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文学作品阅读

野蔷薇

[日]小川未明

    很久以前有一个大国和一个比较小的王国相邻着,很长一段时间里,两国都没有发生什么事情,和睦相处着。

  在国界线上,两国都只派了一位士兵来驻守确定国界的石碑。大国派来的是个老人,小国派来的是个青年。两人一左一右地站在石碑两边。周围是安静极了的群山,偶尔才能看到一些路过的人影。

    起初,两人在还不熟悉的时候,由于彼此存在着不知敌友的戒心,一直都没怎么说过话。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两人竟成了好朋友。①大概因为这里除了他们两人再没有可以说话的对象了,还有就是春天的阳光总是和煦地照在他们两人的头顶上。

    在这条国界线上,生长着一株没有人培植却很茂盛的野蔷薇,在花开的日子里,蜜蜂们很早就聚集到了这里,那些振动翅膀发出的嗡嗡声,一直传到还没起床的两人的耳朵里。好像在说:“喂,快起床了,你看蜜蜂都来了。”于是两人不约而同地起了床,走到外面一看,果真太阳已经升得老高,此时正神采奕奕地在树梢顶上闪着光。于是两人又都走到岩石边,用从岩石缝里流出来的山泉漱口,这样两人在洗脸的时候就见面了。

“啊,您早,今天的天气真好!”

“是啊,真是个好天气,天气一好,心情也跟着舒畅起来了。”

  于是,两人就这么一起站着说话,一起抬头看周围的景色。虽然是每天都能看见的风景,但是只要一抬头总能在里面看到昨天所没有的新鲜感。

  那个年轻人最初不会下象棋,自从跟着老人学了以后,这一阵子,只要是和暖的天气,两人便会坐下来,对战起来。

  开始的时候老人的棋术比青年强很多,所以总是让着青年,到了后来,即使按着规矩下,有时老人也会被击败。

  青年和老人都是很好的人。两人都非常正直、亲切,虽然在下棋的时候,大家都是拼着命地想打败对方,但是在心里,两人却是从未有过的融洽。

  有时候老人下着下着就会大笑起来:“看来我是要被打败了是吧。老是这么躲来躲去的还真是叫人受不了,要是真的在战场上可怎么办才好哇?”

  青年因为正战在兴头上,眼看就要赢了,所以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眼睛放光,直追对方的将。那些小鸟也蛮有意思地在树梢上唱着歌。野蔷薇也一阵一阵地散发着醉人的清香。

  ②在那个地方也有冬天,当天气变得寒冷起来的时候,老人就开始怀恋自己的故乡了,开始想住在那里的儿子和自己的小孙子了。

“真想早点请假回去看看哪!”老人时常感慨着。

“可是,”青年说,“如果您回去了,就一定由一个我不认识的人来代替,要是个亲切温柔的人倒也罢了,万一是个满脑子敌我戒备思想的人就难办了。就请您务必多留些日子吧,您看,马上春天就要来了。”

  不久,冬天就过去了,春天到了。可是,此时,这两个国家正为着利益的关系开始了战争。眼看着,两个每天生活在一起的好朋友就要变成敌人了,真是件难以想像的事呀!

  老人说:“你和我从今天起就要变成敌人了。我虽然很老了,但至少还是个少佐,如果你把我的头拿回去,你一定可以立功得赏的,就请杀了我吧。”

  听到这样的话,青年一愣。

“您在说什么呀!③我跟您怎么会是敌人呢?我的敌人应该是别人。现在战争正在北方进行着,我要到那里去参战了。”说完这些,青年就走了。

  在国界线上,孤零零地只剩下老人了。自从青年离开的那一日起,老人就开始茫然地打发日子。野蔷薇开了,蜜蜂从日出到日落,成群地飞舞。④此刻,战争正在很远的地方进行着,即使老人竖起了耳朵去听,睁大了眼睛去看,也没办法听到一丝铁炮的声音,或者看到一点黑色的硝烟。

  老人从那天起,就一直担心着青年的安危。日子就这么一天天地过去了。

  一天,这里来了一个过路的人。

  老人就向他询问起战争的情况。那个人就告诉老人,小国战败了,那个国家的士兵都被杀了,战争结束了。老人想,那样的话,青年不是也死了吗?他心里放不下,垂头往石碑座上一坐,就迷迷糊糊地打起盹来了。他感到从远方来了很多人,一瞧,是一支军队,而且骑马指挥的就是那个青年。这支军队非常肃静,一点声音都没有。当他们从老人身边经过的时候,青年默默地向老人敬了一下礼,并且闻了闻野蔷薇花。

  老人刚想说什么,一下子就醒了。打那以后过了一个多月,野蔷薇就枯死了。

      后来,就在这年的秋天,老人也请假回南方去了。

(选自杜志建主编《大家小文》)

(1)色调有冷暖之分,读完此文,你觉得这篇童话的色调是怎样的?请简述理由。

(2)文章安排老人与青年下棋的情节有什么作用?

(3)质疑是走向深入阅读的重要一步。文中画线句有什么看似矛盾或不合理的地方?请选一句,写出你的疑问。

(4)本文以“野蔷薇”为题有什么好处?说说你的理解。

来源:2017年浙江省衢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现代文阅读。

莽昆仑

墨村

中士下岗的时候,"白毛风"刮得正紧,雪雾弥漫,雪山冰峰若隐若现,利刃般的寒气,如钻心之虫剥皮噬骨。中士不管,似乎听得见自己周身血液撞击管壁的声音。

②中士抱紧枪,裹紧大衣,顺石阶路往下走。风声尖啸着,撕扯他的皮大衣,雪团也纷纷横着往身上扑,吹得眼睛生疼。中士不反抗,反抗也无望。雪团狠命亲中士的嘴巴、鼻孔,堵得他喘不过气。

③一排石头砌成的营房在山坡背风处,包括中士在内,驻守着八九个兵。中士顺石阶路一级级往下走,岗楼便被扔在了脊背上。岗楼上的五星红旗,刚换上的旗面又被风咬碎了。接岗的士兵持枪而立,如雕塑,生根般稳。

④中士走近石头房,跺跺脚,抬手推了一下门,结了冰的木门闪开一条缝。

⑤巡逻归来的兵们正围在火炉边取暖, 侧身而入的中士摘下了皮手套,一只手便去抓怀中的枪,猛然醒悟了似的急缩手,但为时已晚,冰冷钢蓝的枪身已生生啃去手掌内的一层皮肉。这一切,被走出厨房的军士长看个真切,"嗤"地笑出了声,"又不是新兵!"中士抬起手掌,用嘴吮吮,翻眼瞅着,"我想提前退伍,就今年。"

⑥军士长望着中士又望望大家,他们的脸都一模一样,长期的高原生活,被强烈的紫外线亲吻得黑红干燥,飞翘的死皮一揭,便蹦出一条红白的鲜嫩肉色,极像画家即兴的一个飞笔。军士长说:"别忘了,咱是军人。"

⑦去年开山时,一名画报记者从北京来,人上了哨卡,可就是瘫在床上,脸如黄纸。中士用土法给记者治高原反应,在他太阳穴、人中穴等处,耐心地一下一下按压,一口一口喂罐头汁。中士说:"初来乍到,都这样。"记者感动:"我来半天,就成这副熊样。"中士说:"习惯了。""你们太不简单了,我要把你们全都拍下来,让全国人民都知道,在喀喇昆仑山这天寒地彻的冰峰哨卡上,战斗着一群多么可亲可敬可爱的了不起的战士!"

⑧记者咬着苍白的嘴唇,手握相机,挣扎着硬是滚下床。站不住,就跪在地上,边流泪边给中士他们一张接一张地拍照,嘴里不住地念叨着:"太伟大了!太了不起了!"中士和战友们憨厚地笑着,"咱是军人哩!"

⑨中士用嘴吮吮手掌虎口,避开军士长的眼,抬头望向屋顶。

⑩屋顶上,团团重重叠叠的图案,浑圆,发黄--这归功于长期的烟熏。抽象的图案曲里拐弯,中士很自然想起家乡那一眼望不透的沟沟岔岔、梁梁峁峁。

⑪他突然嗓子发痒,想唱,于是就唱:"墙头上跑马还嫌低,面对面坐着还想你……"

⑫他唱得心酸,嘶哑的声音破了,如一缕破布条,在屋子里绕过来绕过去。

⑬军士长进了厨房,接连端出几种罐头菜肴,对大家说:"同志们,今天是刘根同志的生日,我们一起祝刘根同志生日快乐!"

⑭"嗯?啊!"中士胸口一热,泪水夺眶而出,从口袋里掏出一封信,"这是几个月前我女朋友来的信,说我的邻居们出外打拼,一个个家里都盖起了小洋楼,我要再不早点退伍回去,什么都耽误了。"

⑮军士长沉默半晌,猛然抓起桌上的暖水壶,依次倒满一排空碗:"喝!"七八只碗无声高举,"咣"地一声,几线水珠溅起来,落在火炭上,腾起一股裹了灰末的水蒸气……

⑯火炉里焦炭没劲了,屋内已冷。军士长撮起几块焦炭投进去,一缕蓝烟飘起来,又用火钳在火炉里搅了搅,"叭叭"炸起几串火星,溅在了大家的身上、帽子上。

⑰突然,军士长大声唱起来:"什么也不说,胸中有团火,一颗滚烫的心哪,暖得这钢枪热……"

⑱中士和几个兵精神为之一振,雄壮的歌声在清冷的雪山哨卡上飘荡回响,经久不散:"什么也不说,祖国知道我,一颗博大的心哪,愿天下都快乐……"

(1)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中士的心理也发生了变化,请阅读全文后填空。

决定退伍→①        →②        

(2)赏析句子。

①中士下岗的时候,"白毛风"刮得正紧,雪雾弥漫,雪山冰峰若隐若现,利刃般的寒气,如钻心之虫剥皮噬骨。

这句话属于        描写,作用是        

②侧身而入的中士摘下了皮手套,一只手便去抓怀中的枪,猛然醒悟了似的急缩手,但为时已晚,冰冷钢蓝的枪身已生生啃去手掌内的一层皮肉。(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

(3)从记叙顺序上看,第⑦⑧属于        ,其作用是        

(4)文章"莽昆仑"为题目有什么妙处?

