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1世纪的世界,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材料一 “金砖国家”引用了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的英文首字母- BRICS,近期该集团首脑会议围绕“展望未来、共享繁荣”为主题,探讨国际经济大势,加强在粮食、能源等领域的合作,规划“金砖国家”未来蓝图。该合作机制的建立顺应国际形势的发展,是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的必然产物,也是金砖国家自身发展的客现需要和自然选择。
材料二 金砖国家相关资料示意图
(1)世界原料基地国东南部的阴影区为热带雨林,简述该地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并说明破坏热带雨林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
(2)运用所学知识简述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原因。
(3)南非正式成为金砖第五国是南非与其他四国一个双赢的决定,简述其原因。
近年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工业生产面临“用工荒”局面。根据相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上图是4种工业的生产成本构成图,最有可能面临“用工荒”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用工荒”对沿海地区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刺激科技创新,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
B.劳动力回流第一产业,第一产业比重提高 |
C.劳动力数量减少,平均工资下降 |
D.资金投入减少,生产总值下降 |
下图是我国沿海某城市发展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问题。
促进该城市规模扩大的主要因素,与下列城市相同的是
A.拉萨 | B.株洲 | C.桂林 | D.大庆 |
随着该城市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其产生的环境问题可能有
①大气污染加剧 ②河流水质下降 ③海洋生物物种增多
④城市人口增加 ⑤赤潮次数增多 ⑥城市热岛现象增强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⑤ | D.④⑤⑥ |
根据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未来十年的重大政策红利,初期出现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紧接着是资源能源的开发利用,随后则是全方位贸易服务往来,由此带来多产业链、多行业的投资机会。2014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超过1200亿美元,正式成为资本净输出国。图为“一带一路”示意图。
(1)指出鹿特丹所处陆地自然带,并说明从上海到鹿特丹经过的自然带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影响因素。
(2)“一带一路”政策一经出台形成明显利好,我国近期最可能受益的工业部门有哪些?
图为中亚矿产与农业生产分布示意图。图兰平原,面积约为150万平方千米,大部分地区海拔不足100米,耕作业历史悠久,人口相对稠密。
(3)试分析“一带一路”战略对中亚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影响。
分析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产业发展特点与条件的有关图文资料,并回答问题。
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简称珠三角)通过大量引进外资、外企,从一个工业基础薄弱的地区发展成以工业为主导的地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三角又一次抓住了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与转移的机遇,及时调整了产业结构和工业部门结构,成为我国重要的轻工业和外贸出口基地,外贸依存度远远高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珠三角的经济继续高速发展,2000年珠三角创造的生产总值(GDP)7361亿元,2004年为13394亿元。为了谋求经济的更快发展,进一步实现珠三角与内地和港澳地区在资源、资金、技术、市场、劳动力等方面的互补,有些专家认为珠三角可以构建联合周边地区的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简称泛珠三角)新格局。
(1)20世纪80年代,珠三角的工业为 密集型产业主导的出口加工型工业,主要工业部门为 工业。
(2)20世纪80年代,珠三角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多项选择)
A.当地雄厚的工业基础 B.丰富的矿产资源
C.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 D.外来资金、设备与技术
(3)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珠三角GDP迅速增长,2004年GDP约是2000年的 倍。同时,珠三角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为 。
(4)目前,珠三角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些困难,具体表现有 (多项选择)
A.能源供应相对紧张 B.南岭阻隔水陆交通
C.劳动力素质较低 D.外向型经济比重较低
(5)近年来有些专家主张构建的泛珠三角,泛珠三角的构建对珠三角发展的积极意义 。(至少答两点);对新融入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至少答两点)。
读某地区三大产业产值和就业结构变化图,回答下题。
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是
A.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优化 |
B.第一产业产值比例迅速下降 |
C.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幅最大 |
D.产业结构变化以工业化拉动为主 |
该地区就业结构情况
A.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持续下降 |
B.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上升最快 |
C.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最低且增长缓慢 |
D.第二、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 |
(14分)福建省总面积为12.4万平方千米,近年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省份之一。下图为福建省工业和城市发展变化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中反映出的福建省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的表现。(4分)
(2)福建省是我国著名的桂圆、荔枝产区,分析城市化对水果生产的影响。(6分)
(3)简述福建省城市化对该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4分)
(10分)下图是我国珠三角地区及其工业总产值增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分析珠三角地区在工业化发展中的区位优势。
(2)描述1980年以来该地区工业总产值变化特点。
(3)该地区1990年前后,主导产业分别是什么?分析1990年后进行产业升级的主要原因。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R河流域农业发展的方向是
