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语言基础知识
字音 字形
多音字
易误读常见字
注音
常见易错字
汉字临摹
根据拼音写字词
字典、词典的使用
词性 词义
词性
字词的含义
词义辨析
近义词 反义词
关联词语
正确使用词语
选字组词
词语感情色彩
词语的感情色彩
短语 成语
并列短语
偏正短语
动宾短语
动补短语
主谓短语
介宾短语
特殊短语
短语类型
成语
句子 标点符号
单句
复句
划分句子成分
提取句子主干
句式转换
标点符号
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及运用
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语言表达及应用
语言的应用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排列句子顺序
扩写语句
压缩语段
续写 补写 改写句子
选词造句 造段
仿写语句
对联
病句辨析与修改
口语交际
新闻 广告 标语
图(表)文转换
情景对话
综合读写
现代文阅读
记叙文阅读
写作手法
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
文章题目
描写方法
内容主旨
句段分析
环境描写
人物分析
文章结构分析
阅读开放性问题
记叙文阅读综合
散文阅读综合
小说阅读综合
说明文阅读
说明类型
说明顺序
说明结构
说明方法
说明对象
概括说明内容
说明文阅读综合
科普阅读综合
议论文阅读
议论文三要素
提取论点
论据作用
概括论据
补充论据
论证结构
论证语言
论证方法
论证方式
论证过程
议论文开头
议论文阅读综合
比较阅读综合
新闻阅读
新闻的构成
新闻标题
新闻导语
提取新闻信息
新闻评论
新闻阅读综合
材料阅读
古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通假字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文言实词
文言虚词
判断句式
被动句式
倒装句式
省略句式
课内文言文阅读
课外文言文阅读
朗读节奏划分
古代文化常识
文言断句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综合
诗歌阅读
诗歌抒情方式
诗歌意象分析
诗歌题材分析
诗歌炼字炼句
诗歌关键词句
诗歌意境鉴赏
诗歌人物形象
诗歌写作手法
诗歌思想情感
咏物诗
咏志诗
贬谪诗
哲理诗
诗歌阅读综合
名篇名句默写
山水田园诗
怀古咏史诗
送别离别诗
边塞征战诗
托物言志诗
思乡怀人诗
即事感怀诗
爱情闺怨诗
羁旅诗
名著阅读
名著人物
名著情节
名著评价
名著综合
文学常识
作文
应用文
书信类
笔记类
公文类
宣传类
告示类
礼仪类
契据类
传志类
作文的类型
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
话题作文
材料作文
小作文

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对偶、借代)

B.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比喻、拟人)

C.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设问)

D.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排比、反复)

来源:2017年四川省巴中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判断及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浩荡离愁白日斜”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愁绪的繁多、深广、延绵不绝。

B.“沉鳞竞跃”“锦鳞游泳”“呷浪之鳞”均以鳞代指鱼,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生动具体,形象鲜明,使事物特点更加突出。

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运用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深刻地表达出诗人面对国家危亡、亲人离散的痛苦。

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结构匀称。

来源:2016年四川省宜宾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盼钯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反复、拟人)

B.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比喻)

C.问君能有儿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设问)

D.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对偶、排比)

来源:2016年四川省巴中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汉语知识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青岩古镇入选‘中国古镇’特种邮票。”句中“入选”和“邮票”依次是动词、名词。

B.“贵州人文精神”“百鸟朝凤”“粽香浓郁”依次是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

C.“2016年5月25至29日,‘数博会’在贵阳举办。”句中“在贵阳”是状语。

D.“盲人女教师刘芳就像一朵开在大山深处的百合花。”这句话的修辞手法是比喻。

来源:2016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B.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C.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D.他长得太像他父亲了

来源:2016年贵州省毕节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C.如果生命是树,尊严就是根;如果生命是火,尊严就是燃烧;如果生命是鹰,尊严就是飞翔。

D.人们都叫他“华仔”,因为他很像刘德华。

来源:2016年甘肃省天水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运用对偶的相关知识将下面两联诗句补充完整,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万壑 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 白雪香。

A.有声 开花B.声声 花开C.声声 开花D.有声 花开

来源:2020年西藏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对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设问)

B.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排比)

C.她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比喻)

D.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扬扬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拟人)

来源:2019年西藏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下列语文知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大数据改变了贵州,其实,贵州不是也改变着大数据吗?”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B.“拒绝毒品”“品行端正”“交通安全意识”依次是动宾短语、主谓短语、偏正短语。

C.“在贵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句中“在贵州”是定语。

D.“苗绣;蜡染;银饰等民族艺术品展现了多彩的贵州文化。”句中分号应该改为顿号。

来源:2018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下列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排比)

B.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比喻)

C.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通感)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设问)

来源:2017年贵州省黔南州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汉语知识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贵阳市正式开通全国首条青少年禁毒教育热线。”句中加点的词依次是动词和名词。

B.“女排夺冠”“丝绸之路”“登顶珠穆朗玛峰”依次是主谓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

C.“贵州平塘‘天眼’位居‘中国首批十大科技旅游基地’榜首。”句中划横线的部分是定语。

D.“天舟一号只送货、不载人,被形象地称为‘太空快递员’。”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来源:2017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B.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

C.阶梯教室里好像是班主任在开会

D.面对青春时光,我们必须坚持一个信念:珍惜,珍惜,再珍惜

来源:2017年贵州省毕节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读语段,找出表述有误的一项(  )

人生有一首诗,当我们拥有它的时候,往往并没有读懂它;而当我们能够读懂它的时候,它却早已远去。这首诗的名字叫青春。

青春是那么美好,在这段不可复制的旅途当中,我们拥有独一无二的记忆。(  )它是迷茫的、孤独的、不安的,还是欢腾的、炽热的、激越的,它(  )是最闪亮的日子。

雨果曾经说,谁虚度了年华,青春就将褪色。是的,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不是用来挥霍的。只有这样,当有一天我们回首来时路,和那个站在最绚烂的骄阳下曾经青春的自己告别的时候,我们才可能说,谢谢你,再见。

A.结尾处“谢谢你,再见”中的“你”指的是“那个站在最绚烂的骄阳下曾经青春的自己”

B.“青春是那么美好,在这段不可复制的旅途当中,我们拥有独一无二的记忆。”这句话中的“那么美好”和“独一无二”两个短语结构一致

C.文中括号内可填入的关联词依次是“不管”“都”

D.“人生有一首诗,当我们拥有它的时候,往往并没有读懂它;而当我们能够读懂它的时候,它却早已远去。这首诗的名字叫青春”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来源:2017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