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自然地理
宇宙中的地球
天文学中的距离单位
天体及天体系统
地球的宇宙环境
太阳系及八大行星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
太阳能量的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大气的结构及太阳活动的类型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自转的特征
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
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
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及计算
日期和国际日期变更线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和速度
黄赤交角的概念及图示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四季和五带的形成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圈层结构
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人类宇宙观念的发展
宇宙探测
地球的普通性
晨昏线的判读及应用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大气的组成
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运动的原因和风的受力分析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
锋面系统与天气
气压系统与天气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天气图
保护大气环境的意义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水循环的意义
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海水温度和盐度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洋流的概念和类型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
洋流的成因和地理意义
海洋环境问题以及保护措施
地壳的物质组成
矿物和岩石的关系
三大类岩石的成因
三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板块构造学说和板块构造示意图
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
地壳物质循环及其对地表的影响
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
土壤的形成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气候类型的判读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表现
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布规律
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地域分异规律和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乡村和城市的起源
城市的形成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主要自然资源的特征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自然灾害类型、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灾害防治
新能源的开发
中国耕地资源的分布、开发利用现状
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
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人文地理
人口与城市
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城市地域结构
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城市化的标志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影响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影响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交通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
影响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其作用
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选择
城市的道路交通网络
互联网等电子传输手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城市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
金融和贸易的国际联系及特点
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其全球性和地域性
环境问题的后果
环境问题的本质以及产生的主要原因
环境问题与人口、资源问题及发展的相互关系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途径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与国情相适应的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型
中国的领土组成
区域地理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区域的含义
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区域发展阶段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
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环境问题的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流域开发建设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能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工业化和城市化产生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大都市的区域辐射功能
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发展
“一带一路”战略
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
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内容
地理信息技术在现代生产、生活中的意义
常用地图投影及不同地图的特点和用途
遥感的基本工作原理
遥感图像在地图制作中的作用
遥感的主要功能
GPS的基本工作原理
GPS在交通领域中的应用
GPS在旅游领域中的应用
GPS在导航领域中的应用
GPS在军事、野外勘探等领域中的应用
GIS的基本功能
地图数字化的基本方法
GIS软件中建立数据表
GIS软件中改变图层显示的方法
GIS的查询方法
用GIS软件制作、输出专题地图
浏览网络GIS地图,查询有关信息
3S技术的综合应用
数字地球、数字城市的含义
宇宙与地球
宇宙
“宇宙大爆炸”假说的主要观点
恒星演化的主要阶段及其特点
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意义
天球坐标系简图
星图
星空季节变化的基本规律
太阳系和地月系
太阳的圈层结构
太阳系的组成以及八大行星的基本特征
月球概况及其运动特征
月相图
月相变化规律
月相变化与潮汐变化的关系
地球的演化
地质年代的划分
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壳运动
不同地质年代的成矿规律和生物演化简史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海陆分布及地表形态特征的原因
地表形态的变化
地表景观图
常见地貌类型的主要特征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海洋地理
海洋和海岸带
海底地形图
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
海岸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海平面变化的影响
海洋开发
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海洋化学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潮汐能、波浪能等的特点
海洋能的开发前景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开发利用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及其主要方式
海洋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
风暴潮的成因及其危害与应对措施
海啸的成因及其危害与应对措施
海洋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危害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
海洋权益
内水、领海和毗连区的概念
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
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
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建立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性
旅游地理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旅游资源的内涵
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及其重要价值
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
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
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以及它们的相互影响
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的规划设计
旅游点的选择和合理的旅游路线
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与旅游安全的关系
旅游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旅游与区域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现代旅游的特点和要素
城乡规划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中外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城市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
不同国家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点及其意义
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乡村聚落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乡村集市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城乡分布、规划
现代城市的空间形态、景观特色及其变化趋势
村镇的空间形态、景观特色及其变化趋势
如何实现城镇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
保护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所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城乡规划对于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
项目选址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
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
城乡规划中工业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
城乡规划中农业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
城乡规划中交通运输业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
城乡规划中商业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
城乡规划中文化业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
城乡建设与生活环境
城乡人居环境的基本评价内容
房地产开发的地理区位因素
居住小区的环境特点与结构功能
商业布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不同商业部门布局的特点与功能
不同的城市交通网络的特点
文化设施布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自然灾害与防治
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台风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寒潮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干旱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洪涝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带来的主要危害
自然灾害、防灾与减灾
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信息技术在灾害预测、灾情监测评估中的作用
自然灾害的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
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人类利用高科技趋利避害的远景
环境保护
环境与资源
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非可再生资源耗竭采取的相应措施
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保护措施
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
可再生资源的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
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环境污染与防治、管理
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
中国环境管理政策体系
中国环境法规体系

