你退给他吧。”

    “亲儿子的钱,不要白不要。”大成说。

    徐老套哼了一声,说:“徐秋生凭啥不自己回来?他不认识柳河村的路吗?”

    大成说:“可能,他有点忙吧?”

    徐老套说:“一个小科长比县长还忙吗?”

    媳妇见他九头牛拉不回来的样子,便从大成手里接过了钱。徐老套瞪了她一眼,说:“这钱你自己花吧,我一分不沾。”媳妇用手点了点他,回屋里给大成去找烟卷。

    我让你堵!我让你堵!徐老套举起大镐,用力地朝土坡刨了下去……

    三个月后,秋生两口子还没有回来。一天,他突然接到家里的电话。母亲在那头颤巍巍地说:“儿啊,你快回来,你爹……病得可不轻啊。”没等秋生说话,母亲就嗖地放下电话,任凭秋生怎么回拨,都没人接。秋生吓出一身冷汗,带着媳妇急急忙忙撵了回来。他的眼里冒着火,把车开到家门口没等停稳,就跑进屋去。可是,父亲却满面红光地坐在炕头,没有一丝病意。他疑惑地瞅着母亲说:“妈……”

    徐老套笑眯眯地说:“儿子,你的车放哪儿了?”

    秋生眨巴眨巴眼睛,说:“就放门口了。”

    徐老套拽住儿子的手说:“那道坡还有吗?”

    秋生的呼吸顿时急促起来,泪水在眼里打起了转转。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请从词语的表达效果方面赏析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3)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4)请简要分析第一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5)请写出题目“父亲和那道坡”的含义。

来源:2018年广西梧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0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为什么要善良

鲁西西

    在我家附近,有一个小小修车铺。我第一次去大叔那里补胎,他干完活,满手油污地立在那里,对我说:好了。

    我问,师傅,多少钱?他说:“4块。”

    我忍不住惊讶,在这城市,这种脏累的活,时间成本和店租成本,收费却这么低廉。

    他老婆闻讯而来,纠正道:“5块。”

    大叔不高兴地扭过头,冲他老婆说:“我说4块就4块!

    他老婆说:“你每次都这样!”战火仿佛一触即燃。

    不想看两口子因为一块钱而吵架,我连忙喊:“你们不要吵啦!”丢下5块钱跑了。

    后来我都把车推到他店里修,等待的时候,就会观察他的店面。不足10平方,供一家三口做生意,吃饭、阁楼上睡觉。条件很艰苦。

    有一次,他修车的时候,我坐在旁边看他修。我才发现他有一只手的手指不太灵活,仔细一看,发现他的四个手指齐齐断过,是重新接过的。

    可是,大叔每次修车,要的价格都是那么低。补胎5块,调整刹车5块,家里收到的小书架,抱下来请他帮忙拼装仍是5块。

    我常常在想,他一天要赚多少个5块才能维持他的活呢?我真的情愿多给他一些,但是我从来没有这么做。

    有一年春节,他回江西老家过年,我发现他回来以后搬到隔壁更小更偏僻的店面。

    我向他买了充电器,用了几个月,充电器被我弄坏了。

    我带着旧的充电跑下去,对他说:“师傅,买个充电器。这个坏了,给你。”(我是想把坏的那个给他,好让他回收卖一点钱。)

    不料,他看了一眼坏的充电器上的字,然后对我说:“你这充电器超过保质期有几天了。不过我还是给你换个好的吧?”

    我把钱递给他。他不肯收,他说:“不要钱,我帮你换了。”

    那一刻,我心里非常非常的感动。为什么一个这么贫穷的人,仍然愿意对陌生人心怀着慷慨。愿意给予。他明明比我更需要钱。

    我愣在那里,但我没有拒绝他的好意。只不过是几十块钱,但是我就是愿意承他的情,接受这份庞大的,震撼我内心的善意。

    只是后来,我每次去他店里买东西,都是尽量选最贵的。有一次我的车坏了,需要更换刹车零件。他告诉我,店里的刹车零件从20块到100块,价格不等,问我要哪一种。我不假思索地选择了100块的。因为我以为贵的东西,他赚的利润可以高一些。

    事实上,他的价格总是比外面要便宜。

    有一天,车在半路上爆胎了,我不想在就近的修车店处理,就气喘吁吁地推到他的店里,花了半个小时,搞得我汗流浃背。

    我心里有个可笑的想法,想要让他多赚点。我把车放他店门一扔,交待师傅“我一会儿再回来拿”。等我洗完澡再下来,发现车还没修。我就吃惊地问:“师傅,怎么还没有修啊?”

    两口子笑呵呵地站在门口冲我说:“因为要换胎,价钱高,没有经过你同意哪敢换啊。”

    我认真地对他说:“师傅,我永远相信你的人品,你觉得怎么修就怎么修,要多少钱就多少钱。”这是我第一次当面赞美他。

    真正的善良是大叔这样的人。他的善良,会让我也想做个善良的人。

    对于一个善良的人来说,我想,我所能做的最大善良,就是坦然接受对方的给予的善意。呵护这份善意,不轻易同情与施舍,让善良的人用他们安心而体面的方式赚钱。

(摘自2018年《青年文摘》,有改动)

(1)文中的“我”用自己的方式屡次帮助修车的大叔。请概括“我”帮助大叔的三件事以及这样做的原因。

(2)请根据括号里的提示对文中画线的语句进行品析。

①我说4块就4块!你每次都这样!(品析句中加点的词,从中可以看出大叔是个怎样的人?)

