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气温距平(单位:℃)是指某地气温与同纬度平均气温之差。读“亚欧大陆某季节气温等距平线图”,A、B分别在不同等距平线上,回答小题。

若A地1月均温是5℃,则B地1月均温最有可能是  (  )

A.-16℃ B.-14℃
C.-11℃ D.-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东岸受暖流影响且地势很高,所以气温距平较小
B.东岸的太阳辐射较弱,所以气温距平较小
C.西岸受暖流和西风的影响,所以气温距平较大
D.西岸终年多雨,大气的保温效应明显,所以气温较高,气温距平较大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表示某地某天树影变化,F2表示当地日落时的树影, F1表示当地7时的树影,F2与F1等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当天,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地此日的昼长是10小时
B.F1、F2与ON之间的夹角相同
C.当树影朝向S时,当地地方时是12点
D.该地此日的日出方向是东南

该地此时,对全球范围而言可能正确的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为6月22日甲乙两地太阳高度日变化示意图,回答下题。

关于甲、乙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位于乙地的东北方向
B.该日甲地船上的旗帜飘向西南
C.乙地气候常年炎热干燥
D.甲地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西班牙马德里到中国西安的各月降水占全年降水的百分比等值线分布。完成下列各题。

图中信息显示

A.由沿海到内陆降水量逐渐减少 B.亚洲东部降水量多于欧洲西部
C.自东向西降水季节变化越来越小 D.自东向西冬季降水率呈上升趋势

影响图中等值线分布状况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海陆位置 D.地形地势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北半球夏季某时段近地面等压面(单位:hpa)垂直分布示意图,N市日出时间约为11时30分(北京时间),完成下列小题。

N市可能位于

A.美国中央大平原 B.珠江三角洲
C.恒河平原下游 D.尼罗河三角洲

该天气系统西移过境N市,该市的风向

A.东北风转西南风 B.东南风转西南风
C.西北风转东南风 D.东北风转西北风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冻土是指温度在0℃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土体和岩石。冻土分为季节性冻土和多年冻土两类。季节性冻土指冬季冻结,夏季全部融化的土层;多年冻土指冻结持续三年或三年以上的冻土。下图是“北半球南北方向多年冻土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我国季节性冻土冻结和融化的特点是(  )   

A.季节冻结层每年1月开始产生
B.季节融化层每年9月达最大厚度
C.季节冻结层每年4月达最大厚度
D.季节融化层每年6月开始产生

亚欧大陆自西向东冻土带的分布南界具有纬度高→低→高的变化规律,影响的主导因素是(  )

A.海洋性气候强弱 B.东中西地形差异
C.土体颗粒的组成 D.植被种类的多少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中纬度某区域图,图中实线为等高线(单位:米),虚线为等温线,完成下题。

图示区域可能是

A.南半球的山脊 B.北半球的山脊 C.南半球的山谷 D.北半球的山谷

若图示区域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1月b地降水比a地多 B.7月a地光照比b地充足
C.a、b两地的温差可能是3℃ D.a、b两地相距10公里。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东非基塔莱和多多马的降水资料及两地之间游牧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影响该游牧活动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大气环流和洋流 B.洋流和地形
C.大气环流和地形 D.海陆热力差异与洋流

游牧至甲地的时间最可能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中国西南地区晴天出现频率(%)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由图可知,晴天出现频率年变化最大的是(   ) 

A.横断山区 B.四川盆地
C.湘西北地区 D.黔东北地区

①地7月晴天出现频率 (   )

A.小于等于20 B.大于20,小于25
C.大于15,小于20 D.大于20,小于40

②地1月晴天出现频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   )

A.空气稀薄,大气削弱作用小 B.冷空气控制下,水汽较丰富
C.受西南季风影响,云量较多 D.受地形影响,水汽不易扩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洋面封冻产生的效应叫做洋面封冻效应,下图是“洋面封冻效应与水、气候、生物相互作用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根据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数字①②③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  )

A.气候变暖、温室作用加强、气候变暖
B.气候变冷、温室作用减弱、气候变冷
C.气候变暖、温室作用减弱、气候变冷
D.气候变冷、温室作用加强、气候变暖

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关系,若其中某一环节遭到破坏,就会导致这种平衡关系的失常。目前,这种平衡关系失常对人类产生的危害最有可能的是(  )

A.引起海平面下降 B.腐蚀建筑物
C.导致世界各国家经济结构的变化 D.皮肤癌患者增多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欧洲固体降水占全年降水百分比图(%),回答下列问题。

欧洲固体降水占年降水量百分比的分布特征是(  )

A.由西北向东南减小 B.由西南向东北减小
C.由西南向东北递增 D.由低纬向高纬减小

关于图中等值线说法,正确的是(  )

A.A处等值线向南突出主要受地形影响
B.A处等值线向南弯曲主要受海陆分布的影响
C.B处等值线闭合主要受海陆分布的影响
D.B处固体降水占全年降水百分比可能是10%~20%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9月7日至16日,陕西、甘肃、四川、重庆、湖南、湖北等地出现持续降雨,这次降雨过程具有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等特点,属于典型的华西秋雨天气。下图为华西秋雨成因示意图。完成下题。

“华西秋雨”天气的形成,属于(    )

A.锋 B.旋 C.高压 D.低压

关于“华西秋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使秋作物容易遭受冻害霉害
B.严重时可能造成洪涝灾害
C.有利于水库蓄水缓解来年的春旱
D.不可能缓解河西走廊的旱情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高纬度地区东西走向山脉的南北两侧,由于光照时间长短不同,出现了明显的温度差异,即阳坡温度高于阴坡。读中纬度某内陆地区等值线图,回答下题。

若a为12°C等温线,则乙地气温的数值可能是(   )

A.16℃ B.14℃
C.10 ℃ D.8℃

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地所在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位于北半球的阳坡
B.甲、乙位于南半球的阳坡
C.丙、丁位于北半球的阳坡
D.丙、丁位于南半球的阳坡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

影响图示20 ℃等温线西半段走向的因素主要有(   )
①地形          ②洋流         ③太阳辐射      ④河流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此时节(   )

A.P地炎热干燥 B.Q地较P地气温低
C.Q地高温少雨 D.P地较Q地降水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季风指数是某一地区季风现象明显程度的量值,其值越大表示季风现象愈明显,它反映了一个地区季风的强弱程度,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923年,我国东部地区夏季出现下列现象可能性较大的是

A.南北皆旱 B.南涝北旱
C.南旱北涝 D.南北皆涝

20世纪末冬季风指数明显减小,其原因可能是

A.冬季风减弱 B.夏季风减弱
C.海陆热力差异减小 D.温室效应加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地理月相变化与潮汐变化的关系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