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自然地理
宇宙中的地球
天文学中的距离单位
天体及天体系统
地球的宇宙环境
太阳系及八大行星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
太阳能量的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大气的结构及太阳活动的类型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自转的特征
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
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
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及计算
日期和国际日期变更线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和速度
黄赤交角的概念及图示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四季和五带的形成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圈层结构
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人类宇宙观念的发展
宇宙探测
地球的普通性
晨昏线的判读及应用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大气的组成
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运动的原因和风的受力分析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
锋面系统与天气
气压系统与天气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天气图
保护大气环境的意义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水循环的意义
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海水温度和盐度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洋流的概念和类型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
洋流的成因和地理意义
海洋环境问题以及保护措施
地壳的物质组成
矿物和岩石的关系
三大类岩石的成因
三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板块构造学说和板块构造示意图
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
地壳物质循环及其对地表的影响
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
土壤的形成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气候类型的判读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表现
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布规律
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地域分异规律和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乡村和城市的起源
城市的形成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主要自然资源的特征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自然灾害类型、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灾害防治
新能源的开发
中国耕地资源的分布、开发利用现状
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
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人文地理
人口与城市
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城市地域结构
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城市化的标志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影响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影响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交通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
影响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其作用
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选择
城市的道路交通网络
互联网等电子传输手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城市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
金融和贸易的国际联系及特点
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其全球性和地域性
环境问题的后果
环境问题的本质以及产生的主要原因
环境问题与人口、资源问题及发展的相互关系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途径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与国情相适应的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型
中国的领土组成
区域地理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区域的含义
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区域发展阶段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
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环境问题的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流域开发建设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能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工业化和城市化产生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大都市的区域辐射功能
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发展
“一带一路”战略
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
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内容
地理信息技术在现代生产、生活中的意义
常用地图投影及不同地图的特点和用途
遥感的基本工作原理
遥感图像在地图制作中的作用
遥感的主要功能
GPS的基本工作原理
GPS在交通领域中的应用
GPS在旅游领域中的应用
GPS在导航领域中的应用
GPS在军事、野外勘探等领域中的应用
GIS的基本功能
地图数字化的基本方法
GIS软件中建立数据表
GIS软件中改变图层显示的方法
GIS的查询方法
用GIS软件制作、输出专题地图
浏览网络GIS地图,查询有关信息
3S技术的综合应用
数字地球、数字城市的含义
宇宙与地球
宇宙
“宇宙大爆炸”假说的主要观点
恒星演化的主要阶段及其特点
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意义
天球坐标系简图
星图
星空季节变化的基本规律
太阳系和地月系
太阳的圈层结构
太阳系的组成以及八大行星的基本特征
月球概况及其运动特征
月相图
月相变化规律
月相变化与潮汐变化的关系
地球的演化
地质年代的划分
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壳运动
不同地质年代的成矿规律和生物演化简史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海陆分布及地表形态特征的原因
地表形态的变化
地表景观图
常见地貌类型的主要特征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海洋地理
海洋和海岸带
海底地形图
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
海岸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海平面变化的影响
海洋开发
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海洋化学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潮汐能、波浪能等的特点
海洋能的开发前景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开发利用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及其主要方式
海洋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
风暴潮的成因及其危害与应对措施
海啸的成因及其危害与应对措施
海洋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危害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
海洋权益
内水、领海和毗连区的概念
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
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
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建立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性
旅游地理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旅游资源的内涵
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及其重要价值
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
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
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以及它们的相互影响
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的规划设计
旅游点的选择和合理的旅游路线
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与旅游安全的关系
旅游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旅游与区域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现代旅游的特点和要素
城乡规划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中外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城市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
不同国家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点及其意义
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乡村聚落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乡村集市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城乡分布、规划
现代城市的空间形态、景观特色及其变化趋势
村镇的空间形态、景观特色及其变化趋势
如何实现城镇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
保护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所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城乡规划对于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
项目选址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
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
城乡规划中工业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
城乡规划中农业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
城乡规划中交通运输业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
城乡规划中商业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
城乡规划中文化业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
城乡建设与生活环境
城乡人居环境的基本评价内容
房地产开发的地理区位因素
居住小区的环境特点与结构功能
商业布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不同商业部门布局的特点与功能
不同的城市交通网络的特点
文化设施布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自然灾害与防治
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台风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寒潮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干旱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洪涝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带来的主要危害
自然灾害、防灾与减灾
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信息技术在灾害预测、灾情监测评估中的作用
自然灾害的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
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人类利用高科技趋利避害的远景
环境保护
环境与资源
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非可再生资源耗竭采取的相应措施
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保护措施
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
可再生资源的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
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环境污染与防治、管理
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
中国环境管理政策体系
中国环境法规体系

读下图,据图回答以下问题。(20分,每空2分)

(1)A、B、C、D四处,属于背斜的是_______________,属于向斜的是______________。
(2)此时,背斜在地貌上是______,原因是_________;向斜在地貌上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找油气应在图中的_________处,找地下水应在 _______处。
(4)如果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在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9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易