②只不过是几十块钱,但是我就是愿意承他的情,接受这份庞大的,震撼我内心的善意。(如何理解“只不过”几十块钱,“我”却说是“庞大的”善意?)

(3)如果把文章的标题“人为什么要善良”换成“人要善良”,你觉得好吗?为什么?

(4)请结合文章说说人为什么要善良。

来源:2018年广西柳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0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上坡

王广军

①他的父亲在一个煤球厂做工,每天拉一辆板车挨家挨户地送煤球。马上就要高考了,父亲却累病了,他不得不回到家里。

②这天一早,母亲来到他屋里,几次欲言又止,但还是说了,你父亲感冒了,你就替他出一天工吧,有两户人家等着用煤球。他没有说话,心里感到一阵刺痛,起身去了厂里。

③他拉起板车,装上了1000块煤球,又从老板那里问了用户的地址和姓名,就上了路。地点在邻村,也就五里多路,用不了半天就可以回来了。出村时,他始终低着头,担心会遇到村里的熟人。他甚至感觉到有人想和他说话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自己,背上如针刺一般。

④出了村,他长出了一口气。这时才感觉拉板车有点费力,路上坑坑洼洼,他需十分小心才行,因为刚出厂的煤球不结实,如果颠一下,很容易破碎。父亲就是成年累月地干着这样的活儿,才挣出了自己的学费,他突然感到深深的愧疚。

⑤进了邻村,前面出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坡,他犯起难来,自己能上去吗?如果万一上不去或者再倒回来,煤球岂不全部要摔坏吗?他在坡前停了下来,张望着,很想求助路人推一下,但又不认识他们,如果人家拒绝,该是多么难堪啊!

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有些焦急起来,这样等下去不是办法,只能求人帮忙了。这时,从对面坡上走来一位上年纪的老人。他心头一阵欣喜,有年纪的人都很善良的,就求他吧。可等那人走近了,他却猛地转过身并蹲下了身子,深深地埋下了头。

⑦来人是他的初中老师!他清楚地记得,老师对他很好,在读初三时,他曾一度失去信心,连学都不想上了,正是老师经常找他谈心,鼓励他说,你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学生……

⑧他明显地感觉到老师已经来到了身边,尽管他低着头,肯定被老师认出了。但是,老师什么也没有问,只是说:“上吧,我帮你推。”他只好站起身,冲老师笑了一下,心底充满了感激。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把板车的拉带挂在肩上,运足了力气。有老师帮忙,他心里有底了。

⑨上坡到一半的时候,他明显感到了吃力,每迈一步都很费劲,但他咬着牙,憋足了劲儿,一步步艰难地爬行。他想,幸亏有老师给推着,靠自己是无论如何也上不去的。

⑩快到坡顶的时候,坡也陡了,都有些迈不动步了,甚至板车要停下来。就听老师喊,加油!用力!拉带深深陷进他的肩膀,豆粒大的汗珠子不停地落下,他又俯低了身子,咬了咬牙,终于把坡上去了。

⑪上坡后,他先是喘了一阵子气,才稳下心神。然后,他感激地道谢:“謝谢老师!”老师很平静地对他说:“我根本没有帮你,是你自己拉上来的,我只是在车后跟着而已。”他吃惊地望着老师,老师冲他摊开双手。果然,老师的两只手上居然连一点煤灰也没有。

⑫“你能行,要相信自己!”老师对他说完这句话就走了。望着远去的背影,他反复咀嚼着老师的那句话,不由得泪眼蒙眬起来。

(摘自《润•文摘》2017年第7期)

(1)文章围绕拉煤展开叙述,根据文意,在空白处依次补充相应的内容。

母亲让儿子替父亲拉煤→  →拉煤遇坡老师主动“帮忙”→  

(2)品析下列词句的表达效果。

①可等那人走近了,他却猛地转过身并蹲下了身子,深深地埋下了头。

②他甚至感觉到有人想和他说话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自己,背上如针刺一般。

(3)结合选文,分析标题“上坡”的含义。

(4)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老师”的形象。

(5)生活中,你也曾得到老师的帮助和鼓励,请写出你的一次经历。(提示:不能选文语句,安数不超过75字。)

来源:2018年广西贺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0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山一样的屋顶

李宣华

①一场冰雹把山村老家的屋顶瓦片砸坏了不少。母亲心急火燎地打来电话:“快,制止你爸,他要去屋顶修漏了呢?

②老家木屋是两层的木瓦房,屋顶的外形很普通,与别人家的并没有两样,中间高两头低,远远看去就像一座山。在我心里,老屋的屋顶永远都像壮年时的父亲那样结实,我清晰地记得,建屋那年我只有9岁那年,屋顶木构落架,敏捷胆大的我跟随矫健的父亲,从长长的木梯爬到屋顶帮工打下手。眨眼间,30多个年头过去了,木屋如同过了保修期的车辆,需要更多的精心呵护。就在去年春,一根屋顶瓦梁凹陷,孱弱的父亲不顾母亲劝阻,执意爬上楼顶修补。父亲颤颤巍巍修补的那一个多小时,是母亲如今想起来依旧后怕的度秒如年的煎熬期。她站在一处可以清晰看见父亲修补的地方,一动不动地仰着头,屏着气息瞪着双眼,唯恐一不小心就会惊扰了父亲。待父亲修补下梯,一向自诩身体比父亲好的母亲,忽然间身体酥软,晕厥了过去。