来源:2021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8-1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阅读小说,完成下列各题。

我为什么没有翅膀

袁省梅

①小迪从妈妈手里挣脱时,是到了妈妈公司的楼里。

②这里是一个很大的房间,左边摆了十几台缝纫机,嗡嗡嗡的机器声沉闷、滞重。机器前的人都低着头,手上扯一只蓝色的衣袖,或者是,一片宽大的衣襟。右边是布料,红红蓝蓝的堆了很多。布料边是缝好的衣服,胡乱地堆在地上。小迪妈妈是这家服装加工厂的裁剪师,工作台就在布料和衣服中间。妈妈把小迪从幼儿园接回来,就让他在这里玩,直到她下班回出租屋。

③小迪三岁时,妈妈把小迪从老家接到小城,让小迪上城里幼园。妈妈说:“咋说城里幼儿园也要比农村的强。”小迪却不乐意。妈妈不知道,从幼儿园到这里,从这里再到出租屋,对小迪来说,不过是从一个房间到另一个房间,小迪能高兴吗?

④没人理会小迪高兴还是不高兴。这个房间里的人都很忙。

⑤小迪就自己玩。真是聪明啊,能找到好多好玩的

⑥小迪爬到布料的最上面,把布料当滑滑梯从上面蹦跳着往下滑。滑累了,他就坐在一大堆的碎布头里,把碎布头当树叶当彩纸抛撒在自己头上;或者在碎布头里挖个坑,把自己藏在里面喊妈妈找。妈妈顾不上,听他叫的烦了,就抬眼看他一下。有时,妈妈手头的活儿刚好能放一下,就过来陪他玩一会儿。这时,小迪最开心。他扑在妈妈的怀里,趴在妈妈的背上,咯咯咯咯笑个不停。还有那个小阳台,小迪也喜欢去。小迪的冲锋枪喷水枪小火车小汽车,还有气球皮球彩球,都在阳台上放着。

⑦小迪今天不高兴,一进门,就跑到了阳台上,抓起他的冲锋枪,黑着眉眼,对着妈妈嗒嗒地扫射,嚷:“妈妈说话不算数!”

⑧前几天,妈妈说小迪生日时,带小迪去公园玩。小迪去过一次公园,是妈妈刚把他接到城里时。小迪说:“我要坐转椅。”妈妈说好。小迪说:“我要玩碰碰车。”妈妈说好。今天是小迪的生日,妈妈却说厂子的活儿催得紧。妈妈说:“改天去。”等妈妈骑着车子驮着他到了公司楼前,把他抱下来,他就蹲在地上不起来,眼里一颗一颗砸在地上。妈妈扯着他的手,叫他快上楼。小迪拧着身子,被妈妈硬是拖着上来了。一上来,妈妈手里就抓了电剪刀,嗖嗖地裁剪,不理小迪了。

⑨小迪看妈妈不理他,悻悻地丢下枪,嘟着嘴,踢一脚气球,踢一脚皮球。看着气球皮球被他踢得嘣嘣嘣乱跳乱滚,他又开心了,咯咯咯咯地笑。玩了一会儿,他跑到妈妈身边,向妈妈要饼干吃。妈妈手上抓着电剪刀,盯着台子上的布,叫他自己去包里拿。妈妈提醒他洗手。看着妈妈,他想妈妈要是看他一下,他就会去洗手,科妈妈一下也没看他。小就没有去洗手。他从包里摸出一把饼干,嗵地躺在一堆衣服上,掰着饼干往嘴里扔。

⑩“咦,小迪放学了?”

⑪是老板。小迪倏地站了起来,抓着饼干的手藏到了身后,叫了声“叔叔”。

⑫老板在小迪头上摸了摸,说:“可不能淘气,这么多机器。”

⑬小迪点点头,悄悄把饼干塞在衣兜里,从妈妈工作台上抓起小剪刀,对老板说:“叔叔我不淘气,我帮妈妈剪线头。”说着,就蹲在衣服边,拎起一件衣服,找寻线头,找到了,就噌地剪掉,是又小心又认真的样子。老板笑笑,走了。

⑭小迪剪着线头,听见楼下小孩子玩游戏的声音。小迪说:“他们在玩捉迷藏。”小说:“我也玩过捉迷藏。”小说:“我们老师带我们玩的呢。”小迪说着,就扔下剪刀,跑到阳台上,趴在窗户上看。楼下的草地里,果然有几个小孩在玩耍。楼房太高了,小迪看不清楚。窗户前的桐树上飞来的喜鹊,小迪倒看得分明。小迪看着喜鹊,伸出手“一、二、三”地数。还没等他数完,树上所有的喜鹊就呼啦啦全飞走了。小迪看着越飞越远的喜鹊,看着自己的胳膊,说:“我为什么没有翅膀呢?”

⑮小迪哇地哭了起来。

⑯小迪的哭声响亮。

⑰小迪响亮的哭声在工作间里一点也听不到。或许也能听见,可谁有时间听一个孩子在哭还是笑呢?

⑱突然,小迪伸开双臂,咯咯笑着喊:“妈妈,你看我长翅膀了……”

(选自《2016年中国微型小说排行榜》

(1)请分析第②段场景描写的作用。

(2)通读全文,完成下面的对话。

(3)请给第⑨⑭段中画线句做批注。

(4)联系全文,探究小说以“我为什么没有翅膀”为题的用意。

来源:2017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那祥云缭绕的地方

宗璞

       图书馆,在一座大学里,永远是很重要的,教师在这里钻研学问,学子在这里发奋学习,任何的学术成就都是和图书馆分不开的。

       我结识清华图书馆是从襁褓中开始的。我出生两个月,父亲执教清华,全家移居清华园。母亲在园中来去,少不得有时抱着我,或用婴儿车推着我。从那时,我便看见了清华图书馆。我想,最初我还不会知道那是什么。渐渐地,能认识那是一座大建筑。在上幼稚园时就知道那是图书馆了。

       图书馆外面的石阶很高,里面的屋顶也很高,一进门便有一种肃穆的气氛。说来惭愧,对于孩子们,它竟是一个好玩的地方。不记得我什么时候第一次走进图书馆。父亲当时在楼下,向南的甬道里有一间朝东的房间,我和弟弟大概是跟着父亲走进来的。那房间很乱,堆满书籍文件,我不清楚那是办公室还是个人研究室,也许是兼而用之。每次去不能多停,我们本应立即出馆,但常做非法逗留,在房间外面玩。给我们的告诫是不准大声说话,于是我们的舌头不活动,腿却自由地活动。我们把朝南和朝西的甬道都走到头,甬道很黑,有些神秘,走在里面像是探险。有时我们去爬楼梯,跑到楼上再跑下来。我们还从楼下的饮水管中,吸满一口水,飞快地跑到楼梯顶往下吐,听见水“啪”的一声落地,觉得真有趣。我们想笑却不敢笑,这样的活动从来没有被人发现。

       上小学时学会骑车,有时由哥哥带着坐大梁,有时自己骑,当时校中人不多,路上清静,慢慢地骑着车左顾右盼很是惬意。我们从大礼堂东边绕过来,到图书馆前下车,走上台阶,再跑下来,再继续骑,算是过了一座桥。我们仰头再仰头,看这座“桥”和上面的楼顶。楼顶似乎紧接着天上的云彩。云彩大都简单,一两笔白色而已,但却使整个建筑显得丰富。多么高大,多么好看。这印象还留在我心底。

       从外面看图书馆有东西两翼。东面的爬山虎爬得很高。西面的窗外有一排紫荆树。那紫色很好看,可是我不喜欢紫荆,对于看不出花瓣的花朵我们很不以为然。有人说紫荆是清华的校花,如果真是这样,当然要刮目相看。

       抗战开始,我们离开清华园,一去八年,对北平的思念其实是对清华园的思念。在清华园中长大的孩子对北平的印象不够丰富,而梦里塞满了树林、小路、荷塘和那一片包括大礼堂、工字厅等处的祥云缭绕的地方。胜利以后,我进入清华外文系学习,在家中虽然有一个小天地,图书馆是少不得要去的,我喜欢那大阅览室。这里是那样安静,每个人都在专心地读书,只有轻微地翻书页的声音。几个大字典架靠墙站着,字典永远是打开的,不时有人翻阅。我总是坐在最里面的一张桌上。因为出入都要走一段路,就可以让自己多坐一会,在那里看了一些参考书,做各种作业。在家里写不出的作文,在图书馆里似乎是被那种气氛感染,很快便写出来,当然也有时在图书馆做功课不顺利,在家中自己的小天地里做得很快。

