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自然地理
宇宙中的地球
天文学中的距离单位
天体及天体系统
地球的宇宙环境
太阳系及八大行星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
太阳能量的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大气的结构及太阳活动的类型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自转的特征
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
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
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及计算
日期和国际日期变更线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和速度
黄赤交角的概念及图示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四季和五带的形成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圈层结构
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人类宇宙观念的发展
宇宙探测
地球的普通性
晨昏线的判读及应用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大气的组成
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运动的原因和风的受力分析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
锋面系统与天气
气压系统与天气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天气图
保护大气环境的意义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水循环的意义
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海水温度和盐度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洋流的概念和类型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
洋流的成因和地理意义
海洋环境问题以及保护措施
地壳的物质组成
矿物和岩石的关系
三大类岩石的成因
三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板块构造学说和板块构造示意图
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
地壳物质循环及其对地表的影响
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
土壤的形成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气候类型的判读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表现
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布规律
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地域分异规律和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乡村和城市的起源
城市的形成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主要自然资源的特征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自然灾害类型、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灾害防治
新能源的开发
中国耕地资源的分布、开发利用现状
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
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人文地理
人口与城市
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城市地域结构
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城市化的标志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影响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影响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交通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
影响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其作用
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选择
城市的道路交通网络
互联网等电子传输手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城市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
金融和贸易的国际联系及特点
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其全球性和地域性
环境问题的后果
环境问题的本质以及产生的主要原因
环境问题与人口、资源问题及发展的相互关系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途径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与国情相适应的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型
中国的领土组成
区域地理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区域的含义
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区域发展阶段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
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环境问题的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流域开发建设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能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工业化和城市化产生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大都市的区域辐射功能
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发展
“一带一路”战略
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
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内容
地理信息技术在现代生产、生活中的意义
常用地图投影及不同地图的特点和用途
遥感的基本工作原理
遥感图像在地图制作中的作用
遥感的主要功能
GPS的基本工作原理
GPS在交通领域中的应用
GPS在旅游领域中的应用
GPS在导航领域中的应用
GPS在军事、野外勘探等领域中的应用
GIS的基本功能
地图数字化的基本方法
GIS软件中建立数据表
GIS软件中改变图层显示的方法
GIS的查询方法
用GIS软件制作、输出专题地图
浏览网络GIS地图,查询有关信息
3S技术的综合应用
数字地球、数字城市的含义
宇宙与地球
宇宙
“宇宙大爆炸”假说的主要观点
恒星演化的主要阶段及其特点
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意义
天球坐标系简图
星图
星空季节变化的基本规律
太阳系和地月系
太阳的圈层结构
太阳系的组成以及八大行星的基本特征
月球概况及其运动特征
月相图
月相变化规律
月相变化与潮汐变化的关系
地球的演化
地质年代的划分
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壳运动
不同地质年代的成矿规律和生物演化简史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海陆分布及地表形态特征的原因
地表形态的变化
地表景观图
常见地貌类型的主要特征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海洋地理
海洋和海岸带
海底地形图
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
海岸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海平面变化的影响
海洋开发
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海洋化学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潮汐能、波浪能等的特点
海洋能的开发前景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开发利用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及其主要方式
海洋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
风暴潮的成因及其危害与应对措施
海啸的成因及其危害与应对措施
海洋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危害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
海洋权益
内水、领海和毗连区的概念
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
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
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建立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性
旅游地理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旅游资源的内涵
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及其重要价值
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
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
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以及它们的相互影响
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的规划设计
旅游点的选择和合理的旅游路线
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与旅游安全的关系
旅游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旅游与区域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现代旅游的特点和要素
城乡规划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中外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城市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
不同国家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点及其意义
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乡村聚落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乡村集市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城乡分布、规划
现代城市的空间形态、景观特色及其变化趋势
村镇的空间形态、景观特色及其变化趋势
如何实现城镇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
保护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所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城乡规划对于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
项目选址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
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
城乡规划中工业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
城乡规划中农业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
城乡规划中交通运输业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
城乡规划中商业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
城乡规划中文化业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
城乡建设与生活环境
城乡人居环境的基本评价内容
房地产开发的地理区位因素
居住小区的环境特点与结构功能
商业布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不同商业部门布局的特点与功能
不同的城市交通网络的特点
文化设施布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自然灾害与防治
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台风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寒潮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干旱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洪涝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带来的主要危害
自然灾害、防灾与减灾
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信息技术在灾害预测、灾情监测评估中的作用
自然灾害的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
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人类利用高科技趋利避害的远景
环境保护
环境与资源
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非可再生资源耗竭采取的相应措施
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保护措施
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
可再生资源的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
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环境污染与防治、管理
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
中国环境管理政策体系
中国环境法规体系