③电话里我就感觉到了母亲潮湿的眼泪在往心里滴。我要父亲接电话,执拗的父亲不接。老家离城太远了,开快车也得两三个小时。村里的年轻人为生计都到外打拼去了,在家的都是些“留守老人”,所幸我大多留有电话。于是,一个接一个地耐心打电话,恨不得每个大叔大伯大婶都能立马放下手中活儿往我家赶。虽然各自都有同样的雹灾遭遇,但他们还是如我所愿,热心地到我家,劝解我那急性子的父亲。直至,我和我带的工人师傅赶回了村里。

④对此,父亲根本不领情,还喋喋不休地嗔怪母亲给大家添乱。生性脾气好的母亲,一边一个劲地给父亲赔笑,一边细声细气地还嘴:“还以为年轻,都不记得自己岁数,不记得自己生病才好了多长时间了。”我趁势劝慰两位老人,一起搬到城里居住。哪知,就这事,两个人又和先前一样,把心齐到了一起:“不成,木屋没人看管霉得快,我们不在家,以后你们回来都没个站脚的地方。”

⑤我知道父亲对这栋木瓦房的感情。两次被我奶奶卖到他乡做人儿子的父亲,一心回村,白手起家,在住了几十年茅草房后,盖起这幢认为可以为一家人遮风挡雨的温暖木屋。随后几年,他又放眼长长远远,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在房子周边不同地段盖了三个木谷仓,平整出三块晒谷坪。一切的一切皆因为他在考虑,日后我们三兄弟成家后分家,能有所依靠,不会再像他当年和母亲结婚时一样眼前空空,要什么没什么。

⑥欧洲有句谚语说,每对老父母都是我们潜在的屋顶,他们离去,我们就像被掀掉屋顶坐在废墟中。说得多在理啊,爱在屋顶,爱如屋顶。父亲老了,但他的爱不会老,一如母亲对他的情真意切的爱。只是,岁月渐老,屋顶渐老,父亲对屋顶的爱,需要我们子女源源不断地输送养料,去支撑,去呵护。唯此,才能让我们子女不那么早尝到入座废墟的苦楚。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8.02,有删改)

(1)文章以修屋为线索展开叙述,理清文脉,在横线上依序填写相应的内容。

制止修屋→A  →执拗修屋→B  →回忆盖屋→C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的画线句子。

(3)第⑤段文字能否去掉?说说你的理由。

(4)本文的标题“山一样的屋顶”有怎样的含义?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

来源:2018年广西北海市(北部湾经济、南宁、左崇、来宾、钦州、防城港)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①我爸去世后,我妈越活越不招人待见。

②她用iPad打发孙子,烧饭忽成忽淡,记账乱七八糟,将自己锁在门外,时不时将孙子忘在幼儿园……谁敢相信,妈妈退休前曾是高中的特级教师呢?我教她玩微信,陪她旅游,帮她买健身器材,带她找老玩伴,催她跳广场舞……却还是无法让她找回青春时代的光彩与热情,她永远是热闹场合的陌生人。

③对老妈这种状态,我实在无法理解,直到有一日,我发现她在读一本书:阿尔诺•盖格尔的《流放的老国王》.这么伤感的书,怪不得她越看情绪越低落!为了批判这一株“精神毒草”,我偷偷读起来。

④作者描写了自己父亲老去的过程,将患帕金森症的父亲比喻为一位被流放的国王,原本熟悉的家庭环境对父亲来说,已变得越来越陌生,他仿佛身处异乡。这位父亲一心要回到自己记忆中的家,于是“不知所措地四处乱窜”。作者看到父亲慢慢“变傻”,仿佛感到生命从他身上渗出,整个人的个性一滴滴漏掉……

⑤读到感人之处,我黯然神伤!这么久以来,我没有真正理解父亲去世对老妈的打击。我只是一味地怪她不乐观、不振作,却从未从她的角度看待过她内心的挣扎与无奈。大致浏览完这本书,我走出我妈的卧室,她正在客厅看电视。

⑥像往常一样,她看电视的眼神中散发着淡漠的霉味。屏幕上演的什么对她来说毫无意义,她只需要足够响的声音来冲淡自己的寂寞。

⑦我坐下来,同她聊起电视上的这位笑星。她支支吾吾应对着我,敷衍着笑几声。看得出,她对我今天“反常”的表现感到一丝惶恐。自从父亲走后,她变得越来越像个爱犯错的刁蛮女孩,对我,竞有一种说不出的紧张感。或许是怕我唠叨她吧,她借口说自己要烧饭,就把我独自撂在沙发上。

⑧厨房里她的动作好慢,时常停下来若有所思,又不知道在思考什么。她拿起盐瓶,思考自己究竟有没有放盐,停顿几秒钟后,她放了一点点,再加上一点点……

⑨这时候,我想起过世的父亲。父亲生前总会在她烧饭的时候,凑过去聊天。那时候,我妈嘴上对答如流,手上有条不紊。她永远井井有条、遇事不慌,谈笑之间便将美味端上餐桌。

⑩如今,一个走了,一个活在女儿的嗔怪与脸色之中。

⑪看着我妈的背影,我感到岁月流逝的巨大冲击力﹣﹣不知不觉中,母亲已经走入孤单的晚年,她仿佛一位被流放的皇后,手足无措地面对这个对她来说越来越陌生的世界。爱她的父母、丈夫、老朋友们,逐一离去,唯一的女儿整天抱怨她不乐观、不阳光、不振作……米兰•昆德拉的一句话浮现在我脑海中﹣﹣“面对生命那无可挽回的溃败,我们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理解它。”

⑫如果说,衰老与孤独是我妈必须面对的生命之溃败,那么,我不该再要求她强颜欢笑,不该带她去那些她完全无法融入的热闹环境中,更不应该责怪她带孩子、做家务不走心——如果她的心都不知道何处安放,又怎么谈得上走心不走心呢?

