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图7为“中国西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读图回答16~17题。

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
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D.由于有水源,以井为中心的地区农牧业活动较多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在乙地区,可能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的现象是    

A.地表反射率下降 B.土壤有机质增加
C.土壤盐碱度升高 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中甲、乙、丙三地最主要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

A.气候干旱、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 B.酸雨、水土流失、赤潮
C.生态破坏、荒漠化、水土流失 D.水土流失、荒漠化、泥沙淤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为我国某区域图。回答小题。

该区域所在的地形区是:

A.黄土高原 B.四川盆地 C.云贵高原 D.青藏高原

图示地区最不可能发生的环境问题是:

A.石质荒漠化 B.水土流失 C.酸雨 D.沙尘暴

下列地质地貌景观,最有可能在上图中甲地发育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专家指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很可能加重沿途有些地区土壤的次生盐碱化,因为沿途地区

A.城市大量排放生活污水 B.地下水位可能上升
C.大量抽取地下水 D.有大量海水侵入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哈输油管线(哈萨克斯坦阿塔苏—中国新疆阿拉山口输油管线)管线全长1000千米。阅读材料及“中哈石油管道建设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中哈输油管线经过地区主要的生态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土壤次生盐碱化
C.土地荒漠化 D.气候变暖

目前,我国进口的石油基本来自中东。为了建立多元化的石油进口渠道,从位置方面考虑除了中东外,较为理想的进口石油的地区是(     )
①加勒比海地区 ②北非  ③东南亚  ④中亚  ⑤俄罗斯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A.可以采取相关措施减少污染,避免发展过程中的环境问题
B.环境污染是不可避免的,可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策略
C.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环境问题自然会解决
D.保护环境就必须坚决禁止兴建有污染的企业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我国南方某地区不同坡度地形比例图和能源消费结构图,回答各题。

从材料中推断,本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

A.大气污染 B.水土流失
C.土地荒漠化 D.水污染

解决本地区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
①开发小水电   ②封山育林禁止采伐 ③用矿物燃料替代薪柴、秸秆等生物能源 ④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年来,巴西农业突飞猛进,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牛肉、家禽、大豆、糖、咖啡和橙汁出口国。读巴西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C表示的农业地域类型,正确的是(     )

A.商品谷物农业 B.种植园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原始迁移农业

巴西农业迅速发展可能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中最不可能出现的是(     )

A.热带雨林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B.水土流失和土壤肥力下降
C.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
D.土地沙漠化和土壤盐碱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环境自净能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虽然环境有自净能力,但人类把废弃物直接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后,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B.污染物进入水体后,经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的净化,就成为净化的天然水
C.河道中适量的藻类和其它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对水体起到一定的净化作用
D.地理环境净化作用是有限的,污染物排放一旦超过其自净能力,环境将趋于恶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我国江南某地土地资源构成和利用结构图”,完成下列问题。

该区域土地后备资源约占土地面积的(    )

A.1% B.19% C.20% D.21%

该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    (    )

A.土地沙漠化 B.土壤盐碱化
C.水土流失 D.温室效应

解决该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最有效的措施是    (  )

A.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
B.开发利用土地的后备资源
C.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商品性农业基地
D.退耕还林还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我国某生态环境问题分布统计资料,完成23-24题。

省区
新疆
内蒙古
西藏
青海
甘肃
宁夏
陕西
山西
河北
其他省区
所占比例(%)
40]
24
16
8
7
1
1
1]
1
1

该生态环境问题是(   )

A.荒漠化 B.水土流失 C.酸雨 D.生物多样性减少

为了避免该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西北地区愈演愈烈,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

A.大面积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
B.解决当地群众生活能源,严禁乱砍滥伐
C.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人们生活水平
D.引水灌溉,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世界自然基金会于2010年10月13日发布报告指出,碳污染和过度使用地球自然资源已经变得十分危急,按照当前趋势,我们人类在2030年将需要第二个星球来满足我们的需求。据此回答33~34题。
以上材料充分体现了自然资源的(   )

A.有限性属性 B.社会性属性 C.地域性属性 D.多用性属性

为了减少碳污染和过度使用,我们应该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下列行为不符合低碳经济要求的是(   )

A.积极开发和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B.倡导和鼓励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
C.立即禁止一切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发展
D.提高公众的节能环保意识,拒绝“过度消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各题。
“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

“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A.滥伐森林 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 D.环境污染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元旦这一天,甲、乙两地相比

A.甲乙两地昼夜相等
B.甲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比乙地更大
C.甲地比乙地的昼更短
D.甲地的自转线速度比乙地更快

甲、乙两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分别是

A.旱涝盐碱危害、水土流失严重
B.生态破坏严重、多旱涝灾害
C.多风沙危害、水资源短缺
D.水资源短缺、酸雨危害较严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当今世界上土地资源遭受破坏最主要原因

A.盲目垦殖草原
B.建筑用地不断扩大
C.土地利用中的此生盐碱化
D.遭受风蚀、水蚀和沙漠侵蚀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地理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