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①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               人为原因是             。
图中①地区绿洲退化严重,对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下列推测成立的是 (   )

A.人口增长迅速
B.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
C.为争取区域内粮食自给,大力开荒种粮
D.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出现次生盐渍化

E.水资源污染严重
(2)图中②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是                 
合理利用该处土地资施是:                                                  
(3)导致土地退化的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主要有哪些?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图,回答问题。

为了加强水土保持,甲、乙、丙、丁四地段中,最应退耕还林(草)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甲、乙、丙、丁四地段中,灌溉条件最好的地段是

A.甲 B.乙 C.丙 D.丁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表一 某县土地利用构成

 
耕地
林地
草山草坡
湖泊
其他
1978年
45.2%
4%
8%
2%
40.8%
2008年
30.8%
14%
20.3%
10.8%
24.1%

表二 某县农村生活用能构成

 
秸秆
薪柴
煤炭
沼气
小水电
其他
1978年
50.3%
32.4%
10.3%
0.5%
0.8%
5.7%
2008年
20.5%
10.8%
15.4%
35.3%
15.2%
2.8%

该县2008年与1978年相比,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的变化特点有
①植树造林、种草 ②退耕还湖 ③土地利用以种植业为主  ④土地利用以林果业为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该地生态建设任务繁重,封山育林是有效措施,但为此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是

A.禁止乱砍滥伐问题 B.农民的生活能源问题
C.农民温饱问题 D.水土流失问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西北地区成为我国最大的天然牧场和畜牧业基地的原因是

A.牧草质量好,载畜量高
B.温带草原和山地草场广阔
C.居民以肉食为主
D.沙漠和戈壁滩广布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我国某生态环境问题分布统计资料,完成问题。

该生态环境问题是(    )

A.荒漠化 B.水土流失 C.酸雨 D.生物多样性减少

为了避免该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西北地区愈演愈烈,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

A.大面积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
B.解决当地群众生活能源,严禁乱砍滥伐
C.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人们生活水平
D.引水灌溉,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由于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不同,森林的生态环境效应的主要表现也有所不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区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B.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可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C.在城市中可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减弱噪音
D.在沿海地区可防止海浪侵袭,保护海岸和农田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2011年3月我国公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纲要提出,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管理,增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能力,保护生物多样性,构建以青藏高原生态屏障、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和南方丘陵山地带(两屏三带)以及大江大河重要水系为骨架,以国家其他重点生态功能区为重要支撑,以点状分布的国家禁止开发区域为重要组成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
材料2:图11(其中阴影部分为“两屏三带”)。

(1)简析图11中甲地植被破坏后产生的主要危害。
(2)图11中乙地地处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地跨横断山区,其生态作用十分重要,是我国生态保护的重点区域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的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家半凿山腰住,车马多从头顶过”,该图是我国某地居住景观的示意图。判断问题。

形成这一居住景观的最主要原因是

A.风俗习惯 B.地表形态 C.土壤性质 D.地质构造

有这种居住景观的地区地表土层为陆相沉积物,其历史成因中的外力作用形式与该物质输送方向表现为

A.流水作用、向沿海地区输送
B.流水作用、向东南方向输送
C.风力作用、向西北方向输送
D.风力作用、向东南方向输送

有这种居住景观的地区,最须克服的环境问题是

A.土壤盐碱化 B.洪水泛滥 C.地层下陷 D.水土流失

这种居住景观的地区,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用是

A.稻米、小麦 B.小麦、小米 C.小米、马铃薯 D.大豆、玉米

以这种居住景观地区优势资源进行跨区域调配为重要内容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是

A.水土保持工程 B.西气东输工程
C.西电东送工程 D.北水南调工程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限制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稀缺性资源是(  )

A.水资源 B.石油资源 C.天然气资源 D.太阳辐射能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三农”问题是我国发展的重中之重。下图是“我国南方某县某河流下游横截面略图”,该河下游所在地区的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读图回答问题。

我国南方农村存在着较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图中各地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关于该区域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以解决我国南方人多地少、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
B.利用低山丘陵为主的地形,大规模地植树造林,从而改变该处的降水量,使河流的径流量没有季节变化,使居民免受洪涝灾害之苦
C.大力发展立体农业,水面养鱼,低缓的平地种植水稻等农作物,低山丘陵则发展经济林木
D.加快城市化发展进程,将该区域的农村全部转变为城市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1 “我国局部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当前,甲、乙、丙三地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可能分别是:(     )

A.森林减少、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森林减少
C.森林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D.土地荒漠化、森林减少、水土流失

乙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是:(     )

A.开辟水资源,合理灌溉
B.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C.保护草场,合理放牧
D.合理采伐,及时抚育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生态补偿力度的主要原因是(     )

A.西部地区是我国大江大河的水源保护区
B.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需要大力扶持
C.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需要资金开发
D.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资料,回答问题。

年份
森林覆
盖率
(%)
耕地面积
(平方千米)
年降水量
(毫米)
气温年较差(℃)
河流含
沙量(%)
粮食平均亩产
(千克)
粮食总产量
(亿千克)
1985
19
333
520
38
10
205
1.025
1995
10
478
450
42
35
135
0.975

上述资料表明,导致该地区十年内粮食平均亩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

A.“退耕还牧”的面积增大
B.毁林开荒现象严重
C.气候发生异常,出现水旱灾害
D.人口增长过快

目前,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是   (       )

A.风沙危害严重 B.水土流失加剧
C.大陆性气候减弱 D.光照条件变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为我国西部内陆地区两地景观示意图。读图,请回答问题。                         

关于甲、乙两地的说法,最恰当的是      

A.甲地区年降水量多在200mm以下,而乙地区年降水量在200--400mm之间
B.若纬度相同,则甲地区可能位于乙地区东侧
C.若纬度相同,则甲地区海拔高度一定大于乙地区
D.若纬度相同,则甲地区气温年较差比乙地区大

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主要原因是

A.过度开采地下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长
C.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D.由于有水源,以井为中心的地区牧业活动较多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在乙地区,可能反映地区绿洲萎缩的现象是

A.地表反射率下降
B.土壤有机质增加
C.土壤盐碱度升高
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地理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