⑬我走进厨房,默默地打开她忘记打开的抽油烟机。我给她嘴里塞进一块糖,微笑着看她笨手笨脚地做事。厨房里很安静,抽油烟机的声音竞带给我们默契的温暖感。我妈朝我笑笑,我也朝她笑笑。那种很幸福的感觉涌上心头。

⑭是的,当我放弃对她所有的要求之后,那种叫作“理解”的东西,如圣灵一般翩然而至。

                我在心里默默地说。

(1)请给本文拟一个标题。

(2)第③段中“精神毒草”指什么?为什么这样称呼?

(3)根据文章请在第⑮段划线空白处补写一句话,使之完整。

(4)“面对生命那无可挽回的溃败,我们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理解它。”谈谈你读这句话后有什么感受。

来源:2017年贵州省黔南州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2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他在岁月前认了输

丁立梅

①他花两天的时间,终于在院门前的花坛里,给我搭出两排瓜架子。竖十格,横十格,匀称如巧妇缝的针脚。搭架子所需的竹竿,均是他从几百里外的乡下带来的。难以想象,扛着一捆竹竿的他,走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是副什么模样。他说:“这下子可以种刀豆、黄瓜、丝瓜、扁豆了。”

②“多得你吃不了的。”他两手叉腰,矮胖的身子,泡在一罐阳光里。仿佛那竹架上,已有果实累累。其时的夕阳,正穿过一扇透明的窗,落在院子里,小院子像极了一个敞口的罐子。

③我不想打击他的积极性,不过巴掌大的一块地,能长出什么来呢?且我根本不稀罕吃那些了。我言不由衷地对他的“杰作”表示出欢喜,我说:“哦,真不赖。”

④他在我家沙发上坐,碰翻掉茶几上的一套紫砂壶。他进卫生间洗澡,水漫了一卫生间。我叮嘱他:“帮我看着煤气灶上的汤锅啊,汤沸了帮我关掉。”他答应得相当爽快:“好,好,你放心做事去吧,这点小事,我会做的。”然而,等我在电脑上敲完一篇稿子出来,发现汤锅的汤,已溢得满煤气灶都是,他正手忙脚乱地拿了抹布擦。

⑤我们聊天,他的话变得特别少,只顾盯着我傻笑,我无论说什么,他都点头。我说:“爸,你也说点什么吧。”他低了头想,突然没头没脑地说:“你小时候,一到冬天,小脸就冻得像个红苹果。”想了一会儿又说:“你妈现在开始嫌弃我喽,老骂我老糊涂,她让我去小店买盐,我到了那里,却忘了她让我买什么了。”

⑥“呵呵,老啦,真的老啦。”他这样感叹,叹着叹着,就睡着了。身子歪在沙发上,半张着嘴,鼾声如雷。灯光下,他头上的发,腮旁的鬓发和下巴的胡碴儿,都白得刺目,似点点霜花落。

⑦可分明就在昨日,他还是那么意气风发,把一把二胡拉得音符纷飞。他给村人们代写家信,文采斐然。最忙的是年脚下,村人们都夹了红纸来,央他写春联。小屋子里挤满人,笑语声在门里门外荡。我上大学,他送我去,背着我的行李,大步流星走在前头。再大的城,他也能摸到路。那时,他的后背望上去,像一堵厚实的墙。老下去,原不过是一瞬间的事。

⑧我带他去商场购衣,帮他购一套,帮母亲购一套。他拦在我前头抢着掏钱:“我来,我有钱的。”他“刷”一下,掏出一把来,全是五块十块的零票子。我把他的手挡回去,我说:“这钱,留着你和妈买点好吃的,平时不要那么省。”他推让,极豪气地说:“我们不省的,我和你妈还能忙得动两亩田,我们有钱的。”待看清衣服的标价,他吓得咋舌:“太贵了,我们不用穿这么好的。”

⑨那两套衣,不过几百块。

⑩我让他试衣。他大肚腩,驼背,衣服穿身上,怎么扯也扯不平整。他却欢喜得很,盯着镜子里的自己,连连说:“太好看了,我穿这么好回去,怕你妈都不认得我了。”

⑪他先出去的。我在后面叫:“爸,不要跑丢。”他嘴硬,对我摆摆手:“放心,这点路,我还是认得的。”等我付了款,拿了衣出门,却发现他在商场门口转圈儿,他根本不辨方向了。

⑫我上前牵了他的手,他不习惯地缩回。我也不习惯,这么多年了,我们都没牵过手。我再次牵他的手,我说:“你看大街上这么多人,你要是被车碰伤了怎么办?你得跟着我走。”他“唔”一声,粗糙的手,惶惶地,终于在我的掌中落下来,脸上,露出迷惘的神情。我的眼睛,有些模糊,是夕阳晃花眼了吧?什么时候,他竟这样矮下去,矮下去,矮得我看他时,须低了头,他终于如一株耗尽生机的植物,匍匐到大地上。

(选自2015年10月《东台日报》有改动)

(1)联系语境,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言不由衷:  

(2)阅读⑧﹣⑫段,用简洁的语言概况“我”和父亲自己发生的事情。

(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什么时候,他竟这样矮下去,矮下去,矮得我看他时,须低了头,他终于如一株耗尽生机的植物,匍匐到大地上。

(4)第⑦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说说它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5)请简要分析文中以“他在岁月面前认了输”为标题的妙处。

