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自然地理
宇宙中的地球
天文学中的距离单位
天体及天体系统
地球的宇宙环境
太阳系及八大行星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
太阳能量的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大气的结构及太阳活动的类型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自转的特征
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
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
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及计算
日期和国际日期变更线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和速度
黄赤交角的概念及图示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四季和五带的形成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圈层结构
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人类宇宙观念的发展
宇宙探测
地球的普通性
晨昏线的判读及应用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大气的组成
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运动的原因和风的受力分析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
锋面系统与天气
气压系统与天气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天气图
保护大气环境的意义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水循环的意义
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海水温度和盐度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洋流的概念和类型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
洋流的成因和地理意义
海洋环境问题以及保护措施
地壳的物质组成
矿物和岩石的关系
三大类岩石的成因
三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板块构造学说和板块构造示意图
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
地壳物质循环及其对地表的影响
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
土壤的形成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气候类型的判读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表现
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布规律
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地域分异规律和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乡村和城市的起源
城市的形成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主要自然资源的特征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自然灾害类型、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灾害防治
新能源的开发
中国耕地资源的分布、开发利用现状
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
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人文地理
人口与城市
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城市地域结构
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城市化的标志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影响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影响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交通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
影响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其作用
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选择
城市的道路交通网络
互联网等电子传输手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城市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
金融和贸易的国际联系及特点
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其全球性和地域性
环境问题的后果
环境问题的本质以及产生的主要原因
环境问题与人口、资源问题及发展的相互关系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途径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与国情相适应的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型
中国的领土组成
区域地理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区域的含义
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区域发展阶段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
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环境问题的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流域开发建设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能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工业化和城市化产生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大都市的区域辐射功能
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发展
“一带一路”战略
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
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内容
地理信息技术在现代生产、生活中的意义
常用地图投影及不同地图的特点和用途
遥感的基本工作原理
遥感图像在地图制作中的作用
遥感的主要功能
GPS的基本工作原理
GPS在交通领域中的应用
GPS在旅游领域中的应用
GPS在导航领域中的应用
GPS在军事、野外勘探等领域中的应用
GIS的基本功能
地图数字化的基本方法
GIS软件中建立数据表
GIS软件中改变图层显示的方法
GIS的查询方法
用GIS软件制作、输出专题地图
浏览网络GIS地图,查询有关信息
3S技术的综合应用
数字地球、数字城市的含义
宇宙与地球
宇宙
“宇宙大爆炸”假说的主要观点
恒星演化的主要阶段及其特点
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意义
天球坐标系简图
星图
星空季节变化的基本规律
太阳系和地月系
太阳的圈层结构
太阳系的组成以及八大行星的基本特征
月球概况及其运动特征
月相图
月相变化规律
月相变化与潮汐变化的关系
地球的演化
地质年代的划分
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壳运动
不同地质年代的成矿规律和生物演化简史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海陆分布及地表形态特征的原因
地表形态的变化
地表景观图
常见地貌类型的主要特征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海洋地理
海洋和海岸带
海底地形图
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
海岸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海平面变化的影响
海洋开发
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海洋化学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潮汐能、波浪能等的特点
海洋能的开发前景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开发利用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及其主要方式
海洋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
风暴潮的成因及其危害与应对措施
海啸的成因及其危害与应对措施
海洋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危害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
海洋权益
内水、领海和毗连区的概念
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
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
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建立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性
旅游地理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旅游资源的内涵
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及其重要价值
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
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
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以及它们的相互影响
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的规划设计
旅游点的选择和合理的旅游路线
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与旅游安全的关系
旅游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旅游与区域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现代旅游的特点和要素
城乡规划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中外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城市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
不同国家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点及其意义
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乡村聚落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乡村集市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城乡分布、规划
现代城市的空间形态、景观特色及其变化趋势
村镇的空间形态、景观特色及其变化趋势
如何实现城镇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
保护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所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城乡规划对于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
项目选址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
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
城乡规划中工业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
城乡规划中农业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
城乡规划中交通运输业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
城乡规划中商业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
城乡规划中文化业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
城乡建设与生活环境
城乡人居环境的基本评价内容
房地产开发的地理区位因素
居住小区的环境特点与结构功能
商业布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不同商业部门布局的特点与功能
不同的城市交通网络的特点
文化设施布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自然灾害与防治
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台风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寒潮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干旱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洪涝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带来的主要危害
自然灾害、防灾与减灾
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信息技术在灾害预测、灾情监测评估中的作用
自然灾害的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
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人类利用高科技趋利避害的远景
环境保护
环境与资源
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非可再生资源耗竭采取的相应措施
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保护措施
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
可再生资源的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
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环境污染与防治、管理
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
中国环境管理政策体系
中国环境法规体系

