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小说,完成小题。
谁敢动我的杨树
蔡楠
①白杨树替自己准备好了一口棺材。他宁肯死掉也不愿意把双腿锯掉。
②白杨树的腿有毛病。医生说他得了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而且双腿开始发生溃疡,需要截肢。不,我还要靠双腿走路,还要靠双腿干活养活妻儿呢!白杨树拐着双腿走出了医院,他在大街上喊道,我宁肯死掉也不把双腿锯掉!于是他在棺材铺订购了一口棺材。
③其实,白杨树不想死,他期待奇迹出现。他四处求医问药,希望民间土方能够治好他的腿。但是奇迹并没有垂青白杨树,老婆和儿女们强行把他送进了医院,截了肢。
④白杨树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为治病,家里欠了十多万元的外债。孩子们都已辍学打工去了。老婆也去了村办工厂给工人做饭。他趁老婆不在家,喝了老鼠药爬进了棺材里。昏昏沉沉地睡了一天,却没死。老婆回家把他拖出了棺材,狠狠地骂着,白杨树你这个没良心的,死都不会死,你干吗给自己喝假药?
⑤死不了怎么办?那就得活下去。要想活下去就得给自己找点活儿。只有干活儿挣钱还账才是活下去的理由。
⑥白杨树请人在轮椅的后面做了个后备厢。他就滚动着这个特珠的轮椅出现在了大街小巷,出现在了高速公路两侧。他开始捡废品。废旧纸、破塑料、矿泉水瓶子……每天都能捡一后备厢。有了一点积蓄,他找到了村委会。他说,古洋河大桥以北的堤坡不能再随便取土了,大堤都挖没了,要是来了洪水怎么办?我给咱看着吧!我也不要工钱,你们就和水务局的说说,我承包两公里的堤坡,种树,种白杨树,承包费照交!
⑦村里和他签了合同。白杨树就在苗圃场订购了白杨树苗,戴上了特制的镐头铁锹,爬到了堤坡上。他扔掉了轮椅,摘掉了假肢露出了粉红的嫩肉,用绳子将空空的裤腿缠上。他就坐在了地上,开始挖坑。白杨树的手就成了脚。他坐在地上,一锹一锹地挖着。他把短短的锹把拄在肚子上,用身体的力量推动铁锹。肚子累了受不了了,他就换个方式,拿过镐头一下一下地创。阳光照过来,还有风沙吹过来。白杨树的脸上有了汗有了土有了泥,汗水流下来,流到了嘴里,牙碜得不行;流到了地上,砸在新挖出来的土上,一砸一个窝儿。
⑧坑挖好了,白杨树种上了第一棵白杨树。他拎着塑料水桶爬着去古洋河里取水。他的腿没了假肢的保护,嫩肉被胶土硌得生疼。那疼是坚持不住的疼。他手去摸腿,前面失去了依托,人一下子就滚到了河沟里。灌满水,他拉着拧上盖子的塑料桶,一下一下地往堤坡上挪。他的身后是一溜湿淋淋的红水印。爬上来了,他把水灌进了树坑。小树吸了水,冒出了嫩芽。白杨树也觉得自己真正地从棺材里爬出来,像小树一样,活过来了。
⑨白杨树开始了长达8年的种树生涯。八番寒暑,他用坏了的铁锨有几十把,磨烂了的手套堆成了小山,两条曾经细皮嫩肉的残肢也长满了厚厚的老茧。堤坡成了他的家,也成了他的乐园。 那里变成了一片白杨树林。绿荫覆盖,乌雀鸣唱。林下连着白洋淀的古洋河水,水平如镜,清澄透明,偶尔有鱼跃出水面,惊得蛙声一片;白杨树在堤坡的树林里爬着,走着,转悠着,他搂着粗大的树干,像搂着自己的儿女。
⑩不,比自己的儿女还亲。树不让他生气,儿女却让他生气。这不,长大了的儿女带着一支砍伐队来树林里找他了。儿女说爹,你看这树大了,该用它换钱了!白杨树把轮椅转过去,背对着儿女说,咱们的债务不是你娘和你们都还上了吗?还急着要钱干什么?儿女说,我俩在城里每人按揭了一套楼房,想用这钱交首付呢。爹,你看,这两亩白杨树林,最小的树也值100块呢!
⑪白杨树就又把轮椅转过来,看着已经成年的孩子们。他说,种树的时候我是想有一天能用树换钱。可孩子们,现在我不了。我一棵树也舍不得砍了,你们没看出来这古洋河、这鱼儿,还有这鸟儿,需要这样一片树林吗?还是留下吧,留下比砍了重要!
⑫儿女们早就和商家谈好了价钱,他们不砍就没有了面子,当然也没有了房子。他们就带着砍队绕过白杨树,向树林深处走去。白杨树就扔了轮椅,立了起来,他觉得自己的双腿又健康如初了。他跑到人们的前面,大声喊道,你们谁敢动我的杨树,我就动谁的脑袋,然后自己撇下自己的脑袋,反正我的棺材早就准备了多年了﹣﹣
⑬众人惊在了那里。他们看见一把磨秃了的铁锹攥在白杨树的老手上,寒光一闪一闪的。
(选自《芒种》2021年第2期有删改)
(1)通读全文,用精炼的语言在①②处补全小说的主要情节。
腿病截肢→绝望自杀→捡废品包堤→① →种白杨树→②
(2)作者给主人公取名"白杨树",有什么用意?
(3)第⑨段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4)小说中人物动作是人物心理的外显与心灵的投射。请结合上下文,简要谈谈第⑩⑪段中两个加点"转"字分别表现了白杨树怎样的心理。
①白杨树把轮椅转过去。
②白杨树就又把轮椅转过来。
(5)小说的结尾有何妙处?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生命
范云英
①生命的降临,常令我震撼。
②二十五年前,我刚分配到梅岭乡卫生院工作。一天傍晚,正准备休息,一个孕妇匆匆推门进来,她手抚着大肚子,年轻稚嫩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暖光。
③她是来做产前检查的。20世纪80年代末,就连县城里的孕妇,也少有产前检查的观念,有的连生孩子也是直接把接生婆叫到家里,何况这个离县城几十公里的乡下。
④我记住了这个怀孕二十九周比我年轻两岁的她,记住了她那份对生命的敬畏与迎接新生命的喜悦。
⑤接下来,她每半个月就来检査一次。闲聊中,知道地住在附近的一个村里,初中毕业后遵父命回家务农贴补家用,供哥哥上高中。
⑥两个月后的一天,她被两个男人抬来了卫生院,额头上满是豆大的汗珠,状况非常不好。那个周末,卫生院只有两个人值班,另一个医生出诊还未回来,我从未独立处理过这样的事情,情急之下叫了车,带上应急的药物器械匆忙赶往县城。半路上,她突然出血,我一边满头大汗地应对,一边极力安慰她,快到医院时,临近体克的她突然郑重地对我说:“万一,请你,一定,保住我的孩子。”她的话,分明是不祥的交代。
⑦孩子平安产下,她却在两天后再一次大出血,随即休克。经过抢救,血止住了,她却仍然没有醒过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她的生命迹象却在慢慢减弱。正当大家手足无措的时候,孩子突然啼哭起来,我心里一动,将孩子抱进她的怀里,解开她的上衣奇迹出现了,孩子在妈妈的怀里用力地、陶醉地吮吸着,她的各项生命体征开始慢慢地恢复。
⑧十五年前的一个夏日,她在县医院诊室找到了我,她比起当年更美丽,看起来也干练了许多,只是脸上的皮肤因焦急而紧绷着,她怀里抱着一个胖男孩,仿佛抱着的是当年的那个婴儿。气没喘匀,她就急火火地说:“快看看俺儿子,在街道诊所里打了几天的针,今天一早,烧得更厉害了。”
⑨我给她的孩子做了简单的检查,估计是肺炎,就给她开了住院单,转到内科检查一个星期后,孩子出院,她千恩万谢地找到我家,硬送来了两大袋地自家果田里摘下的新鲜梨子。
⑩两年前,我调到省立医院。一天,她不知从哪个渠道问到我的手机号码,给我打来电话。她的声音已经完全没有了当年的清脆与果敢,似乎冥冥中有股神秘的力量狠狠地攥住了她。她说她那个刚刚参加工作的孩子,感冒快二十天了,打针吃药还是一直发低烧,今天突然晕倒在单位,问我明天有没有空,能不能帮忙安排一下,她想和孩子到省城做个彻底检查。
⑪明天是我难得的休假,上星期我就已经答应了丈夫和孩子,要去临城的一个度假村。正想拒绝,二十五年前感人的那一幕又浮现在我的眼前。“好啊,明天我在医院先帮你挂号,你来了直接给我打电话,”我脱口而出,没有人能够拒绝一个如此勇敢坚强的母亲,就像没有一个医生能够拒绝一个无辜的生命一样。
⑫她的预感并非空穴来风,高大帅气的儿子竟然患上了白血病。诊断结果出来的时候,她的眼神当场就直了,一直眼巴巴地望着血液科的主任,像个执拗的孩子,委屈地期待地等着大人收回一个错误成命。
⑬我忙把头转向窗外,老天何其残忍,总是拿生命来跟这个瘦弱的女人开玩笑,过了老久,她接过单子,果断地打发那个蹲在墙角的男人,叫他马上回家,把城东的新房给盘了,倾家荡产,也要把娃救回来。
⑭一年前,她和老伴儿相互搀扶着,缓慢而无力地推开我办公室的门,她的头发全白了,两腮明显地凹了下去,脸上有了大面积的褐色斑块,她步履蹒跚,目光呆滞,看上去比我还要老十岁。这次,她想让我帮她联系省红十字会,儿子在医院治疗的这一年,她认识了许多的病人,看到了太多太多在病痛折磨中无望挣扎的人。
⑮几天前,我出差回到县城,公事办完,还有半天的空闲,就想顺便去看看她。我特意去超市买了一些滋补品,我完全可以想象得出老年丧子的人生至痛,对一个女人会是怎样的一种致命摧残。
⑯我在城乡接合部一间低矮的房子里找寻到了她的家,她和她的男人,衣着朴素干净,他们坐在方桌上首,方桌边围坐着五个陌生人,年纪大的恐怕快要六十岁了,年纪小的看起来就十几岁。原来今天是她的生日,这五个身上鲜活着她儿子的眼角膜、肾脏、肝脏的人,千方百计地联系上彼此,并相约在这一天,从全国各地来到这里看她。
⑰我以为触景生情的她必会痛哭,一年前那一份撕心裂肺的痛就这么被生生地真切地拉到了眼前,我甚至仓皇而笨拙地在脑袋里搜刮着劝慰的话。然而没有,她只是不停地给这个夹菜,给那个加汤……她只是笑着,那张已经不再年轻稚嫩的脸上,依稀洋溢着二十五年前那道迎接生命的幸福暖光。
(选自《意林・原创版》第25卷有改动)
(1)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
(2)结合文章内容,补全表格。
时间 |
情节 |
二十五年前 |
怀孕的“她”到乡卫生院进行产前检查 |
两个月后的一天 |
① |
两天后 |
② |
十五年前 |
“她”带儿子到县医院治好了肺炎 |
两年前 |
③ |
一年前 |
④ |
几天前 |
她和器官受捐者相聚家中 |
(3)概括文章中“她”的形象。
(4)结合具体语境,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⑥段中的划线句。
