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单位:m)和地形剖面图(单位:m),回答以下问题。
左图中剖面线AB和MN的交点在右侧两剖面图上所对应的位置分别是( )
A.①和③ | B.②和③ |
C.①和④ | D.②和④ |
若该区位于一个拟建水库的库区内,当最高蓄水位达海拔150米时,图示范围内将出现( )
A.一个岛 | B.两个岛 |
C.三个岛 | D.无岛 |
读下列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与图乙比较,图甲所示( )
A.比例尺较大,表示范围较大 | B.比例尺较小,表示范围较小 |
C.比例尺较小,表示范围较大 | D.比例尺较大,表示范围较小 |
B城市位于A城市的( )
A.西南方向 | B.东南方向 |
C.西北方向 | D.东北方向 |
下图是韩国南端济州岛的等高线地形图和图中MN、NO、PQ、KL四线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与剖面线MN、NO、PQ、KL相对应的地形剖面图依次是( )
A.③④②① | B.④③①② |
C.①③④② | D.④②①③ |
图中岛屿在冬季降水量最多的位置最可能位于( )
A.L | B.Q |
C.K | D.N |
下列四幅地图,若图幅相同,则比例尺最大的一幅是:
A.世界地图 | B.亚洲地图 |
C.中国地图 | D.淮南市地图 |
下图为“某地一处完全淹没在海面下的珊瑚礁体的等深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有关该珊瑚礁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 |
B.是淹没在海面下的洼地 |
C.礁体南部的坡度较陡 |
D.中部较高,四周较低 |
图中E、F两地的相对高度最可能是( )
A.5米 | B.15米 |
C.20米 | D.30米 |
下图所示为一方格状经纬网示意图,图中A、B两地相距33.3厘米,地方时差4小时。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有关该图比例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上比例尺到处都一样 |
B.AC段的比例尺大于AB段 |
C.AB段的比例尺为1∶10000000 |
D.CD段的比例尺比AB段大2倍 |
从A点去B点,距离最短的走法可能是( )
A.从A点向东至B点 | B.从A点向西至B点 |
C.先向东北,再转向东南 | D.先向东南,再转向东北 |
下图为地球星瓣图,图中a为陆地相对集中的“陆半球”的极点(38°N,0°),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与陆半球对应的“水半球”的极点应是图中( )
A.b | B.c |
C.d | D.e |
d地位于邢台市(37°N,114°E)的( )
A.东北方向 | B.东南方向 |
C.西北方向 | D.西南方向 |
某地图上,甲乙两地相距11.1厘米,且都位于北半球的同一条经线上,当夏至日太阳位于上中天时,测得甲地太阳高度为60°,乙地为50°,那么该地图的比例尺是( )
A.1:24000000 | B.1:3000000 |
C.1:500000 | D.1:10000000 |
某考古工作者在长5千米、宽3千米的长方形区域内进行作业,最适宜随身携带地图的比例尺应为( )
A.1:100 | B.1:100000 | C.1:5000 | D.1:500000 |
下图为某岛屿局部区域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甲地位于上海(30°40′N,120°51′E)的( )
A.东北方 | B.东南方 | C.西北方 | D.西南方 |
该岛屿面积约为( )
A.0.24万km2 | B.2.4万km2 | C.24万km2 | D.240万km2 |
下图是经纬网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正确表示图中P点坐标的是
A.(40°N,100°W) | B.(40°S,100°W) |
C.(40°S,100°E) | D.(40°N,100°E) |
下列关于P点说法正确的是
A.P点位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 | B.P点位于北寒带 |
C.P点在Q点的西南方 | D.P点位于东半球 |
下图中虚线是某岛屿火山喷发后火山灰厚度等值线,a<b<c。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该火山喷发时最有可能的季节是( )
A.春季 | B.夏季 | C.秋季 | D.冬季 |
下列关于该岛屿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终年温和多雨 ②适宜生产柑橘、葡萄
③植被具有耐旱特征 ④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小
A.②④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岛位于乙岛的( )
A.西南方向 | B.东北方向 |
C.东南方向 | D.西北方向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比例尺比乙图小 |
B.甲岛屿的面积比乙岛大 |
C.甲、乙两岛都在东半球、中纬度 |
D.甲岛南北距离比乙岛短 |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示区域内的地形、地势特征。
(2)甲、乙、丙、丁四个村镇中,哪一处发生滑坡的可能性最高?请说明主要原因。
(3)说出AB河段的河流流向。
(4)从自然条件的角度,说明甲处成为该区域中心城镇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