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语言基础知识
字音 字形
多音字
易误读常见字
注音
常见易错字
汉字临摹
根据拼音写字词
字典、词典的使用
词性 词义
词性
字词的含义
词义辨析
近义词 反义词
关联词语
正确使用词语
选字组词
词语感情色彩
词语的感情色彩
短语 成语
并列短语
偏正短语
动宾短语
动补短语
主谓短语
介宾短语
特殊短语
短语类型
成语
句子 标点符号
单句
复句
划分句子成分
提取句子主干
句式转换
标点符号
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及运用
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语言表达及应用
语言的应用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排列句子顺序
扩写语句
压缩语段
续写 补写 改写句子
选词造句 造段
仿写语句
对联
病句辨析与修改
口语交际
新闻 广告 标语
图(表)文转换
情景对话
综合读写
现代文阅读
记叙文阅读
写作手法
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
文章题目
描写方法
内容主旨
句段分析
环境描写
人物分析
文章结构分析
阅读开放性问题
记叙文阅读综合
散文阅读综合
小说阅读综合
说明文阅读
说明类型
说明顺序
说明结构
说明方法
说明对象
概括说明内容
说明文阅读综合
科普阅读综合
议论文阅读
议论文三要素
提取论点
论据作用
概括论据
补充论据
论证结构
论证语言
论证方法
论证方式
论证过程
议论文开头
议论文阅读综合
比较阅读综合
新闻阅读
新闻的构成
新闻标题
新闻导语
提取新闻信息
新闻评论
新闻阅读综合
材料阅读
古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通假字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文言实词
文言虚词
判断句式
被动句式
倒装句式
省略句式
课内文言文阅读
课外文言文阅读
朗读节奏划分
古代文化常识
文言断句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综合
诗歌阅读
诗歌抒情方式
诗歌意象分析
诗歌题材分析
诗歌炼字炼句
诗歌关键词句
诗歌意境鉴赏
诗歌人物形象
诗歌写作手法
诗歌思想情感
咏物诗
咏志诗
贬谪诗
哲理诗
诗歌阅读综合
名篇名句默写
山水田园诗
怀古咏史诗
送别离别诗
边塞征战诗
托物言志诗
思乡怀人诗
即事感怀诗
爱情闺怨诗
羁旅诗
名著阅读
名著人物
名著情节
名著评价
名著综合
文学常识
作文
应用文
书信类
笔记类
公文类
宣传类
告示类
礼仪类
契据类
传志类
作文的类型
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
话题作文
材料作文
小作文

从下面词语中至少选用两个词语,并且至少用上一种常见修辞手法,写一段描写人物外貌的话,不超过80字。(4分)
红润憔悴面善羸弱笑容可掬瘦骨嶙峋花枝招展

来源:2013-2014学年广东江门福泉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语言表达
  • 难度:较难

渐暖的空气,破冰的流水,吐芽的苞蕾……这些春的使者,驱散了料峭的寒风,送来了温暖的气息。被风簇拥着的春天生机勃勃,被春天拥抱着的校园缤纷亮丽。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你眼中校园的春天。(120字左右)

来源:2013-2104学年江苏无锡南长区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语言表达
  • 难度:较难

17、请从以下提供的词语中选用至少三个词语写一段描绘课堂情景的话,要求句子通顺,语意完整,合乎情理,字数在40-60之间。
兴致盎然对答如流味同嚼蜡充耳不闻昏昏欲睡渊博惬意烦躁

  • 更新:2022-09-04
  • 题型:语言表达
  • 难度:较难

襄阳正在创建全国卫生城市,星期六,学校组织部分学生到社区做保洁工作。小明认为卫生应该“各人自扫门前雪”,我们去保洁只会助长居民的懒惰。作为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你将这样劝说小明:

来源:2014年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语言表达
  • 难度:较难

丰润中学校团委于3月5日组织全校学生开展了“学习雷锋,美化环境”活动。
作为校报通讯员,请你写一则消息,报道此次活动的情况。(自拟题目,内容符合要求,语言通顺,150—200字)

