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自然地理
宇宙中的地球
天文学中的距离单位
天体及天体系统
地球的宇宙环境
太阳系及八大行星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
太阳能量的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大气的结构及太阳活动的类型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自转的特征
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
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
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及计算
日期和国际日期变更线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和速度
黄赤交角的概念及图示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四季和五带的形成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圈层结构
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人类宇宙观念的发展
宇宙探测
地球的普通性
晨昏线的判读及应用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大气的组成
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运动的原因和风的受力分析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
锋面系统与天气
气压系统与天气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天气图
保护大气环境的意义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水循环的意义
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海水温度和盐度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洋流的概念和类型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
洋流的成因和地理意义
海洋环境问题以及保护措施
地壳的物质组成
矿物和岩石的关系
三大类岩石的成因
三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板块构造学说和板块构造示意图
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
地壳物质循环及其对地表的影响
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
土壤的形成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气候类型的判读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表现
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布规律
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地域分异规律和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乡村和城市的起源
城市的形成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主要自然资源的特征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自然灾害类型、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灾害防治
新能源的开发
中国耕地资源的分布、开发利用现状
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
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人文地理
人口与城市
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城市地域结构
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城市化的标志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影响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影响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交通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
影响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其作用
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选择
城市的道路交通网络
互联网等电子传输手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城市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
金融和贸易的国际联系及特点
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其全球性和地域性
环境问题的后果
环境问题的本质以及产生的主要原因
环境问题与人口、资源问题及发展的相互关系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途径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与国情相适应的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型
中国的领土组成
区域地理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区域的含义
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区域发展阶段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
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环境问题的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流域开发建设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能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工业化和城市化产生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大都市的区域辐射功能
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发展
“一带一路”战略
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
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内容
地理信息技术在现代生产、生活中的意义
常用地图投影及不同地图的特点和用途
遥感的基本工作原理
遥感图像在地图制作中的作用
遥感的主要功能
GPS的基本工作原理
GPS在交通领域中的应用
GPS在旅游领域中的应用
GPS在导航领域中的应用
GPS在军事、野外勘探等领域中的应用
GIS的基本功能
地图数字化的基本方法
GIS软件中建立数据表
GIS软件中改变图层显示的方法
GIS的查询方法
用GIS软件制作、输出专题地图
浏览网络GIS地图,查询有关信息
3S技术的综合应用
数字地球、数字城市的含义
宇宙与地球
宇宙
“宇宙大爆炸”假说的主要观点
恒星演化的主要阶段及其特点
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意义
天球坐标系简图
星图
星空季节变化的基本规律
太阳系和地月系
太阳的圈层结构
太阳系的组成以及八大行星的基本特征
月球概况及其运动特征
月相图
月相变化规律
月相变化与潮汐变化的关系
地球的演化
地质年代的划分
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壳运动
不同地质年代的成矿规律和生物演化简史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海陆分布及地表形态特征的原因
地表形态的变化
地表景观图
常见地貌类型的主要特征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海洋地理
海洋和海岸带
海底地形图
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
海岸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海平面变化的影响
海洋开发
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海洋化学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潮汐能、波浪能等的特点
海洋能的开发前景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开发利用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及其主要方式
海洋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
风暴潮的成因及其危害与应对措施
海啸的成因及其危害与应对措施
海洋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危害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
海洋权益
内水、领海和毗连区的概念
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
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
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建立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性
旅游地理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旅游资源的内涵
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及其重要价值
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
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
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以及它们的相互影响
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的规划设计
旅游点的选择和合理的旅游路线
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与旅游安全的关系
旅游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旅游与区域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现代旅游的特点和要素
城乡规划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中外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城市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
不同国家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点及其意义
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乡村聚落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乡村集市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城乡分布、规划
现代城市的空间形态、景观特色及其变化趋势
村镇的空间形态、景观特色及其变化趋势
如何实现城镇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
保护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所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城乡规划对于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
项目选址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
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
城乡规划中工业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
城乡规划中农业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
城乡规划中交通运输业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
城乡规划中商业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
城乡规划中文化业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
城乡建设与生活环境
城乡人居环境的基本评价内容
房地产开发的地理区位因素
居住小区的环境特点与结构功能
商业布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不同商业部门布局的特点与功能
不同的城市交通网络的特点
文化设施布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自然灾害与防治
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台风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寒潮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干旱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洪涝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带来的主要危害
自然灾害、防灾与减灾
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信息技术在灾害预测、灾情监测评估中的作用
自然灾害的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
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人类利用高科技趋利避害的远景
环境保护
环境与资源
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非可再生资源耗竭采取的相应措施
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保护措施
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
可再生资源的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
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环境污染与防治、管理
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
中国环境管理政策体系
中国环境法规体系

图为“美国农业专业化类型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的字母表示的农业类型有商品谷物农业、乳畜业、大牧场放牧业,则
A              B         C            
(2)图中牛奶—蔬菜带考虑的区位因素是                    
其中果蔬、花卉在东南部生产,然后供应东北地区,更体现了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扩展,这只有在                      条件下,才能得以实现。