临近休克的她突然郑重地对我说:“万一,请你,一定,保住我的孩子。”
(5)写出第⑫段中划线句的含义。
诊断结果出来的时候,她的眼神当场就直了,直眼巴巴地望着血液科的主任,像个执拗的孩子,委屈地期待地等着大人收回一个错误成命。
(6)分析文章结尾段划浪线句子的作用。
她只是笑着,那张已经不再年轻稚嫩的脸上,依稀洋溢着二十五年前那道迎接生命的幸福暖光。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贺兰人的唱灯影子
冯骥才
①我每次看皮影,都要跑到布幕后边瞧上几眼。因为那些在布幕上神出鬼没、又哭又笑的灯影子都是在后边耍弄出来的。严严实实的布幕后边总是充满了神秘感,给我以极大的诱惑。
②今晚 这台戏的师傅是贺兰县无人不知的张进绪,剧目叫做《王翦平六国》,说的是秦代名将王翦辅助秦始皇横扫六国、统一天下的故事。这出戏是张进绪从他父亲张维秀手里接过来的。张维秀在三十多年前就已去世,如今张进绪也是六十开外;个子矮矮,灰衣皂裤,头扣小帽,神色平和,然而,他往布幕后边一站,立时好像长了身个儿,一员大将似的,气度不凡。
③布幕后边的地界挺小,不足一丈见方,叫拉琴击鼓的乐队坐得密不透风。布幕下边是一条长案,摆着各种道具;其余三面使竹竿扎成的架子,横杆上挂了一圈花花绿绿、镂空挖花的皮影人。张进绪的这些皮影人儿和全套的乐器,都是祖上一代代传下来的老物件,摆在那儿,有股子惟老东西才有的肃穆又珍贵的气息。尤其这上百个皮影人,生旦净丑,一概全有。好似人间众生,都挂在那里等候出场。但他们不是被无序或随意挂在那里的,而是依照着出场的前后排次有序。别看他们面无表情,神色木然,只要给张进绪摘下来在布幕前一耍,再配上锣鼓唢呐,以及那种又有秦腔又有道情又有当地的山花的腔调,便立时声情并茂地活蹦乱跳,眉飞色舞,活了起来。
④身材矮小的张进绪一旦入戏,便有股子霸气,好似天下事的兴衰,戏中人的祸福,全由他来 。后台是他的舞台。他略带沙哑的嗓子又唱又说又喊又叫,两只手把一桌子的皮影折腾得飞来飞去。看他的表情真像站在台上唱戏演戏一般,给我以强烈的感染。但在布幕那一边,却早化成戏中一个个性情各异的灯影子了。
⑤当我回到布幕前边,坐下来细细品赏,便看出他演唱的高超。他不单唱得味儿如醇酒,大西北的苍劲中,兼有黄河滋育的柔和; 那些灯影子的举手投足,则无不鲜活灵动,神采飞扬,而且居然能随着说唱和音乐的节奏,摇肩晃脑,挺胸收腹;甚至连同手指头也随之顿挫有致。一时觉得,这唱不是张进绪唱,分明是灯影子在唱。于是,灯影、乐声和剧情浑然一体。如今的贺兰还有多少人有这种功夫?
⑥据说,此地的皮影是一百多年前由一位名叫赵小卓的满族人从陕西带到宁夏来的,后来由贺兰县几位颇具才情的村民接过衣钵,继承发扬,在皮影制作、演唱风格上融入本地的文化与气质,深受百姓热爱。昔时,交通不便,钱太少,戏班子很难深入到穷乡僻壤。老百姓便用这种简朴又优美的影戏自演和自娱。这应是一种原始的"影视艺术"。这种"唱灯影子"不单在贺兰县这一带扎下根,成了气候,影响还远及银南、隆德、盐池和内蒙古鄂托克旗等地。据说,当时传承赵小卓皮影戏的有刘派(刘有子)和张派(张维秀)两家。但刘派后继无人,人亡而歌息;张派却传了下来。难得的是今儿的传人张进绪的禀赋依然很高,又深爱这门古艺,所有家传皮影和演奏器具都好端端保存至今。时下,逢到各乡各村举办节庆或喜事的时候,都会请他去演出助兴。届时,他弟弟、妹妹、孩子全是伴唱奏乐的成员。如今这种家庭化的影戏班子,已经非常罕见,传承人的水平又如此之高,真叫我们视如珍宝了。
⑦我忽然想到,这么好的贺兰人的唱灯影子,可千万别只叫我们这代人看到。
(文/冯骥才选自《今晚报》2009年10月6日刊有删改)
(1)根据提示请在下列词语中选择一个,完成填空:主演,主宰,主导,主办。
①今晚 这台戏的师傅是贺兰县无人不知的张进绪。
②身材矮小的张进绪一旦入戏,便有股子霸气,好似天下事的兴表,戏中人的祸福,全由他来 。
(2)阅读全文,请将表格中。"我"的活动补充完整,
布幕后边 |
② |
① |
"我"欣赏灯影表演 |
(3)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描写的皮影戏的特点。
(4)请赏析文章画线的句子。
那些灯影子的举手投足,则无不鲜活灵动,神采飞扬,而且居然能随着说唱和音乐的节奏,摇肩晃脑,挺胸收腹:甚至连同手指头也随之顿挫有致。
(5)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我们应该怎么保护文化遗产。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父亲的油菜花
曾剑
①时光逝去二十年,我早已步入军区机关,成为一名军旅作家。但那漫山遍野的金色的油菜花却一直摇曳在记忆深处。
②那时,春节刚过,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乡村静下来。我整日不出屋,坐在床头,等待父亲的脚步声。我常常是从清晨等到深夜,在风吹松枝的瑟瑟声里,慢慢睡去。
③父亲每天都出门,与其说是给我借学费,不如说是逃避。他心里清楚,正月里,山里人讲禁忌,不愿拿钱借人。
④“先到学校去吧,我借到了,就给你送去。”那天早晨,父亲说,是一种商量的语气。他目光躲闪,一直不敢面对我。偶尔我们目光相撞,我捕捉到的,是他满眼的愧疚。
⑤我眼前浮现出开学时教室里的情景:交了学费领到书的同学,满脸喜悦,有的拿着新书,在课桌间追逐嬉闹,有的坐在座位上,把书翻得哗哗直响。而我,坐在教室一角,像鸵鸟一样将头埋在手臂间,不敢看别人。此时我分明能感知同学们的目光,将我那点可怜的自尊,一点点吞噬。从小学到初中,开学时的状况大都如此,我挺过来了。但现在,我突然对那喧哗与骚动的教室充满着惶惑与恐惧。我已经是一名高中生了,人
大了,自尊心更强。拿不着学费,我选择逃避。
⑥我没有回应父亲。他就又出去了。他的脚迈过门槛那一刻,回过头,目光却并没看我,而是盯着堂屋的墙角,仿佛是在同墙说话。他说,你等着,今天应该能借得到。父亲的声音很小,没有底气,不像说给我听,像是在安慰他自己。
⑦一连几天,父亲依然空手而归。
⑧正月十五的鞭炮响彻山村,炸得我心里一阵慌乱。正月十六,学校将正式上课。拖至正月十六还不去报到的,往往就自动辍学了。夜的黑从头顶压下来,我倒床便睡。
⑨记不清什么时候,父亲喊我起来,说,走,跟我到有康的小卖店去。
⑩有康是我家转弯抹角的亲戚,论辈分我叫他表舅。他在村口的三岔路开了一家小卖店。
⑪有康在柜台里的床上半卧。父亲在柜台外那张椅子上坐了,我就站在父亲身边。静坐一会儿,父亲直了直腰,他想说借钱的事,但他扫一眼有康那张倦怠的不耐烦的脸,到底没说出来。父亲只说我,说我的学习成绩好,不读书可惜。
⑫父亲一边说着,一边拿眼瞅有康。有康那张脸,并没有因我的成绩好而变得和蔼。父亲站起来,走到有康身边,隔着柜台,微低头,弯腰,膝盖好像也有些弯曲。他仰头看着有康,清了清嗓子,显然是在努力地说服自己,让自己有勇气张口借钱,但有康抢先封住了父亲的嘴。有康说:“现在生意不好做,你是知道的。四周的几个村子,倒是上这里买货,都是赊账,我都快撑不下去了。”
⑬我看见父亲像被人抽了脊椎骨似的突然矮了下去。
⑭我们走出小卖店,头顶那轮月,已偏向西天。月缺一角,天并不睛朗,不时有淡黑色云朵在月前掠过。
⑮“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父亲说。我明白父亲为什么说这句话,他是在暗示我,明天一切都会好起来,但是,我已经不相信明天了。父亲借钱时那个可怜的样子,深深地刺痛了我,我要走了,打工去。
⑯夜在黎明中醒来。我像村子里别的打工仔一样,一个蛇皮袋,塞着我的铺盖,向镇上走。在那里,我将坐上远去的车。
⑰父亲送我,他在前面走。出了村口,他没走大路,选择了一条田间小道。我知道父亲的想法,他怕碰见熟人,怕熟人看见我上不起学。
⑱太阳露出瑰丽的光,天似乎是豁然亮了。父亲突然停下来,指着满田的油菜说:“你看,咱家油菜花开了。”我扫了一眼,眼前一片碧绿。父亲说:“你仔细看。”我顺着他的手指,果然看见一株金黄色的油菜花,就在离我们几步远的地方。父亲说:“要不,你还是上学校去吧,这油菜花都开了,太阳一晒,三两天就全开了。过些日子,天暖和了,就会结籽,籽饱满了,熟了,就是钱,够你交学费的。”
⑲父亲是在同我商量,更像是在乞求。他一直低着头,不正视我,只看着那朵金黄色的油菜花。
⑳我摇头。但在那一刻,我看见满山的矮松、碧绿的油菜,还有万绿丛中那朵金黄色的油菜花。阳光洒在油菜花上,美得令我心动。我感到天地陡地一亮。这么多天,心里的阴霾被那一片金黄驱得无影无踪。晨露沾在油菜花上,晶莹剔透。有一滴露珠,被松雀的鸣叫震落,似乎滑进了我的心田。我感到它的清凉,几天来,压在心中的不快被它冲走了。我的眼前,幻现出漫山遍野的油菜花,一股金黄色的希望在心中升腾。我的腿软了下来,似乎已无力迈向小镇。我静静地站在那里。父亲趁机从我手中接过蛇皮袋。我们转身,沿着相反的方向,朝着学校走去。
㉑高中三年苦读,成就了我的军校梦。后来,我步入军区机关,成为一名军旅作家。而父亲,依然在山里。他老了,70岁了。我们不让他种田,他说,水田侍弄不动了,旱田还是要种的。
㉒于是,父亲只种油菜。
(摘自《辽宁日报》2018年3月,有删改)
(1)请仔细阅读选文②~③段,根据提示梳理故事情节。
我等待父亲借钱→ →我决定辍学打工→我心中燃起希望→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选文第⑤段画线句子。
而我,坐在教室一角,像鸵鸟一样将头理在手臂间,不敢看别人。
(3)选文第⑫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父亲站起来,走到有康身边,隔着柜台,微低头,弯腰,膝盖好像也有些弯曲。
(4)请品析选文第⑳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阳光洒在油菜花上,美得令我心动。我感到天地陡地一亮。这么多天,心里的阴霾被那一片金黄驱得无影无踪。
(5)结合选文具体内容,分析父亲性格特点。
(6)文章标题“父亲的油菜花”有何含义?
