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自然地理
宇宙中的地球
天文学中的距离单位
天体及天体系统
地球的宇宙环境
太阳系及八大行星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
太阳能量的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大气的结构及太阳活动的类型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自转的特征
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
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
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及计算
日期和国际日期变更线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和速度
黄赤交角的概念及图示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四季和五带的形成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圈层结构
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人类宇宙观念的发展
宇宙探测
地球的普通性
晨昏线的判读及应用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大气的组成
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运动的原因和风的受力分析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
锋面系统与天气
气压系统与天气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天气图
保护大气环境的意义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水循环的意义
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海水温度和盐度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洋流的概念和类型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
洋流的成因和地理意义
海洋环境问题以及保护措施
地壳的物质组成
矿物和岩石的关系
三大类岩石的成因
三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板块构造学说和板块构造示意图
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
地壳物质循环及其对地表的影响
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
土壤的形成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气候类型的判读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表现
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布规律
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地域分异规律和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乡村和城市的起源
城市的形成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主要自然资源的特征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自然灾害类型、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灾害防治
新能源的开发
中国耕地资源的分布、开发利用现状
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
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人文地理
人口与城市
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城市地域结构
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城市化的标志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影响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影响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交通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
影响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其作用
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选择
城市的道路交通网络
互联网等电子传输手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城市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
金融和贸易的国际联系及特点
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其全球性和地域性
环境问题的后果
环境问题的本质以及产生的主要原因
环境问题与人口、资源问题及发展的相互关系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途径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与国情相适应的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型
中国的领土组成
区域地理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区域的含义
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区域发展阶段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
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环境问题的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流域开发建设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能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工业化和城市化产生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大都市的区域辐射功能
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发展
“一带一路”战略
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
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内容
地理信息技术在现代生产、生活中的意义
常用地图投影及不同地图的特点和用途
遥感的基本工作原理
遥感图像在地图制作中的作用
遥感的主要功能
GPS的基本工作原理
GPS在交通领域中的应用
GPS在旅游领域中的应用
GPS在导航领域中的应用
GPS在军事、野外勘探等领域中的应用
GIS的基本功能
地图数字化的基本方法
GIS软件中建立数据表
GIS软件中改变图层显示的方法
GIS的查询方法
用GIS软件制作、输出专题地图
浏览网络GIS地图,查询有关信息
3S技术的综合应用
数字地球、数字城市的含义
宇宙与地球
宇宙
“宇宙大爆炸”假说的主要观点
恒星演化的主要阶段及其特点
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意义
天球坐标系简图
星图
星空季节变化的基本规律
太阳系和地月系
太阳的圈层结构
太阳系的组成以及八大行星的基本特征
月球概况及其运动特征
月相图
月相变化规律
月相变化与潮汐变化的关系
地球的演化
地质年代的划分
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壳运动
不同地质年代的成矿规律和生物演化简史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海陆分布及地表形态特征的原因
地表形态的变化
地表景观图
常见地貌类型的主要特征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海洋地理
海洋和海岸带
海底地形图
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
海岸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海平面变化的影响
海洋开发
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海洋化学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潮汐能、波浪能等的特点
海洋能的开发前景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开发利用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及其主要方式
海洋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
风暴潮的成因及其危害与应对措施
海啸的成因及其危害与应对措施
海洋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危害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
海洋权益
内水、领海和毗连区的概念
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
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
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建立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性
旅游地理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旅游资源的内涵
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及其重要价值
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
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
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以及它们的相互影响
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的规划设计
旅游点的选择和合理的旅游路线
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与旅游安全的关系
旅游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旅游与区域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现代旅游的特点和要素
城乡规划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中外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城市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
不同国家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点及其意义
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乡村聚落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乡村集市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城乡分布、规划
现代城市的空间形态、景观特色及其变化趋势
村镇的空间形态、景观特色及其变化趋势
如何实现城镇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
保护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所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城乡规划对于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
项目选址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
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
城乡规划中工业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
城乡规划中农业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
城乡规划中交通运输业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
城乡规划中商业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
城乡规划中文化业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
城乡建设与生活环境
城乡人居环境的基本评价内容
房地产开发的地理区位因素
居住小区的环境特点与结构功能
商业布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不同商业部门布局的特点与功能
不同的城市交通网络的特点
文化设施布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自然灾害与防治
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台风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寒潮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干旱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洪涝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带来的主要危害
自然灾害、防灾与减灾
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信息技术在灾害预测、灾情监测评估中的作用
自然灾害的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
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人类利用高科技趋利避害的远景
环境保护
环境与资源
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非可再生资源耗竭采取的相应措施
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保护措施
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
可再生资源的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
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环境污染与防治、管理
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
中国环境管理政策体系
中国环境法规体系

