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自然地理
宇宙中的地球
天文学中的距离单位
天体及天体系统
地球的宇宙环境
太阳系及八大行星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
太阳能量的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大气的结构及太阳活动的类型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自转的特征
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
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
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及计算
日期和国际日期变更线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和速度
黄赤交角的概念及图示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四季和五带的形成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圈层结构
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人类宇宙观念的发展
宇宙探测
地球的普通性
晨昏线的判读及应用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大气的组成
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运动的原因和风的受力分析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
锋面系统与天气
气压系统与天气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天气图
保护大气环境的意义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水循环的意义
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海水温度和盐度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洋流的概念和类型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
洋流的成因和地理意义
海洋环境问题以及保护措施
地壳的物质组成
矿物和岩石的关系
三大类岩石的成因
三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板块构造学说和板块构造示意图
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
地壳物质循环及其对地表的影响
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
土壤的形成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气候类型的判读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表现
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布规律
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地域分异规律和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乡村和城市的起源
城市的形成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主要自然资源的特征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自然灾害类型、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灾害防治
新能源的开发
中国耕地资源的分布、开发利用现状
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
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人文地理
人口与城市
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城市地域结构
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城市化的标志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影响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影响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交通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
影响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其作用
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选择
城市的道路交通网络
互联网等电子传输手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城市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
金融和贸易的国际联系及特点
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其全球性和地域性
环境问题的后果
环境问题的本质以及产生的主要原因
环境问题与人口、资源问题及发展的相互关系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途径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与国情相适应的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型
中国的领土组成
区域地理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区域的含义
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区域发展阶段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
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环境问题的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流域开发建设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能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工业化和城市化产生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大都市的区域辐射功能
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发展
“一带一路”战略
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
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内容
地理信息技术在现代生产、生活中的意义
常用地图投影及不同地图的特点和用途
遥感的基本工作原理
遥感图像在地图制作中的作用
遥感的主要功能
GPS的基本工作原理
GPS在交通领域中的应用
GPS在旅游领域中的应用
GPS在导航领域中的应用
GPS在军事、野外勘探等领域中的应用
GIS的基本功能
地图数字化的基本方法
GIS软件中建立数据表
GIS软件中改变图层显示的方法
GIS的查询方法
用GIS软件制作、输出专题地图
浏览网络GIS地图,查询有关信息
3S技术的综合应用
数字地球、数字城市的含义
宇宙与地球
宇宙
“宇宙大爆炸”假说的主要观点
恒星演化的主要阶段及其特点
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意义
天球坐标系简图
星图
星空季节变化的基本规律
太阳系和地月系
太阳的圈层结构
太阳系的组成以及八大行星的基本特征
月球概况及其运动特征
月相图
月相变化规律
月相变化与潮汐变化的关系
地球的演化
地质年代的划分
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壳运动
不同地质年代的成矿规律和生物演化简史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海陆分布及地表形态特征的原因
地表形态的变化
地表景观图
常见地貌类型的主要特征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海洋地理
海洋和海岸带
海底地形图
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
海岸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海平面变化的影响
海洋开发
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海洋化学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潮汐能、波浪能等的特点
海洋能的开发前景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开发利用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及其主要方式
海洋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
风暴潮的成因及其危害与应对措施
海啸的成因及其危害与应对措施
海洋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危害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
海洋权益
内水、领海和毗连区的概念
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
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
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建立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性
旅游地理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旅游资源的内涵
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及其重要价值
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
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
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以及它们的相互影响
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的规划设计
旅游点的选择和合理的旅游路线
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与旅游安全的关系
旅游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旅游与区域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现代旅游的特点和要素
城乡规划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中外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城市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
不同国家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点及其意义
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乡村聚落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乡村集市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城乡分布、规划
现代城市的空间形态、景观特色及其变化趋势
村镇的空间形态、景观特色及其变化趋势
如何实现城镇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
保护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所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城乡规划对于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
项目选址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
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
城乡规划中工业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
城乡规划中农业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
城乡规划中交通运输业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
城乡规划中商业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
城乡规划中文化业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
城乡建设与生活环境
城乡人居环境的基本评价内容
房地产开发的地理区位因素
居住小区的环境特点与结构功能
商业布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不同商业部门布局的特点与功能
不同的城市交通网络的特点
文化设施布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自然灾害与防治
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台风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寒潮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干旱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洪涝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带来的主要危害
自然灾害、防灾与减灾
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信息技术在灾害预测、灾情监测评估中的作用
自然灾害的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
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人类利用高科技趋利避害的远景
环境保护
环境与资源
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非可再生资源耗竭采取的相应措施
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保护措施
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
可再生资源的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
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环境污染与防治、管理
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
中国环境管理政策体系
中国环境法规体系

利用下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某地气象站某月18~21日气象观测部分记录

材料二 天气系统示意图

(1)材料一所统计的数据表明当地受到        天气系统的影响,该天气系统的示意图对应材料二中四幅图中的      (填字母)。该天气系统过境时,通常带来                     等天气现象,我国冬季的      (气象灾害)就与此天气系统有关。
(2)材料二中,甲、乙两地都被     (填冷或暖)气团控制,其中B 图的乙城市位于天气系统过境         (填“前”或“时”或“后”);长江流域炎热干燥的伏旱天气与材料二中的       (填字母)天气系统有关。
(3) 2014年7月18日至19日,超强台风“威马逊”先后在中国海南、广东、广西三省区三次登陆,多地遭受重创。最大风力达17级的“威马逊”是1973年以来登陆华南沿海最强的台风。造成该现象的天气系统示意图是材料二中四幅图中的       (填字母)。“威尔逊”在近地面气流运动状况为下图中的      (填数字)。