《海录》记载了我国清代船员的航海见闻:“万山一名鲁万山,广州外海岛屿也。山有二,东山在新安县界,西山在香山县界,沿海渔船籍以避风雨。西南风急则居东澳,东北风急则居西澳,凡南洋海艘俱由此出口,故纪海国自万山始。”如图展现了海南先民根据航向和用航海时间估算的距离而绘制的南海作业线路(局部)。据此完成下列题目。

(1)广东沿海地名多有“澳”字,“澳”字代表(  )

A.

海峡

B.

岛屿

C.

滩涂

D.

海湾

(2)我国海南先民精确绘制该作业线路图,(  )

A.

罗盘和燃香

B.

罗盘和洋流

C.

星象和燃香

D.

星象和洋流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河北卷)
  • 更新:2023-12-0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五指山大叶种茶品质优良,被誉为“华夏第一早春茶”。位于五指山热带雨林深处的毛纳村,曾是一个偏远落后的黎族村寨,近年来因地制宜发展茶产业,并依托茶旅融合(如图),将生态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走上了生态美、产业兴、生活好的发展之路。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毛纳村乡村振兴的步伐越来越坚实。据此完成下列题目。

(1)五指山大叶种茶品质优良,得益于当地(  )

A.

悠久的种植历史

B.

传统的加工技艺

C.

优越的自然环境

D.

丰富的种植经验

(2)除茶产业之外,毛纳村茶旅融合发展的特色资源禀赋是(  )

A.

黎族文化和热带雨林

B.

热带雨林和乡村田园

C.

黎族文化和海岛风光

D.

海岛风光和乡村田园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河北卷)
  • 更新:2023-12-0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如图示意长江三角洲地区某特大城市近几十年来城市各要素向郊区扩散的三个阶段。据此完成下列题目。

(1)由阶段Ⅰ发展到阶段Ⅱ,城市各要素向郊区扩散的推动力主要是(  )

A.

人口增长、社区改造

B.

社区改造、政府引导

C.

企业参与、人口增长

D.

政府引导、企业参与

(2)与阶段Ⅰ相比,阶段Ⅲ郊区演变的最显著特征是(  )

A.

产业分布均衡

B.

产城融合加强

C.

空间结构单一

D.

居住功能弱化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广东卷)
  • 更新:2023-12-0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草毡层是由土壤物质与植物根系交缠而成的毡状表土层,主要分布在高寒和极地地区。青藏高原上的草毡层,虽然厚度不大,但坚韧且富有弹性,是维护青藏高原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与基岩风化物为成土母质的土壤不同,这里草毡层中的细土物质以风力搬运输入的外源粉尘为主。如图示意青藏高原某地草毡层景观。据此完成下列题目。

(1)青藏高原上草毡层中风力搬运输入的粉尘物质增加将(  )

A.

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

B.

降低土壤的持水能力

C.

加快下覆基岩风化破碎

D.

有助于耕作土壤形成

(2)如果青藏高原某区域草毡层遭到破坏,会导致当地(  )

①草地初级生产力降低

②冻土融化速率减缓

③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

④地表侵蚀强度增加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广东卷)
  • 更新:2023-12-0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某中学学生在山西省太行山青龙峡景区研学活动中发现,这里是典型高山峡谷地貌,两岸岩壁直立,软硬岩层交互,陡壁下常有崩塌物堆积,崩塌物主要来自硬岩层。如图是同学们绘制的岩体崩塌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题目。

(1)崩塌物主要来自硬岩层,是因为(  )

A.

