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下图为某大陆沿18°S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关于该剖面线两端洋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陆两侧的洋流性质和流向均不相同
B.大陆两侧的洋流性质不相同,但流向相同
C.大陆东西两侧洋流都为风海流
D.因纬度相似,大陆两侧近岸海水盐度大致相同

关于该地区自然地理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两地自然景观相似
B.①地西侧沿海与②地东侧沿海降水差异很大
C.①、②两地之间大部分地区是热带雨林植被
D.剖面线上的地形主要是山地和平原两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面左右两图,完成下列问题。

左图中甲、乙、丙三地与右图中降水季节变化,对应正确的是

A.甲—①、乙—②、丙—③ B.甲—③、乙—②、丙—①
C.甲—②、乙—①、丙—③ D.甲—③、乙—①、丙—②

影响左图中甲、丙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正午太阳高度 B.西风控制时间
C.洋流影响程度 D.平原面积大小

左图中乙、丙两地的植被类型分别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
C.温带草原带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热带雨林和热带荒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肯尼亚山位于东非高原.主峰海拔5199米,是非洲距离赤道最近的雪山。读肯尼亚山降水量、蒸发量及植被垂直分带剖面示意图,完成以下问题。

肯尼亚山西北坡降水量最大的地方的海拔约是

A.5000米 B.3000米
C.2000米 D.1000米

关于该地区降水和湿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逐渐增加 B.西北坡降水量比东南坡丰富
C.山下草原的湿度大于山坡 D.东南坡湿度大于西北坡

图中甲处的植被类型是

A.热带荒漠 B.山地雨林
C.常绿硬叶林 D.落叶阔叶林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如果图中地区植被遭到破坏,则平原地区最可能出现

A.水土流失加剧 B.泥石流频发
C.土地沙漠化 D.河流含沙量增大

下面四幅山地垂直植被带模式图中,与10°S附近西部山地相符的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自然带与水热条件关系图”,图中①~⑧分别表示不同的自然带。R为年辐射差额(即热量收入),n/Lr为干燥指数(指数越大表示越干燥)。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与①所示的自然景观相一致的地区是(   )

A.刚果盆地 B.江南丘陵
C.西西伯利亚平原 D.巴西高原

关于图中自然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一②一③一④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海拔从低向高的自然带变化规律
B.①一②一③一④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差异
C.③一⑥一⑦一⑧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带变化规律
D.③一⑥一⑦一⑧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热量条件的差异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是某国示意图。完成问题。

甲地自然带是

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
C.山地针叶林带 D.热带荒漠带

推测乙地附近区域的气候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符合实际的是

A.终年高温——纬度位置、洋流
B.终年少雨——大气环流、洋流
C.气温年较差小——海陆位置、地形
D.干湿季分明——大气环流、地形

该国沿海河流

A.流量大,流速快 B.流程长,无结冰
C.季节性河流为主 D.水力资源丰富
来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某地月最高平均气温、月最低平均气温、年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该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A.热带雨林 B.常绿硬叶林
C.草原荒漠 D.落叶阔叶林

利用该地的典型农产品,可发展的工业是

A.葡萄酿酒 B.橡胶加工
C.甜菜制糖 D.玉米制乙醇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下列关于沿岸洋流对四地气候的影响,正确的是

A.①地更加干旱
B.②地冬季更加湿润
C.③地夏季降水减少
D.④地干湿季更加分明

③地的天然植被是

A.亚热带荒漠 B.温带草原
C.热带草原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3)题。
材料一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图中B处有一特大城市。近些年来,该城市周边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由粗放的畜牧业转变为混合农业。

(1)描述图中25°S以北地区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
(2)A地区自然带名称是__。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3)简析B城周边地区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主要原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绥芬河市是第一批国家沿边对外开放城市,是中国通往日本海的最大陆路贸易口岸,也是承接中国振兴东北和俄罗斯开发远东两大战略的重要节点城市,中国最重要的进口木材集散地之一。
材料二:北部分地区和绥芬河地区略图。(下图)。

材料三:绥芬河市产业结构比重图和工业企业数量统计图(下图).

(1)图示我国三个城市中,等级最高的是     ; 绥芬河城市地域形态特点是         
(2)绥芬河市产业构成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        ,其主要原因是              
(3)沿滨洲线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                 地域分异规律。
(4)绥芬河市数量最多的工业企业是              ,其发展的主要区位优势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四川省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甲表示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A.针阔混交林 B.常绿阔叶林
C.热带雨林 D.荒漠

影响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水分 B.热量
C.海拔 D.土壤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某国冬半年(5~10月)的降水总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比率分布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关于图中冬半年降水总量比率最高地区的气温与降水,描述正确的是

A.冬季气温低,夏季降水多 B.冬季气温高,夏季降水少
C.夏季气温高,冬季降水少 D.夏季气温高,冬季降水多

图中冬半年降水总量比率在10%以下区域的自然带为

A.热带草原带 B.热带雨林带
C.热带荒漠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我国三个地区植被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三地纬度由低到高的排序是丙—甲—乙
B.甲山地的基带是落叶阔叶林带
C.丙山地的基带可能热带(季)雨林带
D.乙山地A为温带草原带

引起甲、乙、丙三地针叶林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坡向 D.地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北半球山地垂直自然带与水平自然带关联示意图”,右图是某自然带景观照片,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对自然带分布影响因素变化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沿X方向水分增加 B.沿X方向热量减少
C.沿Y方向水分增加 D.沿Y方向热量增加

右图所示景观的自然带是左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左图为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右图为甲、乙、丙三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甲、乙两地均位于我国,丙地位于某岛屿。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                       的地域分异规律,该规律的形成是以                     为基础的,这一规律表现最典型的大陆是               
(2)自然景观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而同纬度的⑤为草原带,⑥为荒漠带,该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表现最典型的区域是________(低、中、高)纬度地区。
(3)比较乙、丙两地纬度的高低,并说明理由。
(4)分析甲地雪线南坡高于北坡的原因是什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地理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