来源:2014年北京市平谷区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语言表达
  • 难度:较难

小作文
很快你就初中毕业了,三年来,你的妈妈和爸爸为你学习与成长付出了很多很多,请你给妈妈(或爸爸)写一段感谢的话。
要求:要写明感谢的内容,表达感谢的心意,语言准确得体,不出现真实姓名,不超过200字。

来源:2014年北京市密云区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语言表达
  • 难度:较难

综合运用(共6分)
【我参与我知晓】
材料一:“我家在河东,而工作单位却在河西。现在,我坐公共汽车上班,每趟耗在路上的时间至少得1小时。要是赶上堵车,两个多小时也是有的。”市民夏先生说, 地铁开通后,他就不必再担心因堵车而上班迟到了。
材料二:有一位资深媒体人士说:“地铁的开通当然会给市民生活带来一定的改变,地铁带来的便捷,人们和家人可享受更多的幸福时光,朋友有更多相聚时刻。 它的建设将会让我们城市的人居品质进一步提升。”
材料三:“地铁一响,黄金万两”。家住高铁新城白沙湾嘉园小区的符先生,对于地铁二号线的运营充满期待。“我是盼着地铁开通后房子升值,升值后我再把房子卖掉,在河西再买一套。”记者调查发现,近期长沙二手房市场地铁房源并不多,不少市民“捂房不卖”,坐等地铁的开通带来物业的升值。
材料四:有学者认为:“地铁改变的不仅仅是一座城市的速度,还有城市的格局。地铁从时间和空间上缩短了区域距离,也就拓宽了城市发展的空间。”“地铁延伸到哪里,财富就涌向哪里。其实,地铁打通的不只是一条交通路线,还打通了一个城市的经济命脉。”
请根据上述四则材料,结合你的探究,说说“地铁时代”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
好处呢?请至少写两点。


【我关心我建议】
①、长沙即将进入“地铁元年”,在地铁票价定价听证会上 ,消费者代表刘岳因为工作原因,接触学生和老人比较多,因此她希望对学生和老人能有票价的优惠措施。
对此,你有什么好的具体建议?请提出至少一条。
 
②、为了提醒乘客文明乘坐地铁,安全出行,有关部门向市民征集“温馨交通提示语”, 请你拟写一条,字数在15字之内。

来源:2013—2014学年湖南长沙长郡教育集团初三第三次限时训练语文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语言表达
  • 难度:较难

阅读下面漫画,根据要求答题。

为这幅漫画拟一标题,不超过7个字。

用简洁的语言说明画面内容。

  • 更新:2022-09-04
  • 题型:语言表达
  • 难度:较难

口语交际。
近年来,智能手机等触控式智能设备迅速进入人们的生活,并获得每个年龄段人的青睐——中国已迎来“触屏时代”。据报载,2013年全国约1亿未成年人使用手机上网。春节,中学生莉莉和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期间她一直低头玩着手机,兴奋时还笑出声来,旁若无人。母亲责怪她没和家人聊聊自己在学校的近况,埋怨道:“现在的孩子,一个个都是手机不离手,到哪里一坐下来就开始玩手机,也不知道在玩什么。”父亲也感叹道:“唉,怪不得网上流行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请你在正确理解画线句子的基础上,以莉莉好友的身份,写一段劝说她的话。(30字左右)

  • 更新:2022-09-04
  • 题型:语言表达
  • 难度:较难

综合性学习活动
【材料一】每年四月是我国“全民读书月”。一个爱阅读的民族,才能真正铸就过硬的软实力。
【材料二】湖北省著名的百岁将军童陆生,他的健康经验有“三乐”,即心宽为乐,读书为乐,助人为乐。他深知读书可以陶冶性情,延缓衰老。至今,他除了读医学、文学杂志外,还整理出多个诗集和回忆录。
【材料三】《语文课程标准》向中学生推荐了几十本经典必读书目,但遗憾的是,我们常常看到许多中学生的经典阅读只停留在根据古典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上。
请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概括出一个共同的结论。
针对材料三中的中学生读书现象,学校准备开展“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的主题活动。
①请你为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②如果让你去请材料二中的童陆生将军到学校为全校师生作报告,你准备怎样对他说?
读经典,请你从《论语》、《西游记》、《名人传》三部作品中任选一部,拟写一句推荐语。
示例:《水浒传》——从传奇的故事中感受惟妙惟肖、个性鲜明的英雄群像。

