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自然地理
宇宙中的地球
天文学中的距离单位
天体及天体系统
地球的宇宙环境
太阳系及八大行星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
太阳能量的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大气的结构及太阳活动的类型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自转的特征
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
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
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及计算
日期和国际日期变更线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和速度
黄赤交角的概念及图示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四季和五带的形成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圈层结构
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人类宇宙观念的发展
宇宙探测
地球的普通性
晨昏线的判读及应用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大气的组成
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运动的原因和风的受力分析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
锋面系统与天气
气压系统与天气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天气图
保护大气环境的意义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水循环的意义
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海水温度和盐度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洋流的概念和类型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
洋流的成因和地理意义
海洋环境问题以及保护措施
地壳的物质组成
矿物和岩石的关系
三大类岩石的成因
三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板块构造学说和板块构造示意图
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
地壳物质循环及其对地表的影响
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
土壤的形成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气候类型的判读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表现
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布规律
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地域分异规律和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乡村和城市的起源
城市的形成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主要自然资源的特征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自然灾害类型、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灾害防治
新能源的开发
中国耕地资源的分布、开发利用现状
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
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人文地理
人口与城市
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城市地域结构
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城市化的标志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影响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影响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交通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
影响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其作用
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选择
城市的道路交通网络
互联网等电子传输手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城市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
金融和贸易的国际联系及特点
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其全球性和地域性
环境问题的后果
环境问题的本质以及产生的主要原因
环境问题与人口、资源问题及发展的相互关系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途径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与国情相适应的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型
中国的领土组成
区域地理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区域的含义
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区域发展阶段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
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环境问题的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流域开发建设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能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工业化和城市化产生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大都市的区域辐射功能
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发展
“一带一路”战略
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
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内容
地理信息技术在现代生产、生活中的意义
常用地图投影及不同地图的特点和用途
遥感的基本工作原理
遥感图像在地图制作中的作用
遥感的主要功能
GPS的基本工作原理
GPS在交通领域中的应用
GPS在旅游领域中的应用
GPS在导航领域中的应用
GPS在军事、野外勘探等领域中的应用
GIS的基本功能
地图数字化的基本方法
GIS软件中建立数据表
GIS软件中改变图层显示的方法
GIS的查询方法
用GIS软件制作、输出专题地图
浏览网络GIS地图,查询有关信息
3S技术的综合应用
数字地球、数字城市的含义
宇宙与地球
宇宙
“宇宙大爆炸”假说的主要观点
恒星演化的主要阶段及其特点
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意义
天球坐标系简图
星图
星空季节变化的基本规律
太阳系和地月系
太阳的圈层结构
太阳系的组成以及八大行星的基本特征
月球概况及其运动特征
月相图
月相变化规律
月相变化与潮汐变化的关系
地球的演化
地质年代的划分
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壳运动
不同地质年代的成矿规律和生物演化简史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海陆分布及地表形态特征的原因
地表形态的变化
地表景观图
常见地貌类型的主要特征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海洋地理
海洋和海岸带
海底地形图
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
海岸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海平面变化的影响
海洋开发
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海洋化学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潮汐能、波浪能等的特点
海洋能的开发前景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开发利用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及其主要方式
海洋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
风暴潮的成因及其危害与应对措施
海啸的成因及其危害与应对措施
海洋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危害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
海洋权益
内水、领海和毗连区的概念
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
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
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建立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性
旅游地理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旅游资源的内涵
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及其重要价值
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
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
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以及它们的相互影响
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的规划设计
旅游点的选择和合理的旅游路线
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与旅游安全的关系
旅游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旅游与区域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现代旅游的特点和要素
城乡规划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中外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城市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
不同国家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点及其意义
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乡村聚落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乡村集市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城乡分布、规划
现代城市的空间形态、景观特色及其变化趋势
村镇的空间形态、景观特色及其变化趋势
如何实现城镇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
保护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所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城乡规划对于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
项目选址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
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
城乡规划中工业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
城乡规划中农业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
城乡规划中交通运输业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
城乡规划中商业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
城乡规划中文化业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
城乡建设与生活环境
城乡人居环境的基本评价内容
房地产开发的地理区位因素
居住小区的环境特点与结构功能
商业布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不同商业部门布局的特点与功能
不同的城市交通网络的特点
文化设施布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自然灾害与防治
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台风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寒潮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干旱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洪涝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带来的主要危害
自然灾害、防灾与减灾
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信息技术在灾害预测、灾情监测评估中的作用
自然灾害的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
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人类利用高科技趋利避害的远景
环境保护
环境与资源
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非可再生资源耗竭采取的相应措施
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保护措施
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
可再生资源的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
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环境污染与防治、管理
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
中国环境管理政策体系
中国环境法规体系

图为“2010年12月22日0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小题。

(1)这一天我国大部分地区受            (天气系统)的控制,太原此时的天气特征为                       
(2)①②两地中降水概率更大的是         ,③地此时吹              风。
(3)图中三图能表示此日昼夜分布状况的是         图;此日北半球的昼夜分布特征表现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中等

图为亚洲部分地区不同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对比甲、乙两图,北京市风向的变化是          。渤海湾风速变   (大或小),判断的理由是                                 
(2)5月7日北京受       天气系统影响,形成            天气,该日白天北京比平壤气温低的原因是                        
(3)图示季节华北地区用水特别紧张,其主要原因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中等

(共10分,每空1分)图为世界某区域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一艘轮船由①市启航,沿图中箭头所示航线航行,到达②市的过程中以     (填“顺”或“逆”)洋流为主,其中甲处附近洋流对沿岸地区气候的影响是    
(2)目前,②市所在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为    。与②所在国家相比,①市所在国家城市化起步较     ,但目前呈现“虚假城市化”特点,说明该国城市化水平     (填“超过”或“落后”)于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3)③市周边的自然带是     ,该市冬季受     控制,多     (填“晴朗”或“阴雨”)天气。
(4)图中③、④两处均位于板块交界处,地热资源丰富,其中处于板块生长边界附近的是     (填数码),该处东侧属于     板块。

