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示意我国黄土高原某地林木的分布状况,读图回答:林木生长与土壤水分条件密切相关,图中林木密集区位子
A.鞍部 | B.山谷 | C.山脊 | D.山顶 |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到野外考察。图13为考察区域地形图,虚线所示为考察线路。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下列描述可能与实地情况相符的是( )
A.①地附近的河流从西南流向东北 |
B.②地坡度最陡 |
C.③地分布有茶园 |
D.④地是观赏瀑布的最佳位置 |
该地考察线路的高差可能是( )
A.450米 | B.500米 | C.550米 | D.600米 |
下图为某局部地区土壤再分配速率(吨/公顷·年)等值线图,土壤再分配速率正值表示沉积,负值表示侵蚀,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①、②、③、④四条虚线所在位置冲沟(流水侵蚀形成)最发育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沿MN线所作的地形剖面最有可能是右图中的
A.Ⅰ | B.Ⅱ | C.Ⅲ | D.Ⅳ |
下图中等值线表示我国东北局部地区某年降雪初始日期分布状况,回答下列小题。
影响图中甲地降雪初始日期偏早的因素是
①地形 ②距海远近 ③季风风向 ④纬度位置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振兴东北地区规划之一就是积极发展旅游业。下列旅游规划合理且具有较高的环境效益的是
①哈尔滨、吉林规划边贸旅游基地 ②大小兴安岭、长白山规划森林旅游基地 ③三江平原规划湿地生态旅游基地 ④黑龙江五大连池规划冰雪旅游基地;
⑤高句丽遗址规划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基地等。
A.②⑤ | B.②③ | C.①③ | D.④⑤ |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游客从丁地到达丙地
A.坡度由大到小 | B.在丙地可以看到甲地 |
C.沿着山脊线登山 | D.攀登高度大约175m |
关于图示地区地理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A.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B.甲地光照条件比乙好 |
C.丁地受冷空气影响比甲小 | D.该山区河流无结冰期 |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以下问题。
(1)对比甲乙两地,指出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较大的地点,并说明理由。
(2)若丙地发生泥石流,据图说明可能造成的主要危害。
读四川盆地城市密度与重庆CBD分布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二山皆为重庆附近山脉,其海拔高度与年降水量相差不大,但甲山山谷常年多水,而乙山山谷常年少水,试从左图中分析其差异的形成原因。
(2)简述左图中等城市的分布规律,并说明城市规模与数量的关系。
(3)分析重庆城市形态的形成原因。
(4)根据重庆的发展可以推测,其主要的中心商务区可能位于A—D中 点,说明判断依据。
读“西宁至拉萨一线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剖面线所在地区的地形特点大致是( )
A.山高谷深,地形崎岖 | B.地面坦荡,沃野千里 |
C.地势高峻,波状起伏 | D.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
夏半年,与拉萨相比,西宁( )
A.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 B.降水较少 | C.气温低10℃以上 | D.白昼较短 |
在农业原料优势的基础上,该地区适宜发展( )
A.纺织工业 | B.造纸工业 | C.地热、太阳能发电 | D.制糖工业 |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等高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陡崖顶部与湖泊水面的最大高差约是
A.149 米 | B.151米 |
C.249 米 | D.251米 |
对图示地区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流流量较大,汛期多在夏秋季节 |
B.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
C.终年温和湿润,气温年较差小 |
D.河流入海口附近冲积扇较发育 |
下图是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和局部区域放大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关于图中所示区域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 |
B.地表草场广布 |
C.乙地种植业发展条件较甲地好 |
D.自北往南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
关于AB河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A.支流众多,水源充足 |
B.流速快,多“V”型谷 |
C.自北向南流,有凌汛现象 |
D.近几十年来三角洲面积萎缩 |
下图为雅鲁藏布江局部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若图中甲岛为一江心洲,其与图中最高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
A.1210m | B.830m | C.610m | D.430m |
关于图中河流描述正确的是( )
A.河流地处亚热带,无结冰期 |
B.图中河段流速较慢 |
C.图中河段航运价值较大 |
D.该河最终流入湄南河 |
此地种植业生产较周边地区发达,其主要自然条件是( )
A.地势较高,生长期长,作物品质优良 | B.光照丰富 |
C.积温较高 | D.人口稠密,劳动力较丰富 |
读某岛国等高线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题。
=
该岛国人口较为稠密的地区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域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地区最大高差至少有4000米 |
B.位于我国农牧过渡带,生态脆弱 |
C.位于中温带,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 |
D.河流以夏汛为主,有结冰期 |
有关甲乙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位于迎风坡,降水量大,更易发生滑坡泥石流 |
B.甲地地质结构不稳定,更易发生滑坡泥石流 |
C.乙地坡度更陡,更易发生滑坡泥石流 |
D.乙地降水量更集中,更易发生滑坡泥石流 |
冬至日,山东枣庄市某校高一学生去下图所示地区进行地质考察,他们借助GPS测得山峰M的纬度为36.5°N,海拔为598米。两组学生分别到达P、Q点,测量并计算出两点相对高度仅15米。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P、Q两点之间的四条小路中,起伏最小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该日正午,M峰顶观云亭(高约5米)尖顶的影子正好移至P点,则P、M之间的水平距离大约是
A.300米 | B.400米 | C.500米 | D.600米 |
两学生测量当地海拔高度,所用最便捷的技术是
A.遥感 | B.全球定位系统 |
C.地理信息系统 | D.数字地球 |
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地区图”,图中R1为输水管道,R2、R3为天然河流,实线表示等高线。读图,回答小题。
图中某村与甲处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20米 |
B.16米 |
C.82米 |
D.45米 |
关于图示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植被是常绿阔叶林 |
B.R1可自流输水 |
C.R2西流补给R3 |
D.R3可能有凌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