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中A为我国塔里木盆地某内陆湖,B为湖边的一处绿洲。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注入A湖泊的河流,其夏季、冬季主要补给水源分别是( )
A.积雪融水、地下水 | B.冰川融水、地下水 |
C.山地降水、大气降水 | D.冰川融水、山地降水 |
B地除了荒漠化以外还容易发生的主要生态问题及该问题最严重的季节是( )
A.水土流失、夏季 | B.湿地萎缩、冬季 |
C.盐碱化、夏季 | D.荒漠化、春季 |
下图中贵州省最容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A.次生盐碱化 | B.石质荒漠化 |
C.沙漠化 | D.湿地破坏 |
读“黄土高原某小流域示意图”,完成23~26题。
关于图中a、b、c、d利用和治理措施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a处通常用作耕地 |
B.b处适宜开垦成梯田,种植水稻 |
C.c处应大力植树造林 |
D.d处宜打坝建库 |
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十分尖锐的根本原因是
A.经济发展速度过快,资源开采过多 |
B.工业污染日益加重 |
C.工业结构不合理导致环境破坏 |
D.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过多导致生态、经济恶性循环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①黄土具有直立性和吸湿性 ②黄土高原地区夏季多暴雨
③黄土土质疏松 ④森林破坏严重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危害有
A.耕地质量下降,气候类型改变 |
B.大量泥沙汇入黄河,使中游河床抬升,成为“地上河” |
C.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
D.使当地成为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泛最深厚的地区 |
读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29~30题
有关图中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沙漠边缘区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 |
B.②当地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煤炭含硫量高 |
C.③气候大陆性显著,降水的季节变化大 |
D.④地形起伏大、气候干旱、土质疏松 |
与图中②环境问题无关的污染物是 ( )
A.工业排放的废气 | B.家庭炉灶排放的废气 |
C.汽车排放的废气 | D.建筑工地扬尘 |
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
A.自然植被改善 | B.风力侵蚀减弱 |
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 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
“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
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 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
云南的大山包、拉市海、纳帕海和碧塔海(如下图)是我国新增的4处重要湿地。20世纪80年代初,纳帕海周围山上的原始森林已被砍伐殆尽,为开垦田地、扩大牧地,人们设法排干湖水、降低水位,致使湿地面积不断减少。当年勘察人员仅调查到残存的100余亩沼泽地、数十只黑颈鹤。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与图中4处湿地的形成无关的是
A.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 |
B.地形相对低洼,容易积水 |
C.植被较好,容易涵养水源 |
D.都濒临长江,常因长江洪水泛滥而积水 |
从保护湿地和发展经济的角度看,不合理的行为有
A.加大投入,进行改造,建湿地公园 |
B.打坝蓄水,恢复沼泽地 |
C.利用文化生态优势,发展旅游等绿色产业 |
D.修筑梯田、种植作物,解决贫困山区的粮食问题 |
自武威以西……地广人稀,水草宜畜牧,故凉州之畜为天下饶(《汉书·地理志》)。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该段文字描述的区域
①深居大陆腹地 ②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③森林广布 ④地表千沟万壑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该段文字描述的区域最常见的生态问题是
A.水土流失 | B.土地荒漠化 |
C.过度放牧 | D.盲目开垦 |
下表反映了广东、重庆、新疆和山西四个省区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四种环境问题发生的强度,表中☆号越多表示灾害强度越大.据此回答11一12题。
关于甲、乙、丙、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代表酸雨 | B.乙代表水土流失 |
C.丙代表荒漠化 | D.丁代表寒潮 |
治理乙问题的有效措施是( )
发展节水灌溉技术
B.开展小流域治理
C.推广洁净煤技术
D.改良种植品种,增加作物的抗寒能力
森林破坏引发的生态环境效应有( )
①全球气候失调 ②生态环境恶化 ③臭氧破坏加重
④自然灾害频发 ⑤地震、火山加剧 ⑥生物多样性锐减
A.①②④⑥ | B.①②③④ | C.②③④⑤ | D.③④⑤⑥ |
读“我国南方地区某环境问题重点区和生态安全战略工程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M地成为某环境问题重点区的主要原因是
A.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废气排放量大 |
B.沿江工业发展较快,废水排放量大 |
C.大水漫灌抬升地下水水位 |
D.人地矛盾突出,过度开荒,破坏植被 |
N生态工程建设对下列问题改善作用较明显的是
A.珠江流域水污染 | B.珠三角酸雨危害 |
C.洞庭湖湿地萎缩 | D.长三角海水入侵 |
读某区域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铁路线的名称是 ( )
A.包兰线 | B.兰青线 |
C.陇海线 | D.兰新线 |
M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 )
A.水土流失 | B.土地荒漠化 |
C.酸性土壤改良 | D.沼泽化 |
N城市是在丰富的自然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自然资源是 ( )
A.镍矿 | B.石油 | C.稀土矿 | D.钾盐 |
读“我国某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危害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图中所示的环境问题是
A.荒漠化 | B.臭氧层空洞 |
C.水土流失 | D.全球变暖 |
图示环境问题最严重的地区是
A.黄土高原 | B.塔里木盆地 |
C.东北平原 | D.长江三角洲 |
读喜马拉雅地区1921年(左图)和2014年(右图)景观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导致图中景观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A.地壳运动活跃,火山、地震频发 |
B.过度放牧,荒漠化日趋严重 |
C.温室气体排放过多,全球气候变暖 |
D.登山活动频繁,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
下列采取措施合理的是( )
A.建自然生态保护区 |
B.禁止燃烧化石燃料 |
C.在该地区大面积植树造林 |
D.开发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 |
下表是我国不同等级酸雨各月百分率统计表,读表回答下列各题。
上表数据显示,我国强酸雨百分率较大的季节是
A.春、夏 | B.夏、秋 | C.秋、冬 | D.冬、春 |
导致我国强酸雨百分率较大季节的气候原因是
A.高温 | B.寒冷 | C.少雨 | D.多雨 |
去冬今春,我国大部分地区多次出现强沙尘暴,滚滚黄沙越过秦岭大巴山,对四川盆地部分城市天气情况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以下材料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在不断加快,其原因可能是
A.北方部分大城市大气污染加重 | B.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
C.长江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 | D.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 |
当我国北方频繁出现沙尘暴天气时,以下地理现象正确的是
A.我国长江中下游遭受伏旱天气 | B.天山北坡雪线处于一年中最高的时候 |
C.开普敦正是一年多雨时节 | D.北太平洋等温线向北凸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