来源:2016年广西梧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7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海的那一边

刘妍

①海水拍打着细软沙滩的声音越来越近,海的那一边是内陆,这一边是个孤岛﹣﹣茫洲岛。

②皓月当空,少明姐静静地坐在自家高脚楼的天台上,张望着不远处,与汐水奋力搏击的丈夫老赵的身影。夜晚,岛上停电后四周一片漆黑时,少明姐通常习惯静坐着,似乎在等待老赵戏浪时的兴奋吼声。夜泳是老赵的唯一兴趣,而观赏老赵夜泳则是少明姐的爱好。

③少明姐15岁那年,成为茫洲岛首位考上高中的女生。九月初的一天清晨,她登上舢板,看着母亲站在码头挥手送行的身影渐渐消失在水天一线之间。因是家中长女,为了照顾家庭和兄弟姐妹,少明姐听从父命,三年后回到土生土长的海岛,成为一名教师。

④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日子过得特别快。不久,少明姐和当时岛上的唯一一名男高中毕业生“拉埋天窗”。他就是老赵。婚后,儿子、女儿相继呱呱坠地。时光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中飞逝。转眼间,子女们已经初中毕业了,即将要到海的那一边继续求学。同样是九月初的一天清晨,少明姐如当年的母亲一样,站在岸边发呆了一个上午。然而,子女们离岸时的兴奋和对未知生活和学习的求知欲似乎告诉她,这一别,子女或许不会再返回孤岛了。每每想到这一幕,无边的哀愁和思念便涌上少明姐的心头。

⑤茫洲岛不大,仅1.5平方公里。绕岛走一圈也不过大半个小时。它是广东省有记载的有人居住的最小岛屿。多山少平地,受地理位置和潮汐水流影响,岛上常年吹东风和北风。岛上的先人,因地制宜,在滩深水透的西岸边围堰筑堤,形成良好的避风港,往来渔船纷纷停泊于此,或歇息补给或避风休整。

⑥全岛常住居民400多人,绝大多数是渔民。忙于生计的渔民凌晨时分就出海作业,所以岛上的渔民孩子基本是“放养”,漫山遍野地跑,通常是有上顿没下顿,饱一顿饿一顿。少明姐心疼饿肚子的学生娃,常常招呼他们过来一起吃早饭。自然地,她既是老师,又是一代代孩子们共同的妈妈。日复一日,40多年过去了,少明姐手中放飞了上千名海岛娃娃。一批又一批娃娃离开海岛,到海的那一边求学或谋生时,少明姐坚持送别,她想再多看几眼,努力将每一个人的音容笑貌记在脑中。再见他们时,就不会是当初瘦小的背影和干瘪的身躯了。在避风港里虽能捉些鱼虾,却远不如到大海中与狂风暴雨激荡青春来得猛烈。

⑦从海的这一边到海的那一边,一周只有一趟渡船。先是要到台山下川岛中转,然后才辗转接驳另一开往内陆的渡轮。遇上大风或台风天气,船期就遥遥无期。城市里的人们都忙着少吃肉减肥时,这里的岛民却还要为一个月能否吃上一顿肉忧心。有时实在嘴馋,渔民就会一大早出发,在风浪中颠簸三个小时,到达最近的海晏买肉;下午回到家中时,新鲜的肉类有时会因酷热航程而变味发臭。乐观的少明姐,每每遇到唉声叹气的村民,总会开玩笑调侃说少吃肉会长寿!再乐观再开朗,没蔬菜吃、没电、没WIFI的残酷现实,考验着每位岛民的定力。每晚7点以后停电,这铁打不变的规律,催生了这里的小卖部最多的销售商品是手电筒、各式充电器、电池、蜡烛、方便面、打火机等应急物品。

⑧今年,少明姐退休了。退休后,少明姐几乎每天都和老赵一起登上海岛的制高点﹣﹣海拔299米的石贵山。山上有上个世纪部队驻守遗留下来的营房、山洞。见到这些旧物,就仿佛一切发生在昨天。石贵山山顶的太阳能灯塔,夜晚能为方圆几十海里的过往船只提供指引。40多年来,少明姐如同那屹立不倒的灯塔,为海岛娃娃照亮了人生启航之路,极目远眺着海的那一边。

(选自《羊城晚报》有改动)

(1)概括茫洲岛落后的原因。(至少写出三点)

(2)结合第④段划线句子,简要写出少明姐“哀愁”和“思念”的缘由。

(3)根据要求,品味下列句子。

①在避风港里虽能捉些鱼虾,却远不如到大海中与狂风暴雨激荡青春来得猛烈。(句子含义角度)。

②40多年来,少明姐如同那屹立不倒的灯塔,为海岛娃娃照亮了人生启航之路,极目远眺着海的那一边。(修辞运用角度)

(4)简要写出少明姐是怎样的一个人。联系全文并结合社会现实谈谈她的行为给你的一点启发。

来源:2016年广西钦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7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生没有永远

杨绛

自从迁居三里河寓所,我们好像跋涉长途之后,终于有了一个家,我们可以安顿下来了。

我们仨,却不止三人。每个人摇身一变,可变成好几个人。例如阿瑗小时才五六岁的时候,我三姐就说:“你们一家呀,圆圆头最大,钟书最小。”我的姐姐妹妹都认为三姐说得对。阿瑗长大了,会照顾我,像姐姐;会陪我,像妹妹;会管我,像妈妈。阿瑗常说:“我和爸爸最‘哥们’,我们两个顽童,爸爸还不配做我的哥哥,只配做弟弟。”我又变为最大的。钟书是我们的老师。我和阿瑗都是好学生,虽然近在咫尺,我们如有问题,问一声就能解决,可是我们决不打扰他,我们都勤查字典,到无法自己解决才发问。他可高大了。但是他穿衣吃饭,都需我们母女把他当孩子般照顾,他又很弱小。