(7)结合选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艾叶又飘香
余雪云
那时候,日子过得穷,一年也就过这两个节:端午节、春节。说起来,那种对节日的期待和期盼呀,其实是潜藏于梦里梦外的,让小小的我心里充满了各种憧憬和盘算。当然,盘算最多的是吃,那个馋劲儿呀,都馋到梦里去了。最可恨的是,每每梦到吧唧吧唧吃得正香时,总会被大人叫醒,或被野狗吠醒,反正没有一次能顺利地畅淋漓地吃个痛快,令人特别沮丧。
不过,"初一糕、初二桃、初三棕、初四艾、初五划龙舟",那来自乡野山村的童谣,我倒是记得牢牢的。日子也的确像童谣唱的,从五月初一至初五端午节,每天都有仪式感。
比如做发糕,首先要磨好米浆,加糖、加发酵粉等候华丽蜕变。随之,奶奶开始做准备工作了,往锅里注入一大锅水,将笼屉洗净垫上一块大布巾,架在大锅上,水烧开后倒入米浆盖好锅盖,蒸笼的周围用毛巾包裹严实以免漏气,这样蒸40分钟左右,发糕差不多熟了。 这时奶奶会用手扇一扇热气腾腾的蒸笼,然后拿双筷子往发糕一戳,凑近眼前一看,筷子上没粘到东西就说明发糕熟了,再往发糕面上撒些黑芝麻点缀一下,发糕便一下子生动起来,像白雪公主的黑眼睛眨呀眨地向外张望。
由于大人们白天都在忙其他的事情,所以,通常选在晚饭后蒸发糕。当天晚上,孩子们哪里也不去,就待在厨房里等,困了就躺在厨房的凳子上或趴在厨房的任意角落打盹儿,等吃到发糕时大概都晚上十点了。对闹腾一天的孩子们来说,这个时间除了嘴巴能动,我估计身上其余的功能都已经睡着了,当大口大口的发糕被地吞进了肚子后,唯一能感觉到的是舌尖被烫得火辣辣的。
这是初一。初二是吃桃子的习俗日,我至今不知道吃桃子的缘由。记得有一年端午节前,爷爷和奶奶到泉州看望伯公,从泉州带回的水蜜桃,个儿大皮薄,水分多,口感酸甜适宜。一个桃子估计有半斤多,吃上一个,小小的肚子一下子变得圆滚滚的。那是我这辈子吃过的最好吃的桃子。
初三是包粽子。粽叶是自家房前屋后的竹林里摘的,新鲜清甜。绑粽子的绳子是棕树叶,棕树叶要提前到山上去割取,晒后备用。棕树的叶子像一把大大的蒲团扇子,用时要提前泡软,用锥子把棕叶划拉成一条条细细的丝线。一把棕树叶大概可以包五六斤的米馅儿。那时候,粽子的馅儿比较单调,要么纯糯米加碱,要么糯米加黑豆,当时对大家来说已经算是人间美味了。包粽子是母亲的强项,母亲手很巧,包的粽子非常精致、结实,而且形状各异:像羊角、像荷包;有四角粽、三角粽、菱形粽。然后用野生的薄荷头同粽子炖在一起,整个厨房香气扑鼻。薄荷香、艾叶香、竹叶香、棕树香、糯米香,还有柴火香,闭上眼睛,我都不知道自己是在厨房里还是在原始森林里。端午节前,母亲会买些彩线,找些碎布头儿给孩子做老虎、荷包、香囊之类的小玩意儿,再用五彩丝线卷边点缀,然后戴在孩子们身上,这些小饰品有时也成了我在其他小朋友面前炫耀的资本。渐渐地,我也学会了做各种各样的小挂件。(据民间传说,用五彩线系臂跟龙的文化习俗有关)
初四的早上,父亲会早早拿着镰刀去割午时草,什么蒲、艾叶、薄荷等。太阳升起来时,父亲已经把葛蒲和艾叶挂在门上了,满堂飘香,父母还不忘对孩子们说道:初四这天要起早,才会更聪明伶俐的。其实,过节这几天,期待、兴奋、嘴馋,根本不可能睡懒觉。
五月初五端午节,按家乡的惯例,中午饭吃炒面、扁食、鸭蛋(取用中午12点的古井水,放入午时草煮,据说这样煮的鸭蛋颜色橙黄鲜艳,有辟邪、祛湿气、祛风寒等功效)。炒面和扁食是莆仙的特色食品。记得有一年端午,家里没钱买肉,只好包素馅儿的扁食,用紫菜、花生、豆腐、葱头剁成馅儿,没想到没有肉参与的扁食,居然特别好吃,成了我记忆里的风味美食,也成了我几十年抹不去的乡愁。
吃好午饭,母亲会搬来大木桶倒入用午时草煮的水给孩子们沐浴,然后给孩子们换上新衣服。端午节有新衣服,在那个时候是很奢侈的事情,那是个什么都凭票的年代,买布是凭布票去买,然后请裁缝师傅到家里来做新衣服孩子们添的所谓新衣服,无非就是一件小碎花短袖衫,一条小短裤之类的。这对于小孩子来说,都是非常高兴的事。接着,母亲还给孩子们的额头上都画个"王"字,腋下也涂抹些雄黄,(这些都是民间习俗的传承,都与辟邪、辟疫说法相关)完成仪式后,孩子们便跟着村里的大孩子或大人去木兰溪边看龙舟比赛。
雷雨刚过,木兰溪的水面比往常开阔了许多,水面激流飞跃,非常壮观,一年一度的龙舟大赛就在这里举行。竞渡的龙舟高高地挂起一面面红旗,从柳荫深处的水面出击。鼓声像春天的雷电,冲破烟雾,劈开波涛,直奔远处夺标目的地。围观人群的欢呼声震天动地,有惊退万人争战的豪气。小孩子呢,其实就是去看热闹的,享受着那种节日特有的快乐。
(1)请简要回答第二自然段中的童谣有何作用。
(2)文中划线句在细节描写和修辞手法上富有特色,请简要赏析。
(3)有人认为,文中三处括号中的内容太哆嗦,应该删除,你怎么看?请说明理由。
(4)本文标题为"艾叶又飘香",作者却用大量笔墨写了与艾叶无关的内容,是否文不对题?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花儿,已悄然绽放
①一年又一年,目送着孩子们一批批离去,总以为一切如流水般过去,能默默守望已足矣。那个傍晚,那一声“老师”,使我顿觉花香四溢。原来,不曾留意间,花儿已悄然绽放。
②那是给新生家长培训接近尾声的时刻,已经到最后的联欢环节了。被疲惫袭击得心力透支的我,一个人静静坐在最后面,欣慰地体味着家长们的真情感言和投入表演。一个高大阳光的小伙子走过来,蹲在我的面前,我知道他是一天活动里表现比较突出的一位年轻爸爸。不由得称赞道:“你今天真棒!”小伙子蹲在我面前,凝视着我:“陈老师,您仔细看看,还认识我吗?我是您当年带过的‘小松树’呀!您家访还到过我家呢,我可记得您!”端详着眼前这高大健壮的年轻爸爸,记忆如潮。当年那个胖乎乎的小调皮、小聪明的模样浮上了心头。因为他名字里有个“松”字,大家都亲昵地叫他“小松树”。这小伙子,那眉眼、那举手投足,的确有当年“小松树”的样子。我不由得嗔怪:“你这孩子,怎么不早告诉我呢?”当年的小调皮如孩子般开心地笑了起来:“我想给您惊喜呀,让陈老师看看我当爸爸了。”
③二十多年过去了,我的学生长大了,工作了,为人父母了。我的学生有孩子了!我的学生把他的孩子也送到我这儿来了!当年的我,还没有眼前的“小松树”的年龄大,正满怀着梦想和激情去编织着我的教育梦。和班里孩子一起遇到特殊情况时,每每是和他们一起哭、一起笑,许许多多的故事都铭记着。于是,我们在喧闹的演出后场遥忆起当年。小松树说,他们那时背后叫我“小老师”。有一次他到卫生间头磕破了,是我流着泪送他到医院;他伸腿绊小女生时,我狠狠地批评过他;他上小学后,我对他的记忆慢慢模糊,可我的形象依然深深地嵌在他的记忆里……回忆、畅谈,往事如夏日里的淙淙溪流,洗涤着透支,冲刷着疲惫。内心被眼前我的学生、我学生的家长搅动得碧波荡漾、涟漪轻动。
④那天家长培训活动快要结束的时候,我当年的学生“小松树”获得了最佳表现奖。上台领奖那一刻,他幽默地说要发表获奖感言。他抱着话筒激动地说:“感谢CCTV!感谢幼儿园TV!今天是我26年最开心的时刻。我回到了当年的母校,看到了我最亲爱的老师。我给孩子也选择了我的母校!我作为家长,我又在母校参加了一天的培训活动,还得了奖!太让我骄傲和自豪了!我和我的孩子,要和我们的老师一起分享这最幸福的时刻。”我听到他在喊我,我看到一个年轻的妈妈指挥着一个胖乎乎的小宝宝蹦跳着上了台。那一刻,我忽然间泪流满面!