  • 更新:2020-03-19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中等

下图为某日的太阳光照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为         极点俯视图,弧AB为   (晨或昏)线。
(2)此图反映的节气为北半球的         ,其依据是                               ;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此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                         ,北半球各地昼夜长短状况为             
(3)A、D、E三点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太阳高度等于0°的是      、昼最长的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中等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12分)

(1)若该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比较甲、乙、丙、丁四处的气压高低  ;甲的热力状况是  (受热或冷却)。该环流形成的最根本原因是 
(2)若该图为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判断甲、乙哪一个是城市  ,并说明理由 
(3)若该图为北半球二分日中的中纬环流,请写出甲、乙的纬度:甲  ;乙  。并说出②的近地面的风向为  风。
(4)若该图为大西洋中低纬海区大洋环流,请判断该海域所处半球  (南或北)。并写出图中数字代码所代表的洋流名称:①  ;③  ;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中等

读我国北方及周边地区11月某时天气形势示意图(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A处是 (高或低)气压中心,在其控制下,易出现 天气。
(2)B、C两地相比,风力较大的是 地,说明你的理由 
(3)此时,控制北京地区的天气系统是 ,该天气系统过境后,北京的气温、气压变化状况是:气温 、气压 
(4)北京与A处相比,气温日较差较小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中等

读“2014年12月28日14时中国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气压单位:百帕)”,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甲气压中心影响下的天气特点是          
(2)乙、丙两地风速较大的是______地,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可能形成降水的地区是____________。

A.① B.② C.③ D.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中等

读“某地地质构造和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处地质构造是_______,该处岩层顶部缺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丙三处中,______处地下可能有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
(3)从水循环的环节来看,③为___________,⑤为___________。
(4)水循环的主要地理意义表现为                                             。(答出一点即可,1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中等

读“地球光照图”和“我国部分地区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左图表示北半球的节气是      ,判断的依据是                      
(2)如果M点经度是0°,则此时北京时间是    时,N点日落时间是    时。
(3)此日,连云港昼夜长短状况是         ,右图中四个城市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中等

阅读江苏省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图中A代表的城市为        ,该城市的服务范围比B城市          (填“大”或“小”)。
(2)江苏省1989年至2013年的城市化进程的特点为         ,该时段江苏省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为       
(3)高科技产业在        地区比重最大,其发展的最主要优势条件为       。随着该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密集型产业和       密集型产业向外转移,这对转入区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中等

图甲是20世纪80年代洞庭湖示意图。图乙是洞庭湖1825~2006年间同水位湖面面积变化柱状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共10分)

(1)洞庭湖面积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洞庭湖是我国重要的湖泊湿地。洞庭湖面积的这种变化,将严重削弱其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态价值和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经济价值。

  • 更新:2020-03-19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中等

读 “我国的西北地区荒漠化”及“荒漠化发展与结果”图,回答问题。

(1)造成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生态环境脆弱的首要因素是             
(2)西北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主要表现                、                                  等方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较易

读“我国部分地区春季某时天气系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两处,       为高气压中心,按天气系统的气流状况划分属于    ,图中乙处中心垂直方向气流运动状况为          (填“上升”或“下沉”),出现          天气。
(2)甲、乙两气压中心控制地区,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      
(3)图中①②两条锋线中,冷锋是      。锋线旁阴影为雨区,A雨区在锋      (填“前”或“后”)。
(4)图中两城市气温较高的是       ;此时长春刮      风。

  • 更新:2020-03-19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中等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假设图为甲乙两地的热力环流图,判断甲乙丙丁四处气压由高到低的排列情况               
(2)假设图为冬季海陆间的季风环流图,那么图中的甲地为 (填陆地或海洋),①风的性质为  
(3)假设图为三圈环流中北半球的中纬环流图,判断甲乙的气压带名称:甲_________ 、乙 ____________;甲和乙之间的风带为_________________ 。

  • 更新:2020-03-19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中等

图为太阳光照图,其阴影部分表示黑夜,C点位于昏线上。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标出地球自转的方向。
(2)这一天是南半球的       (节气),判断的理由是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3)A、B、C相比,自转线速度较小的是     ,三地正午太阳高度按从大到小的排序是          ,白昼时间最短的是      
(4)此时,英国处于(    )
A.刚刚日落            B.接近中午
C.已经日出2小时以上   D.喝下午茶的时间
(5)此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小值的地区范围是               ,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范围是               
(6)这一天荆门(31°N)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中等

图示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示信息填写水循环环节的名称。
C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______   H_____________________   G____________________
(2)A→C→D→E所表示的水循环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前述环节中最容易受人类干预或控制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字母)环节,试举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同类型水循环都必须经过的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文字)

  • 更新:2020-03-19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较易

图示为四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示信息判断四地的气候类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④地气候特征夏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冬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气候类型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海陆位置看,该气候类型分布于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气候类型受到盛行西风带影响的有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4)③地降水丰富是由于常年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气压带或风带)控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中等

高中地理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