他们两个会联成一帮向我造反,例如我出国期间,他们连床都不铺,预知我将回来,赶忙整理。我回家后,阿瑗轻声嘀咕:“狗窠真舒服。”有时他们引经据典的淘气话,我一时拐不过弯,他们得意说:“妈妈有点笨哦!”我的确是最笨的一个。我和女儿也会联成一帮,笑爸爸是色盲,只识得红、绿、黑、白四种颜色。其实钟书的审美感远比我强,但他不会正确地说出什么颜色。我们会取笑钟书的种种笨拙。也有时我们夫妇联成一帮,说女儿是学究,是笨蛋,是傻瓜。

我们对女儿,实在很佩服。我说:“她像谁呀?”钟书说:“爱教书,像爷爷;刚正,像外公。”她在大会上发言,敢说自己的话,她刚做助教,因参与编《英汉小词典》,当了代表,到外地开一个极左的全国性语言学大会。有人提出凡“女”字旁的字都不能用,大群左派都响应赞成。钱瑗是最小的小鬼,她说:“那么,毛主席词‘寂寞嫦娥舒广袖’怎么说呢?”这个会上被贬得一文不值的大学者如丁声树、郑易里等老先生都喜欢钱瑗。

钱瑗曾是教材评审委员会的审稿者。一次某校要找个认真的审稿者,校方把任务交给钱瑗。她像猎狗般嗅出这篇论文是抄袭。她两个指头,和钟书一模一样地摘着书页,稀里哗啦地翻书,也和钟书翻得一样快,一下子找出了抄袭的原文。

一九八七年师大外语系与英国文化委员会合作建立中英英语教学项目,钱瑗是建立这个项目的人,也是负责人。在一般学校里,外国专家往往是权威。一次师大英语系新聘的英国专家对钱瑗说,某门课他打算如此这般教。钱瑗说不行,她指示该怎么教。那位专家不服。据阿瑗形容:“他一双碧蓝的眼睛骨碌碌地看着我,像猫。”钱瑗带他到图书室去,把他该参考的书一一拿给他看。这位专家想不到师大图书馆竟有这些高深的专著。学期终了,他到我们家来,对钱瑗说:“Yuan,you worked me hard”,但是他承认“得益不浅”。师大外国专家的成绩是钱瑗评定的。

阿瑗是我生平杰作,钟书认为“可造之材”,我公公心目中的“读书种子”。她上高中学背粪桶,大学下乡下厂,毕业后又下放四清,九蒸九焙,却始终只是一粒种子,只发了一点芽芽。做父母的,心上不能舒坦。

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日子。”

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

人间也没有永远。

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末,钟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

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做“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1)结合语境,分析文中的划线句子里加点词的妙处。

①他可高大了。

②她像猎狗般嗅出这篇论文是抄袭。

(2)钱钟书、杨绛夫妇学贯中西,却对女儿钱媛”实在很佩服“,第四段到第六段详细回忆了钱媛的三件事情,仿照示例概括钱媛令父母佩服之处,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②  ﹣﹣③学问高深

(3)根据你的理解,从内容上或结构上任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第十二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4)《人生没有永远》一文中,杨绛先生在耄耋之年回忆了一家三口往日的生活,我们在学过的课文《老王》里也能看到他们家的生活点滴。请分别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说说杨绛一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来源:2016年广西南宁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7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卖面包的小女孩

马海霞

①我准备去做手术时,一个小女孩提着两大袋面包堵在了病房门口。她把面包放在地上,弯腰,然后目视大家,伸出了三个手指,示意她的面包三元一个。我丈夫忙掏出20元钱递给小女孩,然后让她取六个面包放在我的病床上,又对同病房的人说:“这孩子可能不会讲话,大家帮帮她,买点她的面包吧。”

②手术结束后,丈夫我已无大碍,便给我雇了个护工,然后回公司忙去了。

③下午,那个卖面包的小女孩又来了,依旧提着两大袋面包,弯腰,然后目视大家,用极低的声音吐出几个字:“帮帮我吧。”

④原来她会说话。那昨天干吗打哑语欺骗大家消费?这孩子心术不正,装可怜让大家买她的面包,哼,坚决不再上当。“昨天买的面包还没吃呢,今天就不买了。”大家对她讲。 ⑤她没有离开,依旧行弯腰礼,目光扫过病房里的每个人,楚楚可怜的模样里掺杂着一股不卖掉面包绝不离开的“黏人”劲儿,让人甚是生厌。我暗自庆幸:幸亏丈夫不在,否则他定招架不住她这可怜见儿。病房里的人不再理会她,也不和她目光接触,大概五分钟后,她提着袋子弯腰退出了病房。

⑥第二天,那个卖面包的小女孩又来了,“帮帮我吧。”说完便立在原地,这次大家都懒得和她对话,把她当空气一般。我看不下去了,说:“大家不想买面包,你待多久也没用。”她仿佛没有听见,还呆立在那里。“好个倔丫头,越这样,我们越不买。”她退离后,大家一致这样决定。

⑦以后的每天下午,小女孩准时光顾病房。她一进病房,大家就假装睡觉,连看都不看她,但也有病人脾气不好,会把她赶出病房。

⑧这天,丈夫一早过来,我和他说起卖面包的事情,他竟勃然大怒,对我一顿数落,说我心理阴暗,没有同情心,小女孩只是用自己的方式推销面包而已,她没有乞讨,没有欺骗,她卖的面包味道也不错,只是在病房里多待几分钟而已,不买也就罢了,你怎么能够去讽刺她,赶她走……我不想争辩,偷偷把他兜里的钱都没收了,哼,等那个小女孩再来卖面包,我看他用什么买。

⑨整整一天,小女孩都没出现。第二天,第三天,她都没来,我反而有点牵挂了,是不是我刺激或伤到她了?