软岩受风化剥蚀更快

B.

硬岩的重力作用更大

C.

软岩抗侵蚀能力更强

D.

硬岩水土流失更严重

(2)同学们提出的以下预防崩塌危害措施中,不能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完成的是(  )

A.

岩土变形预警

B.

危险岩体清除

C.

气象水文预报

D.

游客行为监管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广东卷)
  • 更新:2023-12-0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2019年5月28日,某科研团队利用往返式探空气球,在长沙观测站(28°07′N,112°17′E)收集了四个不同时刻释放的气球所记录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变化信息(图a)。图b为其中某一时刻对应的太阳光照示意图(阴影部分代表黑夜)。据此完成下列题目。

(1)在图a中,符合图b示意时刻所释放气球接收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变化的曲线是(  )

A.

B.

C.

D.

(2)这次探测结果显示,白昼期间气球接收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随高度增加而增多,是因为随高度增加(  )

A.

C O 2 量减少

B.

空气温度降低

C.

大气越稀薄

D.

人类干扰越小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广东卷)
  • 更新:2023-12-0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浙江省温岭市制鞋业发达,Z镇是该市最大制鞋基地,其制鞋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近年来,随着电商的发展,该镇制鞋业趋于更加灵活化。如图示意Z镇制鞋业发展历程。据此完成下列题目。

(1)电商的发展对该镇制鞋业带来的最直接影响是(  )

A.

制鞋技术提升、生产效率提高

B.

生产要素流动加快、市场扩大

C.

生产更加集中、营销渠道稳定

D.

制鞋工艺更加标准化、统一化

(2)进入智造型阶段,该镇制鞋业最显著的变化是(  )

A.

原料汇聚及供应渠道增多

B.

加工生产及供货周期变短

C.

研发设计及服务水平提高

D.

成品库存及集散能力增强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广东卷)
  • 更新:2023-12-0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珠江三角洲地区某侨乡村,现存大量古建筑和水上碉楼。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随着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快速推进,该村人口持续外流,村落逐渐空心化。近10年来,该村特色产业发展迅速,回流人口明显增多,成为乡村振兴的成功范例。据此完成下列题目。

(1)导致该村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人口持续外流的主要原因是(  )

A.

前往海外寻亲访友

B.

被城市就业机会吸引

C.

人口已超合理容量

D.

人口老龄化逐渐加剧

(2)近10年来,该村发展迅速的特色产业最可能是(  )

A.

农业种植和水产养殖

B.

公共卫生和文化教育

C.

旅游服务和文化创意

D.

先进制造和科技研发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广东卷)
  • 更新:2023-12-0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露点温度是指气压不变、水汽无增减情况下,未饱和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如图所示的是2020年11月18~19日吉林省某气象站记录的一次较强降水过程相关信息。据此完成下列题目。

(1)此次降水过程呈现的天气变化依次是(  )

A.

风雨交加、冻雨夹雪、雪花纷飞

B.

疾风骤雨、雪花纷飞、冻雨夹雪

C.

雪花纷飞、风雨交加、冻雨夹雪

D.

风和日丽、冻雨夹雪、和风细雨

(2)此次天气过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对流旺盛

B.

逆温增强

C.

暖锋经过

D.

冷锋过境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广东卷)
  • 更新:2023-12-0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进入21世纪,长江下游跨江桥隧建设发展迅速。有研究统计,2000年长江下游公路跨江桥隧通道仅4条,2008年为9条,2016年增至17条。如图示意这三个年份长江下游两岸部分市县距江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的车辆,到达对岸所需平均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题目。

(1)与2000﹣2008年相比,2008﹣2016年期间长江下游两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车辆平均跨江耗时的缩减量均表现为(  )

A.

大幅增加

B.

保持不变

C.

略有增加

D.

有所减少

(2)由图中信息可判断,长江下游南岸市县比北岸市县(  )

A.

公路网更完善

B.

车流量更大

C.

人口更为稠密

D.