       在这一段日子里,我惊异地发现图书馆变得越来越小,不像儿时印象中那样高大,但它仍是壮丽的。也常有一两笔白色的云依在楼顶。

       四年级时,便要做毕业论文,可以进入书库。置身于书库中,真像是置身于一个智慧的海洋,还有那清华图书馆著名的玻璃地板,半透明的。让人觉得像是走在湖水上,也像是走在云彩上,真是祥云缭绕了。我的论文题目是托马斯•哈代的诗,本来我喜欢哈代的小说,后来发现他写诗也是大家,深刻而有感染力,便选了他的诗做论文题目。导师是美国教授温德。在书库里留恋徜徉真是乐事。

       那时,图书馆里有教室。我选了邓以蛰的美学,便是在图书馆里授课,在哪间房间记不起了。这门课除我之外还有一个男生。邓先生却像有一百个听众似的,每次都做了充分准备,带了许多图片,为我们放幻灯。幻灯片里有许多名画和建筑,我在这里第一次看见蒙娜丽莎,可惜不记得邓先生的讲解了。这门课告诉我们,科学的顶尖是数学,艺术的顶尖是音乐。只是当时没有音响设备,课上没有听音乐。

       从清华图书馆里走出来的还有少年闻一多和青年曹禺.闻一多一九一二年入清华学堂,在清华学习九年中,少不了要在图书馆读书,在九年中他课余写的旧体诗文还自编为《古瓦集》。去年经整理后出版,可惜我目力太弱,已不能阅读,只能抚摸那典雅的蓝缎面,让想象飞翔在那一片彩云之上。

       曹禺的第一部剧作《雷雨》是在清华图书馆里写成的。我想那文科的教育,外国文学的熏陶,那祥云缭绕的书库,无疑会影响着曹禺的成熟和发展。我们不能说清华给了我们一个曹禺,但我们可以说清华有助于万家宝成为曹禺。我想,演员若能扮演曹禺剧中人物,是一种幸运。他的台词几乎不用背,自然就会记得。“太阳出来了,黑暗留在后头,但是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上中学时,如果有人说一句“太阳出来了”,立刻会有人接上“黑暗留在后头”。“我的中国名字叫张乔治,外国名字叫乔治张”,短短两句话给了多么宽广的表演天地。也许这是外行话,但这是我的感受。

       从图书馆走出的还有许多在各方面有成就的人,无论成就大小,贡献大小,都是促使社会进步的力量,想来,在清华献出了毕生精力的教职员工都会感到安慰。

       今年夏天,目疾稍稳定,去清华参观新安排的“冯友兰文库”,便也到图书馆看看。大阅览室依旧,许多同学在埋头读书,安静极了。若是五年换一届学生,这里已换过十届了。岁月流逝,一届届学生的黑发变成银丝,但那自强不息的精神永在。

(选自《烟斗上小人儿的话》人民文学出版社 有删节)

【注释】①宗璞:原名冯钟璞。1928年出生,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②曹禺:本名万家宝。

(有删节)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缭绕  ②告诫  ③刮目相看  ④流逝  

(2)首段在整篇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

(3)“说来惭愧,对于孩子们,它竟是一个好玩的地方。”你如何理解作者的“惭愧”?

(4)请写出作者在清华图书馆中亲身经历的事。(两件即可)

(5)理解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

我们不能说清华给了我们一个曹禺,但我们可以说清华有助于万家宝成为曹禺。

(6)请简要回答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情感?

(7)作者为什么将清华图书馆称为“祥云缭绕的地方”?

来源:2018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2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忠实的星辰

①渭北深山的一道梁峁下住着我们一户人家。那时我刚上小学,去学校有六里路,沿途要翻一座山,过两道河,最为头疼的是要跨越灌木丛生的深谷。尤其一入冬,天亮得晚,得很早起床,走一个多钟头的夜路才能赶上早自习。这儿念书的只我一个,连个做伴的也没有。母亲,放心不下,每天送我上学。

②家里要不起闹钟,半夜里老得操心鸡叫,母亲隔一阵子趴在窗户上听听,生怕睡过了头。那天傍晚,忽然一阵鸡飞拘跳,那只打鸣的公鸡给老鹰叼走了。失去了唯一的依靠,此后我们只能估摸着时辰上学。

③一天夜里睡得正香,母亲一把推醒我,神色慌张地说:“做噩梦,越急越是醒不来,快收拾走吧,要迟到啦……”母亲拉我一路急走,脚下尽是散乱的牛蹄窝,几次险些绊倒,都被母亲使劲拽住了。藏在黑暗里的灌木梢子劈面而来,母亲侧身拼力护着,不让我受一点损伤,我成了母亲翅膀下蜷缩的鸡雏。转过山嘴,冷风水一样往脖颈里灌,风尖儿刀刃似的裁来裁去,割得耳朵尖生疼,仿佛马上就要给切掉了。一抬眼,深蓝的夜空里,星星仍是一步不差地紧随着,关切地凝望着,把通身的光亮倾注到我脚下的地面,映照着我要走的每一步……我踉跄的双脚不知不觉稳健起来

④学校里黑灯瞎火,一个人影也没有。偶尔传采一两声梦呓般的狗叫。高大的校门断崖一般兀立着,风吹得铁链子咣当响,门扇冻得直哆嗦,仿佛在说:“来太早了嘛,待这儿多冷呀,回去再睡会儿吧。”

⑤我对母亲挺了挺腰杆:“妈,回去吧,校门口没哈怕的。”母亲没走,在门旁的青石墩上坐下,将我拉进怀里懊悔地说:“怪妈没估摸准,上课要打瞌睡的,再睡会儿吧,妈搂着你。”我觉得周身暖烘烘的,跟被窝里一样舒服。母亲背着风,低着头,耳畔有缕头发垂下来,在我脸上抚来抚去,像温颇的手指,让我感到从未有过的安闲和踏实。透过发丝空隙,笑眼似的星星正爱怜地瞧着我哩……

⑥长大后,我到城里上学,毕业后到外地教书,每次离家,母亲都要帮我背着咸菜坛子、干粮袋子、柿子、核桃及诸多行李送到车站,反复叮嘱要小心。直到车子驶出街口,拐过石桥,最后被高高的山梁挡住了,一点影子也看不到了,才恋恋不舍地离去。

⑦今年暑假我和妻抱着孩子回家,母亲高兴得什么似的。临走妻子给母亲两百元钱,她死活不收,最后我硬塞在她怀里。母亲老了,腿脚不便,再不能送我上路了,她踉踉跄跄爬上屋后的山粱,伛偻靠在老梨树下,像一截歪斜欲倒的矮土墙,看着我们的身影一点点地缩小,缩小。我们赶到站上等了一个多小时,就在车子要启动时母亲竟突然出现在车门口,径直走到我们跟前,喘息着将一个纸包小心塞到我手里说:“请人做的护身符……保平安的……别忘了给孩子带身上……”说完走向车门,下台阶时伸着脖子再看了我们一眼,才颤颤巍巍地下去了,脸上带着满足的笑。隔着车窗玻璃,我看着电线杆下母亲瘦弱的身子,心里仿佛压了块石头。

⑧车子动了,我默默打开纸包,意外看到一堆块儿八毛的零角票子搅着的两百元钱。我顿时明白了,那些票子是母亲挖蒲公英换来的。那东西长在沟壑山粱上,轻如鸿毛,一斤才值几分钱,母亲该跑了多少路呀……我鼻根骤然一酸,急忙将头扭向宙外,见母亲正目不转晴地狠劲看着我们,那目光像钩子一样牢牢扒住车窗,一毫一刻也不肯放松,脸上弥散出一层苍凉凄婉的笑。我心里刀剜一般难受,努力闭紧双眼,拼命控制着,但还是有冰凉的东西不争气地悄然滑落。

⑨这时天渐渐黑了下来,透过迷蒙的泪眼,我蓦然看到,在不远的天边,在我此去的路旁,一颗慈祥瘦小的星星,正用她独有的爱意的光辉照着凄凄然然的我,照着我脚下灰灰黄黄的路……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母亲为“我”做的事。

刚上小学:  

长大后:  

今年暑假:  

(2)选文第②段为什么写“那只打鸣的公鸡给老鹰叼走了”?