⑤我轻轻拉过“小松树”的手,只是不再是小手;当年的小不点,如今是一米八几的大个子了。我又轻轻抱起小宝宝,宝宝举起鲜红的奖状。那一瞬间,全场掌声雷动!被一代一代催老又何妨?和孩子们在一起,我有过不完的青春!
⑥我的花儿,我的一批又一批的花儿,早已悄然遍地绽放。
(选自《教师博览》2017年第2期,作者陈玲,有改动)
(1)结合选文②~⑤段内容,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梳理主要事件,补写方框中的内容。
① →“我”和“小松树”一起回忆、畅谈过去→② →“我”和“小松树”一家共同感受幸福瞬间
(2)选文第③段“他上小学后,我对他的记忆慢慢模糊,可我的形象依然深深地嵌在他的记忆里……”中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
(3)请从修辞角度赏析选文第③段画波浪线句子。
往事如夏日里的淙淙溪流,洗涤着透支,冲刷着疲惫。内心被眼前我的学生、我的家长搅动得碧波荡漾、涟漪轻动。
(4)选文第⑥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5)即将毕业的同学们,你们读了本文,一定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请联系实际谈一谈。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给人生加一道花的篱笆
王继颖
①盛夏,全家去吉林省大山深处探访亲戚,迷了几次路才找到他所在的小村庄。村外公路狭窄,一家又一家石头加工场白烟升腾、机器轰鸣。村里房屋低矮,住户稀疏,才下过雨,蜿蜒的土路泥泞……
②归来之后,却常常记起那个小村庄,因为亲戚邻居那灿烂的笑脸,因为他家那道鲜花盛开的篱笆。亲戚邻居是个中等身材、五六十岁的男人,他家院落并不宽敞,院子东、西面是别家的石墙。(A) 院子北面,繁花似锦的各色六月菊,密密麻麻,交织成两道五彩缤纷的花篱笆;两道花篱间,藤条弯成的月亮门,缠绕着凌霄的绿叶红喇叭;月亮门向外的路两边,妖娆着数不清的粉紫大丽花。繁枝茂叶的绿背景,烘托出成千上万朵绚丽的花。主人大概常浇水喷洗,所有的花,都清丽明净,如刚沐浴过的婀娜女子。
③邂逅这么多美艳动人的花,我欣喜地驻足,看不够,就用手机拍。一张笑脸从月亮门里迎出来,朴素、热情又亲切:"你们是远道来的吧,去老钱家?"他指着近旁一户人家。
④我的心全在花上:"这么多花儿,太漂亮啦!全是您养的?"
⑤"是啊,每年都养,习惯了。花儿也一年比一年好看。要是喜欢,走的时候捡大朵的,摘些带回去﹣﹣哪朵好看,尽管摘,回去插花瓶里,也能开几天。"男人语调不高,温和的声音里透着欣喜。(B) 他含笑看花的眼神,像是在看自己的一群美丽的女儿。
⑥我没带走一朵花儿,我不愿带走一朵花儿。那绚丽缤纷的花儿,洋溢着美丽温和的芬芳,应该绽放在枝头,而不是萎谢在瓶中。虽生活在石粉包围的僻远山村,因为这鲜花盛开的明媚篱笆,男人平凡的日子和生命,一定不缺少希望和滋味儿。
⑦归路上,我们绕道丹东,坐船游鸭绿江。在中朝交界的水域,皮肤黝黑的朝鲜老乡驾着简陋的小船靠近游艇,售卖烟酒等物品。交易结束,朝鲜老乡望着游客们,指指自己的嘴和肚子。导游解释,他饿了,哪位游客有吃的喝的,可以送他一点儿。游艇上很快伸出两只纤细白嫩的手,那是一双年轻女子的手,左手一袋煎饼,右手两只鸡蛋。女子的身姿和脸庞隐在人丛中,却不妨碍她那双送出关切的手定格成永恒的镜头。
⑧这女子关切之手送出的善意,宛如大山深处鲜花的篱笆。鲜花的篱笆,又与一段视频关联起来。那是几年前一个文艺节目的片段。拾荒歌者幼小丧父,少年外出打工,因贫穷和知识贫乏找不到正式工作,除了打零工,更多是在城市的垃圾桶前翻找生活。常夜露宿街头的他,到中年还未成家,甚至不知自己确切的年龄。他却一直热爱读书和唱歌,热心照顾朋友的家人。在节目中,他怀着梦想倾情献唱,眼神干净,歌声纯粹。"我一直相信,世界上有很多美丽的东西,我也想成为其中一部分。"他的善良和执著编织出的也是一道花的篱笆。我们无法洞悉拾荒歌者的人生,在视频里邂逅,却被深深感染,一下子沉静下来,对世界多了敬畏之心。
⑨白驹过隙,忙忙碌碌间,除了至亲好友,我们很难走进更多人生命的院落,也难以邀请更多人走进我们生命的居所。然而,作为世间众生,我们却可以以美好的情趣、温暖的善意,以热爱和执著等,为生命加一道花的篱笆,让路过我们生命的人,分享一片明丽,一缕馨香。
(1)依据选文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人物 |
事件 |
品质 |
亲戚邻居 |
a |
美好的情趣 |
年轻女子 |
b |
c |
拾荒歌者 |
参加文艺节目,怀着梦想倾情献唱 |
d |
(2)选文第⑥段中,"我"为何"不愿带走一朵花儿"?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3)请概括选文题目"给人生加一道花的篱笆"的两层含义。
(4)请你从划线的A、B两处中任选一处,结合语境进行赏析。(提示:可从描写方法、修辞、情感等方面任选角度)
(5)文中所写的三个小故事让人感动,你身边一定也有类似的人和事,请描述出来与大家分享。(写出一例,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
(一)
搭车记
小时候,黎鸣最大的愿望就是当一名警察。每当在电影里看到警察说“我是警察”时,他觉得忒威风。几年后,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夙愿,分到市公安局当了一名警察。
黎鸣家在两百里之外的农村。回家时,先从市长途汽车站坐车到县长途汽车站,然后再坐通乡镇的公共汽车,到镇上下了车,再步行三公里才到家。从市内到县里,车十分钟一趟,很方便,但从县里到镇上,就比较麻烦了,有时,两个小时也发不了一趟车。
黎鸣开始试着搭车,是在上班一年之后。这一天,他站在回家的路口,学着港台片上警察的样子,拦住一辆面包车,然后出示了警官证说,我是警察,想搭你的车。司机打量了一下他全身的警服,并没看他的证件,就痛快地说,上来吧。
上车后,通过交谈,才知道司机是黎鸣家所在的镇街上的,在镇政府旁边开了一家饭馆,每隔几天开车去县城买一次菜。到了镇上后,司机主动说,你离家还远,我送你吧。从镇上到村里三公里的路程,步行需要半个小时,而坐车,五分钟就到家门口了,省了他以前的步行之苦。
第一次搭车,黎鸣觉出了搭车的好处,方便快捷,省时省力。自此,每次回家,他都在县城搭车,而且每次都能如愿。这更使他感觉到了当警察的优越性。
后来,黎鸣又从市内开始搭车了,从市里搭到县里,再从县里搭到镇上。运气好的时候,还能直接从市里搭到镇上。他搭的每一辆车,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把他送到家门口。
黎鸣对工作也很努力,几年后,被提拔为户政科副科长。秋天的一个周六上午,黎鸣又站到了作为交通枢纽的路边上,想搭车回家。一辆黑色的轿车缓缓驶过来,他招了招手,轿车在他面前停下了。车停下后,黎鸣才看清,这是一辆 2.8 排量的“奥迪 A6”。他迟疑地放下了手,因为坐这种车的,不是领导,就是大老板,他以前可从不搭这么高档的车。车窗玻璃缓缓下降,司机探出头问他,有事吗?
黎鸣说,我……想搭个车。这是他搭车以来第一次说得这么迟疑。去哪里?黎鸣说出了他所在的那个县那个镇的名称。司机说,我这车去省城,不顺路。好好!那你快走吧!黎鸣竟然有了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这时,从车内传出一个浑厚的男人的声音,上来吧,搭一段也行呀。
黎鸣一想,去省城虽然不顺路,但从最近的路段下车,离他所在的镇也只有十几公里了,应该能搭到车。就拉开车门上了车。
后排坐着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微胖,两个鬓角已经泛白。
男人主动问,小伙子,在哪工作呀?
黎鸣掏出警官证,递给男人说,我在市公安局,这是我的证件。
男人看了看他的证件,还给了他。
静了片刻,男人又问,小伙子,经常回家吗?黎鸣说,每周都回。
经常搭车?黎鸣点了点头。
那,你为什么不坐客车呢?黎鸣说,要倒好几次车,不方便。
你每周都回家干什么?
看我的母亲。
你母亲一个人在家?
是的。
那为什么不接来一起住?
那得等分了房子,我现在还住着集体宿舍。
男人再也没有说话。
到了该停车的时候,男人说,别停了,还有时间,把他送回家。黎鸣说,这怎么好意思?男人说,这有什么?举手之劳。
一直到了黎鸣的家门口,黎鸣下了车,对男人说,真的谢谢您了!
男人说,这是应该的,你是为人民服务的,我是为你服务的。
这句话把黎鸣扔进了雾谷。但很快,黎鸣就把这件事情忘掉了。
一天早上,刚上班,局长一个电话把黎鸣召到办公室。
局长问,你是不是搭过省公安厅马厅长的车?
黎鸣愣了一下后,马上明白过来,感觉要大祸临头了。因为,根据纪律,非公务行为,是不允许利用职务之便随便搭车的。
一瞬间,他的汗就下来了。他胆怯地看着局长问,我……我是不是……给你惹麻烦了?
局长“哼”了一声说,瞧你这点儿胆,搭车时的胆儿哪去了?
他羞愧地低下了头。
好了,没什么事。局长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马厅长是和我一起开会时顺便提起的,他表扬了你,说你孝顺,每周两天的休班时间都不去休闲娱乐,而跑到农村去看望你的母亲,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这样的了……
从此,黎鸣再也没有搭过车。
○小说●情节梳理
(选自小小说集《玉米的馨香》,有删改。作者邢庆杰)
(1)小说具体描述了黎鸣两次搭车的情形,请阅读全文,完成下面表格内容。
|
搭车经过
|
心理变化 |
第一次 |
黎鸣工作一年后,学港台片上警察 的样子,在县里回家路口搭车,面包车 司机将其送到了家门口。 |
姑且试试﹣①
|
第二次 |
②
|
迟疑﹣如释重负﹣疑惑不解 |
○小说●语言品味
(2)结合语境,品读下面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5 分)
①回家时,先从市长途汽车站坐车到县长途汽车站,然后再坐通乡镇的公共汽车,到镇上下了车,再步行三公里才到家。(结合加点词语分析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②男人说,这是应该的,你是为人民服务的,我是为你服务的。(这句话有何意味?)
