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卷
下列诗句体现地球公转和自转现象的是
①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②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③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④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夏季某日正午时刻,北半球P地直立竹竿没有日影,而此刻正北数千千米外的Q地直立竹竿的长度与其影长相等,则P、Q两地之间的球面距离约为
A.2000 km | B.3000 km |
C.4000 km | D.5000 km |
联系地球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并促进各圈层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是
A.大气环流 | B.大洋环流 |
C.岩石圈物质循环 | D.水循环 |
下图为某年11月26日02时地面天气形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此时甲地的天气特点是
A.低温阴雨 | B.寒冷干燥 |
C.风雪交加 | D.晴暖无风 |
下图中表示北京市在P天气系统过境期间日平均气温变化曲线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下图为非洲大陆纬度大致相当的甲、乙两地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甲、乙两地相比
A.甲地年均温大于乙地 |
B.甲地年降水量大于乙地 |
C.两地均为雨热同期 |
D.两地冬季多雨、夏季干燥 |
对于甲、乙两地的推断正确的是
A.雨季成因:都受西风带控制 |
B.植被类型:甲地为草原,乙地为雨林 |
C.海拔高度:甲地大于乙地 |
D.沿岸洋流:甲地为暖流,乙地为寒流 |
城市热岛强度是指市区与郊区之间的气温差值。下图示意我国某平原城市1月均温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仅从城郊间热力环流考虑,郊区甲点1月份的风向大致是
A.东南风 | B.东北风 |
C.西北风 | D.西南风 |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乙两点的月均温至少相差2℃ |
B.甲点1月份的风力很可能小于乙点 |
C.西郊的热岛强度小于南郊 |
D.该城市可能位于华北平原 |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上图中对地表形态影响最大的环节是
A.③ | B.⑤ |
C.⑥ | D.⑦ |
2015年5月20日15时,厦门突降暴雨,市区内涝严重。造成这次厦门市区内涝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热岛效应导致①环节增强 |
B.地面硬化导致⑥环节增强 |
C.排水设施不足导致⑤环节受阻 |
D.绿地面积减少导致④环节减弱 |
2011年11月3日,“厦门号”帆船从厦门启航,历经十个多月的环球航行,于2012年9月14日上午回到厦门。下图示意“厦门号”帆船环球航行线路,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流经下列海区的洋流性质为寒流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在下列海区航行时,逆洋流航行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帆船所经过的合恩角附近海域,海浪汹涌,其原因主要是
A.离南极大陆近,极地东风强盛 |
B.纬度最高,气候寒冷 |
C.寒暖流交汇,海水上升作用强 |
D.海域宽阔,西风强盛 |
下图示意某地地质剖面,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依次是
A.向斜、背斜、断层 | B.断层、向斜、背斜 |
C.背斜、向斜、断层 | D.背斜、断层、向斜 |
该处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A.地壳下降—沉积—褶皱—断裂—岩浆侵入 |
B.沉积—地壳下降—褶皱—岩浆侵入—断裂 |
C.地壳下降—褶皱—沉积—断裂—岩浆侵入 |
D.沉积—地壳下降—岩浆侵入—断裂—褶皱 |
丁处山岭的形成原因是
A.沿背斜顶部裂隙侵蚀而成 |
B.因向斜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 |
C.因背斜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 |
D.沿向斜槽部裂隙侵蚀而成 |
下图示意南半球某河段,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该河段
A.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 | B.堆积岸位于曲流西岸 |
C.沙洲甲将与东岸相连 | D.古民居多分布在东岸 |
内力作用主要影响河流的
A.流向 | B.含沙量 |
C.汛期 | D.流量 |
左图为某丹霞地貌景观,该地貌是由地质时期沉积的巨厚红色砂砾岩层,经地质作用形成的堡垒状山峰;右图是三大类岩石转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形成该山体堡垒状特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冰川沉积作用 | B.流水侵蚀作用 |
C.流水沉积作用 | D.风力侵蚀作用 |
组成该山体的岩石类型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下图示意不同纬度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水平方向上植被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到苔原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
C.垂直分异规律 |
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
甲山地苔原带分布的海拔高度较丁山地高,其主要原因是甲山地