(共2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北纬32°的我国地形区的剖面图

材料二:青藏高原雪山冰川图+高寒草原图

材料三:成都和拉萨的气候资料图

(1)根据所给资料,比较拉萨与成都的气温差异。
(2)根据所给资料和所学知识,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青藏高原的自然地理特征。
(3)青藏高原的农业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主要农作物是小麦、青稞。试分析河谷地区发展农业的区位优势条件及小麦、青稞单产较高的原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易

(12分)长江上游地区地形复杂,自然资源较丰富,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在800~1600 mm之间。根据所学知识和下列资料,回答(1)~(4)题。

(1)长江上游流域的优势自然资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比重最大的土地类型是_______________;在地形坡度5°~25°范围内,随着坡度的增大,水土流失面积比例_____________。
(3)列举影响该区域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
(4)提出该区域水土流失的治理对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易

(28分)
材料一:“三路飞架东西获双赢”。据新华社记者报道,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西电东送的三大通道:北路通道送电勇力达250万千瓦;中路通道现在的送电能力达120万千瓦,2005年后将逐年增加至300万千瓦以上;南路通道送电能力达300万千瓦,我国东部地区缺电情况得到明显缓解。
材料二:红水河是中国重要的水电基地之一,为水力资源的“富矿”,目前已建有天生桥一级、二级水电站、岩滩水电站、大化水电站及百龙滩水电站等五个大型水电站。
材料三:西电东送的三条路线示意图如下:

(1)三条送电线路的终点都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其中:
A是       工业基地,B是        工业基地;C是       工业基地。
(2)北路送电路线输送的是火电,它是将       、内蒙古等省区的丰富     资源转化成电能输出,这种做法与传统的运输方式相比有哪些优越性?
(3)中路送电线路主要输送水电,它主要将         (河流)水电通过超高压电网输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中路送电线路主要输送水电。该能源供应地的电力开发对长江上游地区经济发展有哪些有利之处?
(4)南路输送的水电主要来自红水河(珠江支流)上游。2001年6月18日,装机容量420万千瓦,年发电量156.7亿千瓦时的我国第二大水电站水电站主体工程正式开工。红水河的长度只有几百千米,为什么水能却十分丰富?
(5)西电东送对东西部地区发展各有什么益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易

下图为太阳系局部示意图。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的名称。A_______,B_______,C_______,D_______。
(2)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请在图中地球的公转轨道上用箭头表示出来。
(3)分析地球为什么会成为生命的摇篮、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理环境的特点与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的关系,并用直线相连。
①地球磁场            a地球地面存在大气层
②地球的质量与体积    b削弱到达地面的紫外线
③地球与太阳的距离    c水经常能处于液体状态
④地球大气中的臭氧层   d削弱宇宙射线对生命的伤害

  • 更新:2020-03-19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易

读“太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C表示的天体名称是________,D表示的天体名称是_______。
(2)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共同特征具有        性、         性、        性。
(3)图中E字母所表示的行星,从结构特征来看属于        行星。
(4)图中虚线是      的运行轨道,该天体上一次回归地球是在1986年,她的周期是76年,则它下一次回归将在           年。
(5)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此图所反映的有利的宇宙环境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9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易

唐代以来,嘉兴一直为富庶繁华之地,被誉为“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现在嘉兴市的“零资源经济”又响誉中国。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嘉兴“零资源经济”现象
嘉兴没有发达的畜牧业,却造就了“皮革之都”—海宁,拥有全国最大的羊毛衫市场—桐乡;嘉兴没有茂密的森林,却成就了木业大县—嘉善;棉花和化纤资源并不丰富,却涌现了服装大县—平湖市。嘉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展了生产资料和销售市场“两头在外”的产业,崛起了一批在省内外乃至国内外都有一定知名度和竞争优势的区域规模经济和特色产业,诞生了这种被经济界称作“零资源经济”的现象。
材料二 嘉兴市的地理位置图和交通图

材料三  1979—2006年嘉兴市生产总值和产业结构变化图

(1)改革开放以来,嘉兴市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
(2)试分析嘉兴市出现“零资源经济”现象的社会经济原因。
(3)目前嘉兴市经济发展中还存在哪些不足?请指出今后嘉兴市经济的发展方向。