读长江流域图示意和50年代到90年代长江流域某些地理要素变化表,回答下列问题。

50年代和90年代长江流域某些地理要素的变化

 
流域水土
流失面积
森林覆盖率
主要湖泊
蓄水容积
湖泊面积
50年代
36.38万平方千米
(1957年)
22%
(1957年)
洞庭湖
293亿立方米
洞庭湖
4300平方千米
90年代
79.94万平方千米
(1986年)
10%
洞庭湖
174亿立方米
洞庭湖
2600平方千米

(1)长江流域是我国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最为集中的地区,请写出A、C两处商品粮基地和该流域棉花和油料作物基地名称。
商品粮基地:A                            ;C                              
商品棉基地:                             ;                               
油料作物基地:                               
(2)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多亿元。但人民发现1998年长江洪水最大流量比1954年多1万多立方米1秒,水位创历史最高起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这一现象的人为原因。
                                                                     
                                                       
(3)为实现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当前应该采取哪些主要措施?
                                                                           
                                                       

  • 更新:2020-03-18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中等

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山西省,从价格看,2002年1吨煤的平均价格为160多元,如果按平均发电煤耗400克/千瓦时测算,1吨煤可发电2 500千瓦时。目前,山西省向外省输电的价格为245元/千千瓦时。
材料二  图3—3—6是山西省煤炭外运线路图,图3—3—7是山西省能源调出结构的变化图。

(1)山西的煤主要靠铁路运输和海上运输,图中两条与海港相连接的运煤铁路干线分别是                                                   
(2)材料中,除输煤外,将山西能源输出的另一途径是               。
(3)输煤和发电各有利弊,试从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两个方面分析当地输煤和发电的利弊。                                                        
                                                        

  • 更新:2020-03-18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中等

2004年10月,我国最大的炼铝企业在山西破土动工。读山西及黄土高原地区工业投资结构图,完成有关问题。

(甲:各工业行业的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乙:能源工业各行业的投资占能源工业总投资的比重(%);丙:冶金工业各行业的投资占冶金工业总投资的比重(%))
(1)从图中可看出         工业是山西及黄土高原地区的主导工业。这种投资结构的形成主要是由高原地区丰富的                   资源决定的。
(2)炼铝工业的布局指向型应是:(       )

A.原料 B.市场 C.动力 D.技术

(3)该地区的能源工业中,电力工业投资已与煤炭工业相似,这种投资构成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中等

发源于祁连山的弱水经河西走廊,最终流人内蒙古自治区境内。下图为“河西走廊弱水流域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流域地处我国三大自然区的___________________       区。
(2)弱水年总径流量为43亿立方米,在河西走廊绿洲农业灌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径流量较为丰富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弱水下游流人甲、乙两湖,乙湖已于上世纪后期彻底干枯,成为沙尘暴的源地之一。造成这一结果的人为因素主要有______     、________   、______    、                                   
                                                 。
我国荒漠化防治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中等

读“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图”(图2-2-15),回答下列问题:(共10分)

填出图中各字母代表的早期城市分布地区的名称:
A                   ,    B                   
C                   ,    D                    。(每空1分,共4分)
据图分析世界早期城市:从地形和水文条件看,大多分布在                   上;从纬度位置看,大多分布在      半球          纬度范围内。这些地区一般都有肥沃的          和便利的         ,因此逐渐成为农业生产水平的先进地区,能为城市提供大量的             。(每空1分,共6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中等

下图是“某城市简图”。当地夏半年盛行东南风,冬半年盛行东北风。读图,完成下列要求。(共10分)

用连线将该城市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绿地分别与相应字母符号连接,以示合理的厂址选择。(连对一项一分,共4分)
商业区              A
工业区              B
居住区              C
绿 地              D
用连线将该城市水厂、污水处理厂、重型机器厂和印刷厂分别与相应数字符号连接,以示合理的厂址选择。(连对一项一分,共4分)
水厂               ①
污水处理厂         ②
重型机器厂         ③
印刷厂             ④
在A、B、C、D四区中,土地价格最高的应是________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中等