  • 更新:2022-09-04
  • 题型:语言表达
  • 难度:较难

综合性学习
针对“现代阅读风气不盛”的现状,请你结合下则材料,给家长提两条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建议。
2011年4月公布的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显示:我国O一8周岁儿童的家长平均每天花费约22.78分钟陪孩子读书,有43.2%的家庭平均每天由家长陪孩子读书的时间在20分钟以上。近四成(39.4%)家长半年内会带孩子逛一次书店,其中27.1%的家长会在1—3个月内带孩子逛一次书店;有近三成(27.9%)的家长表示从未带孩子逛过书店。
①、;
②。

  • 更新:2022-09-04
  • 题型:语言表达
  • 难度:较难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7 分)
兴化某学校七年级(2)班要开展一次以“千垛菜花节”为主题的宣传活动,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一条标语。(20字之内) (2分)
我们兴化是一个农业大市,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野生动物很多,请列举出其中的两种。假如你看到家人在家里或饭馆里吃野生动物,你该怎样劝说他们呢?(5分)

来源:2014年江苏省兴化市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语言表达
  • 难度:较难

表达与交流 
21、阅读以下材料,谈谈你对“老人摔盘子离席”这一事件的看法。(80字左右)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这是网上流传很广的一句话。
当这句话成为现实时,多少会有一些悲凉。近日,青岛市民张先生与弟弟妹妹相约带着孩子
去父母那里吃晚饭,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说说话,但面前的孩子们却个个抱着手机
玩,老人受到冷落后,一怒之下摔了盘子离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更新:2022-09-04
  • 题型:语言表达
  • 难度:较难

标题:
辩题:正方:“读图”大行其道,利大于弊
反方:“读图”大行其道,弊大于利
主持人:有人说,我们现在处于一个读图的时代。无论是报纸、杂志还是网络、手机,在我们打开它的一瞬间,弹出窗口跃入我们眼帘的无一不是图像。我们无法否认图像处在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是“读图”大行其道,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我们首先有请正方一辩和反方一辩进行观点陈述。
【观点陈述】
正方一辩:我方认为“读图”大行其道,利大于弊。首先图像的优点是生动形象,信息量大,进入“读图时代”,满足了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对于知识、新闻、故事、娱乐等信息的需求。其次,图像直观、使人印象深刻的特点节省了阅读时间。还有,在解释真相、还原真相时有着重要的作用,即所谓“有图有真相”。最后,图像传播能够更凝练、更简洁地表现对象,往往洋洋数千言、数万言的文字篇幅,只需一两幅画面就能表达。这种直观、形象、快捷、省时的特点,比长时间地啃书本要轻松省力许多。
反方一辩:我方认为“读图”大行其道,弊大于利。图像的特点是浅显易懂,人们面对图像往往缺乏深入的思索和品味,而是被动地接受。曾有专家忧心忡忡地指出,如果人们把大量的时间消耗在读图上,很容易造成全民思维能力的下降。不仅如此,“读图”不能也不应该替代“读书”,否则,人类的阅读功能会因之而退化。文字的阅读给读者提供跟多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而读图正是缺少这样的“留白”。另外图像充斥电视和网络,许多儿童是由电视图像“抱大”的,不少青少年沉溺于网络游戏和影视的感官刺激中不能自拔,可以说,人们为读图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得不偿失。
【自由辩论】
主持人:下面进入自由辩论,时间5分钟,由正方开始。
正方二辩:我们的祖先在没有文字之前,也是用图的,所谓“结绳记事”就是形象思维、直观思维。例如一份繁琐的工作文件,如果加入一个树状图,各项步骤立刻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可以缩短阅读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反方二辩:我们不否认图像的便利,但是当“读图”大行其道,媒体、网络就会刻意迎合读者庸俗、猎奇的心理,制作各类虚假浮夸的图像,使标题夸大其词,使图像充斥眼球。我们就会分不清什么是虚假什么是真实。
正方三辩:我想问一下对方辩手,如果世界杯足球赛、NBA篮球赛光用文字的方式看起来会是什么样?我们的电影电视都变成了文字,那我们不是退回到以前去了吗?
反方三辩:话不能说得这么绝对,而且事实也不可能这样。很多人把电影、电视统统归为图像,他忘掉了文字在里面,文字是它的生命力所在,没有文字的图像传播是无法想象的。
正方四辩:图像,并不仅仅只局限在一个很简单的卡通,或者是广告里面,它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当我们观看新闻报道、足球比赛的时候,我们几乎全程现场目击,这是因为我可以看到大量现场的图像。“读图”使我们长见识,使我们与这个世界同步。