○小说●写法探究
(3)小说详细描述了黎鸣第一次搭车的情景,这样写有何作用?
○小说●内容评价
(4)文中马厅长、公安局长没有对黎鸣的违纪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你是否认同他们的做法?请结合 文本和生活经验,陈述观点和理由。
阅读。
一路相伴
王保忠
1944年一个寒冷的冬夜,父亲刚刚把筹到的粮食挑回家,外面就传来了"嗵嗵嗵"的敲门声。打开门一看,是区上的通讯员,父亲知道他肯定有急事,忙拉他进屋说话。对方从怀里掏出一纸信笺,说道:"区长让你务必在三天内把军粮送到临川去。"说罢匆匆去了。
插上门,父亲又把信看了一遍,半天不吭声。
"临川多远呀,插上翅膀,三天也飞不去。"我娘在一旁说。
"你话咋这么多?"父亲瞪了她一眼,"这是给咱抗日政府送粮呢。"
我娘便不再吱声,张罗着端饭,一锅玉米面糊糊,一碟咸菜。父亲盛了一碗,太稀,用筷子捞稠的东西,没夹起,是映在碗里的鼻子。他抬眼看我娘,"存粮不多了?"我娘叹口气,"还能将就几天吧。"父亲迟疑了一下,"你抽空回趟娘家,看能不能再挪借点。"我娘背过身去,良久无语,再转过来时,眼睛早潮湿了。父亲看着我娘,"挺过这个冬天就好了。"稀里哗啦喝了两碗,便要出门。
"又出去?"我娘问。
"开个会,议议明天谁去。"父亲淡淡地说。
我娘追出几步,"让九孩去吧,他比你身子骨壮。"
一直到大半夜,父亲才回来。我娘从被窝里探出头,"九孩答应去了?"
"想想还是我去吧。"父亲瓮声瓮气地说,"灾年筹这点粮不容易,别人去了我心里不踏实。"
醒来时,天都蒙蒙亮了。
一股香味从灶间散出来。父亲走了进去,见我娘在忙着烙玉米面饼子,不由一愣,"你倒舍得?"
我娘剜了他一眼,将烙好的两个饼子用麻纸一包,塞进了他怀里。
父亲挑着粮离开了村庄。
上路没多久,空中飘起了雪花沟沟峁峁都白了。
那边有棵歪脖树,树下堆着个坟丘,此时戴了顶白帽子。是赵明的坟。赵明是村中第一任"抗日村长",那年村里闹饥荒,赵明偷偷倒卖了一担军粮,被边区政府处决了。开公审大会那天,沟谷里人山人海。父亲当时是民兵连长,负责维持秩序,就立在赵明身边。那人朝他这边看了一眼,嘴唇翕动着,似乎想说什么,终于什么也没说。那年赵明才32岁。
父亲的目光在坟丘上停留了一会儿,仿佛又看到了赵明笑眯眯的样子。赵明爱说笑,一笑就露出白白的牙齿,还喜欢唱歌,"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唱得很带劲,很好听。
父亲心里说,"你先歇缓吧,等我回来再看你。"
他继续赶路。
去临川有二百公里的路程。
走了半天,饥饿袭来。父亲舍不得吃掉这两个饼子,他需要它们紧贴肺腑、心窝。此时,它们对他来说,已不仅仅是食物了,更是一个念头,一种安慰和支撑。
雪片子越来越急,越来越大,蝙蝠似的飞舞着。
下一个坡梁时,父亲也不知滑倒了多少次,可他不敢停留,爬起来,挑着担子继续往前走。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父亲听到有人在他耳畔唱起来。
眼前不由滑过了赵明的身影,"你跟着也好,跟着也好。"
天黑下来时,父亲进了一个村庄。
父亲把挑子放到一户人家的门楼下,拍了拍身上的雪,手自然而然探向了怀里时。他发现那两个饼子已经不知丢哪里了。
父亲浑身一激灵,心说得找个歇息的地方了,不然,饿不死也会给冻死。他迟疑着敲了敲身后那扇门,半天,有人隔着门板问他干什么。父亲一说事,对方也不吭声,脚步声腾腾腾远了。挨着又走了几家,同样吃了闭门羹。转了半天,总算找到一处破庙。庙里黑漆漆的,父亲划了根火柴,发现墙角有一堆玉米秸秆,便抽了几根点着。有了火,父亲心里亮堂了许多。他伸出手烤了一会儿,蓦地记起了什么,在秸秆堆里翻找起来。可是,他把那些秸秆一根根摸过了,也没摸到一根棒子。他蹲在那里,恨不得将秸秆都嚼了。
这时,他的视线被什么晃了一下,是一颗金黄的玉米粒!
父亲霍地跳起来,将那堆秸秆抱到一边,发现腾出的地方有几十粒玉米。"我的天呐!"他差点没蹦起来。他弯下腰,迫不及待地将它们一粒一粒拣起。扁担上缠着一节铁丝,他解下来,又把它们一粒一粒串起,然后,他把玉米串拿到火上烤。渐渐地,玉米粒变了颜色,发出"噗噗"的爆裂声,每响一下,父亲的心也跟着响一下,浑身的每个毛孔似乎都张大了嘴,贪婪地呼吸着玉米粒散出的芳香。他吃得很小心,隔一会儿扔进嘴里一颗,又隔一会儿再扔进一颗,他嚼得很慢很慢,仿佛时间拉得越长,吃下的东西越多。嚼完最后一颗,他觉得有些口渴,跑到庙外捧了一捧雪,几口吞了下去。
在火堆前蹲了一夜,没等天亮,父亲就又动身了。
因为没休息好,父亲走起来,感到头重脚轻,似乎一阵风就能把他吹倒。走了大半天,总算来到一个热闹的集镇。
看着集镇上的各种吃的。父亲咽了口唾沫,指着笼屉说,"没带钱,能不能先借我两个?"
"你挑着粮,倒跟我要?"老头哼了一声,端着笼屉进了屋里。
到后来,父亲总算从一个开杂货铺的婆婆那里讨了一个窝头,半碗稀饭。婆婆摇摇头说,"没见过你这种人,挑着粮讨饭吃。"父亲也顾不上回答,几口吞了那个窝头,又几口喝了那半碗稀饭。本想再跟她讨半个窝头。这时,赵明又在他耳畔说话了。"别磨蹭了,上路吧。"
父亲浑身一激灵,给婆婆鞠了个躬,挑着担子上路了。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赵明的声音一直跟着他。
傍晚,父亲又到了一个村庄。
这一次,他打消了借宿的念头,直接在村外的破庙住下了。他去村里讨得两个拳头大的山药蛋,不等烤熟就大口吞吃起来。
吃过了,还是感觉饿。他忽然嗅到了玉米的气息。他慢慢直起腰,死死盯着面前的粮袋子,再也移不开了。"你可真是个死人啊,咋不抓一把玉米烤着吃呢。"
"你不能,这可是军粮啊。"有人在他耳畔说。他的手火烫似的缩回来。
父亲被击垮了,手一松,玉米粒"哗"地落进了袋子。
父亲闭上了眼睛,不敢再看粮袋子了,睡意渐渐向他袭来。恍惚中,赵明来了,还是那个样子,笑眯眯的,一笑就露出白白的牙齿。
父亲也笑了,"赵明啊赵明,我知道你一路跟着我。"
"不跟不行啊,我怕你犯错。"赵明说。
"你知道我的品性,不会犯啥大错的。"
"人就怕鬼迷心窍啊,迷住了就会栽跟头。"赵明说着拍了拍我父亲的肩膀。
父亲蓦地醒了。这一醒再睡不着了,又往火堆里添了几根柴,烤了烤,挑起担子摸黑上了路。
半下午时,临川县城已在眼前。
父亲刚要进城,竟然遇到区上的通讯员。父亲不由眼一亮,"你咋来了?"
"抗日政府转移了,区长让我通知你回村待命。"
"你有没有搞错?"父亲咆哮。
"王村长,你还是回吧,这是命令。"
父亲盯着他问,"县政府往哪里走了?"
"有可能去了顿村。"通讯员说。
父亲看了他一眼,挑起挑子,匆匆地奔着顿村去了。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父亲耳畔又响起了赵明的歌声。
据我父亲讲,等他到了顿村,有人告诉他县政府刚刚迁走。后来的事就艰难多了,他一边乞讨一边寻找,从冬天一直找到春天,又从春天找到夏天,但最终还是找到了,完成了任务。等他挑着一副空挑子回到村里时,已是1945年10月,抗日战争早打完了。那天路过赵明的坟丘,他不由自主地走了过去,在那里一直坐了很久。
"你这死鬼啊,伴了我一路,也该歇歇了。"他对那座坟丘说。
后来父亲站起身时,发现对面添了一座新坟,碑上刻着"抗日村长×××之墓"。那正是他的名字。 他蓦地愣在那里,泪水瞬间模糊了视线。
(1)简要分析"父亲"这一人物形象的特征及其现实意义。
(2)探究小说题目在文中的含义及作用,
(3)末段画线句子的"泪水"里包含了"父亲"哪些情感?
(4)自选一个角度对这篇小说构思上的独特之处作简要评价。
阅读《童真》,完成下列各题。
童真
刘继荣
①女儿从小不认生,觉得满世界皆是可亲之人,见谁都笑。有一次,我在街边的瓜果店买桃子,没零钱,卖瓜果的不以为意:"下次补吧,大家都认得你,你是那个小酒窝的妈妈。"我先一愣,然后才醒悟过来,原来女儿的人缘有这么好。
②我有些忧心忡忡,孩子总那么憨,像个不长心眼儿的小糖人儿,万一遇着个歹徒怎么办?回家后,我细细教导了女儿一番,教她如何防范陌生人,她正在吃桃子,满脸桃汁,只管咿咿唔唔点头,也不知记住没有。
③一个周末,我们一家去逛早市。这一路上,女儿结识了好几个朋友,甚至还得到一名穿超人斗篷的小男孩的邀请,两人打算下午一起去广场玩,而且不带家长,小孩子可以在一秒内信任对方,大人就未必了。超人的妈妈尽管面有难色,但拗不过儿子,答应了。婆婆则在我耳边嘀咕:"不知根不知底的陌生小孩,怎么可以一起出去玩!再说两个人都指甲盖那么大,没有大人跟哪行啊!"我朝老人家挤挤眼,叫她先别反对,我自有主意。
④下午,女儿准时出门,我悄悄尾随,小超人已到广场,他们荡秋千,滑滑梯,又看了一会儿别人放风筝。很快,我发现小男孩的妈妈也尾随其后,我们两个会心一笑,分别躲在隐蔽处,忠心耿耿地做保镖。荡秋千时,女儿险些翻下吊椅,幸亏小超人手快扶住了她,但脑袋似乎还是被磕了一下。我当时几乎要挺身而出,但最后还是忍住了,因为女儿只摸了摸头,开心都来不及,哪有时间哭!