读图2“某小区垃圾收集点(小圆圈)布局示意”,回答问题。(共10分)

垃圾收集点布局,在选址上存在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言之有理即可,每点2分,共4分)
收集点选址应考虑的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言之有理即可,每点2分,共6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中等

读下图,回答问题。(共10分)

图1                             图2
图1为某城市郊区农业区位图,计划布局以下农业区:
①粮食产区 ②花卉蔬菜园艺区 ③乳肉家禽畜牧业区 ④果树林区
合理的布局是(填代号)
A为________,B为________,C为________,D为________。(每空2分)
布局②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2分,言之有理即可,至少答出两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人口统计图表,计算并回答问题。(共10分)

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    ‰;在A、B、C三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国
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2004年约6‰)相似的是         国。(每空2分)
与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类似的国家主要分布于     (单项选择)

A.非洲 B.亚洲
C.欧洲 D.北美洲

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在图2中标出A点,以表示A国15岁以下、65岁及以上人口年龄构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中等

右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该地区某种农产品的主要产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阴影部分表示的农产品为     (选择填空)。描述其分布特点。
A.茶叶    B.玉米    C.稻米     D.天然橡胶
(2)说出该地区农产品生产单产高但商品率低的主要原因。
(3)A是   河,该河下游流域栽培有世界著名的“浮稻”(高稻谷可随水位涨落漂移),“浮稻”反映了该河的怎样的水文特点?                                 这种特点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4)B城市所在国家积极引进外资。如果在该市新建工业区应布局在该市的         位置,下列外商投资企业最适宜在该国发展的是                                         
A.钢铁厂  B.服装加工厂 C.石油化工厂  D.造船厂

  • 更新:2020-03-18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中等

下图为世界某一区域简图,MN表示晨线,与30°E经线所成的角为15°,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中晨昏线表示昏线,表示     季(冬或夏),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不定选)

A.北京天安门广场的旗杆影子变长
B.75°S以南地区刚好是极夜
C.C海域绝大部分地区太阳高度小于等于零
D.世界上最大的港口正盛行东南风

E、珀斯的气候特点是温和多雨
F、新加坡昼夜等长
(2)若图中等值线表示D河流域等降水量线分布,简要说明D河流上游地区降水丰富的影响因素。
(3)一艘油轮从波斯湾出发,走最近航线到欧洲鹿特丹港,分析此航程中油轮可以节省燃料的海域及其原因。
(4)E为世界著名的水利工程是        。水坝是一项集防洪、灌溉、航运、发电为一体的综合利用工程,然而它的建设却破坏了D河流域的生态平衡,造成了一系列灾难。试分析其不利影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中等

干旱灾害是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图14反映了我国1950-1991年间不同区域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全年旱”的地区是     区(写序号)。③区旱灾主要出现在夏、秋季节,试简述其原因。
(2)图中旱灾最严重的地区是       区(写序号),说明判断依据。
(3)图中“旱灾粮食损失量占本区气象灾害粮食损失总量的百分比(A)”最低的地区是
       区(写序号)。影响该区最主要的气象灾害是______________
(4)说明①区春旱引发的最主要的次生灾害及其监测手段。

  • 更新:2020-03-18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中等

读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及分布图(图13),回答下列问题。

图13
(1)我国自然灾害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图中看出,内蒙古自治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试从气候、地形两方面,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多洪涝灾害的原因。
资料:20世纪90年代长江上游西南林区的森林面积比50年代减少了50%以上,地处长江上游的四川省已有50多个县的森林覆盖率只剩3%~5%。金沙江、雅砻江和岷江流域坡度大于25°的旱地占34%,坡度大于35°的坡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23%。洞庭湖的面积从1825年的6000平方公里减少到1985年的2690平方公里。
(4)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加剧长江洪涝灾害的人为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中等

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某地不同时间段城区范围变化及对应的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图14)
 
材料二:世界37个城市人均产值与人均小汽车里程   材料三:漫画《不堪重负》

(1)据材料一分析,甲乙两城市区位都选择在        ,原因是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
(2)三个不同阶段反映了区域的        过程,漫画中反映的问题在香港不太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3)图中两城市的工业区主要向____移动,主要原因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中等

图13是我国某地区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区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发展的不利自然条件主要是_____________,采取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_______。
(2)该地区最适宜发展的工业部门是__________,其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该工业发展后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中等

高中地理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