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黄河流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题。
图中山脉属于我国地势阶梯分界线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甲所在的地形区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 B.荒摸化 |
C.次生盐碱化 | D.沙尘暴 |
京杭运河在M,N两处的流向是( )
A.均向北 | B.均向南 |
C.M向北,N向南 | D.M向南,N向 |
河流在乙处附近径流量明显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量减少 | B.沿岸农业灌溉用水过多 |
C.植被较少 | D.蒸发量增大 |
读七省区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总面积的比例图,回答2题。
该植被是( )
A.沼泽 | B.温带落叶阔叶林 | C.荒漠 | D.草原 |
该植被分布区所存在最普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土地次生盐碱化 | B.土地沙漠化 |
C.水土流失 | D.生物多样性锐减 |
图甲表示潜水位等值线,图乙表示图甲中XY两地间的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①地的地下径流方向是
A.自西南向东北 | B.自东向西 |
C.自东南向西北 | D.从北向南 |
在资源利用上,图中显示该地存在的问题是
A.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导致土地盐碱化 |
B.过度抽取地下水,形成地下漏斗区 |
C.乱砍滥伐森林,破坏生态平衡 |
D.过度利用水资源,导致沙漠化 |
我国下列地区及主要的荒漠化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A.黄土高原——盐渍化 | B.云贵高原—沙漠化 |
C.江南丘陵—红漠化 | D.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石漠化 |
在风力较小、逆温、相对湿度较低的情况下,随着悬浮颗粒物的增多而导致大气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现象叫霾。下图为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各月霾日数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以下关于霾的时空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
A.夏季多于冬季 | B.冬季多于夏季 |
C.三省市夏季差异最大 | D.北京全年皆高于其他两省市 |
造成河北霾日数季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 )
A.春季降水多,霾日数少 |
B.夏季多大风,霾日数多 |
C.秋季晴朗天气多,霾日数少 |
D.冬季燃煤取暖,霾日数多 |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我国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而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工程,它涵盖工业、农业和消费等各类社会活动,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式。回答2题。
在下列因地制宜创造的农业地域类型中,属于“循环经济“的是( )
A.东北的大豆和小麦间作农业 |
B.农耕区生产谷物,饲养家畜 |
C.东北平原的国营农场种植业 |
D.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业 |
下列关系循环经济叙述错误的是( )
A.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唯一途径 |
B.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
C.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即能增加既有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又能降低环境污染 |
D.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其中包括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
读“某地区等高(深)线示意图及该地区的气候资料表”,完成下列问题。
若在图中①河段画出等高线,则该等高线此处的凸出方向为
A.东北方向 | B.东南方向 |
C.西南方向 | D.西北方向 |
最近几十年,②处等深线不断向东移动,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沿海地区滥采滥挖珊瑚礁 | B.河口段经常使用挖沙船清除泥沙 |
C.流域内植被破坏严重,入海泥沙沉积加强 | D.沿海地区红树林遭到了严重破坏 |
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1999年开始,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如图示意银川周围目前的湖泊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 )
A.泥沙淤积 | B.气候变暖 |
C.排水造田 | D.黄河来水量减少 |
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是( )
①增强城市排污能力 ②增加城市空气湿度 ③美化城市环境 ④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拉萨河流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下图为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完成问题。
有关拉萨7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
B.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
C.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雨 |
D.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 |
近年来,当地开展拉萨河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工作。下列做法合理的有( )
①提高文化生态景区的集聚性
②利用河滩低地布局文化建筑
③控制著名景区的旅客日流量
④防治湿地退化
⑤吸收外来文化,改造当地民俗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④⑤ | D.③④⑤ |
我国的国土面积幅员辽阔,在进行国土开发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环境问题。读下边我国局部地区主要环境问题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甲、乙、丙三个地区国土整治的主要问题是
A.甲——防治荒漠化;乙——防治土壤盐碱化;丙——防治水土流失 |
B.甲——治理沙尘暴;乙——保护沿海红树林;丙——治理“红色沙漠” |
C.甲——预防低温冻害;乙——治理水土流失;丙——防治暴雨洪涝 |
D.甲——治理水土流失;乙——防治土壤盐碱化;丙——改良酸性土壤 |
甲、丙两个地区有共同的生态问题,形成的共同原因最主要是
A.降水条件 | B.地质条件 | C.人为因素 | D.土壤条件 |
乙地区主要生态问题在我国西北地区农业发展中也必须加以重视。解决此类问题,下列做法中最合理的是
A.将洼地改为丘陵,便于流水排泄 |
B.大规模降低土温,减少增发 |
C.增加需水量大的农作物种植面积 |
D.增加农业机械投入,兴修水利工程 |
下图为我国某生态环境问题分布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该生态环境问题是( )
A.土地荒漠化 | B.水土流失 |
C.酸雨 | D.生物多样性减少 |
为了避免该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西北地区愈演愈烈,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
A.大面积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 |
B.引水灌溉,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
C.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
D.种植牧草,严控放牧规模 |
读我国生态问题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关于图中生态问题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区域的生态问题与风力作用强有关 |
B.B区域的生态问题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 |
C.C区域的生态问题主要是自然原因造成的 |
D.D区域生态问题与过垦、过牧有关 |
D、E两地区森林主要生态功能不同,其中
A. D地森林主要生态功能是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B.E地森林主要生态功能是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C.D地森林主要生态功能是吸烟除尘、减少酸雨
D.E地森林主要生态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下图是“近年来我国耕地减少的因素构成情况”。“生态退耕”对地理环境的可能影响是
①有利于保持水土 ②减少蒸发量 ③保护生物多样性 ④促进水循环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环境保护】
读“年降水量、森林覆盖率与土壤侵蚀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中土壤侵蚀和年降水量的关系。
(2)提出防治土壤侵蚀的主要措施。
下图为“我国西北半干旱区某牧场草场载畜量和实际放牧量变化曲线示意图”。草场载畜量指在适度利用的原则下,一定的草地面积,一定的利用时期内,能够维持草地良性生态循环并保证家畜正常生长发育、繁殖的情况下,能饲养家畜的最大数量。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950年~1975年期间,草场载畜量发生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 | B.气候 | C.市场 | D.放牧 |
该牧场“人地关系”严重对立的年代及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A.20世纪60年代——降水偏少 | B.20世纪80年代——过度放牧 |
C.20世纪90年代——牲畜太少 | D.21世纪初以来——气候变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