下图是部分地区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一(4)问题。(28分)

(1)不同气候带下形成不同的自然带,图中反映了自然带的地域分异具有 两种规律。(4分)
(2)甲、丙两地都在近海地区,但降水状况差异显著。试从大气运动、地形、洋流作简要分析。(12分)
(3)简要分析丁地形成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6分)
(4)乙所在的地理位置与珠江三角洲大体相当,但两者形成的农业地域类型各不相同,乙地农业地域类型为 ,珠江三角洲农业地域类型为 。产生这种差异的自然因素是(双选): (6分)

A.珠江三角洲平原开阔,河网密布,土地肥沃
B.乙地受大分水岭阻挡,降水较少
C.珠江三角洲人口稠密,耕作历史悠久
D.乙地地广人稀,可进行自流灌溉
  • 更新:2022-09-0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易

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顶层设计规划终于亮相,新疆定位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其经济发展备受关注。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农牧业是新疆经济的重要支柱,目前新疆的许多地方仍然存在着大规模、远距离的游牧(季节性转场)现象,即随着季节的变换,牧民们在盆地和山地间的不同海拔高度上,相应地变换着牧场。
材料二:新疆部分地区环境及景观示意图

(1)甲山峰北坡下半部分布着山地针叶林带、山地草原带、温带荒漠带和高山草甸带等四个自然带。 根据自然带垂直地域分异的规律,图中②是(自然带),④是(自然带)
(2)在甲山峰高寒荒漠带平坦的山坡处,常出现由大小不一碎石组成的高山流石滩,请运用外力作用的原理推测流石滩的形成过程。
(3)季节性积雪是牧人的生命线,牧人常说:“羊群是被雪线牵着走,不是牧人。”请分析原因。
(4)近年来北疆地区棉花种植面积不断提高,你是否赞成该地大面积发展棉花种植业并说出理由

来源:2015届江西省上饶市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易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丝绸之路经济带将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活跃着十几万的浙江人,对沿线社会经济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材料二古丝绸之路示意图

材料三 近年来一批浙江人在当地(虚线范围内)河谷地带承包大片农田种植棉花,然后就近加工成棉纱、棉布或衣服销售到沿线区域,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1)说出古丝绸之路经过的主要自然带
(2)分析在当地农工商结合发展棉花产业的区位优势.
(3)十几万浙江人活跃在当地,阐述对当地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 更新:2022-09-0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易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3)题。
材料一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图中B处有一特大城市。近些年来,该城市周边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由粗放的畜牧业转变为混合农业。

(1)描述图中25°S以北地区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
(2)A地区自然带名称是__。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3)简析B城周边地区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主要原因。

来源:2015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一模文综地理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易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绥芬河市是第一批国家沿边对外开放城市,是中国通往日本海的最大陆路贸易口岸,也是承接中国振兴东北和俄罗斯开发远东两大战略的重要节点城市,中国最重要的进口木材集散地之一。
材料二:北部分地区和绥芬河地区略图。(下图)。

材料三:绥芬河市产业结构比重图和工业企业数量统计图(下图).

(1)图示我国三个城市中,等级最高的是; 绥芬河城市地域形态特点是
(2)绥芬河市产业构成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其主要原因是
(3)沿滨洲线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地域分异规律。
(4)绥芬河市数量最多的工业企业是,其发展的主要区位优势有

  • 更新:2022-09-0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易

左图为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右图为甲、乙、丙三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甲、乙两地均位于我国,丙地位于某岛屿。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该规律的形成是以为基础的,这一规律表现最典型的大陆是
(2)自然景观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而同纬度的⑤为草原带,⑥为荒漠带,该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表现最典型的区域是________(低、中、高)纬度地区。
(3)比较乙、丙两地纬度的高低,并说明理由。
(4)分析甲地雪线南坡高于北坡的原因是什么?