A.海拔较高 | B.距海较远 |
C.降水较多 | D.纬度较低 |
夏季绿洲的最高气温显著低于其毗邻的沙漠、戈壁,水分的蒸发量也明显较小,非常有利于植物的生长。绿洲与周边沙漠、戈壁的这种气候差异,被称为“冷岛效应”。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冷岛效应”的形成原因是由于绿洲与沙漠、戈壁之间
A.大气环流的差异 | B.热力性质的差异 |
C.太阳辐射的差异 | D.距海远近的差异 |
“冷岛效应”有助于绿洲植物的生长,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 | B.差异性 |
C.区域性 | D.综合性 |
下图示意某时地球光照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问题。
(1)甲地位于戊地的__________(方向)。
(2)该日,甲、丙、己、庚四地中,昼长最长的是__________,最短的是__________。
(3)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___时。
(4)此时,甲、己、庚三地中,太阳高度最小的是__________,最大的是__________。
(5)一架飞机沿最短航线从乙飞往丁地,其飞行方向为先向__________再向__________。
左图示意我国东部某地某时刻等压面,右图示意该地某日海陆气温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左图中近地面的风向为__________风,其气流的干湿状况是__________。
(2)右图中实线表示__________(填“陆地”或“海洋”)的气温变化。
(3)左图所示情况应出现于右图中的__________(时段)。
(4)最新研究显示,近50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风速越来越小。若左图示意目前某季节等压面分布状况,则图中a、b间等压面的弯曲程度应该比50年前__________(填“更大”或“更小”),该季节最可能是__________季。
左图示意我国东部某区域水循环过程,右图示意左图中某一河段(虚线表示主航道中心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左图中的线段上用箭头标示该地区的水循环过程。
(2)左图中甲地貌是__________,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___。
(3)右图的河段位于左图中的__________(“平原”或“山地”)。
(4)右图中河道主航道中心线在弯曲河段偏向河流的_____(“凹”或“凸”)岸,这是因为凸岸受__________(“侵蚀”或“堆积”),河床较浅,而凹岸则相反。
(5)右图中①、②两地中,可能最早形成聚落的是__________地,适合布局港口的是__________地。
(6)左图中的河流是否有结冰期?请说明判断的理由。
下图为北半球亚热带地区大陆东西两侧①、②两地降水量逐月累积折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与①地相比,②地降水量
A.春季较多 | B.夏季较多 |
C.秋季较多 | D.冬季较多 |
夏季影响①地的大气环流是
A.夏季风 | B.副极地低压带 |
C.西风带 | D.副热带高压带 |
水量盈余率是衡量湖泊蓄水量变化的重要指标(水量盈余率=流入量/流出量)。下图示意某湖泊各月水量盈余率,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该湖泊的储水量最大的月份是
A.12月 | B.3月 |
C.6月 | D.9月 |
该湖泊最有可能位于
A.西欧地区 | B.地中海地区 |
C.东南亚地区 | D.东亚地区 |
下图为某地某日08时和20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由08时到20时,图中②地
A.气压降低,气温持续降低 |
B.风向由偏北转为偏南 |
C.天气由晴转阴雨 |
D.风力逐渐减弱 |
由08时到20时,图中
A.①地风向偏北,风力逐渐增强 |
B.②地受高压脊控制,天气持续晴朗 |
C.低气压中心向东北方向移动并减弱 |
D.气旋中心附近暖锋移动快于冷锋 |
某驴友驱车前往我国华北某山区,发现一处由花岗岩形成的“鲲鹏落草原”景观(如下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鲲鹏落草原”景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地壳下降—岩浆活动—风化、侵蚀 |
B.地壳上升—岩浆活动—风化、堆积 |
C.岩浆活动—地壳上升—风化、侵蚀 |
D.岩浆活动—地壳下降—风化、堆积 |
该驴友发现该山北坡植被以森林为主,而南坡以草原为主,其主要原因是北坡为
A.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丰富 |
B.冬季风的迎风坡,雨雪较丰富 |
C.阳坡,光照充足,热量条件较好 |
D.阴坡,蒸发较弱,水分条件较好 |
下图示意日本樱花最佳观赏日期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日本樱花最佳观赏日期自南向北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太阳辐射 | B.降水量 |
C.地形 | D.洋流 |
甲、乙两地的樱花最佳观赏日期可能是
A.甲:3月27日,乙:4月12日 |
B.甲:3月24日,乙:4月9日 |
C.甲:3月27日,乙:4月15日 |
D.甲:3月18日,乙:4月14日 |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莱州湾(如下图)海域面积约为6967 km2,每年海冰分布面积约为3600 km2,冰厚约15 cm,封冻期长达近4个月。研究发现,海冰的含盐量仅为海水的六分之一。
某研究机构将采集的海冰被切碎后,通过传送带输送到蓄冰池,再通过物理方法使其内部的淡水冰晶和盐水卤泡分离,最终获得淡水。目前淡化海冰的成本约为6元/m3,将来有望降到4元/m3以下。
(1)分析冬季莱州湾海面易封冻的主要原因。
(2)分析海面封冻对莱州湾海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3)针对淡水资源短缺问题,有人提出大规模开发莱州湾海冰的建议。你是否赞同这项提议,请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