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4是某地区1950——1980年人口增长图。读图4回答题。
1 .30年间该地区 ( )
A.乡村人口增长了2000万人
B.城市人口增长了500万人
C.总人口增长了两倍
D.乡村人口增长了两倍
2.30年间该地区城市化水平( )
A.大幅提高
B.略有提高
C.没有变化
D.略有下降
图1表示某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过程。据此回答1~2题。
1. 与“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降低,高龄人口比例缓慢增加”对应的期间是
A.Ⅰ期 B.Ⅱ期 C.Ⅲ期 D.Ⅳ期
2. 在Ⅰ期
A.人口急剧膨胀 B.人口老龄化
C.人口增长停滞 D.人口平均寿命较低
下表为2002年我国四个地区的相关数据,据此回答题。
地 区 |
总人口 (万人) |
死亡率 (%) |
自然增长率(%) |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
① |
9613 |
0.638 |
0.603 |
6163.2 |
② |
1625 |
0.595 |
-0.054 |
5408.8 |
③ |
3837 |
0.721 |
1.075 |
1180.0 |
④ |
267 |
0.607 |
1.276 |
159.7 |
10.四个地区中人口老龄化趋势最显著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1.四个地区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图3为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读图回答题
1 、a、b区域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分别属于
A、现代型和过渡型 B、原始型和传统型
C、现代型和传统型 C、传统型和过渡型
2、影响c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有
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②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
③医疗卫生水平较低 ④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图1为甲、乙两国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图。据此回答题。
1. 目前与甲国1890-1920年人口再生产类型相同的国家是
A.韩国 B.古巴 C.新西兰 D.埃及
2. 乙国1970年以后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自然灾害频繁,饥荒严重 B.政局动荡,长期战乱
C.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大 D.抚养孩子成本上升,夫妇不愿多生孩子
3. 由图1可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A.目前甲国城市化水平高
B.乙国可能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C.目前甲国为人口净迁出国
D.目前乙国劳动力短缺
表5—1是1953~2000年江苏人口变化情况表。据此回答15~16题。
表5—1
年份 |
总人口/万人 |
每百万人中65岁及以上 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
家庭户规模/人 |
1990 |
6705.61 |
6.79 |
21.24 |
3.66 |
2000 |
7438.01 |
8.76 |
41.49 |
3.23 |
15.从表5—1中可以看出
A.最近十年江苏人口的增幅达历史最大值
B.最近十年江苏城市化进程速度明显加快
C.江苏距离老龄化社会尚有较大距离
D.最近十年江苏的家庭户数呈现减少势头
16.对上题得出的结论,您认为产生的原因是
A.江苏经济发展较快,可供人口增长需要的消费资料增多
B.江苏人均GDP增长较快,乡镇企、№比较发达,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
C.江苏的医疗卫生事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D.家庭观念发生变化,离婚率呈现上升趋势
下表为甲、乙两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比较表。
|
人口出生率‰ |
人口死亡率‰ |
甲 |
36 |
10 |
乙 |
10 |
11 |
下列国家中目前人口增长特点与甲相符的国家是:
A 芬兰 B 南非 C 新西兰 D 朝鲜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甲类国家人口大量迁往乙类国家,其主要原因与下图最为相符的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甲图是某个国家二战后经济发展时期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变动示意图,乙图是人口年龄构成示意图,回答14-16问题:
14.在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该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典型的( )
A.原始型 B.传统型 C.过渡型 D.现代型
15.根据甲图所示的人口变化趋势判断,今后该国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
A.鼓励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迁移
B.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势头
C.继续保持较低的人口生育水平
D.减少劳务输出人员的数量
16.在乙图中,①、②、③、④四点所示人口年龄构成情况能够与该国1995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情况相符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我国某县2005年—2008年总人口增长变动情况统计表,回答1~2题。
年度 |
年初人口 |
当年出生人数 |
当年死亡人数 |
2005年 |
1560454 |
12825 |
7707 |
2006年 |
1591102 |
13102 |
7832 |
2007年 |
1592102 |
13348 |
7156 |
2008年 |
1618418 |
18255 |
7352 |
1.2007年,该县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为:
A.3.25‰ B.3.31‰ C.3.86‰ D.4.89‰
2.2006年该县人口的机械增长为:
A.迁入5270人 B.迁出5270人
C.迁入4270人 D.迁出4270人
我国某校高三(13)班学生进行家族人数统计,结果是:我辈269人,父辈524人,祖辈106人。图中的点表示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状况。据此回答1~3题。
关于我辈、父辈和祖辈出生时期该地区人口再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辈出生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 |
B.祖辈出生时期人口出生率较低 |
C.我辈出生时期人口死亡率较高 |
D.父辈出生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 |
关于该校所在地区人口增长或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该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处于阶段Ⅲ |
B.该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经历了Ⅳ—Ⅲ—Ⅱ—Ⅰ的过程 |
C.目前该地区青壮年劳动力明显不足 |
D.目前该地区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 |
图中与非洲人口增长模式相吻合的是
A.Ⅰ | B.Ⅱ | C.Ⅲ | D.Ⅳ |
图为“人口增长阶段示意图”,完成1-2题。
1.人口迅速增长的阶段是
A.第一阶段 B.第二阶段 C.第三阶段 D.第四阶段
2.目前,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处于第三阶段,其特征是
A.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 B.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
C.青少年儿童比例小,劳动力不足 D.人口年龄结构失衡,性别比例失调
山地对海洋气流的影响,不仅造成山坡两侧的天气差异,而且对山坡两侧的气候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某海滨城市一所学校的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实地考察了学校附近的一座山地。阅读分析下述材料,完成23-24题。
材料一 研究小组从M 地出发,如图甲所示。
材料二 在考察过程中,起初空气潮湿,气温每百米降 0.8℃。某一高度后,空气逐渐干爽,气温每百米降 0.5℃。翻过山顶往山下走,气温每百米升高 l℃。
材料三 气温与所能容纳水汽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23.在爬山过程中,在什么高度附近气温的垂直递减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A.500m B.1000m C.1500m D.2000m
24.计算出在爬山过程中同一海拔高度 A、B 两地的气温分别是:
A.22℃ 24℃ B.22℃ 28℃
C.23℃ 28℃ D.23℃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