河网更密集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广东卷)
  • 更新:2023-12-0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沟口的冲出量与沟内残留物有关,2013、2019、2020年分别发生三次泥石流,其降水依次下降,泥石流量分别为11.50、11.91、11.02平方米。根据材料并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题目。

(1)2013年冲出量较少是由于泥石流爆发前(  )

A.

雨水冲刷作用较强

B.

河道弯曲程度减弱

C.

沟口内空间较大

D.

土壤含水量较低

(2)PQ切面堆积物为(  )

A.

B.

C.

D.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福建卷)
  • 更新:2023-12-0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人们去一个地方越频繁那么活动地点出现数量越多频率越高活力就越高。可以用活力指数来衡量一个城市的活力度,其中活动类型是否多样,活动场所是否丰富,及出入场所频繁程度,三者都能影响活力指数。根据材料并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题目。

(1)判断甲工作日限定的是哪类功能区(  )

A.

文化创意

B.

娱乐购物

C.

办公教育

D.

高端住房

(2)乙是青少年,判断青少年活力度较稳定的原因(  )

A.

停留时间短

B.

通勤频率高

C.

活动类型多样

D.

活动地点和目的较单一

(3)地铁修建会带动沿线区域发展,某处活力程度较高,但受地铁影响较低,其可能原因是沿线地区(  )

A.

流通频繁

B.

人口增长缓慢

C.

人口容量大

D.

人口密度小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福建卷)
  • 更新:2023-12-0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局部强降雨后,在某些角度,光通过水汽的折射,形成彩虹奇观。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题目。

(1)我国华南地区彩虹出现频率较高的原因是(  )

A.

锋面活跃

B.

太阳辐射强

C.

对流运动频繁

D.

地形复杂

(2)暑假某日,小明同学来到武夷山游玩,降雨过后,看见了彩虹,则小明看见彩虹时最可能的时间与朝向是(  )

A.

7:00﹣8:30 面朝太阳

B.

10:00﹣11:30 面朝太阳

C.

13:00﹣14:30 背对太阳

D.

16:00﹣17:30 背对太阳

(3)我国北方夏季彩虹出现频率高于南方的可能原因是(  )

A.

降雨较多

B.

太阳高度角大

C.

白昼时间长

D.

可见度较高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福建卷)
  • 更新:2023-12-0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唐朝时太湖流域未形成吴淞江河道,在北宋时期修筑江堤后,太湖面积萎缩,吴淞江河道趋于稳定,并成为太湖主要泄洪河道。近代以来,吴淞江逐渐成为上海海港港口运输的重要通道。根据材料并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题目。

(1)形成吴淞江北为杨柳,南为兼(芦苇)的主要原因是(  )

A.

坡向不同

B.

热量差异

C.

淤积状况不同

D.

季风风向不同

(2)唐晚期修筑河堤后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

A.

河堤东侧冲刷加剧

B.

吴淞江径流量增大

C.

河堤西侧淤积增强

D.

吴淞江含沙量增大

(3)近代以来,吴淞江成为上海“米粮运输”要道,的主要原因是(  )

A.

吴淞江航运条件改善

B.

上海工商业发展

C.

吴淞江货运量大

D.

上海港泊位不足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福建卷)
  • 更新:2023-12-0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俄罗斯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其主要以开发自然资源与发展国际贸易为主,其他产业相对薄弱。在资金和劳动力过多的情况下,经济增长缓慢,这种现象称为“资源诅咒效应”。目前俄罗斯的油气大量由国外进口,现研究新的技术设备开采油气。俄罗斯北冰洋附近某地区大力发展能源开发利用,其第三产业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如图是俄罗斯产业人口比例图。根据材料并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题目。

(1)指出图示①②③三条曲线分别对应的产业类型(  )

A.

①第一产业 ②第二产业

B.

②第一产业 ③第三产业

C.

③第二产业 ②第三产业

D.

①第一产业 ③第二产业

(2)中俄近年来成功开展冰上丝绸之路,其首先应解决俄罗斯油气行业的问题是(  )

A.

技术方面的支持

B.

解决环境污染

C.

产业支撑不足

D.

缓解劳动力短缺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福建卷)
  • 更新:2023-12-0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高中地理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