来源:2014-2015学年四川省资阳市高一上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易

读图20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当地时间2014年3月22日12时30分,习近平乘坐的专机抵达“郁金香王国”荷兰的首都阿姆斯特丹,参加3月24日至25日在荷兰举行的第三次核安全峰会。如图所示。

材料二荷兰花卉产业价值链的运行机制示意图

(1)从北京到阿姆斯特丹沿途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的地域分异规律,其主要影响因素为
(2)根据材料一,比较阿姆斯特丹和北京的气候差异,完成下表。

城市
北京
阿姆斯特丹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征

全年温和多雨
主要成因


(3)据材料分析荷兰鲜花产业成功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易

读非洲部分地区气候类型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图中A、B两地降水特点的主要差异,并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其差异的原因。
(2)非洲大陆③自然带以北的自然带是_________,①—②—③的变化体现陆地自然带的_________分异规律,形成这种规律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
(3)简述C海域在国际海运上的地位。

  • 更新:2022-09-0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易

智利是世界上最狭长的国家,西部是较低的海岸山脉,东部是高峻连绵的安第斯山脉,两条山脉之间是狭长的纵谷;自然景观大致以30°S和40°S纬线为界,北部荒漠、中部硬叶林、南部阔叶林。根据智利地理位置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各题。

(1)从智利北部到南部,在水平方向上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影响智利南部的气压带或风带是__________,智利南部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
(2)智利是世界四大产鱼国之一,北部海域产量最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智利南部是智利重要的纸浆生产基地,影响其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是__________。
(3)世界最大的地面天文学观测装置位于智利北部阿塔卡马沙漠中的查赫南多尔高原,海拔5000米,该地是世界上最理想的天文观测点。简述该地适合天文观测的大气条件。
(4)智利是世界主要的新鲜水果出口国,主要销往美国和欧洲,其水果生产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区。简述智利中部成为美国和欧洲新鲜优质水果供应地的自然条件。

来源:2015届广东省九校高三12月联考地理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易

阅读甲、乙两座山脉的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1)~(3)题。(10分)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生物等地理要素,随着地理位置和地势的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演变,从而形成纷繁复杂而又有规律的自然景观。

(1)比较甲图和乙图山脉自然带带谱的主要差异,并判断哪幅图的山脉所处纬度位置较低。(5分)
(2)概述甲图中各自然带在山脉南、北坡出现的高度的差异,并说明原因。(3分)
(3)乙图中,山脉在海拔4 000以上的南、北坡,坡度基本相同,气温大致相当,但南坡的雪线却低于北坡,说明其原因。(2分)

来源:2015届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易

读非洲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每格1分,共10分)

(1)填出自然带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_。
(2)该州赤道东部地区是______________高原,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体现了地理环境__________分异规律。
(3)E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其气候的主要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然带A→C→D的更替体现了地理环境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__________为基础的。

来源:2014-2015学年浙江省衢州市五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易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第35届达喀尔拉力赛于2013年1月5日—1月20日在南美大陆举行。选手驾车从利马出发,穿越长距离的沙漠和山地,途经8000多千米,最后抵达圣地亚哥。从1月11日至16日,选手们在阿根廷境内展开角逐。阿根廷国土面积278万平方千米,人口约3900万。其东南部畜牧业发达,牛肉大量出口到欧洲。
材料二下图为第35届达喀尔拉力赛线路示意图

(1)比赛时选手途经世界上最狭长的荒漠带,简析该荒漠带狭长的主要原因。
(2)图中A至B赛段自然环境艰险,请说出选手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3)简析阿根廷发展大牧场放牧业的有利条件。

  • 更新:2022-09-0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易

读“我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自然带名称是:
A._____带,B._______带,C.______带。
(2)自然带沿北纬40°自东向西的分布,体现了自然带的______分布规律。这种分布规律的产生主要受______条件的影响较大。从全球来看,这种分布规律在_______纬度地区表现得最典型。
(3)A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气候;塑造C自然带地表景观的主要外力是_________。
(4)限制C自然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__。

  • 更新:2022-09-0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易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0分)

(1)“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地理环境的性。(2分)
(2)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⑤⑥⑦的变化体现了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以为基础。(4分)
(3)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所表示风带的风向是。(2分)
(4)C地气候类型对应的④地自然带是。(2分)
(5)“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③和⑦都属于带,但是形成原因不同,③成因是,⑦成因是。(10分)

  • 更新:2022-09-0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易

读某理想大陆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丁四地中与N处自然带相同的地区是,N处的自然带名称最有可能是
(2)分析乙区域x、y两河流量的差异及其原因。(4分)
(3)M为一岛屿,1月份岛屿的西侧月均温大于0 ℃,且降水较多。请分析原因。

来源:2014届江西省赣州市高三十一月调研考试地理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易

高中地理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