⑤他们在人群里悠闲地逛了一会儿,又去看月季花,花圃边的长椅上,一个正在发脾气的小妹妹不理会妈妈的劝阻,揪下自己的鞋子扔进草坪。他们帮忙捡回来,小妹妹觉得有趣,立刻停止哭闹,一遍一遍扔鞋,他们也当做有趣的游戏,争先恐后去捡。旁边有个老太太竖起大拇指:"三兄妹好和睦,相亲相爱一家子"我窃笑:这是相亲相爱陌生人啊!
⑥黄昏时,两个小人儿挥手告别,各自回家,我们两位家长也暗暗点头告辞。这时,空荡荡的路上,突然走过一个陌生男子,身材高大,语调温和,他与女儿攀谈起来,问她几岁了,家住哪里,上小学还是幼儿园。女儿似乎毫无戒备,一一告知,好像还顺口说出一连串电话号码。我心中惴惴不安,靠近两步,准备随时现身。
⑦那陌生男子又问女儿,为何单独走路,爸妈在哪里? 女儿对答如流,说在跟爸爸妈妈捉迷藏呢,他们可能就躲在前面的树丛里。我又惊又喜,这理由简直妙不可言。此时,陌生男子从背包掏出一把玲珑的小红伞,向女儿比比画画,我心咚咚跳叫自己沉住气,看看女儿会怎样应付,。
⑧那陌生男子硬是将小伞塞入女儿手中,两人开始拉扯退让。我赶紧走过去,还未来得及出声,一名推婴儿车的女子忽然走过来,正是广场上扔鞋小妹妹的妈妈。她挡在陌生男子面前,质问他意欲何为。陌生男子大窘,举起小伞叫我们看,上面印着广告有家新开张的甜品店儿童节大酬宾。他解释,因为小女孩实在太可爱,忍不住多聊了几句,所以才造成一场误会。
⑨女儿对尴尬的陌生男子说:"叔叔,我想要两把小伞。"我颇为疑惑,男子开心相赠,还给婴儿车上也插了一把,我心里暗自决定,下周带全家人去这家店里吃甜品,女儿看着熟睡的小妹妹,惊喜地说:"这是扔鞋的小妹妹。"推车女子莞尔一笑:"真是有缘。我生怕你遇到了坏人呢。"
⑩到家后,我崇拜地问女儿,为何能这么聪明的应对陌生人。女儿骄傲地告诉我,在幼儿园老师经常讲,还请警察叔叔在课堂上演练,她做的最好啦,但我仍有疑惑:"那你为什么把地址和电话都告诉她了?"女儿得意地笑道:"我说的全是舅舅家的,坏人一定找不到我的!"全家人哄哄大笑。有这么一个外甥女,舅舅不知该哭还是该笑。
⑪我忽然想起一件事,问女儿:"你为什么要两把小伞?"她回答:"昨天幼儿园来了一个新同学,叫黄丝丝,总是哭,不说话也不玩。我送一把小伞给她,她就会笑的。"
⑫我的心忽然感到无比欣慰。 我们常常行进在布满漩涡、处处危险的浊流中,孩子的童真与善良,却让我仿佛在浊流中看到了一股清泉,这股清泉让我感受到了人性中的甘甜,让我看到了人间最美好的那一面!这份童真与善良我曾经是那样的熟悉,而现在又是如此的陌生。
⑬只是,欣慰之余,我内心却又是一丝沉重,如鲠在喉:天真的女儿在应付"陌生叔叔"的时候,是如此老练,如此"聪明",这让我心中又多了一份陌生,我是该喜还是该忧呢?
⑭也许,面对陌生的童真,我们有太多太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原文有改动)
(1)初读课文,从"我"的角度梳理概括文章内容,填写如表
地点 |
情节 |
心情 |
街边瓜果店 |
买东西得知女儿人缘好 |
① |
早市 |
女儿得到小男孩邀请 |
心中为难 |
广场 |
女儿险些翻下吊椅 |
② |
③ |
女儿与陌生男子攀谈 |
惴惴不安 |
家中 |
④ |
无比欣慰 |
(2)细读课文,完成下面题目。
①文中说"女儿对答如流,说在跟爸爸妈妈捉迷藏呢,他们可能就躲在前面的树丛里。我又惊又喜,这理由简直妙不可言","我"为什么会"又惊又喜"?
②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⑫自然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我们常常进行在布满漩涡处处危险的浊流中,孩子的童真与善良,却让我仿佛在浊流中看到一股清泉,这股清泉让我感受到了人性中的甘甜,让我看到了人间最美好的那一面!
(3)纵观全文,说说文章结尾处"陌生的童真"的含义。文章第⑬段提出了一个问题:"我是该喜还是该忧呢?"请写出你对此问题的看法和理由,并谈谈你读完此文后的感悟。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体谅你的不正确
①我读到高二时,不想再读,自作主张退了学,一心要成为一个写作者。难得的是我爸也支持,只是他觉得即便是当作家,还是需要进一步学习,于是到处打听哪里有作家班。
②那年11月中旬,我们听闻复旦大学有个作家班。此时学期已经过了大半,仍要交整个学期的学费和住宿费,爸爸认为,孩子的成长期不可蹉跎,他第二天就带我启程,汽车、火车,坐了一天一夜,才终于抵达。
③爸爸先带我去办理入学手续,交了厚厚一沓现金。手续办完,我们就到对外营业的教工餐厅吃午饭。放下大包小包,我四处打量,脸上是外乡人显而易见的好奇。这时,我看到一个女孩子逆着走进来,她一进来,整个餐厅都被照亮了。
④她身材高挑,打扮得很时髦,最醒目的是脚上的那双靴子,麂皮的,很精巧,钉着漂亮的流苏,跟她白色长毛衣上的流苏呼应。时值深秋,我穿着薄袄,她却穿着一条咖啡色的厚呢短裤,两条长腿极具视觉美感地露在外面。 我艳羡的眼神和爸爸的目光相对。我回过神儿,压迫感袭上心头,是初来乍到的惶恐,还有对未来的迷茫,我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外面的世界,我不见得能适应。
⑤爸爸安顿好我,给了我足够的生活费,自己仅留了几十块钱就回去了。
⑥我揣着钱,就奔去室友推荐的五角场,那里有很多小店,花花绿绿的,让人眼花缭乱到眩晕。我精心挑选了一双人造革的靴子,虽穿在脚上不舒服;但样子不错,尖圆头,鞋跟很高,重要的是鞋边有一圈同色的铆线,--那是浓墨重彩的时髦儿,我不再纠结它昂贵的价格,毫不犹豫地买下,我太着急想要抓住"时髦儿"了。
⑦之后的很多天,我都在为这个选择付出代价。那双鞋子如暗处的酷刑,磨脚,不透气,让我走起路来深一脚浅一脚的,像小人鱼一步步走在刀刃上。小人鱼是为了爱情,我是为了什么?虚荣吗?我被自己的想法吓了一跳。
⑧上海下了第一场雪后,我的脚更是遭了殃。粘上开胶的鞋子,还是有潮气渗进来,脚生出冻疮。夜晚坐在南区的自修室里读书,脚像一块冰冷的石头,回寝室后焐很久也焐不热。爸爸来电话问长问短,我的泪水不争气地倾泄,为虚荣所付出的代价折磨着我。
⑨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尽管遭罪,我也不想买第二双鞋,爸爸是工薪阶层,我的学费和生活费几乎花掉了他的全部工资,再一双接一双地买鞋子,我着实于心不忍。
⑩再说,我放弃高考要当个作家,我和我的家人付出那么大代价,我应该做的不是心无旁骛地学习吗?怎么能在穿着打扮上花那么多心思?
⑪然而,就在上海那个冬季最冷的一天,我收到爸爸寄来的包裹,打开来,赫然是一双短靴!柔和的光泽,纯正的牛皮,里面是一层软软的羊毛,经典大方,闪闪夺目,堪比灰姑娘的水晶鞋,我直直地盯了好久,我那土土的老爸,怎么突然有了这样的好眼光!
⑫那双鞋子温暖了我整个冬天,也点亮了好多女孩子的目光。当我的脚被温暖包裹,脚趾隔着袜子也能感觉到羊毛柔软的触感和鞋的美丽所带给我的满足时,我那么深切地感觉到,是爸爸默默的爱给予了我温暖与光辉。
⑬寒假回家的那天,奶奶跟我说,"你爸那天一到家就感叹,上海的女孩子长得漂亮,穿得也漂亮。"爸爸一向不爱对别人评头论足,他跟我奶奶说这些,一定是体谅到女儿的心了吧。奶奶还絮叨着:"你爸说他不会说啥大道理,就知道他孩子不够出众,但又有一颗要强的心,你爸说他没啥眼光,就给你挑了咱镇上鞋店里最贵的一双。"泪水悄悄溢满我的眼眶。你看,每个人都不完美,真爱你的人,就会体谅你的不够强大、不够正确的那些地方。
⑭那晚,我在日记中写道:爱就有这么神奇的力量,它从体谅亲人的不正确、不完美开始,让自卑悄悄变身,让一个生命因自信而散发出光芒,也让父亲无师自通地成为父爱的榜样。
(选自《诀者》,有改动)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中父亲"体谅孩子不正确"的两件事。
(2)请赏析选文第⑫段中加点的两个词语的含义。
那双鞋子温暖了我整个冬天,也点亮了好多女孩子的目光。
(3)选文多次写到"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请从内容和结构的角度,分析选文结尾段的作用。
(5)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
A. |
选文标题概括了本文的主要内容。第二人称"你"的运用亲切自然,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 |
B. |
选文第④段"我艳羡的眼神和爸爸的目光相对",这一句生动地表达了"我"内心的情感。为下文父亲给"我"买鞋做铺垫。 |
C. |
选文第⑨⑩段中对"我"的心理描写。写出了"我"不想买第二双鞋的原因,表现了"我"的愧疚、自责 |
D. |
选文第④段中对上海时髦女孩的描写及第⑬段写奶奶的话,直接表现父亲的形象,也让"我"感受到父亲的良苦用心。 |
仓鼠爱德华的日记1990﹣﹣1990 (节选)
[英]米里亚姆.伊利亚以斯拉•伊利亚
4月30日,星期三
今天是我的纪念日。可没人注意到这一点。六个月了。六个月前的今天,他们把我从"自命不凡宠物店""买"回家。
5月3日,星期六
我决定永远不碰跑轮。
5月4日,星期日
我决定还是玩跑轮吧,但只在晚上玩,晚上他们都睡了。我在笼子里,抓呀,挠呀,刨呀,总之要弄出噪音烦他们,让他们知道我可不玩那些小把戏,要是我做点儿什么,那都是为我自己,绝非为他们。
那个小个子今天来过,她想要把我抓起来,我跑开了,藏在干草后面。她随即收手了。
5月5日,星期一
为什么存在?