(3)品味选文第③段、第⑦段中加点的词语。

①藏在黑暗里的灌木梢子劈面而来……

②我看着电线杆下母亲瘦弱的身子,心里仿压了块石头。

(4)选文第⑧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5)分析选文标题的含义。

(6)选出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A.第④段画线句子表明“我”的脚步因山路的坎坷而“跟跄”,因有星光的映照而“稳健”。

B.第④段是环境描写。写出天儿又黑又冷的特点,烘托出“我”害怕的心情。

C.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内心的惬意。

D.第⑨段结尾的省略号用得巧妙,意味深长,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来源:2017年辽宁省葫芦岛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开往春天的生命之车

朱鸿达

①第一次坐长途汽车,是10年前的事。

②那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莘县第一中学。开学前一天清晨,天蒙蒙亮,我和父亲便步行到村东头的路口等长途汽车。当时我刚16岁,从未远离家门。

③月明星稀,凉风习习。在小路上,父亲提着一个装满被褥的塑料袋子走在前面,我低着头斜挎着一个红色的背包跟在他身后,却不知为何有一种莫名的恐惧,似乎只有跟在父亲身后才能获得一丝安全感。那时的父亲正值不惑之年,和我今日的年龄相仿,但作为“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身力气百身汗”的农民,每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很少进县城。

④老家距县城较远。当时道路很差,长途汽车也未更新换代,途中随时上下旅客,50多公里的路程,往往需要3个多小时。漫长的路途,我和父亲并排坐着,彼此没有交流,我呆呆地望着窗外稍纵即逝的风景。偶尔,匆匆一瞥间能看到父亲清癯的脸颊、额头的皱纹和双鬓花白的头发,几次想和父亲说话,却欲言又止。

⑤时光匆匆,短短的三年,父亲的黑发却变成了村北河沟里花白的芦苇荡,而额头则被岁月用无情的刻刀刻满皱纹,脸颊变得更加黧黑和清瘦。三年后,我到济南上大学。从未去过济南的父亲依旧和我在村东头坐上了开往济南的长途车。在省城生活学习了四年的我,变得自以为是,对父亲的言语或行为颇有微词,常常打断他的言行,然后理直气壮地反驳。而父亲无奈的目光总是默默地从我视线中移开,然后低下头缄默不语。

⑥年少轻狂的我,从未真正体会过父亲内心的想法和感受。以致很多年后,当我再次回想这段往事,常常自责自己的幼稚和无知

⑦大学毕业后,我坐着长途汽车从济南回到故乡,母亲骑着一辆破旧的三轮车到村东头,站在瑟瑟的秋风中等我。我不知道她等了多久,只是依稀记得她见到我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把行李放到三轮车上,然后和母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抬头望去,故乡已在眼前,而未来的路却一片迷茫。转身望着渐行渐远的长途汽车,心想,再次远行不知道是何时?

⑧经历了峰回路转,经历了辗转流离。蓦然回首,发现自己生命的脚步早已沿着村口那辆长途汽车走遍了大江南北,而生命的根脉仍在故乡的土壤里成长。

⑨后来,每次远行仍是父亲送我,而每次迎接我的永远是母亲慈祥的笑容。曾经我从未在意,为何每次都是父亲送行,母亲接我?多年过去了,我终于明白。父亲默默地带我走上更远更广阔的路,母亲则迎接我回到故乡,回到温暖的家。

⑩记忆中,在农村生活大半辈子的母亲,除去种地做饭,几乎没有机会去县城,也没机会坐长途汽车,她的生命植根在故乡的院落,植根在故乡的土地上,把生命最灿烂的时光留给了子女,留给了庄稼,以致她生命活动的半径在方圆十几里的范围内。我绞尽脑汁苦思冥想很久,母亲几次较远的车程便是附近的舅妈家、伯父家和姨妈家,这里安放着她的亲情与牵挂。

⑪时光如长途汽车一去不返,只留下蹉跎的岁月。今天,我有了自己的汽车,想带父母出去转转,却发现二老如故乡那株斑驳衰老的老榆树已经没有力气前往更远的地方了,而仅存不多的时间都留给了儿孙,他们正乘着一辆破烂不堪的长途汽车摇摇晃晃地驶向生命的终点。

⑫去年的秋末,家里添了一辆电动三轮车,购买前我征求父母的意见,他们坚定地说,不用买,买了也没用。而当我把三轮车骑到他们面前,他们却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⑬时至今日,每次远行,望着满头白发和满脸皱纹的父母而心酸。他们曾带我走过人生的四季,领着我走过生命的十字路口,最后走向人生的春天,我却只能看着他们一天天衰老,渐渐地离我而去。而我也会送走我的儿女,依依不舍的望着他们坐上长途汽车,渐行渐远的消失在我泪眼模糊中。

(选自《散文选刊》2021 年 3 月,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选文回忆了父亲送我坐长途汽车上学和远行而母亲总是在村头接我回家的事,引发了我对生活、对亲情的思考。

B.文中我对父亲的感情是这样变化的:从高中时的依赖到大学时的不屑,很多年后深感自责,而现在是满怀感恩之情。

C.文章第⑤段加横线的句子是对父亲的外貌描写,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刻画了父亲衰老沧桑的形象。

D.文章第⑧段中说我生命的脚步走过大江南北,“而生命的根脉仍在故乡的土壤里成长”,这里的意思是说我在外面闯荡不容易,还是要回到故乡发展。

(2)文章第⑥段中说“常常自责自己的幼稚和无知”,请结合上文,说说我的“幼稚和无知”表现在哪里?

(3)文章第⑩段写了母亲生命活动的半径很小,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4)结合文章,探究一下题目“开往春天的生命之车”的含义。

来源:2021年四川省乐山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8-1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喊魂

从我记事起,湖村人爱有意无意地跟我说:你是你爹捡的!

他们说: 那日潘河上跑水,鱼跟着泄洪道往潘河下溢,你爹拿着鱼叉在河下叉鱼。就在这时,上游漂来一只大木盆,盆中放了一个女婴,你爹当时就扔了鱼叉,鱼都顾不上要,把你抱回了家。

这个版本初时我并不相信,我们村的大人最爱吓唬细伢时说那个谁是从哪儿哪儿捡来的。但说的人多了,说的次数多了,我忍不住问我娘:我当真是我爹捡来的不?娘听了当即怔了一下,神情很不自然,但她随即哈哈大笑起来:你个傻二丫真是捡来的呢!娘接着又说,你爹当时叉了一天的鱼,累得很,一路抱你回家时手都酸了。

我姐大丫此时靠在门外捂嘴偷笑。

娘见我嘴巴翘得高高的,停了笑,对我说,二丫你真个是傻丫头,我都生了你大丫姐,还捡你这丫头片子咋甚?

我立时破涕为笑。

但大丫从此没事时老爱冲我喊:二丫,二丫,你是爹从潘河捡来的野伢子,嘻嘻……

我很生气,几次找大丫打架,但每次都输。

那个卖冰棒的跛子再来湖村时,我偷偷把大丫的新凉鞋提了出去。然后在大丫哭着找新凉鞋时,我伙同娟子躲在屋后吃冰棒,笑得不亦乐乎。

娘找到我,盯着我红彤彤的嘴,又看到屋后那堆冰棒纸,脸色铁青。在她转身找扫帚时,我赶紧和娟子一起从后院门溜了。

娟子说:二丫你别难过,我悄悄听到我娘跟人唠话时说,你爹把你捡来时,你娘哭了很久!捡了你,她就不能再生儿子了。

我很难过。整个下午,我躲在潘河里,玩水、摸鱼……到娘找到我时,天都黑透了。

晚上娘还没来得及揍我,我就发烧,说胡话。连着几天打针吃药都不见好转。娘整夜整夜地抱着我哭,最后在奶奶的劝说下,娘提了一大堆礼物背着我去村头找神婆"三相公"。

娘从前不信"三相公",一向都绕着她家走。

"三相公"把我放在椅子上,手指头在指节上点点掐掐,最后说我被潘河中的淹水鬼缠了身,丢了魂。

娘信以为真,就和"三相公"一起去潘河,迷迷糊糊中我听到娘的声音从潘河传来:二丫!你在潘河吓了回呀﹣﹣

迷糊中我也听到"三相公"的声音:回来了呀!

听见娘又叫:二丫!你在潘河吓了回呀﹣﹣

唤声越来越近,娘走近我的床头,轻轻地把怀中的什么东西放在我的心口,掖紧被窝,轻拍着:我的二丫在这,我的二丫回来了喽!

我在迷迷糊糊中,眼泪却淌湿一大片枕头。早听别人说:细伢子在野外失了魂,只有亲娘唤才能把魂魄招回来,别人喊,会把魂魄吓跑,而细伢子也就没命活了。而我,是爹从潘河上捡来的野伢子!

潘河边又传来娘的声音,二丫!你在潘河里吓了回呀﹣﹣

那一夜,娘的沙哑的声音在潘河边来来回回响起,直到天亮,直到我迷迷糊糊睡熟。

因为这场突来的病,我逃过了一通海揍。但大丫从此记上我偷她凉鞋兑冰棒的仇,更频繁地冲我喊:二丫,二丫,你是爹从潘河捡来的野伢子。那天,上游漂来一只大木盆,盆中放了一个女婴,叫二丫,嘻嘻……

我不甘示弱,也冲着她喊:大丫,大丫,你是爹从潘河捡来的野伢子。爹那天在潘河下游叉鱼,就在这时,上游漂来一只大木盆,盆中放了两个女婴,一个叫大丫,一个叫二丫,嘻嘻……

娘在院中里听到,边作势找扫帚,边比比划划地打着手语﹣﹣娘自那晚为我喊魂后,声带就拉坏了!因为娘听"三相公"说,就算不是亲娘,只要娘心在,魂魄都是能喊回来的。

(选自《大观<东京文学>》2016年01期,略有删改,作者:徐建英)

(1)请在下面横线上补充相关情节及二丫的心情。

村人告知身世时不信→   →得到娘确认后高兴→大丫取笑时气愤→   →娘为"我"喊魂时感动

(2)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娘听了当即怔了一下,神情很不自然,但她随即哈哈大笑起来:你个傻二丫真是捡来的呢!(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

②"上游漂来一只大木盆,盆中放了一个女婴,叫二丫。""上游漂来一只大木盆,盆中放了两个女婴,一个叫大丫,一个叫二丫。"(大丫、二丫的话同中有异,作者这样写有何意味?)