⑩第四天办出院手续时,我悄悄向护士打听。护士告诉我,小女孩患有哮喘和先天性脊柱弯曲,医院知道她的情况,特许她在病房里卖面包,为了不影响到患者休息,规定她一个病房最多只能停留五分钟。

“那她这几天怎么没来?”我怯生生地问

⑫“这几天天冷,肯定是哮喘病犯了。”护士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⑬“那她应该进病房走一圈,没人买就早点回家呀。”我急急地说。

⑭ “她有智力缺陷,让她最多停留五分钟,她就停留五分钟,不管人家买不买;或许,她觉得在规定的时间内努力推销她的面包,心里才坦然。”护士笑着道。

⑮我走出护士站,丈夫正等着我。“我想给那个卖面包的小女孩留封信。”我的提议丈夫马上赞同,我把信交给了护士,请她转交。出了医院,丈夫问我写了啥,我说,没写,就是把没收你的零花钱都塞到了信封里。

(选自《读者》2016年第11期,有删改)

(1)为什么人们先前买了女孩的面包,后来却不愿再买了呢?而“我”为什么最后又给女孩留下钱呢?

(2)结合语境,赏析划线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我丈夫忙掏出20元钱递给小女孩。

②“那她这几天怎么没来?”我怯生生地问。

(3)文章第⑧段能否删去?请结合全文说出理由。

(4)你认为谁是本文的主人公?研读全文,说说你的理由。

来源:2016年广西柳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7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玉瑛子

①不曾可以寻觅,也不曾有任何准备。似乎是猝不及防,它撞进了我的视线。

②在那方柜台的一隅,它静静地、安详地、自然地停留着,姿势优美。四周的喧闹,仿佛和它没有任何关系。那些来来去去的目光,被形形色色的宝石的光华吸引着,而忽略了它的存在。它于自己的世界孤独地美丽着,有些傲气,有些不屑,有些与世无争。那一块冰凝的翠色,那一缕剔透的晶莹,那一掬澄澈的水灵,那一抹温馨的柔润,于繁华之中,于喧嚣之中,碰疼了我的心。

③哦,那一块天然的翡翠,一块美玉。

④那一天滂沱大雨。我为避雨无意中躲进那间小店,无意回眸之间,就那样与它相遇。

⑤尽管小心翼翼、呵护有加,意外还是发生了。

⑥或许因为之前没有佩玉的经验,而致使佩戴方法有失正确;或许因为过度喜爱,从而太过频繁地摆弄……正如它猝不及防地闯入我的生活,意外在那一日猝不及防地降临。

⑦那美丽、珍稀的翠色之间,出现一道小小的裂隙。很小,但很清晰。发现它受伤的那一刻,我的心脏仿佛和它一同开裂。我感受到它的疼痛。它受伤的样子,令我的心血流不止、肝肠寸断。尽管裂隙很小,可它毕竟存在着。它妨碍了它的美丽,影响了我观赏它的心情。可摆在眼前的它,已然不再是那个完美无暇的玉,它无法回到从前。

⑧只好把它从胸前摘下。

⑨扔掉吗?实在是舍不得;退还给卖玉的人吗?那几乎没有可能。留着它,触景生情。我只好选择了逃避。把它封存起来,紧锁于抽屉,长时间不打开,避免碰触,任凭岁月将它埋葬。

⑩又一个阴雨天,雷同的天色让我情不自禁想起它的到来。想起初拥它的激动和欣喜。怀念它在我怀抱的那美丽时光。

⑪我重新走进那间玉店。我问卖玉的人: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使玉的伤口复原?卖玉的人拿出一块又一块的玉给我看。它们每一块都身价高昂。但几乎每一块,放在聚光灯和放大镜下仔细琢磨,都能发现它的明显缺陷。你看,这一块晶莹剔透,它的水很好,水好自润,不易出裂,但易有杂质,看见这个小黑点了吗?就像美人的身体上长了颗痦子,你能因为她长了一痦子就不是美人了吗?再看这一块,这片绿色娇艳欲滴,它的翠真是太喜人了,可惜水不足,缺水就干燥,干燥就多絮,这是天然石头自身携带的绵絮,你能因为几团绵絮的存在就贬降它的价值吗?

⑫我无言以对。

⑬卖玉的人告诉我:天然的石头,十石九裂。正如同人,世间没有完美无缺的人,这世上,完美无瑕的翡翠,也是少之又少,如果有,那一定是稀世罕见、无价之宝了。翡翠虽然质地坚硬,但它也是有生命的活物。既有生命,就需要拥有者用情感、用爱心去浇灌它,去呵护它,去滋养它。

⑭我问:这世上就没有不怕磕碰、不怕摔打的翡翠?卖玉的人笑了笑:如果有,一定是人造的,是假的。

⑮我问:受了伤的玉,还有收藏价值和增值功能吗?

