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某内陆国家等高线地形图,以下叙述与图中信息相符的是
A.该国地势北高南低 | B.该国的农业地域类型为季风水田农业 |
C.该国的地形多陡崖 | D.该国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 |
读北半球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图中河流的流向为
A.先向南,再向西南 | B.向北 | C.先向北,再向东北 | D.向南 |
图中陡崖的顶部高度可能是
A.200米 | B.400米 | C.580米 | D.690米 |
肯定既能看到甲村又能看到乙村的地点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若该区域的东面临海,当太阳从海平面上升起时,冬季不能看到但夏季能看到日出的点是
A.甲村 | B.乙村 | C.①地 | D.②地 |
下图所在区域一直是世界关注的热点地区,请据图完成1-3题。
关于乙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居民以黄色人种为主,多信仰伊斯兰教 |
B.社会稳定,经济高度发达 |
C.夏季气候炎热干燥,水资源紧张 |
D.终年温和多雨,有利于畜牧业发展 |
图中城市是世界著名的宗教圣地,其名称是:
A.梵蒂冈 | B.摩亨佐-达罗 | C.耶路撒冷 | D.麦加 |
关于图中甲处湖泊,描述正确的是:
A.该湖泊为世界最大的湖泊 | B.该湖泊为世界最高的湖泊 |
C.该湖泊为世界最深的湖泊 | D.该湖泊为世界最低的湖泊 |
下图是分别过M、N、E、F四点,沿两个不同方向所作的地形剖面图,判断M、N、E、F四点所在的地形依次是
A.山脊、鞍部、山谷、盆地 | B.山谷、山脊、盆地、鞍部 |
C.山脊、山谷、鞍部、盆地 | D.山谷、山脊、鞍部、盆地 |
读沿某纬度所作的海陆剖面示意图,当北半球夏至日,甲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43°08′,判断1—2题。
该图属于:
A.北美洲沿35°N所作 | B.澳大利亚沿23°26′S所作 |
C.非洲沿23°26′S所作 | D.亚洲沿30°N所作 |
甲点气候类型为:
A.热带雨林气候 | B.热带草原气候 |
C.亚热带季风气候 | D.热带沙漠气候 |
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以下关于图示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图中有两处陡崖,故可以形成两处瀑布 |
B.图中给出的①②③④四条支流,有两处存在画法错误 |
C.若在图示区域内兴建大坝,则丁村存在被淹没的可能 |
D.若在图示区域内修建大坝,则甲地将能看到大坝的全貌 |
读图回答1-2题
该区域的自然植被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 |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D.热带季雨林 |
图中等高线a和等高线内b的数值可能分别是
A.100、 100 | B.100、 500 | C.500、 250 | D.500、 350 |
图甲为某沿海地区,图乙是沿图甲中的M地所作的河谷剖面图(剖面形成与地转偏向力有关),图丙为图甲中湖泊水位的最大与最小变化情况。读图完成1~2题。
图中河流的流向和M处的地质构造为
A.由北向南背斜 | B.由南向北背斜 |
C.由北向南向斜 | D.由南向北向斜 |
当湖泊蓄水接近图丙中b时,一油轮由波斯湾驶向科伦坡途中
A.顺水逆风 | B.逆风顺水 | C.顺风顺水 | D.逆风逆水 |
下列关于海洋底部地形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陆坡坡度陡峻,海水最深 |
B.大陆架海区海水等深线稀疏的地方适合建港 |
C.海沟是大陆与大洋板块之间的生长边界,所以海水最深 |
D.海岭是板块生长边界,是新的大洋地壳的诞生处 |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回答21~22题。
关于下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山相对高度为2470米 |
B.CD是山谷,EF是山脊 |
C.H在西南坡上,阳光充足 |
D.H地比B地降水多 |
B点此时的温度为18℃,如果只考虑高度因素,那么甲峰与乙峰的温度分别约为
A.13.5℃,12.5℃ | B.22.5℃,13.5℃ |
C.22.5℃,14.5℃ | D.13.5℃,14.5℃ |
读下面“108°E的地形剖面图”,据图回答10~12题。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①为青藏高原 | B.②为四川盆地 |
C.③为黄河谷地 | D.④为喜马拉雅山 |
符合①地地形特征的是 ( )
A.有喀斯特地貌分布 | B.具有广阔平原 |
C.海拔较高,起伏不大 | D.远看成山,近看成川 |
关于⑤地形区形成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主要是流水侵蚀形成 | B.主要是冰川侵蚀形成 |
C.主要是断裂陷落形成 | D.主要是受挤压凹陷形成 |
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3—4题。
分布在图示地区较为普遍的景观是 ( )
A.黄土窑洞 | B.稻田茶园 | C.绿洲牧场 | D.长城沙滩 |
该地形区的南、北两侧分别为 ( )
A.黄河流域、海河流域 | B.长江流域、黄河流域 |
C.长江流域、淮河流域 | D.珠江流域、长江流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