(3)结合全文,简析文中划线句的作用。

(4)文章为何以"喊魂"为题?谈谈你的理解。

来源:2016年浙江省舟山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腕上茉莉》,回答各题。

①去眉山参加文学活动,晚上,几位文友出去小聚,在岷江边且歌且舞,好不快活。

②这时候,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位老太太,手里拿着一串白线。白线呈圆形,上面系着什么东西,走到来前,我们才发现,是茉莉花,新鲜的茉莉花。“先生们,要苿莉花不?新鲜的苿莉花。你们男士为女士买一些呗。”老太太的声音近乎哀求。“卖花的!”文友们几乎异口同声。男士们不乐意了,打算喊老板过来,怎么有卖花的窜进来,这无异于在大排档吃饭,被乞讨者摇着饭盒一样煞风景。

③老板来了,看了一眼老太太,悻悻地说,客人不要,就不要强行推销了。也许是看出了老太太面露难色,同行的一位女文友查了一下人头,买了十二串,她说,每人一串,女的臭美一下,男的克服一下中年老男人的油腻。

④我也领到了一串茉莉花。新鲜的茉莉花。远远的闻,丝毫没有任何味道,手腕移到鼻尖处,异香得很。这让人知道,在药材大市场买到的茉莉花近赝品。药材大市场里的茉莉花完全没有花香,相反,有的还有一种硫磺熏蒸过的异味,为了驱虫,可以长时间保存。

⑤那个卖花的老人走了,临走前还冲着女文友鞠了一躬,这一鞠躬,差点把那位女文友的眼泪给惹下来。

⑥这时候,饭店老板亲自来上菜,边说对不起﹣﹣

⑦不好意思,一听口音,你们就是外地客人,让你们破费了,今天的花钱我来出。没事没事,女文友忙说,毕竟这么大年纪还出来卖花,实属不易。

⑧我脑海里再次浮现那位卖花老太太的样子,满头花白的头发,手指却很光滑,皮肤并不差,不像是出过力的样子。与我们同行的文友老张说,你看那老妇的手就知道,不是辛勤的劳动人民,分明是来骗钱的。饭店老板表情很严肃,打断了老张的话说,这位先生,你只说对了一半,她确实不是乡下劳作了一辈子的妇人,她是市二小的退休教师。但她绝不是什么骗子。

⑨我们一愣。饭店老板欲言又止,嗨!我索性告诉你们吧,老太太到饭店卖花是我默许的,这位老太太家里开着一个三分地的花圃,专卖茉莉。她原本生活殷实,拿着一笔不少的退休工资,可是,五年前,她的儿子突然离她而去。

⑩是事故,还是疾病?女文友问。是事故,老太太的儿子也是一位教师,到四川一个偏远山区去支教,据说那个山区小学很贫穷,老太太的儿子开着一辆越野车每周往返一次:拉着眉山的特产到支教的小学校去。他把工资全搭在了支教上,连自己的车子也疏于保养。一次,他再次拉着物资去往支教山区小学的时候,爆了胎……

⑪满桌文友陷入沉思,共同举杯满饮。那感觉像是在敬老太太的儿子。

⑫老板继续说,她的儿子走了以后,还有孙子在儿她肚里没有出生,老太太生了一场大病,然后,卖了城市的房子,在郊区买了一处农家小院,院子里专门种茉莉来卖。一开始,我们以为老太太确实缺钱,后来才知道,老太太主动承担了儿子生前的“重任”,每个月用卖花的钱定时邮寄给山区那所小学…

⑬老张听到这里,风一样地刮出去,两分钟后,他冲回来了,嚎啕大哭,说,我专门去寻那老太太,打算买光她所有的茉莉,老太太却说,她不愿意一下子把茉莉卖给一个人,这样,其他顾客就闻不到茉莉花的香了……

⑭次日返程,那串茉莉花即便已经干了,我却舍不得扔,我仔细看着一根棉线上串起来五六朵枯黄茉莉花,手工并不好,打了一个笨拙的结,绕了两圈,我却戴在腕上,归程的一路上,仍能嗅到隐隐的香气。

(1)说说本文以“腕上茉莉”为题的作用。

(2)第④段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3)谈谈第⑤段中老太太鞠躬,为什么差点把女文友的眼泪给惹下来?

(4)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⑧段划线句。

(5)结尾说返程时茉莉花已经枯黄,“我”为什么仍能嗅到它“隐隐的香气”?

来源:2019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27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好 感

                                         朱鸿

①常听老人说,人生喜忧参半,但我的人生却因收藏“好感”而时时充满快乐。

②多年前,我乘公交车,没有零钱买票,遂把一百元人民币呈给售票员。售票员皱眉,不高兴。当然不高兴,因为我只有两站路,而且找钱几乎会用尽她所有的零钱。售票员的不高兴让我紧张,恐她退我一百元,请我下车。正在焦虑之时,我邻座一位先生伸手递给售票员一元钱,说:“我两站,他也两站,一元钱就不用找了。”售票员转阴为晴,退了我的钱。我也顿然轻松,一种温馨遍体融化,好像春天的阳光照耀着我。。我谢了邻座的先生,下车告别之际又谢谢他。他四十岁的样子,湖北仙桃人,在西安工作,住丈八路潘家庄。好感不期而得,我收藏了。

③还有一次,我匆匆上课,出了小区才发现因为换衣服忘了带钱,但如果返回取钱,我就会迟到。我呼住一辆三轮车,司机让我上车。我站着未动,对他说:“我坐过你的车。”司机说:“好像坐过。”“我今天还要坐你的车。”“没有问题,请上来吧。”我说:“今天我忘了带钱,你能不能拉我?”司机一愣,然后微笑着对我说:“忘了带钱也拉你,请上来吧。我说:“谢谢你!我肯定会付你钱的。”于是坐了他的车,嘱他拉我至长安路。到站我又谢谢他,就跨桥进校上课了。

④之后有数月我没有碰到这个司机,遂觉亏欠。从明德门至长安路一程五元,然而这司机就是靠一程五元的累积维持生计的。夏天的黄昏,我在路上走着,忽见他驾着三轮车迎面驶来,赶紧喊他。他停下来,等我上车。我说:“我一直在寻你。”他说:“寻我?干什么?”我说:“春天我坐你的车到长安路,没有付钱,今天付给你。”我掏出五十元,当作付他十倍的车钱,并说:“谢谢你,你那天没有拒绝我。不要找了!”他诧异地说:“不行,不行!”我说:“行,行!”就走了。这种好感来而往之,是循环的,我也收藏了。

⑤三十年来,我总会想起一位陌生的兄长,并久享他所赠我的好感。那是1984年,我刚刚从大学毕业。我想吃一顿羊肉泡馍,便进馆子排队买票。不料一步一步挪到柜台,才知道钱不够。难免羞愧,便打算抽身放弃。这时候有一个青年越过两人,挤到柜台前说:“我给他补够。”就数了九毛钱给了服务员。我心里滚烫,并以目光致谢,他声色平静地回应了我,悄然返回自己的位置,继续排队。我注意到他旁边站着的女朋友,一直向他微笑。这是一个敦实的小伙子,肤色略黑,充盈着一种可以信赖的英气。他所赠的好感我已经收藏了多年,早就增值了。

⑥陌生兄长的赠予在我中悄然生根。一次,适逢一个妇女刷卡乘车,她连刷三次也未反应,又没有两元的零钱可以投箱,司机便转方向盘准备把车开向路边,喊她下车。当此之际,我想起了多年前为我补够钱让我吃了一顿羊肉泡馍的那位陌生的兄长……于是我走过去,替她刷了卡,那一刻我对自己很是满意,因为我将好感赠予了别人。

⑦从此以后,在公交车上,但凡碰到老者或残疾者,我便会给他们让座;在路上,碰到匍匐在地的乞丐,我也会给他盒子里放一点零钱;在街上,碰到弱者受欺,我更会仗义为弱势而辩……这些经历让我明白好感可以任凭创造,可以常有。它会净世暖心,会养性滋仁。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阅读选文②~⑤段,完成下面表格。

段落

③~④

概括内容

我乘公交车没零钱,邻座先生帮我付车费。

A。 

B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②段画线的句子。

我也顿然轻松,一种温馨遍体融化,好像春天的阳光照耀着我。

(3)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4)请分析选文第⑤段中两个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滚烫:  

平静:  

(5)请结合全文举例分析第⑤段中“增值”的内涵。(举一例即可)

(6)选文的标题有什么含义?

来源:2016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作品,回答以下各题。

①父亲是村里公认的棋王。农闲时总有人找父亲对弈。无论对方棋艺如何,父亲总是认真对待,经常让对方乘兴而来,又连输数盘败兴而去。母亲有时会劝父亲:"你就不能让着人家一点?这么不给人家面子,以后谁还理你!"父亲扬起眉毛说:"不给面子,找我下棋的人也没少,还越来越多呐!"

