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城市森林是指生长在城市地域范围内,对所在环境有明显改善作用的林地及相关植被。它具有一定的规模,以林木为主,是各种类型的森林作物、栽培作物和生活在其中的动物、微生物以及它们赖以生存的气候与土壤等自然因素的总称。据此完成(1)~(3)题。
(1)城市森林具有巨大的经济功能,其中最主要的是(  )
A.提供直接有形的林产品
B.改善城市的投资环境
C.防风固沙
D.为生活在都市的人们提供娱乐游憩的环境和场所
(2)北京市在200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在北京西部构建“西部生态带”,作为北京市城市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北京西部构建“西部生态带”的主要原因是(  )
①西部地区为山区 ②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③西部地区的经济基础好 ④北京的上风上水区位于西部地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为迎接2008年的“绿色奥运”,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确定了100多种树木为京城绿化的“主力军”。这些绿化树木中,不可能有(  )
A.落叶阔叶树      B.针叶树
C.常绿阔叶树      D.灌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国家大力推行“退耕还林”政策的直接目的是(  )
①增加木材产量 ②调节农业结构 ③提高生态质量④增加农民收入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保护森林、植树造林是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据此完成(1)~(2)题。
(1)森林具有多种价值,其首要价值体现在(  )
A.改善生态环境
B.为工业提供原料
C.为人类提供食品
D.为建筑业提供木材
(2)下列五种因素,与1998年长江洪灾有关的是(  )
①夏季风 ②修建三峡工程 ③引水灌溉 ④围湖造田 ⑤长江上游毁林
A.①④⑤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②③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遭到人类破坏后,产生的后果有(  )

A.农业和森林病虫害剧增
B.物种增加
C.冬季平均气温升高
D.雾日增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森林在保护环境方面的重要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提供大量木材
B.净化空气、吸烟滞尘
C.美化环境、调节气候
D.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长江上游森林覆盖率为30%~40%,而目前只有10%。1998年,仅雅砻江沿岸就有3 000多公顷原始森林被砍光。
材料二:由于水土流失导致泥沙淤积,加之围湖造田,使长江流域的湖泊面积从20世纪4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减少了33.3%。因此,近年来长江洪水频繁。
材料三:长江流域现有4亿多人,就连泄洪区内也住满了人,且经济发展规模较大。
(1)长江上游森林对长江流域所起的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乱砍滥伐这里的森林,会导致长江_________增多,_________灾害加重。
(2)材料二表明目前湖泊对长江干支流径流的_________功能大大降低。
(3)材料三反映了长江流域的人口增长与流域的_________不相协调,因此我们在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的同时,还要进一步搞好国土_________工作。
(4)以上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我国在人口、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都要走_________的道路。

来源:环境保护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十五”计划要求我国森林覆盖率从现在的16.55%提高到18.2%。下列措施中,能快速有效提高森林覆盖率的是(  )
①继续营造防护林体系 ②实施退耕还林工程 
③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 ④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来源:环境保护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较低,但人工林面积居世界第一位。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四省中,广泛分布着以毛竹、杉木为主的速生用材林的是(  )
A.山东    B.江西
C.海南        D.甘肃
(2)近年来,建设防护林提倡多树种搭配的根本目的是(  )
A.追求森林产品多样化
B.美化林区环境
C.降低植树成本
D.增强林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来源:环境保护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中各地段较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

A.①村落 ②林地 ③耕地
B.①林地 ②果园 ③耕地
C.①耕地 ②林地 ③村落
D.①林地 ②耕地 ③村落
来源:森林及其保护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当前世界破坏最严重,减少最快的森林是(  )

A.亚寒带针叶林
B.热带原始森林
C.亚热带常绿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
来源:森林及其保护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湿地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湿地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洪水、净化水体、释放氧气、发展航运等生态环境效益
B.我国的湿地主要分布在东北三江平原地区,其他地区分布很少
C.中国现有湿地面积约26万平方千米,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占世界湿地面积的2%
D.青藏高原湿地具有涵养水源、调节全球气候变化等重要作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事物属于湿地的是(  )
①沼泽 ②耕地 ③河流 ④湖泊 ⑤森林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洞庭湖变迁图,完成下列问题。

(1)湖泊是湿地的重要类型,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是_________,最大的淡水湖是_________。
(2)A平原的名称是_________,B平原的名称是_________。
(3)除湖泊外,图中还有的湿地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4)乙图与甲图相比,洞庭湖发生了什么变化?
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
(5)洞庭湖周围地区设立大片蓄洪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世界的两处重要湿地。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甲、乙两处湿地的名称分别为(  )
①青海湖 ②咸海 ③洞庭湖 ④鄱阳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③②
(2)造成两处湿地面积都缩小的主要原因分别是(  )
A.跨流域调水造成甲湖面积减少
B.周围大面积引水灌溉造成乙湖面积缩小
C.沙漠侵吞造成乙湖面积湖小
D.围湖造田造成乙湖面积缩小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西藏拉鲁湿地,是世界稀有的、国内最大的城市湿地。它位于拉萨市的西北角,总面积6.2平方千米,为典型的青藏高原湿地。该湿地的主要植被是沼泽草甸,覆盖率达95%以上。据此完成(1)~(3)题。
(1)拉鲁湿地所在的青藏高原能源资源丰富,主要有(  )
①煤 ②石油 ③太阳能 ④水能 ⑤地热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③④⑤
(2)拉鲁湿地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
①是拉萨市氧气的主要补给源 
②增加拉萨市区的空气湿度,提高温度 
③吸附空气中尘埃,吸收有毒气体,是拉萨市的空气净化器 
④有非常大的蓄洪能力,可有效消除拉萨北部地区的山洪威胁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拉鲁湿地的发展方向,不可取的是(  )
A.通过湿地建设和草种改良,合理发展畜牧业
B.利用湿地的大面积水域发展水产业
C.利用其独特的高原天然湿地风貌和动植物种类,发展旅游业
D.利用湿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拉萨市的广阔市场,建立蔬菜、瓜果生产基地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地理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