5月7日,星期三
他们俩今天都来了,把我从笼子里拽出来,放进一个用书本和手纸搭建起来的近似于迷宫的东西里面。一座没有出口的迷宫。他们把这当作游戏,玩得不亦乐乎。看着我在死胡同里转来转去,他们笑呀叫呀。但我知道,这不是游戏。他们试图击溃我的意志,压迫我、折磨我。他们可以拿走我的鼠身自由,但他们永远无法夺走我的灵魂。
我叫爱德华,我是一只仓鼠。
5月10日,星期六
在这里,我拥有我所需要的一切。我没有理由不开心。
5月14日,星期三
对于跑轮的评价:
它在转动。
它漫无目的。
它吱吱作响。
我不该再玩跑轮了。
5月16日,星期五
玩跑轮。
吃谷粒。喝水。
5月17日,星期六
今天我先喝了一些水,又吃了一些谷粒。
6月1日,星期日
跑轮
水
跑轮
谷粒
水
就没点儿别的了吗?
我要借此机会表明自己的立场,为自己以及为所有受压迫者们争取权利;杀一杀那些冷酷无情的统治者们的嚣张气焰。
我打算从现在开始绝食,不吃不喝直到自由……或者说直到死。
下午2:33
绝食两分钟了。我意志坚定。
下午2:36
绝食五分钟了。我开始感到虚弱。
下午2:41
谷粒。它们在嘲笑我。
下午2:45
我的体重减轻了一克。没准儿更多。
下午2:47
今天的牺牲已经足够大了,就到此为止吧。一只死仓鼠对于抵抗运动来说有什么用?所以我吃了五十颗谷粒,喝饱水。
下午2:48
中毒了!中毒了!死亡之神就那么瞪着我。
下午4:00
从轻度消化不良中恢复过来。真是漫长的一天啊。
11月6日,星期四
我多日的祈祷终于有了回应:笼子的门开了。今夜,我将踏上一段完全未知的旅途。
(节选自《仓鼠爱德华的日记1990﹣﹣1990》王思楠译)
[推测•情节]
(1)选文的故事情节有因果联系。阅读选文,完成填空。
[推测•形式]
(2)在"6月1日,星期日"的日记中,"跑轮 谷粒 水 跑轮 谷粒 水"的文字编排很有特色,这样设计有哪些用意?
[推测•视角]
(3)作者以仓鼠爱德华的视角来叙述故事有什么好处?
[推测•主旨]
(4)从"11月6日,星期四"的日记来看,仓鼠爱德华终于走出笼门,走向新的旅途。爱德华还会返回笼子吗?请你结合选文内容进行推测,并说明理由(至少三点)。
不敢
张燕峰
①爷爷有一句口头禅,经常挂在嘴边,这句口头禅就是"不敢"。吃饭的时候,爷爷把碗里的米粒舔得干干净净,他说:"不敢浪费了粮食。"锄地的时候,爷爷会把杂草清理得一棵不剩,他说:"不敢糊弄庄稼。"
②爷爷年轻时是一个走街串巷的乡间木匠。一日,邻村一户人家的儿子要娶亲,请我爷爷去打家具。爷爷背着工具去了之后,看见新买来的木材有些潮湿,便把木材破解开之后,放在阴凉处晾晒。十多天过去了,半个月过去了,二十天过去了,爷爷还没有动工。
③巧的是,雇主邻居家的儿子也要结婚,也请了木匠来打家具。那个木匠到来之后,马上大刀阔斧地开干了。主人看他干活如此卖力,日日好酒好菜款待。我爷爷的雇主不免暗自嘀咕:两家同时买的木料,人家做得,你却做不得,分明就是想多赚些工钱。这样想着,脸色不免日渐难看,饭菜也越来越马虎。
④那个木匠悄悄劝我爷爷赶紧开工,爷爷皱着眉头,诚实地说:"木材还没有完全干透,还不能打家具。"那人嘲笑我爷爷死心眼,说:"干不干透跟你有啥关系?你只要做好家具,挣了钱拍屁股走人就是了。"
⑤ 爷爷梗着脖子跺脚说:"俺可不敢糟践了好木材,可不敢欺骗了东家。"
⑥一个月后,爷爷才开始动工,精雕细琢,干了足足20多天才完工。而爷爷的那个同行早已领了工钱,欢天喜地地回了南方老家。
⑦三个月不到,那家的新家具就变了形,木板的接缝处严重开裂。而爷爷做的家具结实美观,完好无损。
⑧这时,雇主才幡然悔悟,意识到自己当初怠慢了我爷爷,就羞惭地拿着好酒好菜登门致歉。从此, 爷爷的好手艺、好名声,像长了翅膀的鸟儿一样,扑棱棱地飞到十里八乡,甚至飞到了外县。
⑨父亲是个读书人,从小耳濡目染,爷爷的"不敢"论早已根植于他的心灵深处。父亲是20世纪60年代的大学生。大学毕业时,白发苍苍的老教授恳请他留校做他的助手,但父亲以家有未婚妻为由婉拒了教授的美意。同窗好友都嘲笑他愚顽,不懂得变通,放弃了大好前程。可父亲说,在外读书这些年,爹娘弟妹都是未婚妻辛勤照顾,做人可不敢忘了恩,负了义。
⑩后来,父亲工作的学校的老校长被一些不怀好意的人捏造事实,揭发老校长中饱私囊,他们也蛊惑父亲一起揭发。父亲愠怒地说:"我刚来学校不久,对学校事务知之甚少,对老校长个人更是不熟悉,我可不敢昧了良心胡说八道,那样会遭天谴的。"
⑪风波过后,老校长官复原职,有意提拔父亲做副校长,父亲坚决地拒绝了。他诚恳地说:"教育事关每一个孩子的未来,也关系到民族的兴衰。我才不配位,可不敢贪心占据那个重要的职位。"
⑫父亲在领导岗位任职多年,两袖清风,光明磊落,坦坦荡荡。虽退休多年,但人们还经常说起他的事,对他很是尊敬。
⑬如今,我们兄妹三人也已成人,牢牢铭记爷爷和父亲的教诲,"不敢"二字已融入了我们的血脉,时时勉励我们做诚实正直的人。人到中年,经历了许多人世沧桑,咀嚼过许多人情冷暖之后,我们愈加觉得"不敢"的可贵。
⑭人在做天在看,离地三尺有神明。"不敢"不是胆小怕事,更不是懦夫行为,"不敢"里藏着的是对天地万物的敬畏,藏着的是世道人心。
(选自《意林》,有删改)
(1)按括号内的要求品味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爷爷梗着脖子跺脚说:"俺可不敢糟践了好木材,可不敢欺骗了东家。"(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②爷爷的好手艺、好名声,像长了翅膀的鸟儿一样,扑棱棱地飞到十里八乡,甚至飞到了外县。(从修辞的角度)
(2)文中雇主对爷爷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概括这种变化的原因。
(3)文中多处提到"不敢",在"不敢"的背后蕴含了哪些可贵的品质,请至少列举三处。
(4)文章末尾说:"'不敢'不是胆小怕事,更不是懦夫行为,'不敢'里藏着的是对天地万物的敬畏,藏着的是世道人心。"这种"不敢"对我们今天有何现实意义,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认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
稻谷来到了春天
帕蒂古丽
那一年,稻谷还在地里,大雪就像盗贼一样从南山那边扑过来,抢夺了村庄收割的喜悦。爹爹悔得直跳:"嗨,就在地里多放了一夜,谁知道雪这个贼娃子,会趁村庄睡着的时候,把一地壮壮实实的稻谷全给埋起来了。现在镰刀磨得再利,又有啥用?"