②我从小就被父亲带入讲智谋、拼勇气、权取舍的象棋世界。起初我分不清"马别腿",也不懂各兵种的配合,一味追求杀得痛快,往往为了吃一个棋子而损失惨重,于是悔棋成了家常便饭。父亲尽管无奈,也只能苦笑着同意。等我完全学会规则,父亲的态度就变了。一次对弈前他严肃地跟我说:"从今天开始,我让子不让棋。让几个子、让什么子,你说了算,一旦开始下棋,你必须落子无悔,我也决不手软。"我嘴上应承,心里却不以为意。一阵拼杀,我的"将"被逼得走投无路,我又习惯性地悔棋,父亲坚决不同意。母亲没好气地说父亲:"跟个孩子较什么真,你让他一步不行吗?"父亲说:"那不行,棋有棋的道,下棋讲究个落子无悔,为啥?棋子落地,板上钉钉。现在我让着他,以后谁让着他啊!"母亲摇了摇头,只得转而安慰我:"咱不跟他玩了,就知道欺负孩子。"母亲的话像催泪弹,我的眼泪立刻涌了出来,我哽咽着对父亲说:"再也不跟你下棋了。"

③总角小儿撑不过两天,又求着父亲下棋。父亲欣然同意,但声明仍要落子无悔。父亲前两天说的那番话我听得懵懂,倒也隐约明白了,不敢再漫不经心。

④高三下学期,我开始变得焦虑。脑中经常出现同学们不眠不休学习的画面,我愈加烦躁。尽管强迫自己打起精神学习,最终我还是落榜了,感觉希望从此破灭了,整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父亲若无其事地说:"大小伙子哪能整天在家里睡觉啊,起来跟爸杀几盘。"我置若罔闻。父亲不肯罢休,一边摆棋一边说:"你说这些棋子,'车'能疾行千里,'马'可蹄踩八方,而小'卒'只能一步一步挪动,为什么还需要小'卒'呢?"我从未想过这个问题,又不好意思问。父亲看了看沉默的我说:"你可别看轻了小'卒',虽然它每次只能走一步,却只进不退。对弈搏杀,往往是一"卒'决胜负。你要是不服气,就来试试!"

⑤明知父亲用了激将法,我还是忍不住接了招。谁知一连下了五局,倒有三局栽在了小"卒"上。我盯着棋盘发愣,父亲笑着说:"意外吧?'过河卒子当车使','过河'对卒子来说是一道坎儿。你现在就是小'卒',没过去这道坎儿。怎么样?敢不敢再做一次小'卒'?"我瞬间感觉自己灰暗的世界"仿佛若有光",用力点了点头。

⑥我如愿考上理想院校。倏忽间十多年过去了,整日为工作和生活所累,回家探望父母的次数屈指可数。不料父亲突然大病一场,为照顾他,帮他进行康复训练,我把父母接到了身边。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父亲基本恢复了行动能力,只是记忆力大不如前。改善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病人多动脑,我第一反应就是多陪父亲下棋。

⑦可是下棋时我才发现,以前那个"乡村棋王"不见了,此刻的父亲拿起棋子半天不知该落往何处。有一次我实在受不了,就发牢骚:"爸,跟您下棋真急死人!"父亲像个受了委屈的孩子一样,嗫嚅着说:"我不想走错了悔棋。"我突然想起当年父亲教我下棋的情景,不禁鼻子一酸。 羞愧、难过、(  ),一起涌上心头

⑧后来父亲拿起棋子不知道该放哪儿时,我就指给他一个可以吃到我棋子的地方,又假装懊悔地说:"哎呀,我太大意了。"父亲赢了我,总会露出开心的笑容,话也多起来。母亲背着父亲对我说:"我都能看出来你是让着他,你忘了当初他不让你了?"

⑨我笑而不答,心里说:当初他不让我,是教我守棋道,这里面是有"义"的啊!今天我让着他,正是以"义"报之。棋中不仅有道、有理,其实更有"义"••••••

(取材于风疏的文章)

(1)文章写了"我"跟父亲下棋的往事以及其中的人生感悟:儿时下棋,①             ,让"我"懂得守信的处世之道;高考失利,父亲以小"卒"为喻激励"我",让"我"明白了②             的道理;父亲生病后,③             ,是因为"我"领悟到棋中更有"义"。

(2)如果要在第⑦段画线句的括号内再补充一个词,你会填写什么词?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理由。

(3)请从"棋义"和"棋王"中选择一个作本文的题目,并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来源:2021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7-3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布伦木沙

宗利华

盖孜峡谷变得更加幽深,两边儿似乎随时会有岩石滚下来。前方的路有时看似突然消失,逼近后却又像硬生生在悬崖边凿出了一条道来。稍远处,可见冰山,冰雪从那里消融后,形成小溪,一路千条万条汇聚下来,流到我们身边儿,已是激流奔涌的一条大河。

我的手紧抓车把手,开车的老李却气定神闲。此人肤黑,额宽,头发有点儿卷,猛一瞅,像个蒙古人。他甚至还哼起歌儿。歌词我一句都不懂。

目的地是塔县。那里具有无穷而又神秘的魅力。此前,我对其印象仅仅是那部老电影,冰山、戈壁滩、寒风呼啸以及那忧伤的歌儿:"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个小巴郎子,他真是勺子!"老李笑着说。

一个内地记者,一个边疆老警察俩中年男人偶遇却很快喜欢对方,似乎是件怪事儿。不仅因为他跟采访对象熟,还因为我一眼就看出,此人身上写满故事。

"巴郎子"指男孩儿,"勺子"则是傻瓜。

"当年,部队转业,他完全可以留乌鲁木齐,可他非要回去。"

"还说别人,你不也跑那里去啦?"

"我是内地人嘛。 你想,哨所、边境线、雪莲花、慕士塔格峰、雄鹰,哎哟,这些词儿、画面,活蹦乱跳,叫人热血奔流!这不就是一个男人想要的吗?一个男人,这些让人热血沸腾的东西就摆在眼前,你不去看看,不去经历下,将来不后悔死啦?可他不一样,他是地道的塔吉克呀。"

"他为啥坚持回来?"

"这人从来不说原因,几乎都不说话。你知道吗?他刚到塔县,立马被安排到马尔洋派出所,当所长。"

"一转业就是所长,多好!"

"好个勺子!你知道他前任是谁?就是我。我开车送他去报到。半路上我一瞅,这孩子挺激动,忍不住想泼冷水。我说:'布伦木沙你先别高兴,那地方,只有你一个人。好处就是,所有职务都没人跟你抢,所长、教导员、副所长、户籍员、治安员,你想当啥当啥,随便挑。'"

"有这样的派出所?"

"当然有!那地方就一平房,没水没电。晚上点蜡烛,要喝雪水。白天好说,一到晚上,方圆多少里地,一点儿灯光都没有,除了狼叫就是风声。一个人呀,那种寂静、孤独,简直要人命啊!可你猜怎么着?他一听,兴奋得两眼冒光,说:"我就喜欢那样。'我瞅他一眼,心说,你就是个勺子!"

我心里忍不住酸痛片刻。

"咱们到不了那里,暴风雪快要来临,万一挡在达坂那边儿,你就在那里过年吧。自从勺子去那里,两年多,我俩没见过面儿。"

一个人的派出所,那是啥样子啊?我依然沉浸于此。

"他后来生活的场景,比在那派出所还惨。高原帐篷哥嘛!"

布伦木沙独自一人,背个帐篷,攀行在高原上冰山深处,寻找散落的牧民。塔吉克牧民随时转场,居无定所。有的一家三代,都没有身份信息。布伦木沙要把信息记在本子上,带回县城,输入电脑。此非一日之功。可能在山里转半个月,一个人都碰不到。他随时随地安营扎寨,在山里一转,就是好几个月。帐篷外面,竖一杆红旗。方圆数公里,只要看见红旗,就能找到流动派出所。

"有一回感冒,发烧,要不是牧民发现,这勺子就把命扔那里了!整整一个月,用草药把他救过来的!常年一个人,现在他都不会说人话啦!"

"布伦木沙是啥意思?"我突然想起这问题。

"那是一条河的名字。塔吉克人认为,世界是由水、火、土、空气组成,水排在首位,塔吉克小孩子就以与水有关的东西来取名字。还有种说法很简单:木头筏子,河上渡人用的木头筏子。有些山里小孩儿上学,要过单边绳索桥,不是走上边,是用绳子捆腰上,悬挂着,划过河去。布伦木沙就经常护送小孩儿过河。"

有意思!布伦木沙,木头筏子。

前方峡谷出口,叫作布伦口。路标显示,海拔三千三百米。车子因为缺氧,发出吭哧吭哧的声音。好不容易爬出峡谷,视线突然开阔无比,面前骤然出现一片幽蓝的水面。稍远处,则是灰白相间的一带沙山。

我和老李站在沙湖旁,望着远处的公格尔雪山。老李又唱起一首歌儿,然后扭头解释:"这是塔吉克民歌。意思就是:只有翱翔蓝天的雄鹰知道,帕米尔高原的宽广。只有古老的鹰笛知道,年轻猎手的忧伤。"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的环境描写交代人物活动场所,地势险峻偏远,突出主人公工作环境的艰苦。

B.小说中布伦木沙通篇都未直接出场,但在老李给"我"的讲述中,人物形象逐渐丰满。

C.小说塑造身上写满故事的警察老李这一人物形象,其意在反衬主人公布伦木沙的高大。

D.小说结尾用老李的歌声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边疆基层工作者希望得到更多人理解的心声。

(2)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①"个小巴邮子,他真是勺子!"老李笑着说。("勺子"在文中多次出现,用意何在?)

