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丹霞地貌是水平或平缓的层状红色砾岩和砂岩,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宝塔状、柱状、峰林状的地形。湿润地区丹霞地貌(图甲)很多只露出“腰身”,干旱地区丹霞地貌(图乙)几乎是“全裸”的,甚至变得“圆头圆脑”。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湿润地区丹霞地貌露出“腰身”的主要原因是

A.“腰身”雨水冲刷严重,植物易遭破坏
B.河流下切作用强烈,“腰身”陡峻挺拔
C.“腰身”地势陡峻、土壤浅薄,植物难以生长
D.岩石硬度不同,差异风化显著,“腰身”耸立

干旱地区丹霞地貌“圆头圆脑”的形成条件是

A.物理风化和风沙侵蚀作用强烈
B.光照强烈,对岩石破坏作用大
C.气温日较差大,岩石球状风化显著
D.冰雪融水冲刷地表岩石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报道,当地时间2015年9月16日18时左右,智利西部海岸发生8.3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这是智利时隔五年后第二次发生超过8级的大地震。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智利地震多发的原因是

A.处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B.处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C.处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D.处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受上述原因影响

A.智利河流大多自东向西入海
B.智利西部海岸大陆架陡而窄
C.智利气候呈南北狭长分布
D.智利沿海渔业资源丰富

本次地震发生时,下列地区人们做法符合实际的是

A.伦敦:正赶赴英超赛场 B.开罗:正遇下班高峰期
C.武汉:正准备享用午餐 D.纽约:正欣赏落日余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云南苍山洱海地区山清水秀、林茂粮丰,大理古城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图中A地、B地的地貌分别为______、______,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分别说明它们形成的主要过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东非大裂谷宽约几十至两百千米,深达一千至两千米,是世界陆地上最大的裂谷带。下图为东非大裂谷局部景观图。对图中所示的岩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经历了地壳的抬升运动
B.受到了明显的水平挤压作用
C.岩石中不会有化石
D.岩石是由岩浆冷凝形成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位于澳大利亚西部沙漠中的波浪岩,是一块巨大而完整的花岗岩体,大约在25亿年前形成。经过日积月累的风雨冲刷和早晚剧烈的温差变化,渐渐地被侵蚀成波浪的形状。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图B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上述波浪岩与图中数字表示的岩石类型一致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波浪岩的形成过程依次是(  )

A.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
B.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
C.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
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分析图中甲、丙两处岩层发生弯曲变形的原因。
(2)甲处的地貌形态是       ;乙、丙两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乙        ;丙           
(3)①是水循环的           环节;河流形成的初期主要以        为主,形成          (地貌);图示水循环类型是             ;水循环②环节在我国的表现形式主有            、             
(4)假设在该地区修建一条南北向的地下隧道,如果只从地质构造的角度考虑,甲地和丙地哪地更合理?请说出理由。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10月7日,云南省普耳市发生6.6级地震,烈度为8度,震源深度5千米,地震共造成324人伤亡。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下列关于云南地震灾害及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A.云南发生地震属于内力作用中的岩浆活动
B.云南多发生地震灾害是因为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C.地震发生时所在地捕鱼的渔民先感受到船只上下颠簸,后左右颠簸
D.地震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

下列各因素与地震损害程度有关的是
①震级大小       ②建筑结构         ③震源深度       
④地质构造       ⑤震区经济发展水平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⑤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驴友驱车前往我国华北某山区,发现一处由花岗岩形成的“鲲鹏落草原”景观(如下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鲲鹏落草原”景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地壳下降—岩浆活动—风化、侵蚀
B.地壳上升—岩浆活动—风化、堆积
C.岩浆活动—地壳上升—风化、侵蚀
D.岩浆活动—地壳下降—风化、堆积

该驴友发现该山北坡植被以森林为主,而南坡以草原为主,其主要原因是北坡为

A.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丰富
B.冬季风的迎风坡,雨雪较丰富
C.阳坡,光照充足,热量条件较好
D.阴坡,蒸发较弱,水分条件较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示意某地地质剖面,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依次是

A.向斜、背斜、断层 B.断层、向斜、背斜
C.背斜、向斜、断层 D.背斜、断层、向斜

该处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A.地壳下降—沉积—褶皱—断裂—岩浆侵入
B.沉积—地壳下降—褶皱—岩浆侵入—断裂
C.地壳下降—褶皱—沉积—断裂—岩浆侵入
D.沉积—地壳下降—岩浆侵入—断裂—褶皱

丁处山岭的形成原因是

A.沿背斜顶部裂隙侵蚀而成
B.因向斜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
C.因背斜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
D.沿向斜槽部裂隙侵蚀而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关于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a处可能为变质岩
②此季节,b地区温和湿润
③c处可以看到永久性冰川
④若d地植被遭到破坏,河流三角洲会减缓向海洋延伸的速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d地年均降水量比同类自然带其他分布区偏多,其原因是(  )

A.沿岸暖流增温、增湿作用
B.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更加强烈
C.位于中央山脉的背风坡
D.来自海洋盛行西风,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表示的地质构造是:甲      ;乙      
(2)甲构造顶部缺失的原因是          
(3)如果寻找油气资源,要在     中找。
(4)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向的隧道,应选甲地还是乙地?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血迹石”是约三亿年前,海水中一些具有钙质硬壳骨骼的海生生物的遗体,在沉积期间,与海水中的氧化铁和氧化锰成分发生作用后形成的一种奇特岩石。“千人石”为距今一亿五千万年的中生代侏罗纪时代喷发的岩浆凝结而成。据此回答下列各题。与“血迹石”和“千人石”成因类型相同的分别是