⑯卖玉的人回答我:当然有。那要取决于什么样的伤,伤的程度。你的这块,只是一个浅表性的小小的纹隙,不是根本性的致命伤,你要经常佩戴,不过要吸取上次的教训,一定使用正确的佩戴方式……你把它当成身体的一部分,好好地养它,好好地珍爱,但不能因为珍爱就无时无刻过分地关注它……相信只要经过一定时间,就像人的皮肤受了点小伤,伤口自然会愈合。

⑰哦,能养好它?

⑱我顿觉惊喜:那需要多长时间?一月?一年?

⑲卖玉的人又笑了:玉毕竟是石头。养玉,需要几十年,或者一辈子。如果用一辈子的时间把它养好了,也不失为一块传家宝。就像人的情感,那历经无数坎坷挫折、经过了漫长岁月水与火的淬炼,那最终留下来的,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有改动)

(1)仔细阅读全文,体会作者对玉的情感变化过程,并填空。

欣喜→  →怀念→  

(2)请说说你对文中第⑬段画横线的“翡翠虽然质地坚硬,但它也是有生命的活物”句子的理解。

(3)试简析“卖玉的人”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4)文中的对话描写,为何不用双引号?请简析这样写的好处。

(5)第②段“那一块冰凝的翠色,那一缕剔透的晶莹,那一抹温馨的柔润”,这句话中的加点词可否删掉?为什么?

(6)文章耐人寻味,请记录下你在阅读中的疑问或思考(不能与第(1)﹣(5)题的问题重复).同时,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旨。

疑问或思考:      

文章主旨:     

来源:2016年广西桂林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7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蝉翼飞过我的眉

①“木子,这些卡通画是你画的吗?画得可真漂亮啊!”扎着两根羊角辫的语文老师指着黑板上的几幅卡通画,一脸惊讶地问我。

那是一个温暖的午后,阳光从窗外照进教室,有尘埃在阳光里舞蹈,空气中有淡淡的馨香。下课后,我鬼使神差地跑到黑板前用粉笔信手画了几幅卡通画。那时,我刚刚对画画感兴趣,买来几本画书无师自通地画了起来。语文老师是一名大学毕业不久的女教师,一脸朝气和阳光,看到那几幅画,竟情不自禁地夸赞起来。

③听了老师的夸赞,我的眼前忽然一亮,眉毛轻轻动了几下,仿佛有蝉翼飞过我的眉。那薄薄的蝉翼,有一道优美的弧线。我腼腆地笑道:“是我画的,我马上擦掉。”我拿起了黑板擦。

④老师赶紧制止:“别擦,黑板上画了卡通画,变得多漂亮啊!”我放下黑板擦,心里多了几份忐忑和不安。

⑤上课了,老师特别叮嘱大家:“这黑板暂时不要擦,黑板上多了这几幅卡通画,是不是变得灵动、可爱起来了啊?”教室里响起响亮的声音“是!”

⑥异口同声的回答,一下醉到我心里。画中的那些小动物一个个好像眉开眼笑,手舞足蹈,它们在阳光里尽情地欢闹,迫不及待地要举行一场盛大舞会。

⑦那堂课,仿佛因为黑板上多了几幅卡通画,课堂纪律变得格外好,同学们都积极举手发言,老师讲起课来也格外精彩生动。本是信手涂鸦的几幅卡通画,竟受到了年轻的语文老师格外欣赏,还在黑板上保留了整整一堂课的时间。这份特别的礼遇,让我一下子迷上了画卡通画。那种喜爱不可遏止,仿佛有一种激情和冲动,每当画画时,我的眉毛上仿佛有蝉翼飞过,眼前一下明亮了许多。

⑧母亲看到我喜欢画,不仅给我买来许多画书,还送我去上卡通画培训班,这下,我画画的热情更高高了,画卡通成为我最大的课余爱好。不知不觉,教室后面黑板报上的插图成了我的“专利”,许多老师还请我在她们的备课本上画插图,同学们也喜欢请我在他们的笔记本上画上……我的卡通画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欣赏。

⑨毕业的时候,我送给了那个扎着两根羊角辫的语文老师一本我画的画册。我在封面上写下这样一行字:蝉翼飞过我的眉。

⑩那个扎着两根羊角辫的语文老师含笑问道:“‘蝉翼飞过我的眉’是什么意思?”

⑪我说起了那个故事,说起了那些在黑板上眉开眼笑,手舞足蹈的卡通画。我说:“老师,您就是飞过我的眉那只蝉翼。”

⑫老师听了,嫣然一笑。她还俏皮地用手做出一个飞翔的姿势,从我的眉前轻轻划过。

⑬我相信,那天有蝉翼飞过我的眉,让我看到了诗和远方。当我伏在案前画了一幅又一幅卡通画,心中充满欢喜和甜蜜。我常想,如果那天没有蝉翼飞过我的眉,我也许永远不会有这份美丽的爱好。

⑭我一直记得那天蝉翼飞过我眉的情景。那是一个温暖的午后,阳光从窗外照进教室,有尘埃在阳光里舞蹈,空气中有淡淡的馨香。

(1)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赏析句子。

①那是一个温暖的午后,阳光从窗外照进教室,有尘埃在阳光里舞蹈,空气中有淡淡的馨香。(从描写角度赏析)

②画中的那些小动物一个个好像眉开眼笑,手舞足蹈,它们在阳光里尽情地欢闹,迫不及待地要举行一场盛大舞会。(从修辞角度赏析)

(3)文章第③段画线句子表达了“我”当时怎样的心理感受?

(4)文中的语文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5)文章标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来源:2019年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7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综合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