  • 更新:2020-03-19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中等

(共10分,每空1分)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甲箭头代表   作用。岩石裸露地表后受外力作用,形成   (填字母)类岩石。
(2)①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   光波段。大量火山喷发物可能会导致   (填数码)增加,从而使全球气温降低;也可能会导致   (填数码)增加,从而使全球气温升高。
(3)地球内部结构中,丙以上叫作   ,该范围内存在一个地球内部的分界面叫     (界)面,地震波从上层传播到该界面速度会突然     
(4)乙处的地质构造是     ,其形成山地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岩石在褶皱作用下被挤压,比较坚硬,     能力较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中等

下图为“某城市规划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根据图示资料比较A、B、C三地地租高低   ,并说明判断依据     。(3分)
(2)在A、B、C、D四地中,说出化工厂的最佳建造地址是      ,并分析理由     。(2分)
(3)该市60年代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但总人口不断增加的原因是      
A.政治因素导致的有组织的移民       B.经济因素引起人口自发流动
C.自愿进城打工经商                 D.知识青年大量返城
(4)随着城市经济迅速发展,该城市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请你为该市治理环境问题提出合理措施。      (3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中等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对地球内部的研究主要是依靠    
(2)写出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界面;③曲线代表___________;④曲线代表___________。
(3)写出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           ;B          ;C                 
(4)④曲线在距地表大约2900千米处消失说明外核是                      
(5)岩石圈范围是指                                                    

  • 更新:2020-03-19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较易

图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2)该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向        方向移动。
(3)该日图中三城市正午太阳高度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        (选择填空)。

A.北京大于汕头 B.汕头大于海口
C.北京大于海口 D.海口大于汕头

(4)该日图中三城市中白昼最长的是           ,最短的是         ,三城市中正午的人影最长的是         
(5)此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取得全年最大值的地区范围是                          ,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范围是_                                         
(6)该日后的一个月内,宁波昼长的变化是                          ,宁波某点随地球公转的速度的变化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中等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据此回答。

(1)该图表示的北半球节气为      ,其判断依据是                     
(2)过图中D点画出一条直线表示太阳照射的光线。
(3)图中AB线是       (选择填空),判断依据是                                           
A.晨线    B.太阳光线
C.昏线    D.昼夜分界线
(4)按白昼从长到短将A、B、C、D四点进行排列__________。
(5)A、B、C、D四点中处于正午12点的是       ,C点地方时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中等

读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据此回答。

(1)A是出现在太阳       层中的太阳活动            。它由于                         而发暗黑。
(2)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形式是    ,它发生在      层。
(3)太阳活动的平均周期为      年,世界上许多地区      的年际变化,与黑子的活动周期有一定关系。此外,太阳活动还扰动                     层,影响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也会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产生                        现象。

  • 更新:2020-03-19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容易

下图是农场A和农场B的有关资料。仔细阅读,分析回答下开问题。(共12分)

(1)两农场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均属于(    )

A.商品谷物农业 B.水稻种植业
C.混合农业 D.乳畜业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该农业地域类型的优点 _______________。
(3)两农场中降水相对较少的是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4分)
(4)两农场中比较接近人口稠密地区的可能是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9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中等

读图(图甲表示北半球夏至日太阳光照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已知条件在图甲中作(标)出:(注意:标注过程中需要辅助线的要保留辅助线,无辅助线的不得分)
①用字母P标出太阳直射点位置;
②用虚线表示南北回归线;
③用虚线表示南北极圈
(2)根据图甲,在图乙中画出:①晨昏线;②用斜线标出夜半球;③用点Q在图中标出太阳直射点
(3)根据图甲回答:
①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日昼长达一年最长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大的纬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此时全球有       (大于、小于、等于)1/2的地区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中等

读某地区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B处地质构造是         
(2)A处地貌是     ,该地貌形成的原因                              
(3)已知③岩层为石灰岩,图中打斜线的区域,可能形成         岩。
(4)该地区要开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从工程的安全性 、稳定性及地下水运动等方面考虑,A、B两处的地下,哪一处较合适      ,理由                        
(5)下列地形地质构造与B地相同的是      
A.庐山            B.东非大裂谷
C.喜马拉雅山      D.渭河平原
(6)②④⑥岩层由新到老的关系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中等

读“非洲地区图”,回答问题:

(1)当前季节,a处的洋流流向是                 
(2)写出自然带名称:A      ,B      ,C       ,D        .
(3)AE两处气候类型相同,但成因不同。和E处气候成因相同的地区还有                地区,其成因都与     、地形等因素有关。
(4)B处气候类型的成因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中等

读“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为________(1或7)月气压分布状况。(2分)
(2)A气压中心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被切断的气压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处盛行________风,D处盛行________风,我国的天气以________为主要特征(2分).
(4)夏季,D处盛行________风(1分),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____________         __和_________          _____。(4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中等

马可波罗的东行之旅大大促进了中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读“马可波罗东行路线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图A中D处自然带名称是          ,C处气候类型为            ,对应图B中的       ,该气候类型的特点是                        
(2)图C中①②③分别是沿东行线路依次可以看到的自然景观,该线路对应图A中的(C-E-D或A-B-C),这种变化反映了地理环境                的地域分异规律,造成沿途景观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差异。
(3)近年来由于不合理的人类生产方式,图A中B处土地不断退化,导致该地           等自然环境要素发生变化,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特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中等

高中地理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