A.花岗岩和石灰岩 B.大理岩和砂岩
C.石灰岩和玄武岩 D.砂岩和片麻岩

关于“血迹石”和“千人石”的形成,叙述正确的是

A.“血迹石”的形成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B.“血迹石”的形成经历了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和地壳运动等过程
C.“千人石”一定具有层理构造
D.“千人石”的形成经历了变质作用和冷凝作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A.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
B.板块之间会出现碰撞现象
C.在板块相碰撞挤压的地区,常形成高大的山脉
D.各板块交界处是地壳最稳定的地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大金石是缅甸一处著名的佛教朝拜圣地;它是一块耸立在悬崖边的花岗岩巨石,海拔1100米。石头表面贴有金箔,石上建有一座7.3米的佛塔。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组成巨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

A.地表 B.地壳上部
C.地壳下部 D.地幔

该巨石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

A.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
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
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
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中国东北地区简图”,

材料二:大庆市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市区地理位置北纬45°46'至46°55',东经124°19'至125°12'之间,东与绥化地区相连,南与吉林省隔江(松花江)相望,西部、北部与齐齐哈尔市接壤。滨洲铁路从市中心穿过,东南距哈尔滨市159公里,西北距齐齐哈尔市139公里。大庆市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5107平方公里,总人口281.7万。
材料三:大庆市是中国第一大油田、世界第十大油田大庆油田所在地;是一座以石油、石化为支柱产业的的著名工业城市。工业产值达到东北第二位,综合实力位列全国地级城市第11位,中国城市财力50强,是国务院批准的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首批安全发展示范城市试点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素有“天然百湖之城,绿色油化之都,北国温泉之乡”之称
材料四:大庆地区的地貌特征并不是自古如一的,它经历了的巨大变迁。早在5亿多年前,东北地区曾是一片汪洋大海,进入中生代时期,由于地壳断裂运动松辽平原下沉形成断陷盆地,与此同时,四周山脉的海拔相对升高,山上的河流倒灌进入中间的盆地区域,松辽古大湖正式形成。松辽古大湖的湖泊面积面积达到了30万平方公里,深度在千米以上,比今天全国最大的淡水湖青海湖还要大上10倍。当时的东北三省几乎都淹没于古大湖之中。大庆当初是在湖的中心位置,而哈尔滨和齐齐哈尔则是在湖的两边。在中更新世时期,古大湖湖盆继续稳定下沉,古大湖达到极盛时期。到了晚更新世,松辽古大湖便开始从辽阔逐渐走向衰弱了。距今1.1万年到距今2500年的全新世,松辽古大湖便逐步的消失了,在松嫩平原上遗留下了许多古河道、河曲带和古河床,河流分支扩散,河水流向低洼地带,在平原上出现了无尾河,才形成了今天的扎龙湿地、龙凤湿地等松嫩湿地。另外,大庆地区由于原来古大湖的存在,原有的低洼地势也是很多的,形成了今天的黎明湖、三永湖、万宝湖、乘风湖等众多湖泊。因此,大庆也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天然百湖之城。
材料五:大庆油田的发现井——“松基三井”,也是大庆油田第一口射孔井。1959年9月26日16时25分,经射孔、提捞、关井、憋压、开井、放喷等一系列作业施工之后,“松基三井”在1357米至1328.5米之间的高台子油层喷出了工业油流。
材料六:大庆林甸温泉发现于1975年8月,温泉井深1792米,常年水温39.5-41.5°C。经黑龙江省地质矿产测试应用研究所鉴定,为含硼的重碳酸氯化钠氟医疗热矿泉水和含有锶、溴、碘、重碳酸、氯化钠复合型饮用天然矿泉水。经常洗浴和饮用,有病祛病,无病健身。其中浸浴对风湿、类风湿、痛风、慢性附件炎、神经痛、更年期综合症、神经衰弱、风湿病、各类皮肤病及术后疤痕的治疗和恢复疗效显著。
材料七:黑龙江省北部引嫩工程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是以满足大庆石油和化工生产及生活用水为主,同时解决沿途农业用水的大型综合性无坝引水工程,是目前为止东北地区最大的调水工程。自1976年建成通水以来,已累计引水超过140多亿立方米,为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可以说,没有北部引嫩工程就没有大庆油田30年来高产稳产的辉煌,没有北部引嫩工程就没有沿途400多万亩中低产田实现高产稳产的支撑,没有北部引嫩工程就没有西部旱区的生态保障。
(1)大庆气候类型为            ,成因是                ,气候特点为冬季                ,夏季                。受该气候的影响,大庆实验中学的国旗冬季应该主要朝向          飘扬。
(2)大庆为中国第一大油田,石油资源丰富。根据自然资源自我再生的性质划分,石油属于       资源,人类利用石油资源是间接在利用       能。人们常利用地震波勘探石油,因为纵波遇到液态物质后传播速度会       ,横波会        。如果下图(某区域地质剖面图)区域已经探明有石油存在,那么你会选择在哪里钻油井      (填序号)。

(3)结合材料五回答,大庆油田的发现井喷出工业油流的深度位于           (填写地球内部圈层名称)。
(4)结合材料四回答,大庆所处地形为                ,该地形的形成主要与             作用有关。天然百湖之城的形成过程体现了地球表面形态的形成是受到了        作用和内力作用共同影响而形成的。大庆林甸温泉为地质作用中           作用的表现形式。
(5)结合材料七回答,引嫩工程主要对水循环中           (填序号)环节进行了改造。

(6)从大庆城市自驾游到内蒙古旅游时发现植被有明显差异,大庆以             植被为主,内蒙古
               植被为主,这种差异体现了以       为基础的               地域分异规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地理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