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发展是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各题。
材料:下图为长三角城市分布图。下表为我国长三角城市群与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状况比。
城市群 |
长三角城市群 |
大西洋沿岸城市群 |
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 |
1.0 |
1.5 |
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 |
8 |
20 |
城市化水平(%) |
68 |
90 |
GDP占全国比重(%) |
18 |
20 |
(1)在长三角城市群的首位城市是_______市,长三角城市群的城市等级有______级。
(2)长三角地区产业有国际金融、机械制造、服装制造、石油化工、文化创意和进出口贸易等,首位城市应重点发展那三个产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两大城市群的共同特征。
(4)简述上海市在长三角城市群发展中的作用。(6分)
(5)为把长三角城市群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需采取哪些措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进入21世纪后,在我国六大经济区域中,有人这样概括:“珠三角”抢得先机,“长三角”后来居上,“环渤海”潜力巨大,“新东北”重整旗鼓,“大西北”加快开发,中部崛起更待何时?
材料二 部分地区图。
(1)有关人士将环渤海的天津滨海新区、珠三角的深圳、长三角的浦东并称为中国东部沿海具有相似战略功能的“三大极点”,试分析其共同优势区位条件。
(2)试分析与长三角相比,振兴“新东北”的主要优势与劣势。
(3)填写下表,分别写出甲、乙、丙图示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6分
(10分)读沿36°N的地形剖面图和图中a、b两地的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与a地相比,b地冬季降水有什么特点?并简述其原因。(3分)
(2)试分析乙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3分)
(3乙国的工业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述其主要原因。(4分)
北京与河北张家口相邻。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百余年来北京至张家口之间交通运输的变化,并分析此变化对聚落兴衰的影响。
2014年7月,在北京市延庆县召开的第11届葡萄大会上,延庆与张家口市怀来县签订了葡萄产区合作协议,打造"延怀河谷,葡萄酒乡"品牌,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2)简述"延怀河谷"协同发展葡萄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北京市与张家口市联合申办2022年冬奥会。
(3)概述崇礼作为雪上项目主赛场的气候条件。
为了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张家口市积极推进能源生产结构调整。
(4)举例说明张家口市能源生产结构调整的方向和地理条件。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2011年9月28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参事、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彭智敏向《第一财经日报》透露,湖南、湖北、江西三省共同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工作终于“由虚入实”。在长江中游地区,觋有湖北武汉城市圈、湖南“3+5”城市群、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好连成一个整体,是三省经济精华地带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
材料2:《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是国家“十一五”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的区域规划,区域发展规划按照“8+2”的模式制订: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省的石家庄、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沧州、张家口、承德八市。
(1)与长三角都市圈(以上海为中心)相比,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不足之处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北京在京滓冀都市圈中定位的发展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
(3)河北八市在京津冀都市圈中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大力发展现代工业可强力推动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发展?
读东北三省区域图及材料一回答(1)—(4)题。
材料一:1978年,黑龙江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山东省高2/3,这种差距是多年来吸引千百万山东人“闯关东”的基本原因。可到了1985年,山东农村经济大发展,超过了黑龙江,出现了“雁南飞”的局面,由此导致人口迁移方向在两者之间完全相反。
(1)简要说明东北地区工业的区位特征。
(2)20世纪60年代德国鲁尔区进行综合整治,其成功经验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有何借鉴意义?
(3)黑龙江和山东两省各有什么经济作物?说明种植该经济作物的区位条件。
(4)1985年以来,山东农民纯收入大大超过黑龙江农民,试分析其原因。
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1年,涵盖京津冀地区的首都经济圈建设被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随着天津港港口的建设和滨海新区的发展,天津滨海新区逐步成为国际性集散枢纽港、世界级重化工业基地以及国家重化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区等。
材料二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材料三
河北与京津,面临着同样的缺水困局,却要提供北京81%、天津93%的水。多年来,河北为保证京津水资源供应做出了巨大牺牲。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通水,将推动京津冀在水资源利用及保护方面等方面协同发展。
材料四
京津冀的协调发展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的、可持续的协同发展道路。与技术型、服务型产业为主的京津相比,河北省采掘业、重工业和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业优势突出。
(1)从图文材料中找出两条信息,分别对应说明天津滨海新区发展成为化工基地的有利条件。
(2)结合材料三,分析南水北调工程的通水对京津冀地区水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所发挥的作用。
(3)根据材料四,说明河北省在京津冀区域发展一体化进程中可采取的有效措施。
产业转移是京津冀区域一体化进程的焦点问题之一。京津许多原有的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已不适合在当地生存发展。河北省由于其毗邻京津的地理位置,将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首选地。
(4)相关专家学者对河北省承接京津地区产业转移持有支持和反对两种观点。请你为这两种观点各找一条理由。
支持的理由: 。
反对的理由: 。
下图为我国“长三角经济圈”与“西三角经济圈”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与“长三角经济圈”相比,“西三角经济圈”发展工业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2)发展“西三角经济圈”有何积极意义?