读“大气的热力作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A表示          ,B表示         ,C表示         。这三者中      (填字母)为短波辐射。
(2)字母D表示大气的    作用。E表示大气的      作用,它具有     性。
(3)古诗“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夜易形成露的原因是                                   
(4)F作用的大小与下垫面性质有很大关系,下列选项中F作用最大的是    
①草地  ②耕地  ③海洋  ④沙地  ⑤冰雪

  • 更新:2020-03-19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易

读“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完成下列问题。

(1)板块构造学说把全球         分成六大板块,其中完全位于海洋的是       板块(填板块名称)。这些板块“漂浮”在      层上。
(2)图中数码①代表       板块,②代表       板块,③代表      板块。喜马拉雅山是由图中板块①与           (填板块名称)碰撞挤压形成的。
(3)板块之间的边界有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两种类型,甲为        边界,乙为        边界。
(4)智利位于南美洲西海岸,该国多地震的原因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易

图1、图2为我国两区域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与图2区域相比,从自然条件角度指出图1区域粮食种植的优势条件和限制性因素。
(2)简析图1区域河流的汛期分布特点。
(3)比较制约两区域铁路建设自然条件的差异。
(4)比较两区域生态退耕其形式与意义的差异。

  • 更新:2020-03-19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易

读下图,回答问题。

(1)A点所在地的经度是           ,纬度是        ,此时图中A点的地方时是       点,“北京时间”是          点。
(2)图中B点位于       线上,目前正在        (日出、日落)。
(3)某物体从A点向B点运动时,先是向     偏,后又向_______偏。
(4)A点和B点随地球自转一周,所走的路程是A比B       
(5)此日,赤道昼长        小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易

(10分)读我国东北地区多年冻土南界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处等值线向南弯曲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乙处有大面积的沼泽分布,试从地形、气候等方面分析此处沼泽形成的原因。
(3)近年来我国逐渐停止了对本地区沼泽湿地的农垦项目,试分析该措施的生态意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易

读“中国三大自然区分布图”,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自然区的名称: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
(2)B区北部以________________(山脉)为界,东部以青藏高原东缘(大致3000米等高线)为界;A区与C区大致以___________年等降水量线为界。
(3)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分布于哪个自然区?简要说明该区的主要地形地貌特征。
(4)从气候和农业活动两个方面,简要分析A、B、C三区自然特征的差异。

  • 更新:2020-03-19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易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C共同组成地球的________圈层,其中C为_______圈。
(2)D圈层大陆部分的平均厚度是________千米。
(3)岩石圈包括图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填字母)
(4)E和F合称为________。
(5)如果G为地核,F与G之间的界面是________界面,地震波在通过该界面时,________波完全消失。

  • 更新:2020-03-19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易

读全球昼夜分布图(图中斜线部分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纬度)、             (经度)。
(2)若此日过后北极圈内的极昼范围减小,那么太阳直射点应在_____半球,并向_____移动。
(3)此时,M、x、y、z四城市中熄灭路灯的是_____;四城市中一年昼夜变化幅度最小的是_____;再过6个月,以上四城市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是_____。
(4)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_点。
(5)M地的昼长为_____小时,日出时间为_____。
(6)此时全球新旧两天的比例是_______。
(7)地球自转运动中,M、y、z三城市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__。

  • 更新:2020-03-19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易

下图甲是我国黄河中下游部分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乙示意的是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据此回答问题。(14分)

(1)简述甲区地貌类型的形成过程。(5分)
(2)说出R河自M至N的流量变化特点,并分析流量变化原因。(6分)
(3)据乙图说出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距起始点的距离与黄河流量、含沙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易

(14分)福建省总面积为12.4万平方千米,近年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省份之一。下图为福建省工业和城市发展变化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中反映出的福建省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的表现。(4分)
(2)福建省是我国著名的桂圆、荔枝产区,分析城市化对水果生产的影响。(6分)
(3)简述福建省城市化对该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4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易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B为        (国家)             草原。(2分)
(2)A区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属       农业,B区的农业生产地域类是           。
(3)A区的农业经营方式以      为主,B区的农业经营方式以       为主。
(4)A和E的主要农作物是         ,其共同的自然区位优势有那些?

  • 更新:2020-03-19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易

读下图,根据所给两幅图,回答下列各题。

(1)太阳大气层名称是A 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___
(2)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所示变化有关的太阳活动是________,它出现在太阳大气的______层。从图中可知太阳活动的周期大约是_____________,它发出的________会扰乱地球上空的__________,对____________通信造成不同程度的干扰和破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易

读经纬网示意图,完成下列填空:

(1)图中经纬网的范围是      (南、北)半球,      (东、西)半球。
(2)图中B点的位置是        
(3)B点位于A点的          方向。
(4)A点到D点的最短距离比B点到C点的最短距离        (长或短)。

  • 更新:2020-03-19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易

2006年24日晚上9点20分,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投票,部分通过新的行星定义,冥王星被排除在行星行列之外,太阳系行星数量将由九颗减为八颗。读“太阳系模式图”,回答:

(1)该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是            
(2)填注行星名称:C          ;D          ;E          ; F         
(3)八大行星共同的运动特征是                                  
(4)远日行星是                   。(填字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易

高中地理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