②你想,哨所、边境线、雪莲花、慕士塔格峰、雄鹰,哎哟,这些词儿、画面,活蹦乱跳,叫人热血奔流!(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作者为什么以"布伦木沙"为题?请结合作品内容分析。

来源:2021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8-1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孤立冰墙

李伶

①10岁那年的一个下午,我站在山丘的平顶上。

②下面山腰间是我的小学教室和室外的操场。有些同学在教室门口跑进跑出,还有些同学在操场上跳绳、踢毽子,时不时传来一两句打闹和追逐声,这是一幅典型的上世纪70年代的快乐童年图。

③不过那一天,我的眼睛留意着操场上一个特别的人,一个蹲着的女孩。她一个人蹲在操场上,背对着追逐玩耍的同学。不时有同学从她身边跑过,但没有一个人停下来和她说话,就像她是一个透明的人,甚至根本不存在。

④我知道有一层透明的膜把她和大家隔开了。那层膜是让人窒息的,它叫"孤立"。我那个蹲着的女孩是一直背对着大家。我看着她弯腰蹲着的背影,我知道那个女孩的孤单,还有她的紧张和害怕。

⑤是的,她感知到同学在周围跑来跑去,欢乐的潮水漫延过来,到她身边却突然凝固,变成坚硬的隔绝她进入的一堵冰冷透明的墙。她蹲在地上,耳朵捕捉着身后与她相关的声音。她仿佛听见几句交头接耳的话:"我们走吧,不要理这个人!""走呀!别理她!"

⑥那个时代的小学,也存在校园欺凌,最大的欺凌就是"孤立"。在我们班,几乎所有的女孩都被孤立过。而孤立别人的首领,就是现在蹲在操场上被孤立的女孩。

⑦好吧,我坦白:是的,我就是让那个孤立人的人被大家孤立的事件策划者,是制造那天孤立行动的幕后指挥。在那一年,我10岁。前一天,我给班里每个女孩送了一张漂亮的糖纸,同时一个一个对她们说:"你不是被她孤立过吗?明天,你不要和她说话,我们集体孤立她。"大家全部默认和执行了我的安排。于是第二天操场上,就出现了那个孤单紧张的背影。

⑧四年级的10岁的我,怎么会想出这个狠招?那是因为,我是班长,我必须解决这个存在了好久的问题。我一次次看见那个霸道的女孩把班里的每一个女生弄得胆战心惊。她只要看谁好欺、长的好看或者不顺眼,就眉毛一挑说:"我们孤立她!"她在班里建立的地位,不是因为成绩好或者拳头硬,只是因为她有"孤立"这个手段,因为实施这个手段屡屡得逞,就成为了女生中的霸王。

⑨因为我是班长,所以我策划了一次为摆平孤立的孤立行动。

⑩其实那时候我对这次行为能否奏效心里没数。站在山坡上的时候我是忐忑的,我从来没有做过这样凶狠的事情,而且我才10岁。但是,从对坡下的观察来看,似乎一切都很顺利。是的,事情顺利得我都想要让它快快结束了--我看到了那个人的慌乱和恐惧,看到了她蜷缩的背影。

⑪一个曾经多次被欺负的女孩跑上山丘……"我今天一天都没和她说话!"她惊喜又幸灾乐祸地小声说:"她真的也被孤立了!活该!活该!活该!"我看着那个曾经被欺负得老鼠怕猫似的小女生,问她:"你觉得孤立她快活吗?"她说:"谁叫她孤立别人!"

⑫是的,你们都恨她又怕她。我心里说。

⑬"你去告诉她:想和大家和好,就来我这里。"我对那个同学说。不知道那个同学有没有听出我说这话时的忐忑。

⑭我看到同学跑向了那个蹲着的人。我看见那个背影转了过来,望向坡上我这里。我转过身,背对着她。

⑮过了一阵,听到了脚步声。她来了!

⑯"知道你为什么被孤立吗?"没有回答。

⑰"知道被孤立的滋味了?"没有回答。

⑱"明天想别人和你说话,就永远不要再孤立别人了!""嗯。"她应道。

⑲那个女孩答应了我,不只是让女生们从恐惧中解放出来,同时也解救了她自己。

⑳我现在明白了,每一个孩子小时候如果得到过爱,并体会到爱对自己和别人的重要,她就会去爱别人并回收别人对自己的爱。真心热爱这个世界的人是不会成为小霸王的。

㉑只有不信任这个世界的人才相信懦弱的人就该被凶狠的人欺负,才会穿起盔甲把自己武装成战士。

(1)请联系全文,完成下面表格。

层次划分

第一层①~⑤

第二层⑥~⑨

内容概括

            

            

表现手法

③第②段描绘"快乐童年图"的作用是             

(2)文章第⑩段"站在山坡上的时候我是忐忑的"和⑬段"不知道那个同学有没有听出我这话时的忐忑"两处都用了"忐忑"一词,请结合具体语境,谈谈你对两处"忐忑"理解。

(3)有人读完这篇文章后,认为把标题改为"冰墙"更好一些。"孤立冰墙"和"冰墙"你更喜欢哪个标题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4)在国家大力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校园欺凌""校园霸凌"事件却时有发生,本文作者回忆童年往事,讲述与"校园欺凌"作斗争的故事,意在引起读者对该现象的关注与思考。文中班长以牙还牙、以暴制暴的做法不值得提倡。面对"校园欺凌",你该如何做?

来源:2021年四川省广元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8-1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问题。

远去了,母亲放飞的手

刘心武

①从1950到1959年,我8岁到17岁。家里平时就我和母亲两人。 回忆那10年的生活,母亲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对我的哺育,都是非同寻常的。

②物质上,母亲自己极不重视穿着,对我亦然,有得穿就行了;用的,如家具,也十分粗陋。但在吃上,那可就非同小可了,母亲做得一手极地道的四川菜,且不说她能独自做出一桌宴席,令父亲的那些见过大世面的朋友交口称誉,就是她平日不停歇地轮番制作的四川腊肠、腊肉等,也足以叫邻居们啧啧称奇。有人就对我发出警告:"你将来离开了家,看你怎么吃得惯啊!"但是母亲几乎不给我买糖果之类的零食,偶尔看见我吃果丹皮、关东糖之类的零食,她总是要数落我一顿。母亲坚信,一个人只要吃好三顿正经饭,便可健康长寿,并且那话里话外,似乎还传递着这样的信念:人只有吃"正经饭"才行得正,吃零嘴意味着道德开始滑落--当然很多年后,我才能将所意会到的,整理为这样的文句。

③母亲在饮食上如此令邻居们吃惊,被一致地指认为对我的"娇惯"和"溺爱"。但跟着还有令邻居们吃惊的事,那就是我家是大院中有名的邮件大户。如果那几十种报刊都是我父亲订的,当然也不稀奇,但我父亲其实只订了一份《人民日报》,其余的竟都是为我订的。就有邻居大妈不解地问我母亲:"你怎么那么舍得为儿子花钱啊!你看你,自己穿得这么破旧,家里连套沙发椅也不置!"母亲回答得很坦然:"他喜欢啊!这个爱好,尽着他吧!"

④1959年,我被北京师范专科学校录取,勉勉强强地去报了到。我感到"不幸中的万幸",这所学校就在市内,因此我觉得还可以大体上保持和上高中差不多的生活方式--晚上回家吃饭和睡觉。我满以为,母亲会纵容我"依然故我"地那样生活。但是她却给我准备了铺盖卷和箱子,显示出她丝毫没有犹豫过。母亲不仅把我"推"到了学校,而且也不再为我负担那些报刊的订费,我只能充分地利用学校的阅览室和图书馆。

⑤1960年春天,有一个星期六我回到家中,一进门就发现情况异常,仿佛在准备搬家似的……果不其然,父亲奉命调到张家口一所军事院校去任教,母亲也随他去。我呢?父亲和母亲都丝毫没有犹豫地认为,我应当留在北京。问题在于:北京的这个家,要不要给我留下?如果说几间屋都留下太多,那么,为什么不至少为我留下一间呢?但父亲却把房全退了,母亲呢,思想感情和父亲完全一致,就是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我应当开始完全独立的生活。父母迁离北京后的那周的星期六下午,我忽然意识到我在北京除了集体宿舍里的那张上铺铺位,再没有可以称为家的地方了!我爬上去,躺到那铺位上,采采地望着天花板上的一块污渍,没有流泪,却有一种透彻肺腑的痛苦,难以言说,也无人可诉。

⑥1966年春天,我在北京一所中学任教。就在那个春天,我棉被的被套糟朽不堪了,那是母亲将我放飞时,亲手给我缝制的被子。它在为我忠实地服务了几年后,终于到了必须更换的极限。于是我给在张家口的母亲,写信要一床被套。这对于我来说是自然到极点的事。母亲很快寄来了一床新被套,但同时我也就接到了母亲的信,她那信上有几句话我觉得极为刺心:"被套也还是问我要,好吧,这一回学雷锋,做好事,给你寄上一床……"睡在换上母亲所寄来的新被套里,我有一种悲凉感:母亲给儿子寄被套,怎么成了"学雷锋,做好事",仿佛是"义务劳动"呢?现在我才憬悟,母亲那是很认真很严肃的话,就是告诉我,既已将我放飞,像换被套这类的事,就应自己设法解决。她是在提醒我,"自己的事要尽量自己独立解决"。

⑦母亲将我放飞以后,我离她那双给过我无数次爱抚的手,是越来越远了,但地所给予我的种种人生启示,竟然直到今天,仍然能从细小处,挖掘出珍责的宝藏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结合上下文,写出第④段中加点词"不幸"和"万幸"分别指代的内容。

(2)第①段中画横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文中一共写了母亲对"我"的三次"放飞","我"的情感也随之发生变化。请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表格。

母亲的三次"放飞"