  • 更新:2020-03-18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中等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A,B两城市之间建有两条公路,分别是国道和地方性公路,据公路建设一般原则判断:公路二是        
(2)根据图中信息,判断A, B, C, D四个小城市中,最先发展成为中等城市的是        
(3)该地区计划在B和D城市之间建设一条新的地方性公路,现有三个方案,     较合理。
(4)该地区有两个天然水系——大青河与小青河,两河均可通航,为了充分发挥水运的潜力,可以修建           来形成本地区的统一内河运输网,如果对该工程进行论证,从运输量和建设的工程量两个方面来考虑,在小青河上对P、Q两地进行比较,你认为选择建在       较为合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中等

把图中的英文字母填入下面的表格中,(每空限填一个字母,每个字母限填一次),使城市用地的功能区合理化

飞机场
 
集装箱港区
 
高新技术开发区
 
海滨度假区
 
生态农业区
 
综合旅游区
 
居民新区
 
出口加工工业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中等

读下面西北某城镇规划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该城镇常年盛行      风,请说明理由:                
⑵该城镇每个小区有无商业中心    ,试述其原因             
⑶该城镇河流的补给水源可能是                。
⑷A处与B处的林带所起的功能分别为                            
⑸该城镇拟建一甲醇厂,请从厂址①和②选出你认为较合适的是         区位 。

  • 更新:2020-03-18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中等

读“我国某城镇周围农业布局示意图”(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城镇位于东北地区,则A地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
(2)若该城镇位于华北地区,A地能否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3)若该城镇为长江三角洲地区,该地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4)若该城镇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该地有一种新颖的混合农业 —             农业,形成该种农业地域类型的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什么?         
(5)若该城镇位于云南省,该地可大力发展花卉园艺业出口创汇,其主要的区位优势是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中等

读“我国某地区等降水量线(单位mm)图”,分析下列问题:                          

(1)图中A地所处地区的优势是“—黑—白—红”。这里的“—黑”指的                      能源资源,“一白”指经济作物             ,“一红”指在特殊的干旱气候条件下,种植的红色农产品(如番茄、枸杞等)。红色农产品质量好的原因是什么?
(2)图中甲代表是           河,其主要补给水源是           
(3)根据等值线分析A、B两地降水量的差别及主要原因。
(4)导致甲河流域荒漠化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有哪些有效
的防治措施?

  • 更新:2020-03-18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中等

读图Ⅱ,回答下列问题。

(1)归纳图中旅游资源的类型,并说明各类型的分布特点。
(2)比较图中两水文站所测河流泥沙含量的差异,任选一个水文站分析其原因。
(3)简述渭河平原的成因,说明该平原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指出图中的山脉名称、走向,并简述其自然地理意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附近海域洋流示意图

材料二:海雾大多是因为暖湿空气流经较冷表面(冷洋流)被冷却饱和而形成;冷、暖洋流交汇处往往具备这样的大气环流条件,很容易形成海雾。
(1)在①②两海域中,容易出现海雾的是________海域,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分析P地冬季多降水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东北部海域的里氏9.0级地震,诱发了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放射性物质一部分随大气扩散,一部分随水流出。
(3)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
(4)某同学说:“至少4月之前,日本的核泄漏不会影响中国。”请分析其判断的依据。(4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中等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甲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乙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
(2)以亚欧大陆为例,甲气候分布于该大陆的________沿岸;根据材料描述该气候特点并说明降水季节分配特点的成因。
(3)河流补给若以雨水为主,甲气候区的河流汛期发生在________季。
(4)从降水和气温的配置关系看,利于大多数农作物生长的是________气候(填“甲”或“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中等

读北半球近地面天气系统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按气压状况看,A地为     中心,B地为     中心。图中A、B处气压中心控制地区,昼夜温差较小的是     处,原因是                               _
(2)图中C、D两处中,在未来几天C处即将出现       天气,原因是该地即将受到           (天气系统)的影响。
(3)E处的风向是       风;E、F两地风速较大是       地,原因是该地             。(3分)
(4)把图中B天气系统水平和垂直的气流运动方向画在答题卡相应的图中(2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中等

读南美洲局部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地形区的名称是           ,该地形区陆地环境呈现          地域分异。
(2)试分析图中的水电站所在地水能丰富的原因。
(3)C国主要出口的农畜产品是                   。
(4)说出D国首都由沿海迁往内陆的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中等

读世界某区域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及气温降水图,完成下列要求。

(1)B、C两图中与A图中甲地气候类型可能匹配的是       图,这种气候的成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乙地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
(3)甲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甲地与乙地农业地域类型相比,其生产的突出特点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中等

读下面我国部分地区某年的人口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1)图示省、市、区中,死亡率最高的是           ,最低的是           
(2)图示省、市、区中,每年净增加人口最多的是          ,最少的是          
(3)上海的出生率比北京高,而自然增长率却比北京低,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上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5)对比人口出生率与自然增长率的地区差异性,说明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关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中等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下图),甲箱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半小时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玻璃箱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6℃。读下图,回答问题。

(1)该实验主要测试的是(  )

A.大气的温室效应 B.大气的热力环流
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D.大气垂直的直接的热源

(2)分析在中午甲箱比乙箱温度高的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中等

图是“沿60°N的1月份气温分布曲线和气压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a、b、c三个区域中,属于大陆的是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区域出现低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时,b地区气压中心的名称是________,c地区气压中心的名称是________,受其影响,此时印度半岛盛行________季风,进入一年中的________季。
(4)此时我国盛行风的风向是________,其性质是________。
(5)图中两条曲线具有怎样的相关性?

  • 更新:2020-03-18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中等

高中地理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