A.改变耕作制度 | B.扩大耕地面积 |
C.加大科技投入 | D.退耕还林还牧 |
城市P是在大型能源基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能源基地是
A.水电站 | B.油田 | C.天然气田 | D.煤矿 |
与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作为商品粮生产基地的优势是
A.单位面积产量高 | B.人均耕地面积大 |
C.交通发达 | D.水热条件好 |
城市Q的某家具厂,生产的实木家具销往全国许多地方,影响该厂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原料产地 | B.消费市场 |
C.廉价劳动力 | D.高素质的技术开发人员 |
下表反映了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大东北四大经济圈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四大经济圈2002—2003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
A.第一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三产业比重下降 |
B.第一、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比重下降 |
C.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 |
D.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 |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在长江三角洲产业结构调整中,下列工业的比重将上升的是
①劳动密集型工业 ②资金密集型工业 ③技术密集型工业 ④资源密集型工业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长江三角洲城市采用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空间模式,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A.城市化水平 | B.经济发展水平 |
C.用地紧张 | D.人口数量 |
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读表,完成各题。
四省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A.人均DP水平越高,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 |
B.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 |
C.人均DP水平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 |
D.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 |
四省比较关于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A.青海大力发展高技产业条件最佳 |
B.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
C.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
D.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 |
读2000年和2012年江苏省内各县市产业结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关于江苏区域发展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苏北经济发展水平最低 |
B.苏北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
C.苏中产业结构最为均衡 |
D.苏南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最低 |
关于苏州市和东海县主导产业今后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苏州市——在城郊发展商贸物流业 |
B.苏州市——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 |
C.东海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
D.东海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 |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读我国四个地区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①②③④模式代表的地区依次是
A.珠江三角洲地区、苏南地区、浙江温州地区、东北地区 |
B.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 |
C.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 |
D.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 |
下列工业区中,可以为④模式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经验的是
A.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 | B.美国硅谷 |
C.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地区 | D.美国匹兹堡 |
读珠江三角洲地区和香港地区三大产业结构变化比较图,完成下列问题。
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香港地区产业变化的共同特点是
A.第一产业产值不断下降 |
B.第二产业比重持续上升 |
C.第三产业比重明显降低 |
D.三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
为实现珠江三角洲与香港两地优势互补,珠江三角洲地区目前应积极从香港
A.引进资金技术 | B.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 |
C.调入能源资源 | D.输入传统工业制成品 |
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示意图。
材料二:重庆的两江新区占据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的有利位置,通过与渝新欧铁路联运,积极建设国际货运大通道;该区欲发展成为长江上游地区的物流中心、金融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贵安新区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山水资源,多元的民族文化,重点打造高端服务业、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安徽的皖江城市带是首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
(1)根据各自具有的优势,贵安新区和两江新区选择不同的战略定位,比较两个新区的区位优势。
(2)皖江城市带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科学承接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 近年来一些城市制订了较高的企业准入条件,正确的是:
①环境效益好;②技术含量高;③资源、能源消耗量小;④占地少;⑤符合当地产业规划
A.①②③⑤ | B.②③④ | C.①②③④⑤ | D.①②③④ |
(3)加强长江流域合作,对于促进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简述西电东送、川气东送对长江三角洲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