  • 更新:2020-03-19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易

下图是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________波,B表示________波,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C~H分别表示地球内部构造,D表示________界面,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该面以上C代表_____,该面以下E代表______。
(3)图中F处,地震波A完全________,地震波B速度________并继续往深处传播。这说明F面以上的E物质状态为________态,以下的G物质状态为_______态,F面是______界面。
(4)C层主要由_______组成。G层叫_______,H层叫________。地球的岩石圈是指________和________。

  • 更新:2020-03-19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易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为肯尼亚区域图。肯尼亚人口3190万,是非洲东部经济发展较好的国家。近年鲜花产业发展较快,出口鲜花约占欧盟市场的1/3。肯尼亚近年来陆续发现足以用于商业开发的多种矿产资源,使这个原本依靠农业、旅游业为经济发展支柱的国家,在短短几年间便迈进了“矿产资源丰富国家”的行列。

(1)根据图示信息推断内罗毕气温变化的特点。
(2)评价肯尼亚发展花卉生产的条件。
(3)分析肯尼亚人口集中在西南部的主要原因。
(4)肯尼亚大力开发矿产资源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易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是四川盆地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1)描述该地区的地形特点。(6分
(2)分析该地区地形特点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3)图中旱地传统上种植小麦和玉米,拟将其全部调整为果园。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

  • 更新:2020-03-19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易

(12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科特迪瓦是西非重要的农业生产国,可可和咖啡是两大主要经济作物。科特迪瓦最大城市阿比让,是西非著名的良港,也是邻近国家货物的转运港。咖啡、可可和木材等产品从这里出口到世界其他地区。
(1)简要分析阿比让港形成和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
(2)为发展科特迪瓦的工业,有人建议应大力发展木材出口加工业,你是否赞成?请说明理由。

  • 更新:2020-03-19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易

根据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材料1:南美洲甲国简图。

材料2:甲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鱼粉生产国和出口国,中国是世界同时也是该国最大的鱼粉进口国。下图为2001-2013年甲国鱼粉出口及出口额关系。

(1)L城是世界著名的“不雨城”。请解释其原因。
(2)甲国建有著名的输水工程,说出该工程的输水方向及依据。
(3)据材料二,概括 2001—2013 年甲国鱼粉出口的特点并提出中国的应对措施。 (6 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易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位于太平洋西岸的环渤海地区是日益活跃东北亚经济区的中心部分,也是中国欧亚大陆桥东部起点之一,新时期中国北方经济结构调整集中在以京津冀为核心的环渤海地区,将与日本、韩国产业继续向外转移形成互动,其联合趋势将为环渤海经济区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
材料2:环渤海及东北亚部分地区图

材料3:中朝两国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近年来,山东正逐步加快与朝鲜在文化、渔业、矿产等领域的通力合作。
(1)比较图中M、N两城市冬夏季的降水差异并说明原因。
(2)分析环渤海地区内河航运不够发达的自然原因。
(3)分析山东与朝鲜在资源开发和经济合作方面的有利区位条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易

阅读下列材料,读图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山西汾河流域图和A市的气候资料图

材料二  汾河流域历史悠久,人口密集,农业开发强度大。能源与金属矿产丰富,工矿业规模大。环境问题突出。
(1)汾河谷地地质构造是                   ;影响该河段流域范围的主要因素是            
(2)汾河流域的地理环境恶化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3)A市的气候类型是               ,分析A市气候大陆性强的原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易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中甲市是我国某自治州的首府,该州棉花产量占全国的l/8,长绒棉占全国总产量的93%。甲市是重要的棉花交易集散地,棉纺工业发达。

(1)分析甲市要继续扩大棉纺织工业规模的不利区位条件。(4分)
(2)结合材料,提出甲市所在自治州今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至少三点)。(6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易

(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甲岛是太平洋的一个火山岛,经济以农业为主,S市是该岛最大的城市,人口约20万(全岛约70万)。甘蔗制糖业是该岛最主要的支柱产业,蔗糖70%以上远销欧洲。2008年该岛甘蔗每公顷产量为45.89吨(我国为71.23吨)。
2010年,我国需要进口l77万吨食糖,预计将逐年增加。近年来,我国部分企业计划和甲岛所在国政府合作,在甲岛投资甘蔗种植。

(1)该岛5-10月降水量空间分布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原因。(6分)
(2)分析我国部分企业计划在甲岛投资甘蔗种植的主要原因。(6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易

高中地理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