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45°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 424米,距海约180千米。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
A.大气环流 | B.地形 | C.纬度位置 | D.洋流 |
该区域位于 ( )
A.亚欧大陆太平洋沿岸地区 | B.亚欧大陆大西洋沿岸地区 |
C.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地区 | D.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 |
气温的日变化一般表现为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日某时刻的等温线分布,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读图回答该日( )
A.日落时刻甲地早于乙地 |
B.日落时刻甲地晚于乙地 |
C.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大于乙地 |
D.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小于乙地 |
下图为“某时期某地正午日影长短变化及朝向示意图”。读图,完成小题。
该地可能位于( )
A.北回归线上 |
B.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 |
C.南回归线上 |
D.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 |
图中A日时( )
A.太阳活动将进入活跃期 |
B.南半球各地夜长达一年中最大值 |
C.太阳辐射正值全年最强 |
D.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
据报道,2012年秋分出现在北京时间9月22日22时49分,秋分来临之早,为116年来之冠。完成小题。
秋分时全球9月23日范围占全球比例约为( )
A.1/3 | B.1/4 | C.1/5 | D.1/8 |
下列关于秋分这一日说法可信的是( )
A.与兰州相比北京日出更早,日落更晚 |
B.黄山山顶当地6时刚好可以观看日出景观 |
C.南半球此日正值春分日 |
D.日地距离正在逐渐变短 |
2012年秋分来临为116年来最早,其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
A.与公历纪年历法规则有关 |
B.黄赤交角变小 |
C.日地距离正在逐渐变短 |
D.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速度变快 |
下图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读图完成小题。
据上图判断,摄影师拍摄的地点位于( )
A.低纬地区 | B.中纬地区 |
C.北极附近 | D.南极附近 |
上图中a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50°,据此判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为( )
A.1个多小时 | B.3个多小时 |
C.5个多小时 | D.7个多小时 |
下图表示我国某地某日观测记录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日变化。完成小题。
该日日期及天气状况可能是( )
A.3月12日 晴朗 | B.6月5日 晴朗 |
C.3月22日 多云 | D.6月20日 多云 |
该地可能位于( )
A.祁连山地 | B.大兴安岭 |
C.南沙群岛 | D.帕米尔高原 |
下图是某企业厂址与原料和产品运费的关系,等值线数值表示每万元产值的运输费用。读图完成小题。
该企业有可能是( )
A.制糖厂 | B.饮料厂 |
C.机械厂 | D.化工厂 |
甲、乙、丙、丁地理位置的共同特点是均靠近( )
A.山脉 | B.河谷 |
C.铁路线 | D.农业带 |
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部的城市化水平高于西部 |
B.东部的地面起伏大于西部 |
C.北部的城市化水平高于南部 |
D.北部的地面起伏大于南部 |
下图为1950~2010年世界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人口变化过程。根据相关知识,完成小题。
有关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
A.1950~2010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 |
B.1950~197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 |
C.199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 |
D.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
图中代表北美洲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1991年克鲁格曼提出了完善了的中心外围理论,它揭示了经济地理聚集内在的运行机制。他认为集聚力和离心力都受到贸易自由化水平的影响,当集聚力大于离心力,企业趋向于集聚;反之则企业不会发生产业集聚现象。读“集聚力与离心力与贸易自由化关系图”,根据题意完成小题。
以下对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
A.贸易自由化程度与集聚力、离心力均呈负相关 |
B.随着贸易自由化程度的增加,集聚力和离心力相互之间呈负相关 |
C.集聚力与离心力两者相比,随着贸易自由化程度的增加,离心力变速快 |
D.集聚力与离心力两者相比,随着贸易自由化程度的增加,集聚力变速快 |
关于图中M和N两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珠江三角洲的企业向广东边远地区扩散,说明珠江三角洲的企业处于M区 |
B.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企业将一直趋向于集聚 |
C.中国加入WTO后,企业将出现不断分散的现象 |
D.处于N区域的企业趋向于分散 |
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完成小题。
图中a山脉两侧山麓分布的自然带分别是( )
①侧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②北侧为高山草甸带
③南侧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④南侧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A.②③ | B.①④ |
C.③④ | D.②④ |
a山脉两侧山麓分布的自然带不同,这种变化属于( )
A.纬度地带分异 | B.经度地带分异 |
C.垂直地带分异 | D.地方性分异 |
关于A、B两条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B河流汛期长 ②A河流汛期长 ③B河流含沙量小 ④A河流含沙量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山区南北坡1月和7月平均气温随海拔的变化图”,其中各点为不同海拔实测得到的气温值,线段代表不同坡向的气温变化趋势。完成小题。
甲 乙
下列关于图示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虚线可能代表山区北坡气温的变化 |
B.冬季同海拔南北坡温差比夏季大 |
C.同海拔南北坡温差随高度增加而递增 |
D.北坡气温随海拔增加而递减,冬季比夏季显著 |
下列有关该山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山区以北为亚热带季风区 |
B.该山区以南为热带季风区 |
C.甲图中同海拔南北坡温差显著,与南坡降水量较大关系密切 |
D.乙图中实线和虚线重合,与北坡受坡面下沉气流影响关系密切 |
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3 500米高空水平气压分布示意图”,R处有一个相对于地面静止的探空气球。据此完成小题。
图中R所对应的地面上的风向是( )
A.东南风 | B.西北风 |
C.南风 | D.北风 |
P地和Q地对应的地面上的天气状况,最可能是( )
A.两地皆为阴雨天气 |
B.两地皆为晴朗天气 |
C.P对应地为晴朗天气,Q对应地为阴雨天气 |
D.P对应地为阴雨天气,Q对应地为晴朗天气 |
若这两个天气系统同步向西移动,24小时后Q气压中心将移动到R处,则未来20小时内,R处探空气球测得的风向和风力情况是( )
A.风向逐渐变得和以前相反,风力逐渐增大 |
B.风向逐渐变得和以前相反,风力逐渐减小 |
C.风向基本不变,风力逐渐增大 |
D.风向基本不变,风力逐渐减小 |
下面图中甲图为南美洲局部地区图,乙图为甲图中E地区的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A地附近有色金属资源丰富,其开发困难的原因可能是
A.周边人口稀少,市场需求小 | B.缺少天然海港,外运不便 |
C.本国技术水平落后 | D.气候干旱,水源短缺 |
.D地区葡萄种植的经济效益比C地区更好的原因可能是
A.C地区的阴天日子多,光照条件差 | B.C地区人烟稀少,市场需求量小 |
C.D地区昼夜温差更大,葡萄质量更好 | D.D地区夏季降水比C地多,单位产量更大 |
.乙图中B河流定期改向的原因可能是
①全区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②全区全年高温,蒸发稳定
③E附近区域地势平坦 ④植被覆盖良好,水土流失少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下图是我国某山峰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该山峰可能属于
A.秦岭山脉 | B.太行山脉 | C.武夷山脉 | D.祁连山脉 |
北坡一月降水大于七月降水的区域大致位于海拔
A.1000米以上 | B.1000米以下 |
C.1400米以上 | D.1400米以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