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A是飞机航拍土地利用图,圆圈内为农田。图B是该地气候资料图,完成下题。
影响该地农田空间分布形态的最直接原因是
A.人口密度 | B.灌溉设施 | C.土壤肥力 | D.河流分布 |
影响该地每月日平均日照时间季节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昼夜长短 | B.天气状况 | C.海陆位置 | D.地形地势 |
“人家半凿山腰住,车马多从头顶过”,该图是我国某地居住景观的示意图。判断问题。
形成这一居住景观的最主要原因是
A.风俗习惯 | B.地表形态 | C.土壤性质 | D.地质构造 |
有这种居住景观的地区地表土层为陆相沉积物,其历史成因中的外力作用形式与该物质输送方向表现为
A.流水作用、向沿海地区输送 |
B.流水作用、向东南方向输送 |
C.风力作用、向西北方向输送 |
D.风力作用、向东南方向输送 |
有这种居住景观的地区,最须克服的环境问题是
A.土壤盐碱化 | B.洪水泛滥 | C.地层下陷 | D.水土流失 |
这种居住景观的地区,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用是
A.稻米、小麦 | B.小麦、小米 | C.小米、马铃薯 | D.大豆、玉米 |
以这种居住景观地区优势资源进行跨区域调配为重要内容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是
A.水土保持工程 | B.西气东输工程 |
C.西电东送工程 | D.北水南调工程 |
读某区域图(下图),回答题。
楼兰古城在两千年多年前曾是塞外水乡、林草茂密的绿色王国和丝路重镇, 楼兰古城消失的原因主要是( )
A.位于丝绸之路,战争频繁 | B.位于大陆内部,降水稀少 |
C.过度樵采和灌溉用水增多,土地荒漠化 | D.风力侵蚀作用强 |
N为塔里木盆地的内陆湖,M为湖边的小绿洲,N湖泊的主要补给水源与M绿洲盐碱化最严重的季节是( )
A.地下水夏季 | B.冰雪融水春季 |
C.冰雪融水夏季 | D.地下水秋季 |
“三农”问题是我国发展的重中之重。下图是“我国南方某县某河流下游横截面略图”,该河下游所在地区的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读图回答问题。
我国南方农村存在着较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图中各地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关于该区域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以解决我国南方人多地少、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 |
B.利用低山丘陵为主的地形,大规模地植树造林,从而改变该处的降水量,使河流的径流量没有季节变化,使居民免受洪涝灾害之苦 |
C.大力发展立体农业,水面养鱼,低缓的平地种植水稻等农作物,低山丘陵则发展经济林木 |
D.加快城市化发展进程,将该区域的农村全部转变为城市 |
包兰铁路自包头至兰州,全长990公里,全线有140公里在沙漠中穿行。其中在中卫和干塘间经过腾格里沙漠(如图所示)。所采取的防沙、治沙措施,曾获198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完成下列各小题:
采用麦草方格沙障的方法用来防沙、治沙,是因为( )
A.增加土层腐殖质,有利于植物生长 |
B.植树种草,防风固沙 |
C.降低风速,减少沙丘面风沙的吹蚀 |
D.麦草这一类原料丰富,成本低廉 |
图中绿洲在发展种植农业的过程中,最有可能出现的农业生态问题是( )
A.土壤酸化 | B.地面沉降 | C.土地盐碱化 | D.水土流失 |
为促进图中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措施中,最合理的有( )
A.扩大麦草方格沙障的范围,对沙漠进行大规模改造 |
B.利用黄河水源,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
C.利用铁路交通和丰富的沙源,发展建材工业 |
D.利用独特的景观和文化,大力发展旅游业 |
图1 “我国局部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当前,甲、乙、丙三地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可能分别是:( )
A.森林减少、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 |
B.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森林减少 |
C.森林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
D.土地荒漠化、森林减少、水土流失 |
乙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是:( )
A.开辟水资源,合理灌溉 |
B.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
C.保护草场,合理放牧 |
D.合理采伐,及时抚育 |
红树林是一种枝繁叶茂、根系发达的海岸植被,林中栖息着多种鸟类。据此回答13~14题。
下列城市中最有可能观赏到红树林景观的是
A.大连 | B.青岛 | C.上海 | D.深圳 |
近年来,我国部分沿海地区适当扩大红树林面积的主要目的是
①为过往船只提供避风场所 ②阻挡海浪侵蚀海岸
③保持生物多样性 ④增加用材林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资料,回答问题。
年份 |
森林覆 盖率 (%) |
耕地面积 (平方千米) |
年降水量 (毫米) |
气温年较差(℃) |
河流含 沙量(%) |
粮食平均亩产 (千克) |
粮食总产量 (亿千克) |
1985 |
19 |
333 |
520 |
38 |
10 |
205 |
1.025 |
1995 |
10 |
478 |
450 |
42 |
35 |
135 |
0.975 |
上述资料表明,导致该地区十年内粮食平均亩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
A.“退耕还牧”的面积增大 |
B.毁林开荒现象严重 |
C.气候发生异常,出现水旱灾害 |
D.人口增长过快 |
目前,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是 ( )
A.风沙危害严重 | B.水土流失加剧 |
