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一条公路沿河而行,在路过村庄的时候,能看到的都只是片瓦只檐, 只有偶尔顺着那条进村的小路往里延伸,你才会发现原来村庄的内涵如此丰富。小路可以一直延伸到山沟沟的最深处,而村里的家家户户,就在这条小路的两边挨挨挤挤、泾渭分明地做着邻居。

炊烟是农村最美的一张名片。薄雾轻笼的早晨,一根根或细长或粗短的烟囱里,冒着淡淡蓝蓝的细腻烟雾,这烟雾一缕一缕地汇聚起来,_____在农家小院的房舍屋檐上,         在原野的庄稼树木上,更____在整个村子的上空,____成一片小云,小村仿若仙境。风吹过,这些仿佛蜃气又好像雾霭的轻烟渐淡,最后消散无踪。这时候,村子终于脱去了如纱般的睡衣,彻彻底底清醒了过来。 跳脱的鸡,蹒跚的鸭,稳重的牛,乱窜的猪狗,上学的稚子,劳作的大人,都在揭示着村庄的活力。 而黄昏的炊烟,又有一种别样的艳丽。红彤彤的夕阳给小村镀了一层金边,这个时候,从错落有致的房顶袅袅升起丝丝缕缕,在晚霞的照射下,缭绕在炊烟里的小村落里,升腾着一种朴实,一种单纯,这烟就像这越发落寞的村落,古朴、恬静、温暖。在炊烟的呼唤下,人们或者行走,或者"突突"地开着蹦蹦车,从山间、田里、河畔顺着村道走回来,(  )。

(1)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A.笼罩

弥漫

萦绕

凝结

B.凝结

弥漫

萦绕

笼罩

C.弥漫

萦绕

笼罩

凝结

D.萦绕

笼罩

凝结

弥漫

(2)下列各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薄雾轻笼""轻烟渐淡"是主谓短语,"细腻烟雾"是偏正短语。

B.

"小路可以一直延伸到山沟沟的最深处。"中"山沟沟的最深处"是句子的宾语。

C.

"只有偶尔顺着那条进村的小路往里延伸,你才会发现原来村庄的内涵如此丰富。"是一个条件关系的复句。

D.

句子"跳脱的鸡,蹒跚的鸭,稳重的牛,乱窜的猪狗,上学的稚子,劳作的大人,都在揭示着村庄的活力。"其中"揭示"一词换作"彰显"更合适。

(3)下列句子补写在文中括号里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炊烟的方向,就是家的方向

B.

有炊烟的地方,才是人间

C.

忽然想起了那个小村子里的炊烟

D.

或许不会关注司空见惯的炊烟

来源:2021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8-20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春节起源于 殷商 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 祭祖 活动,是中国最盛大、最 热闹 、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

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是一年的开始。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年节古称"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 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现代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又叫做过年。其实,年和春节的起源是不同的。

那么,"年"究竟是怎么样来的呢?民间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的是,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要觅食人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甩牛鞭子,"年"被啪啪的鞭声吓得jīng huāng shī cuò。它 到另一个村庄,又被一家门口晒着的大红衣裳吓得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溜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dǐ yù它的方法,如放鞭炮,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另一种说法是,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② 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以"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中写出汉字。

jīng huāng shī cuò        dǐ yù

(2)给加点字注音。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传统节日""觅食人肉""吓得逃跑""风调雨顺"四个短语的类型各不相同。

B.

在画线句①中,加点词"殷商""祭祖""热闹"的词性分别是名词、动词、形容词。

C.

根据文意,文中提到的"春节""元旦"和"年"的日期是同一天。

D.

画线句②是一个复句,两个分句之间属于因果关系。

来源:2021年甘肃省武威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7-30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短语类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