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田纳西河流域位置示意图”和“流域内甲地降水量与气温变化图”。下列关于田纳西河及其流域开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脉东坡 |
B.山地的生态环境直接影响河流的水量和水质 |
C.河流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
D.河谷平原是该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 |
田纳西河两岸能够形成一条“工业走廊”,主要得益于( )
A.丰富的矿产资源 | B.旅游业的带动作用 |
C.便利的航运条件 | D.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 |
甲地区防洪水库为雨季蓄洪腾出库容较为合理的时间为( )
A.9~10月 | B.11~12月 |
C.1~2月 | D.4~5月 |
下列关于田纳西河流域治理与开发的经验,错误的是( )
A.设置专门开发机构,健全法规,完善管理 |
B.不断加大开发力度 |
C.不建工厂,防治大气污染 |
D.因地制宜选择开发重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 |
流域内矿产资源的蕴藏状况也会影响流域综合开发的方向,下列不属于田纳西河流域内丰富矿产资源的是( )
A.煤炭 | B.铁矿 | C.铜矿 | D.稀土矿 |
下图为某流域河流分布图及其干流河床对应的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计划开发河流的水能,修建大坝的最理想位置是
A.a处 | B.b处 |
C.c处 | D.d处 |
该流域最易发生洪涝灾害的河段是
A.a处 | B.b处 |
C.c处 | D.d处 |
在M河流域植树造林,植被主要的生态功能是
A.防风固沙 | B.调节气候 |
C.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 D.美化环境 |
甲图为南美洲局部地区图,乙图为甲图中E地区的地形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A地附近有色金属资源丰富,其开发困难的原因是:( )
A.气候干旱,水源短缺,缺乏能源支撑 | B.缺少天然海港,外运不便 |
C.地势平坦,水能资源缺乏 | D.受寒流影响,阴天日子多 |
D地区葡萄种植的经济效益比C地区更好的原因是:( )
A.C地区的阴天日子多,光照条件差 |
B.D地区昼夜温差更大,葡萄质量更好 |
C.C地区人烟稀少,市场需求量小 |
D.D地区冰雪融水量更大,水源灌溉更便利 |
乙图中B河流定期改向的原因是:( )
①全区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②全区全年高温,蒸发稳定
③E附近区域地势平坦 ④植被覆盖良好,水土流失少
A.②③ | B.①③ |
C.①② | D.②④ |
下图为“某河流水利工程建设前、后遥感影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该段河流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后( )
A.大坝上游河道变宽,通航条件改善 |
B.大坝下游水位升高,淹没水中沙洲 |
C.河流支流数量增加,流域面积增大 |
D.流量季节变化增大,两岸植被减少 |
该水利工程的建设对区域发展的积极影响是( )
A.大坝拦截泥沙,从根本上治理水土流失 |
B.水库调节径流,有效防治上游洪涝灾害 |
C.实现水能开发,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
D.提供灌溉用水,避免干旱现象的发生 |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尼日尔河各河段的自然环境差异较大,表现出不同的水文特征,还在库利科罗以下的中游形成了少见的“内陆三角洲”。 尼日尔河下游流经尼日利亚,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粮食问题严重。近些年来,中尼“南南合作”农业项目已开展多期,旨在支持尼日利亚国家粮食安全计划。
材料二:尼日尔河流域概况示意图和相关地点气候图。
(1)分析尼日尔河中游形成内陆三角洲的原因。
(2)指出尼日尔河中、下游两段(中游段为库利科罗至杰巴,下游段为杰巴至河口)河流径流特征差异,并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
(3)尼日利亚计划推广水稻种植,试指出此计划可行的理由。
圣弗朗西斯科河是巴西的第三大河,亦是巴西河流中全流域在境内的第一大河。1948年9月成立了"圣弗朗西斯科河流域委员会"对该和进行综合治理。
(1)分析"圣弗朗西斯科河流域委员会"确定该河综合利用的重点,并说明理由
圣弗朗西斯科河下游山谷的卡勃耐红葡萄酒享誉世界,被称为葡萄酒地图上最靠近赤道的葡萄园(南纬8度)。
(2)简述该地有利于葡萄生产的地理条件
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黄河下游时常出现季节性断流,而且断流天数和河段长度逐年增加,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高达60亿元。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针对黄河下游断流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
①制定法规,不允许沿岸取用黄河水
②加大资金投入,实施全流域人工降雨
③实施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增强节水意识
④南水北调,引长江入黄河,补充黄河水量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综合开发治理黄河的有效措施是( )
①开发中、下游水能资源
②下游修建大型水利工程枢纽,实施水资源合理调配
③ 中游种草植树,控制水土流失
④调整沿河地区农业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图示区域河流AB河段的流向,并描述其水文特征。
(2)分析图示区域经常发生旱涝灾害的主要自然原因。
(3)说出图示区域西北部农业生产类型并分析其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红水河,为西江上游的别称,流域内山岭连绵,地形崎岖,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它的梯级开发是国家的重点开发项目。
材料2:珠江流域图
(1)红水河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水河流域内广西、贵州等省境内_____地貌广泛,主要地质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红水河水电梯级开发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影响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图中信息,分析红水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水电除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广东省地表水和地下水都比较丰富,但目前仍有很大范围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究其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决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考察团考察了下图所示地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中所示各河流( )
A.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 | B.上游流量大于下游流量 |
C.流量季节变化小 | D.侵蚀作用强烈,含沙量大 |
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 | B.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 |
C.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 | D.水资源分布及数量 |
图示区域内,与古代相比,当代 ( )
A.河流水量更大 | B.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 |
C.交通线离山地更远 | D.沙漠面积更小 |
下图是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1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两处河谷特征有何区别?原因是什么?
(2)说出C处典型的流水地貌的成因。(3分)
(3)据图说明图示地区2010年与1949年农业用地的明显变化,并分析对地貌带来什么影响?
读美国略图。完成下列问题。图中B为美国田纳西河,其流域治理的核心是
A.土地资源的综合开发 |
B.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 |
C.水资源的综合开发 |
D.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 |
有关美国农业生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粮食生产商品率高 | B.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
C.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显著 | D.劳动力资源丰富 |
以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位于田纳西州)和田纳西大学为基地的田纳西技术走廊是美国一个高技术中心,总部设在田纳西流域管理局(TVA),美国投放到日本广岛、长崎的原子弹即在此研制的。回答问题。关于田纳西河流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流域内多山,地形起伏大,水力资源丰富,航运作用显著 |
B.流域内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 |
C.密西西比河是田纳西河的支流,水量丰富但不稳定 |
D.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石油等 |
田纳西河流域进行综合开发的核心是
A.河流梯级开发 |
B.水资源的综合开发 |
C.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治理 |
D.对矿产资源进行综合开发 |
田纳西河两岸能够形成一条“工业走廊”,主要得益于
A.丰富的矿产资源 |
B.旅游业的带动作用 |
C.便利的航运条件 |
D.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