C.大陆性气候减弱 | D.光照条件变差 |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水蚀作用 | B.风蚀作用 | C.风化作用 | D.沉积作用 |
“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水资源利用不当 | B.过度放牧 | C.滥伐森林 | D.环境污染 |
根据“红色荒漠”的特点,对其进行治理首先要做的是
A.禁止乱砍滥发 | B.大力开发梯田 |
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 D.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 |
格陵兰岛(下图)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在这里可以看到壮观的冰原,深邃的峡湾,珍稀的北极熊、北极狐、麝牛、鲸等动物,并能了解岛上因纽特人的生产生活方式。
说明格陵兰岛不宜进行大规模旅游开发的理由。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降雪等日数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
B.P地等温线向北弯曲主要是河流因素 |
C.Q处年降雪日数不同于周边地区主要是地形因素 |
D.图示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不合理的灌溉容易导致水土流失 |
关于图示地区环境问题描述错误的是
A.图示地区西北部土地荒漠化严重 | B.图示地区西南部面临河源湿地萎缩威胁 |
C.图示地区东南部水土流失严重 | D.图中河流易出现的水文灾害是凌汛 |
峨眉山植物区系是我国植物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有“生物基因库”和“仙山药园”之美誉。1984年底调查,植物5000多种,仅药用植物即有212科,868属,1655种。但是,近年来因多种原因,近三分之一植物种类受到威胁,许多种类遭受灭绝的危险,同时许多中草药的有效药用成分减少了、有毒成分也增多了。峨眉山中草药的命运令人担忧。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中“峨眉山中草药的命运令人担忧”主要是指
A.中草药种类数量减少,质量下降 |
B.占植物比例太小,多数植物不能入药 |
C.将无药用价值的植物当中草药植物使用,以次充好,声誉受严重影响 |
D.市场对中草药需求明显下降,导致种类减少 |
造成上题所述主要问题的人为原因中没有
A.过度掠采天然药材 |
B.人类活动范围扩大,侵占野生植物的生长地 |
C.区内人类活动频繁,排污严重,水、土污染加剧 |
D.峨眉山生态保护区面积缩小 |
为保护“仙山药园”峨眉山,我们应
①保护中药生长的衍生环境;
②有计划地开采中药资源;
③加强研究,建立中草药人工养殖基地;
④严禁上山采药;
⑤大量引进其他植物区系的中草药;
⑥建立鼓励采育结合等激励机制
A.①②③⑤⑥ | B.①③④⑤ | C.①②③⑥ | D.①②⑤⑥ |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共15分)
(1)简述图中A地区河流的水系特征。
(2)举例说出图中所示地区的内力作用及其具体表现。
(3)依据图中信息,指出云南东川适宜发展的工业部门并分析其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
云南元阳的哈尼族人利用当地“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自然条件,改造坡地,修建梯田,在梯田上方拦腰筑沟,通过引水、冲肥至梯田,种植水稻,创造了独特的农耕文明奇观。下图为元阳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和梯田景观图。
(4)从人地关系的角度,说明哈尼人“山上种树、山腰居住、山下种田”的优点。
地理兴趣小组对某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的调查。据此回答题。
1.在调查之前,该组同学需要优先收集调查区的地形图和()
A. | 气温分布图 | B. | 降水量分布图 | C. | 工业分布图 | D. | 旅游景点分布图 |
2.流域产沙量(一定时间内流域内产出的泥沙总量)是水土流失调查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同学们提出了四种获得流域流域产沙量的方法,可行的是()
A. | 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累加 |
B. | 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平均 |
C. | 在流域源头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 |
D. | 在流域出口处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 |
3.图是几位同学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坡度与单位面积产沙量关系曲线,其中符合水土流失一般规律的是()
A. | ① | B. | ② | C. | ③ | D. | ④ |
表一 某县土地利用构成
|
耕地 |
林地 |
草山草坡 |
湖泊 |
其他 |
1978年 |
45.2% |
4% |
8% |
2% |
40.8% |
2008年 |
30.8% |
14% |
20.3% |
10.8% |
24.1% |
表二 某县农村生活用能构成
|
秸秆 |
薪柴 |
煤炭 |
沼气 |
小水电 |
其他 |
1978年 |
50.3% |
32.4% |
10.3% |
0.5% |
0.8% |
5.7% |
2008年 |
20.5% |
10.8% |
15.4% |
35.3% |
15.2% |
2.8% |
该县2008年与1978年相比,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的变化特点有
①植树造林、种草 ②退耕还湖 ③土地利用以种植业为主 ④土地利用以林果业为主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该地生态建设任务繁重,封山育林是有效措施,但为此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是
A.禁止乱砍滥伐问题 | B.农民的生活能源问题 |
C.农民温饱问题 | D.水土流失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