"辛苦了一年的收成,总不能就这样送给雪贼,就是一点一点挖,一捧一捧捧,也要把它收回来。不然,娃娃们挨饿不说,明年的稻种子都有麻烦。"妈妈低头看着隆起的肚子说。
这天,村里的大人孩子全都出动了,扛着铁锹、木锨,推着手推车,带着簸箕、筛子,到雪地里刨稻谷。
雪一尺多厚,要一锹一锹把雪铲成维,再运到稻地外面去。等手推车推出去的雪在稻地四周围起冰雪长城,脚下的稻谷才从雪缝中戳出了一根根尖细的稻芒。就这样,大雪从人们手里抢夺去的宝藏,又被人们抢夺了回来,尽管只抢夺了一部分,至少人们没有完全输给这场大雪。
我们把本来躺在冰床上的稻谷,搬回了家里。
妈妈挺着大肚子,抱了一大捆干树枝在炕洞里点燃了火。爹爹掀开了大炕上所有的苇席和毡子,把六麻袋夹带着冰雪的稻谷全都倒在了大炕上,用木锨摊平。
爹爹把苇席、毡子、褥子,一层层铺在摊开的稻谷和冰雪上,妈妈抱来的干树枝已经堆满了半间屋子。爹爹说:"孩子们,你们拉开被窝,就睡在稻谷上。我和你妈一起把炕烧热。"晚上,睡在炕上,一股凉气从身子底下直往上拔。
"下面火炕烤,上面身子焐,稻谷干得快一点。"爹爹在被窝里说这句话时,牙齿都打着战。
我们在稻谷上睡了一个冬天。我们每天晚上早早就躺在火炕上,用身子去暖那些稻谷。
冬天终于到了尾巴根上的时候,又一个弟弟降生在铺满稻谷的大炕上。
大炕上又多了一个娃娃,家里顿时热闹了很多。我家的门上还挂了一根透着喜气的红布条。爹爹妈妈的脸也像五九过后的天气,渐渐暖和了起来。
"一九二九不是九,三九四九冻死狗,五九娃娃拍手……"村里女孩穿了鲜艳的衣服,扎了漂亮的麻花辫,一边唱一边跳橡皮筋,春天的气息就从她们的童谣、花衣服和头顶的蝴蝶花,弥漫到整个大梁坡。
大梁坡的春天,最先是沿着出去觅食的羊踩出的雪坑走进来的。深深浅浅的羊蹄坑在春风里一行一行变得水汪汪的,厚厚的积雪覆盖的大地从那一个个小坑里重见天日,小小的羊蹄坑从村庄四周越走越远,向着村庄外更远的地方散开去。
【甲】 冰冻了一个漫漫长冬的大地,就像是从羊蹄坑里解开了一粒粒黑色的纽扣,慢慢脱去了捂了一冬的白羊皮袄,一点一点露出了春色。
眼见着路边的杨树返青。河沿的柳树吐出苍绿的芽苞,结冰的渠沟在晴天里变得水汪汪的,春天的味道慢慢地从冰融雪消的田野上升腾起来。
【乙】 清早,布谷的鸣叫从河坝那边飞过来,"布谷、布谷"的声音在窗户上、屋檐上飞来撞去。这声音撞到谁家,谁家就像得着了神谕似的,打开仓房,开始清理农具和闲放了一冬的马车和驴车。
爹爹修整好拉犁锌的绳索,把它套在老牛身上,起早贪黑到稻谷地里犁了三天地,他说,这片地去年吃下了那许多粮食,肥得流油,今年根本不用上肥料了。
我们把稻谷从大炕上扫起来,堆到场院里,爹爹给马套上了石碾子。马拉着石碾子在场院里撒了大半天的欢,那些连着稻秸秆的稻谷,舒服地躺在碾子下面打滚。我们在被爹爹的铁叉叉到了一边的干净的稻秸秆上打滚,就像在铺了新褥子的大炕上打滚。
我们把妈妈扬好了的稻谷,用木锨和簸箕铲进大麻袋里,抬到了车上。爹把驴车赶上了高高的大梁坡,我和弟弟妹妹坐在摞得高高的麻袋上,村庄一下子变得很矮很矮。我们被装满稻种的大麻袋托在半空中,天上软绵绵的云、地上暖洋洋的风,向着我们扑过来。
从坡顶远远地看过去,雪埋掉过的那片稻地,被犁铧翻了个透,油黑油黑的泥土上,拢着淡白的水雾,日头照在雾气上,返出一道道、一圈圈紫蓝色的光晕,像虹一样。弟弟和妹妹跳下高高的麻袋垛子,在翻得松软的泥土上奔跑。爹爹停好了驴车,卸下稻种,坐在新打的田埂上,卷上根烟点着,美美地吸了一口,眯着眼睛看弟妹们在稻地里撒欢。
我问爹爹:"这么大一片稻田,这几麻袋稻种不够播咋办?"
爹爹将了一把密密匝匝的胡茬子,对着稻地盘算:"就是种子播稀点,也得把这块地全都撒上种子。今年雪水足,这地里,播上一颗种子,就能活一棵苗子,说不定去年埋在地里的稻谷也能发芽。再等些日子,这稻地里就长满绿绿的稻秧了。"
【丙】 爹爹说这话的时候,我看见他湿汪汪的眼睛就像是两大块水田,成片成片的绿色稻苗浸在他的眼波里,一下子盖满了整个大梁坡,连大梁坡上刮过的呼啦啦的风,都被爹爹眼睛里的光染绿了……
(选自(天涯》2012年第2期,有删改)
(1)下面是关于文中事件发展脉络的梳理,请根据提示将它补充完整,每处不超过5个字。
① →②村民刨稻谷→③ →④
(2)下列对这篇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首段用"盗贼、扑、抢夺"等词语,突出雪灾来得突然、凶猛以及造成的危害之大,侧面表现灾难面前大梁坡人不服输的精神。 |
B. |
"睡在炕上,一股凉气从身子底下直往上拔""爹爹在被窝里说这句话时,牙齿都打着战",这两处描写突出冬天之冷和救灾之难。 |
C. |
文章写冬末村里小女孩的活动外,还通过羊群觅食、杨柳吐绿、渠沟水汪汪、布谷鸟鸣叫等情景,多角度呈现了大梁坡的春天气息。 |
D. |
作者详细叙写"我"家的救灾情况,又简笔勾勒"村里大人孩子全都出动"的救灾场景,一这种点面结合的写法有利于文章主旨表达。 |
(3)文中"冬天终于到了尾巴根上的时候,又一个弟弟降生在铺满稻谷的大炕上"这一句,与朱自清《春》中"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谈谈你的理解。
(4)在文中画线的【甲】【乙】【丙】三个句子中任选一句作简要赏析。
(5)朗读这篇文章时有同学把"稻谷来到了春天"读成"稻谷等到了春天",老师向他指出错误,这个同学说两者意思差不多。你同意该同学的说法吗?为什么。
阅读《信天游》,完成下列各题。
信天游
刘成章
①信天游这个名字,如明月流水,如仙界的风,即使把它放到全世界数千年来所有的艺术品类之中,也数得上奇美浪漫。
②透过渺远和苍凉,是一眼望不尽的峁 ①梁连绵,沟壑纵横。这边山头犁铧 ②翻着土浪,羊肚子手巾扎在头上,扶犁者汗湿衣褂;那边沟里扁担一闪一闪,小脚片踩出花似的踪迹,挑水者是个十三四岁的小女女。扶犁汉子也许觉得今天特别口渴,便朝沟里喊去:"哎﹣﹣风儿!晌午送饭,别忘了给我多舀半罐子米汤!哎﹣﹣洋芋丝丝也拿上一点!"小女女便转脸应声:"哎﹣﹣舅舅!我听下啦!"他们必须扯长声儿,不然,对方就难以听清。而他们觉得需要排遣寂寞无聊的时候,便以更高亢、更悠扬的嗓音唱了﹣﹣这就是与中原文化迥异的信天游了。祖祖辈辈,年年岁岁,信天游唱在放羊的山坡上,唱在赶脚的大路上,唱在锄地的五谷间﹣﹣ 处处都是宏阔的舞台,声声都如云霞之辞。
③小时候的我被母亲牵着稚嫩的手,走在延河畔上。突然,好像从那云缝中,猛乍乍淌出一股飘逸的光,瑰丽迷人。那是我平生所听见的第一支信天游:
你妈妈打你你给哥哥说,
为什么你要把洋烟喝?
我妈妈打我我不成材,
露水地里穿红鞋。
这样土气,这样简单,却这样富于艺术魅力的两句信天游,一经入耳,便入骨,便入髓,我此生便再怎么也忘不了了。
④上初中后,因为爱上了文学,我被信天游迷得死去活来。我买了一本何其芳、张松如二人主编的《陕北民歌选》,又念歌词又唱曲谱。书上那"上畔畔的葫芦",那"清水水玻璃",那"双扇扇门来单扇扇开",虽然都是我熟悉的事物,但还是给我开启了一个诗意的世界,令我神往。
⑤有一天我登上了一个山顶,突有一支嗓音浑厚的信天游响在我的耳畔。我看见,唱歌的是个放羊老汉。他唱得实在太美了,但我写作文时竟不知该如何描述。我那时候望着那苍茫辽阅、连绵起伏的黄土高原,听着这支信天游,实在分不清信天游是脱胎于它,还是它有几分信天游的影子?后来我曾经暗暗地想,假使信天游可以像天下万物似的有形有色,而且其形色永不糟朽,那么,整个陕北高原的天空,一代代的累积,它每寸蓝天每寸云彩都会缀满音符和文字的晶亮钻石。
⑥1956年,我还是个高一学生。在延安举行的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上,我见到了31岁的诗人贺敬之。之后不久,一首信天游形式的作品横空出世,那就是他的《回延安》。它让我爱不释手。诗中经典名句"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既有信天游的质朴语言和韵味,又充溢着李白一样的浪漫诗思。
⑦我是一路苦恋着信天游走进中年时代的。不知不觉间,我收集购买的信天游和陕北民歌,以及与之相近的爬山歌、山西民歌的资料和书籍,无法尽数。把它们堆在一起,竟有十几斤重了。忽有一日,省上组织了个创作班子,拿着初步改端下的五首陕北革命民歌来到延安,一边修改一边征求意见。好像是一个上午吧,我们延安文工团创作组一行数人,被召去开会。经过初步改编的陕北民歌,如久埋土中的明珠出土、如重开的牡丹,闪耀在人们面前。为了新写一首中央红军初来陕北的歌子,我在带来的那堆书里翻找,找见了让人眼睛为之一亮的两句:"山丹丹开花红满了山,中央来了大发展。"我好不高兴!天色入暮,我把它交给我团的老作曲家航海。不久之后,一首深受人们喜爱的信天游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与其他几首民歌一起,震响在全国的广播喇叭之中。
⑧我自己当然也写过信天游歌曲。那一年,我以上下两句原生态的信天游为动机,与作曲家王建民合作,创作了一首完全是信天游味道的歌曲,里面每节都有"圪 ③梁粱"三字回旋萦绕,便名之为《圪梁梁》。我还与他合作过一首以信天游为基调的女声独唱《崖畔上酸枣红艳艳》。当陕北的山水间飘荡着这两首歌的时候,我整个身心便油然生出一种归属感。
⑨大约在十多年之前,我曾忧心,那曾经像野草一样一个劲地往出钻的信天游歌手,在陕北这片可爱的黄土地上,怎么忽然间变得稀缺超来了!可幸好是我的感觉有些偏差。完全在不经意间,我终于发现信天游歌手就像春雨过后的山丹丹,开得好红好红,这山是,那山也是。更让我欣喜的是,那一年回延安,一下火车,便有小青年们一边出车站,一边放开嗓门,高唱着一声声的信天游。他们大概一看见宝塔山,嗓子就痒痒了。他们对着延安群山环抱着的空旷夜空,就像虎归深山鱼归海,便任情任性起来。
⑩啊,陕北,生我养我的这片厚土啊,我愿像这信天游一样地高高飞起,化作装饰你的夜空的月晕,绕着月亮转 。
(有删改)
注:①[峁(mǎo)]我国西北地区称顶部浑圆、斜坡较陡的黄土小丘。②[犁铧(huá)]翻地的农具。③[圪]念gē。
(1)阅读第①段,你想到的问题是什么?请把这个问题写出来,并结合这段的内容简要说明产生问题的原因。
问题:
原因:
(2)阅读第③﹣⑨段,将这部分文字中体现作者情感脉络的关键语句摘抄下来。
(3)简要分析第②段画线语句是如何用形象的语言写出信天游特点的。
(4)根据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从下面三个短语中选择一个填入文章结尾的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甲]红圈圈[乙]一圈红[丙]圈圈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