反方四辩:(出示图表)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调查网,对11671人进行调查,由图可见当今学生阅读名著方式的状况是:。图像始终停留在简单浅显的层面,我们读书的时候,可以掩卷沉思,可以让我们的思想去历险,去遨游。看10万条精美的广告和看10万本书的人是截然不同的。
正方三辩:但我们不能否认,在历史上,人类屡屡因为某些文本信息的丢失和文本理解的错误而蒙受巨大的损失,至今仍无法弥补。如果秦朝就有读图时代,相信我们对历史、对文物、对当年生活场景等等的了解,会比现在好很多。人们可以看图,而不必通过看文字来了解历史真相。
【总结陈词】
主持人:自由辩论时间已到,请双方辩手进行总结陈词,从反方开始。
反方四辩:我方坚持认为“读图”大行其道,弊大于利。在今天,与其说“读文”是火种,还不如说是一种精神食粮,满足了人们深层思考的需求,这就是“读文”所代表的使命。
正方四辩:我们最终的结论是,“读图”大行其道,利大于弊。

主持人:今天的辩论就要结束了,但是这个话题,将一直受人关注。我手头就有一本刚刚出版的图画版《红楼梦》,整页整页都是精美图画,只在这小角落里有一点点文字。请问在座的听众们,喜欢这样的《红楼梦》吗?这个问题就留待大家回去思考。
仔细阅读全文,为其选择一个合适的标题。()

A.读图时代 B.“读图”大行其道,弊大于利
C.“读图”大行其道,利大于弊 D.关于“读图”利与弊的辩论

反方四辩在【自由辩论】中出示了一个图表,请你根据图表,探究当今学生阅读名著方式的状况,填入该段空格内。
请结合下面材料,仿照【总结陈词】部分反方四辩的话,补充正方四辩的总结。(4分)
材料:在今天,有人说“读图”是一种快餐文化,但是对于社会大众来说,“读图”是在一定层面上的大众的文化传播,满足人们日益快捷的生活需要,“读图”时代的来临可以说给我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极大的变革。
针对主持人最后所提的问题,如果你是其中一位观众,你会如何回答?请结合本文,说出你的观点和理由。

来源:2014年浙江省温州地区试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语言表达
  • 难度:较难

综合性学习。
留守儿童近半因父母外出打工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精神上和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为了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景山中学团委开展了“走近留守儿童”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面任务:
【方案设计】本次活动的成功举行离不开合理的安排,语文老师已设计好了两种活动形式,请你帮他再设计两个。
活动一:班主任、辅导员开展“每月一访”活动。
活动二:开展“手拉手”同学结对、师生结对互助活动。
活动三:             
活动四:             
【图片探究】阅读下面两幅关于留守儿童的图片,写出你从中探究出的结论。

【口语交际】远在广州工作的父母担心吴玥的安全,要求她每天放学及时回家,不要外出。吴玥觉得生活很枯燥、单调,听说社区成立了“留守儿童活动中心”,非常想去参加。于是,她给爸爸打电话说:“              ”爸爸说:“好的,你去吧!”

  • 更新:2022-09-04
  • 题型:语言表达
  • 难度:较难

初中语文语言表达及应用语言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