(3)重庆和西安在“西三角经济圈”的地位突出,如果非要选一个作为经济圈核心城市,你认为哪个最好,说明其优势条件。
案例分析:(共8分)
20世纪80年代,香港劳动密集型企业大量北移,“珠三角”形成了“前店后厂”工业分布格局。90年代中后期,这种分布格局逐渐改变。读上图并分析上述案例,完成下列问题。
(1)试运用工业区位原理,分析形成“前店后厂”工业分布格局的原因。
。
(2)90年代以来,“珠三角”工业区位条件发生了什么深刻的变化,导致“前店后厂”格局逐渐改变。
读新加坡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新加坡交通位置的重要性。(8分)
(2)说明新加坡发展成为国际大港的地理条件。(6分)
(3)简析新加坡发展炼油工业的优势。(6分)
A.[海洋地理]阅读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一位历史学家说:“谁控制了海洋,谁赢得世界;失去海洋的民族,最终也失去家乡。”
根据2014年10月16日DigitalGlobe发布的卫星照片计算,我国三沙市永暑岛主岛的面积在迅速扩大,已经达到了0.96平方公里。意味着永暑礁升为永暑岛,成为南沙第一大岛。该岛在未来填海工程完工后,面积极有可能至少增加1倍,跑道、机场、道路等一系列基础设施也将随之跟进,将强化我国在南海的政治、军事、经济。图为南海区域图。
(1)南海诸岛主要由哪些岛屿组成? 南海诸岛的主要成因类型是?(3 分)
(2)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三沙市可重点发展的产业是________和________。(2 分)
(3)为保护海洋资源和环境,三沙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有?(2 分)
(4)简要阐明我国捍卫南海主权的重要性。(3 分)
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读长江中下游某城市不同发展阶段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区域发展阶段看,该城市在阶段Ⅰ处于 __________ 阶段。此阶段,该城市工业发展迅速,分析其发展的主要优势区位条件。
(2)据图分析,与阶段Ⅰ相比,阶段Ⅱ该城市在保护环境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3)阶段Ⅱ图中,①、②、③地中可能为高级住宅区的是 _____ ,判断的理由是 __ 。
(4)近来年,该城市制定了投资企业较高的准入“门槛”,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制定的“门槛”有哪些要求?
环渤海地区资源丰富,工业发达,该区域协同持续发展已成为国家的重大战略。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各题。
材料一:渤海沿岸区域图
材料二:赤潮是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下图为2013年我国海域赤潮灾害统计图。
材料三:部分环渤海沿岸经济区重点产业
渤海沿岸经济区 |
重点产业 |
河北曹妃甸 |
现代物流、钢铁、石化、装备制造 |
天津滨海新区 |
石化、冶金装备、港口物流 |
山东东营 |
石油加工、石油装备制造、物流 |
山东烟台 |
石油化工、海洋化工、铜材生产 |
辽宁锦州 |
炼化生产及石油储备、船舶制造 |
辽宁营口 |
石化、钢铁、装备制造、港口物流 |
(1)渤海被_______半岛和_______半岛包围,属于我国的内海。
(2)2013年赤潮发生次数最多的是______海;受灾面积最广的是______海。分析渤海赤潮灾害严重的原因。
(3)根据材料,分析环渤海地区实施经济协同持续发展可能面临的问题。
(4)2014年8月,连接大连至烟台的渤海海底隧道规划方案公布,分析该隧道修建对环渤海区域发展的意义。
珠江流域作为一个完整的区域,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条件,为该区域的流域综合开发、资源调配、工业化、城市化以及产业转移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根据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珠江流域图
材料二:珠江三角洲处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成为接受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阵地。到目前,它已经出现了两次大规模的产业升级与产业转移。
材料三:珠三角某市与粤北某市投资要素对比表
投资地区 |
招商门槛 |
土地价格 |
平均工资水平 |
珠三角某市 |
5 000万元 |
30万元左右 |
1 500元左右 |
粤北某市 |
<5 000万元 |
2万元左右 |
500元左右 |
材料四:珠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工业部门
(1)读材料一分析,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从能源开发角度来看,红水河流域具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实施了水电的 ;与珠江三角洲之间实施的我国著名资源调配工程是 ,该工程对两地的经济发展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其中对红水河流域的影响是 ,对珠江三角洲的影响是 。
(2)读材料二分析,图中A代表的产业是 ,在第一次产业升级与转移中,珠江三角洲地区A产业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有 和 等。
(3)读材料三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珠三角地区的 、 成本升高,成为产业发展的“瓶颈”,可将 和 的产业转移到粤北地区。
(4)读材料四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城市在工业结构和城市职能方面,存在哪些抑制区域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为此应采取什么措施?
新西兰是大洋洲最美丽的国家之一,被誉为"绿色之国"。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外贸易在新西兰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已是新西兰最大的贸易伙伴,新西兰从中国进口的产品以服装、电信设备、电子数据处理与办公设备、金属制品、化学成品等为主;新西兰出口到中国的产品主要有肉类、鱼类、水果、乳制品、毛毯、食品、造纸、木材等。
材料二:
畜牧业是新西兰农业的主要部门。第三产业以金融业、进出口贸易、通信邮电、旅游业为主。
(1)新西兰享有"绿色生态",植被覆盖率约80%,810万公顷森林中,原始森林约占78%,拥有丰富的珍稀动植物资源。从自然地理角度分析其原因。
(2)新西兰拥有"绿色能源",生产生活用电多来自清洁能源。推测其主要能源,并说明理由。
(3)新西兰发展"绿色产业",根据提供的材料,归纳"绿色产业"的基本特征。
(4)新西兰出口"绿色产品",概括中新两国贸易的主要特点,并分析这种贸易特点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