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近年来我国耕地减少的因素构成情况”。“生态退耕”对地理环境的可能影响是
①有利于保持水土 ②减少蒸发量 ③保护生物多样性 ④促进水循环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研究小组,沿图甲所示A、B、C、D四地进行生态和自然灾害调查。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关于图中自然灾害表述正确的是
A.A处干旱灾害频繁,且造成损失大 |
B.B处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多暴雨,洪涝多发 |
C.C处北部的大河河段有凌汛 |
D.D处附近春旱严重 |
图中所示地区主要生态问题说法不正确的是
A.A地附近发现土地荒漠化现象严重 | B.B地水土流失现象突出 |
C.C地耕地退化比较严重 | D.D地区域土壤肥力下降较为突出 |
下图中①、②、③、④为四个不同地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立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最适合农牧结合发展的地区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下列描述符合①、②、③、④四地区实际情况的是
A.①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大力植树种草 |
B.②地区洪涝灾害严重,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
C.③地区土壤盐碱化严重,大水漫灌可缓解该问题 |
D.④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退耕还牧 |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山脉属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甲地形区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A.水土流失 | B.荒漠化 |
C.盐碱化 | D.沙尘暴 |
河流在乙处附近流量减少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降水量减少 | B.农业灌溉用水过多 |
C.植被较少 | D.蒸发量增大 |
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不同时期人口数量和耕地、湿地面积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区域湿地面积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该区域保护湿地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读漫画“把云留住”,回答下列各题。
该漫画反映的环境问题是
A.土地盐碱化 | B.大气污染 |
C.森林破坏 | D.温室效应 |
此图体现了区域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 | B.差异性 |
C.开放性 | D.同一性 |
【环境保护】
2015年1月18日,新疆博湖县举行博斯腾湖冬捕仪式。鱼类经过春殖、夏长、秋壮和冬眠,每年1月是起网捕捞最佳时节,这也是博湖渔家最繁忙的季节,他们赶着马车、开车卡车,湖面上呈现出一片欢乐的景象。博斯腾湖冬季捕鱼次数不多,一般十次左右,而且要采用大网眼渔网捕捞,但每一网都能收获几万斤。
(1)分析博斯腾湖冬捕最佳时节在1月的原因。
(2)说明冬季捕鱼次数不多,并采用大网眼渔网捕捞的理由。
下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环境问题依次为
A.臭氧层破坏、酸雨、全球变暖、荒漠化 |
B.臭氧层破坏、酸雨、荒漠化、全球变暖 |
C.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荒漠化 |
D.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荒漠化、酸雨 |
近年来,我国南方部分沿海地区适当扩大红树林面积的主要目的是 ( )
A.为过往船只提供避风场所 | B.阻挡海浪侵蚀海岸 |
C.增加居民休息场所 | D.增加用材林 |
读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中①②③④⑤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
A.酸雨问题、沙漠化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
B.沙漠化问题、酸雨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
C.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沙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
D.沙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
下列污染物与图中②环境问题无关的是( )
A.工业排放废气 | B.家庭炉灶排放废气 |
C.汽车排放废气 | D.建筑工地扬尘 |
图中土地沙漠化面积日益扩大的自然原因是( )
A.滥伐森林,植被遭到破坏 |
B.过度放牧,草原退化 |
C.沙漠边缘区气候干旱,在风力作用下沙土运动造成的 |
D.降水强度大,侵蚀作用强烈 |
图为“我国四个不同区域的年降水量及所处温度带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立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适合农牧结合发展的地区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对四地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大力植树种草 |
B.乙地区易发生旱涝灾害,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
C.丙地区易发生荒漠化,应退耕还牧 |
D.丁地区土壤盐渍化严重,应大水漫灌 |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表中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下题。
年份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
植株数量 |
灌木植物 |
1 |
1.00 |
1.00 |
1.00 |
1.00 |
草本植物 |
1 |
1.18 |
1.20 |
1.21 |
1.23 |
|
地上生物量 |
灌木植物 |
1 |
1.09 |
1.10 |
1.12 |
1.11 |
草本植物 |
1 |
1.47 |
1.55 |
1.52 |
1.53 |
|
地下生物量 |
灌木植物 |
1 |
1.01 |
0.99 |
0.98 |
0.97 |
草本植物 |
1 |
1.21 |
1.29 |
1.42 |
1.58 |
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①生物量提高 ②生物量降低 ③植株密度改变 ④植被分布改变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A.植株数量 | B.总生物量 |
C.地上生物量 | D.地下生物量 |
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 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 |
C.灌木植物茂盛、草本植物萎缩 | 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茂盛 |
土地覆盖是植被、土壤、河湖、沼泽及各种建筑物等地表诸要素的综合体。下图中0点为l980年中国土地覆盖重心,它相对于中国大地坐标原点(109°E,34°N)向正西偏531km,向正北偏448km。P1,P2分别是仅考虑单一因素影响所形成的2000年土地覆盖重心。据图完成下列小题。
据图文材料推测1980年中国土地覆盖中心O地位于( )
A.北方地区 | B.南方地区 |
C.西北地区 | D.青藏地区 |
图中O点所处区域在土地利用中引发的最突出生态问题是( )
A.沼泽大面积萎缩 | B.生态用水紧张 |
C.森林面积锐减 | D.土地荒漠化 |
关于1980年到2000年中国土地覆盖重心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气候和某种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重心向东南方向迁移 |
B.在气候和某种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重心向东北方向迁移 |
C.重心从0点移到P2点主要是西北地区生态退耕的结果 |
D.重心从0点移到P1点主要是东北地区气候变暖、降水减少的结果 |
读“某地区等高(深)线示意图及该地区的气候资料表”,完成下列问题。
若在图中①河段画出等高线,则该等高线此处的凸出方向为
A.东北方向 | B.东南方向 |
C.西南方向 | D.西北方向 |
最近几十年,②处等深线不断向东移动,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沿海地区滥采滥挖珊瑚礁 | B.河口段经常使用挖沙船清除泥沙 |
C.流域内植被破坏严重,入海泥沙沉积加强 | D.沿海地区红树林遭到了严重破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