"我"的情感变化

第一次:儿子考上北京师专,母亲把儿子"推"到学校住读。

意外

第二次:          

痛苦

第三次:母亲把给儿子寄被套当作"学雷锋,做好事"。

(4)标题中"放飞"一词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

(5)文中母亲的育子方法,你是否赞成?请结合文本和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来源:2021年湖南省永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8-1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泥土温润的光芒

刘学刚

      土,能育生万物,古人称为"地母"。人们在土地上种植五谷,繁衍生息,唤醒深藏于泥土之中的无尽能量。

      小时候,她是一个爱玩泥巴的女孩;长大后,她成了许多泥人的"妈妈"。她的故事从和面烙油饼开始。

      那年,她从山东安丘县城的一家毛巾厂下岗,然后开了一家油饼店。她用一双灵巧的手揉面成团,擀为大饼,将饼搁到鏊(ào)子上,旋转、翻动、刷油,面饼由白转黄,开满金黄的烙花,香味丝丝缕缕飘到街巷上。

      她从油饼的香气中嗅到了泥土的味道,她似乎置身于故乡的广阔田野,仿佛看见,有一个扎马尾辫的小女孩,蹦蹦跳跳地向她跑来。加上在毛巾厂时,她已能够用纱线呈现花鸟虫鱼的千姿百态,离了厂,这技艺却没有离身。于是,在空闲的时候,她抓起一团团泥巴,捏制出一个个小小的泥人。

      她捏的那些泥人摆在店铺的窗台上。店铺不大,临街的一间平房,前面是柜台,往里,面板、鏊子分列左右,最里边放着面粉和花生油,小店的格局一目了然。不过,再仔细看,发现在面粉上面的窗台,站了一群小泥人。有一天,店铺柜台外边排队买油饼的人群里,有一位在县城文化部门工作的干部。他看见了那些可爱的小泥人,然后对她说:"专心捏泥人吧。" 那个瞬间,油饼的热气熏得她的脸有些发烫,她手抓着面团,眼睛却接上了那些小泥人的目光。

      后来,她真的专心捏泥人了。接的第一件活儿,是为本地酒厂捏制一组泥塑群,以此复原酒镇熙熙攘攘的旧日场景:坐着的烧锅,悬着的酒旗,酒肆的店家吆五喝六,赶集的人们摩肩接踵……彼时,她已在县城东郊的青云山上安家落户,终日与泥土厮守。

      山上,泥土强大的能量以植物春华秋实、绿叶红果的形式呈现。清晨,山风裹挟着泥土的馨香扑面而至。她抓起一团泥巴,捶打摔揉,要把宁静的时光和甜美的想法揉进泥团里。泥人们站在她的身边,她听得见它们的呼吸,她的内心漾起层层涟漪,一种幸福的涟漪。 心满意足的她,手指在泥土里蠕动,那种感觉恍若游鱼归渊,又如飞鸟入林,自在欢畅。骨架早早搭好了,一些木板钢筋铁钉会让泥人更加牢固。接着是上泥堆大形。先在骨架上喷一层水,然后,她把泥团一块一块地往骨架上堆,继而,手持木槌将泥团砸实,那捶打的声音邦邦作响,应和着她心跳的节拍。

      山中有很多美妙的声音,树叶的簌簌声、飞鸟的啾啾声、枝条喀吧喀吧的拔节声……这些天籁都为她设定泥人的艺术细节带来了灵感。她又开始思考如何让泥人更加坚固。她选用土质细腻、含沙量少的黄河土渠河泥,加入适量棉絮,让泥土们紧紧抱成团。她又心怀敬慕,远赴陶都宜兴,求教紫砂艺人,变泥人为陶人。最终,她成了"泥人王",成了非遗文化传承人,让更多的人看见了泥土温润的光芒。

      她在城里捏泥人。仔细听,那些质朴的泥人,似乎在讲述着熟悉、鲜活的人生故事。定睛看,那是一幕幕蓬勃、喧闹的生活现场。

(选自《人民日报》2020.6.20.有删改)

(1)结合全文内容,根据主人公的从业经历,在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写相应的内容。

毛巾厂下岗→   →空闲捏制小泥人→   →变泥人为陶人,成了非遗文化传承人。

(2)结合上下文,按要求品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那个瞬间,油饼的热气熏得她的脸有些发烫,她手抓着面团,眼睛却接上了那些小泥人的目光。"她的脸因何"发烫"?

②"心满意足的她,手指在泥土里蠕动,那种感觉恍若游鱼归渊,又如飞鸟入林,自在欢畅。"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这个句子的表达效果。

(3)本文主人公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概括。

(4)请简要分析文题"泥士温润的光芒"的妙处。

(5)本文主人公由玩泥巴的小女孩成为"泥人妈妈",最终成了"泥人王",成了非遗文化传承人,她的成长历程,对你有什么启示?

来源:2020年广西贺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3-2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以下各题。

父亲和苦瓜

①父亲最爱苦瓜,我却对它没有什么好感。苦瓜通体清苦,父亲也一生清苦。因此我想,父亲的命运就是苦瓜的命运?苦瓜也叫君子菜,它无论和什么菜在一起炒、煮、炖都只苦自己,其他的菜不会沾一丝苦味。父亲也是这样的人:宁愿苦自己,也不愿苦别人。

②父亲退休后便回到了乡下。在每年草长莺飞之时,他就在房前屋后的空地上种上苦瓜。当嫩绿的新芽探出头来时,父亲怕鸡鸭来啄食瓜苗,就用个破箩筐罩在上面。待那些小芽顺着父亲的美好心愿一节节地往上长,长出许多瓜藤时,父亲又去弄些木桩和树枝来,搭好一个简单的架子,让那些藤儿弯弯曲曲地往上爬,边爬边开出一朵朵黄色小花。花儿调零了,藤上结出了细嫩的小苦瓜,没几天,架上爬满了清苦瓜白苦瓜红苦瓜,一个个或露或藏地悬挂在棚架下,这时的父亲是十分欢欣和激动的。

③苦瓜、花叶、藤蔓和架子和谐地交映在一起,远看近看都是一幅迷入的图画,风过瓜架,吹动瓜叶,瓜果摇曳,父亲总在瓜架前呆呆地站着,像想起什么往事似的。

④父亲生来命苦,八岁时就没了爹,与奶奶相依为命,生活过得极其艰难,度日的蔬菜,总少不了苦瓜。那时候奶奶家里的房前屋后,很多苦瓜藤自由爬到院墙上,柴垛上。一到夏天,奶奶随手就能摘到一个苦瓜,饭上也算是有了一盘菜。奶奶想尽办法,让这盘菜好下咽些,可在那缺油少盐的年月,那种苦涩的味道好像怎么也去不掉。

⑤如今,每到夏天,餐来上总少不了父亲亲手炒的苦瓜,或独炒或炒鸡蛋或炒干鱼,盛在盘子里,看起来鲜嫩无比,清脆爽口,但我仍嫌它清苦。望着盘子里的苦瓜,又瞅了瞅了父亲,勉强用筷子夹起一片,却不愿送到口里。父亲好像看出我的心思,微微一笑,风趣地对我们几个兄妹说:“只有吃得苦中苦,方能做得人上人啊。”

⑥父亲没有大红大紫、大起大落,平凡了一辈子,淡泊了一辈子,清贫了一辈子,但他很满足,认为自己为子女成长所受的苦是值得的。在那艰难的岁月中,把我们兄妹拉扯大不容易,看着我们一个个有出息,过着安稳幸福的生活,他也觉得自己是幸福的。他常对他的朋友们说,他拥有的几个好儿女,就是他此生最大的财富。

⑦苦瓜由青变白再变红,这是一个成熟的过程。父亲有意多等待些时日,让苦瓜变红,为的是多贮存些瓜种。那熟透的苦瓜,咧开了嘴,露出一排绯红的果肉,就如一朵美丽的红花。等候在旁的我抢在父亲之前,高兴地摘下苦瓜,掰开皮,露出丰厚红软的果肉来,小小的馋嘴忍不住尝了一口,呀,好甜,清香纯正的甜,咽一下,直渗到骨子里去了。我有点百思不解,便问父亲,父亲告诉我说,这是苦瓜的本质﹣﹣﹣一生漫长的等候,终于苦尽甘来。

⑧一年的苦瓜由鲜变枯老,瓜藤由翠绿变枯萎。父亲也一年年变苍老了。很多时候,我看见父亲坐在屋前的空坪上,坐在苦瓜生长的土地上,像深深怀念什么似的。我想,是不是这一生清苦而淡然的苦瓜让父亲变老的?

⑨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明白了父亲的苦瓜情结,自己也喜爱上它了。我特别欣赏苦瓜藤那奋勇向上、蕴藏无限生命力的精神,更欣赏苦瓜那经历漫长等候、苦尽甘来的品性。父亲就如同那苦瓜,虽年老但仍积极向上、以苦为乐,而今儿女成家立业、安稳幸福,父亲不也是苦尽甘来吗?

(原文有改动)

(1)选文以“父亲和苦瓜”为题,有什么作用?

(2)选文第②段加点词语富有表现力,请赏析其表达效果。

(3)选文第⑦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4)选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写出两点即可)

(5)选文开头说“我却对它没有什么好感”,结尾写道“自己也喜爱上它了”,这运用了什么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妙处?

(6)请结合选文主旨和自身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选文之后的感受。

来源:2020年辽宁省丹东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0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文章题目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