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一组世界区域地图,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图中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
A.光热、降水 | B.土壤、水源 |
C.风向、地势 | D.地形、河流 |
乙地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洪涝灾害 | B.沙尘暴 |
C.水土流失 | D.土地盐碱化 |
图甲表示潜水位等值线,图乙表示图甲中XY两地间的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①地的地下径流方向是
A.自西南向东北 | B.自东向西 |
C.自东南向西北 | D.从北向南 |
在资源利用上,图中显示该地存在的问题是
A.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导致土地盐碱化 |
B.过度抽取地下水,形成地下漏斗区 |
C.乱砍滥伐森林,破坏生态平衡 |
D.过度利用水资源,导致沙漠化 |
读沙尘暴的形成与消亡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的植被覆盖率比乙地高 |
B.乙地风速小于丙地 |
C.乙地的海拔高度高于丙地 |
D.甲地气压高于乙地 |
目前,世界上共有四大沙尘暴多发区,它们分别是:北美、澳洲、亚州中部以及中东地区,以下关于四大沙尘暴多发区的共性原因的描述,不正确的一是
A.过度灌溉 | B.气候干旱 |
C.多大风天气 | D.土地利用不当 |
红河哈尼梯田是以哈尼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利用当地“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地理气候条件创造的农耕文明奇观,2013年6月红河哈尼梯田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5年哈尼梯田部分地区开始试行稻鱼鸭生态种养模式,将养鱼、种稻、养鸭相结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下列甲图为红河哈尼梯田局部等高线地形图,乙图为某摄影爱好者拍摄的红河哈尼梯田景观图片。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梯田多位于山地阳坡,乙图中景观图片的拍摄地点最可能位于( )
A.①点 | B.②点 |
C.③点 | D.④点 |
农民改用稻鱼鸭生态种养模式的直接目的是( )
A.节省劳动力 | B.提高经济收入 |
C.促进生态循环 | D.提高土壤质量 |
稻鱼鸭生态种养模式起步较晚,反映该农业生产模式( )
A.受当地气候条件限制 | B.不具有在当地推广的价值 |
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 | D.受当地传统生产习惯的影响 |
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青藏铁路沿线生态环境保护的是
A.把永久冻土层融化,为植树造林提供水分 |
B.建立沿线防护栏,禁止野生动物穿越铁路 |
C.随车的生活垃圾统一收集,集中处理 |
D.沿线大力垦荒种地,为游客提供土特产 |
读我国某生态环境问题分布统计图,回答下面下列各题。
该生态环境问题是( )
A.土地荒漠化 | B.水土流失 |
C.酸雨 | D.生物多样性减少 |
为了避免该生态环境问题愈演愈烈,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
A.大面积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 |
B.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问题,严禁乱砍滥伐 |
C.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
D.引水灌溉,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
下图中A为我国塔里木盆地某内陆湖,B为湖边的一处绿洲。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注入A湖泊的河流,其夏季、冬季主要补给水源分别是( )
A.积雪融水、地下水 | B.冰川融水、地下水 |
C.山地降水、大气降水 | D.冰川融水、山地降水 |
B地除了荒漠化以外还容易发生的主要生态问题及该问题最严重的季节是( )
A.水土流失、夏季 | B.湿地萎缩、冬季 |
C.盐碱化、夏季 | D.荒漠化、春季 |
下图为“我国洞庭湖沿岸某地1950年和2010年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对该地土地利用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湿地面积明显减少 | B.居住用地变化不大 |
C.林地面积显著下降 | D.工业用地增加最多 |
土地利用变化对该地区生态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增加 |
B.湖泊对气候的调节能力下降 |
C.水污染加重 |
D.湖泊对长江的调蓄能力加强 |
读某区域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铁路线的名称是 ( )
A.包兰线 | B.兰青线 |
C.陇海线 | D.兰新线 |
M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 )
A.水土流失 | B.土地荒漠化 |
C.酸性土壤改良 | D.沼泽化 |
N城市是在丰富的自然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自然资源是 ( )
A.镍矿 | B.石油 | C.稀土矿 | D.钾盐 |
下表是我国在1960~1975年针对某地获取的统计资料。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从表中数据资料统计分析,该地区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A.二氧化碳增加,全球变暖 |
B.年降水量减少,导致酸雨减少 |
C.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漠化扩大 |
D.土壤污染严重 |
今后该地农业生产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有
A.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 |
B.减少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 |
C.建立化工厂,发展乡镇企业 |
D.因地制宜发展林牧业,改善生态环境 |
拉萨河流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下图为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完成问题。
有关拉萨7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
B.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
C.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雨 |
D.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 |
近年来,当地开展拉萨河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工作。下列做法合理的有( )
①提高文化生态景区的集聚性
②利用河滩低地布局文化建筑
③控制著名景区的旅客日流量
④防治湿地退化
⑤吸收外来文化,改造当地民俗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④⑤ | D.③④⑤ |
我国的国土面积幅员辽阔,在进行国土开发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环境问题。读下边我国局部地区主要环境问题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甲、乙、丙三个地区国土整治的主要问题是
A.甲——防治荒漠化;乙——防治土壤盐碱化;丙——防治水土流失 |
B.甲——治理沙尘暴;乙——保护沿海红树林;丙——治理“红色沙漠” |
C.甲——预防低温冻害;乙——治理水土流失;丙——防治暴雨洪涝 |
D.甲——治理水土流失;乙——防治土壤盐碱化;丙——改良酸性土壤 |
甲、丙两个地区有共同的生态问题,形成的共同原因最主要是
A.降水条件 | B.地质条件 | C.人为因素 | D.土壤条件 |
乙地区主要生态问题在我国西北地区农业发展中也必须加以重视。解决此类问题,下列做法中最合理的是
A.将洼地改为丘陵,便于流水排泄 |
B.大规模降低土温,减少增发 |
C.增加需水量大的农作物种植面积 |
D.增加农业机械投入,兴修水利工程 |
下图为我国某生态环境问题分布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该生态环境问题是( )
A.土地荒漠化 | B.水土流失 |
C.酸雨 | D.生物多样性减少 |
为了避免该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西北地区愈演愈烈,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
A.大面积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 |
B.引水灌溉,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
C.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
D.种植牧草,严控放牧规模 |
读我国生态问题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关于图中生态问题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区域的生态问题与风力作用强有关 |
B.B区域的生态问题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 |
C.C区域的生态问题主要是自然原因造成的 |
D.D区域生态问题与过垦、过牧有关 |
D、E两地区森林主要生态功能不同,其中
A. D地森林主要生态功能是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B.E地森林主要生态功能是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C.D地森林主要生态功能是吸烟除尘、减少酸雨
D.E地森林主要生态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我国每年造林约8 000万至9 000 万亩,而每年自产木材要消耗约3 000万亩森林,非法采伐、林地流失、火灾、病虫害等都使森林减少。许多地方出现“植树不见树、造林难成林”现象。下表为不同营造方式成林年限表(单位:年)。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营造方式 |
400mm年降水量以上地区 |
400mm年降水 量以下地区 |
|||||
南方 |
北方 |
||||||
乔木 |
灌木 |
乔木 |
灌木 |
乔木 |
灌木 |
||
封山育林 |
5~8 |
3~6 |
5~10 |
4~6 |
8~15 |
5~8 |
|
飞机播种造林 |
5~7 |
4~7 |
5~8 |
5~7 |
7~10 |
5~7 |
|
人工 造林 |
直播 |
3~8 |
2~6 |
4~8 |
3~6 |
4~10 |
4~8 |
植苗、分殖 |
2~5 |
2~4 |
2~6 |
2~5 |
3~8 |
3~6 |
对不同营造方式成林年限表述合理的是( )
①一般同一营造方式下降水量大的区域,成林年限较短
②成林年限长短与热量关系不大
③同一区域封山育林的营造方式成林年限较长
④同一营造方式灌木的成林年限比乔木短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我国是世界上植树造林最多的国家,改变“植树不见树、造林难成林”现象的措施不可取的是( )
A.要认真养护林地并提高养护技术 |
B.建设“森林城市”,严禁大搞“大树进城”“一夜成林” |
C.抓好良种苗木,因地制宜,宜草则草,宜林则林,坚持乔木优先 |
D.自然条件适宜的区域可以加大封山育林以恢复植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