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江苏1990年和2010年产业结构图”(图甲)和“1990~2010年人均生产总值、城市化水平变化图”(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对比江苏20年间的产业结构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比重快速下降,农业生产水平降低 |
B.第二产业上升速度超过第三产业 |
C.第三产业比重快速提升 |
D.第三产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
有关江苏城市化,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化速度一直在加快 | B.大部分城市出现逆城市化 |
C.2010年江苏处于城市化的成熟阶段 | D.经济发展与城市化水平呈正相关 |
近年来,安徽省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强度(单位GDP的碳排放量)不断降低。下左图表示1995-2009年安徽省碳排放量与GDP变化,下右图表示1995-2009年安徽省煤炭和石油碳排放构成。完成下列小题。
图中( )
A.GDP增速低于碳排放量增速 | B.a表示碳排放量 |
C.c表示石油 | D.能源消费总量几乎不变 |
为降低碳排放强度,安徽省应着力( )
①加强皖北水能的开发 ②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③调整产业结构
④发展节能技术 ⑤提高皖南植被覆盖率
A.①②⑤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④⑤ |
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和工业总产值增长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下列有关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从1980年到2005年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很快,农业地域类型发生了很大变化 |
B.第二产业比重有所上升,工业结构没有太大变化 |
C.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约40%,以金融业为主 |
D.1990之前各产业结构变化速度较慢,1990年之后各产业结构变化速度较快 |
1990年以后,该地区工业总产值变化的原因是
A.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
B.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
C.珠三角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快速发展 |
D.良好的区位条件 |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的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
A.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B.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市场导向型产业
C.原料导向型产业、动力导向型产业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 )
①城镇数量猛增,城市交错分布 ②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③逆城市化现象凸现 ④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城市分布密集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珠三角与全国其它地区相比,城市化与工业化的突出优势是( )
A.工业基础 | B.自然条件 |
C.侨乡 | D.政策 |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不少中小型加工制造业企业受劳工荒、电荒、油荒、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目前生存困难,面临倒闭或需要外迁到江西赣州等内地城市。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型加工制造业企业的区位选择大多符合( )
A.模式1 | B.模式2 | C.模式3 | D.模式4 |
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型加工制造业企业外迁到江西赣州等内地城市,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国家中部崛起的需要 | B.地理区位相同 |
C.当地基础设施完善 | D.寻求更好的区位条件 |
对珠江三角洲地区众多的加工型企业而言,目前最需要采取的措施是( )
A.降低劳动力报酬,节省成本支出 |
B.缩小生产规模,加大资金投入 |
C.开展技术创新,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 |
D.申请破产保护,谋求东山再起 |
2015年4月1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这是国家批复的第一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对于加快中部地区全面崛起、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武汉定位于整个城市集群的中心城市,其城市地位最高、地理位置最优、资源要素最密集,它将打造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武汉的“地理位置最优”主要体现在( )
A.位于长江经济带的中间位置,承接东西,连接南北 |
B.武汉是湖北省的省会,行政地位突出 |
C.三峡在湖北省境内,三峡可以调蓄武汉乃至长江下游的洪水; |
D.武汉有多所高校,科技力量雄厚 |
山东省在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中,坚持生态为先,确保绿色发展。按照规划,黄河三角洲将用全新的运作机制和管理模式,鼓励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模大、链条长的项目优先在区域内布局建设。下列关于东营市的区位优势的叙述,错误的( )
A.海陆交通便利 |
B.位于环渤海经济圈和黄河经济带的交会地带 |
C.地势平坦,资源丰富 |
D.毗邻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市场广阔 |
下图示意我国东部主要石化基地和企业的分布。完成下列题。
图中兼有资源和市场区位优势的石化基地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④地接受境外石化产业转移将首先促进区域内的( )
A.石油开采 | B.核电站建设 |
C.海岛旅游开发 | D.港口建设 |
下图为浙江部分地市2000年与2010年两次人口普查反映的常住人口变化图。读图回答各题。
关于浙江省各地人口分布和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2010年温州的常住人口最多,主要是受历史和政治因素影响 |
B.舟山市的常住人口最少,主要是因为面积小,环境承载力小 |
C.宁波市的人口增长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主要是因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高,吸引大量外来人口 |
D.位于浙江省西南部的山区市丽水市的人口出现负增长是因为该市已步入人口老龄化阶段 |
近年来,浙江省工业生产面临“用工荒”局面,下图是4种工业的生产成本构成图,浙江省在产业转型升级中,最有可能成为产业升级方向的工业类型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2005年至2010年广东省规划投资1 800亿元,重点新建、扩建5个炼油项目,5个乙烯项目,并在沿海地区集中布局建设5个石化基地,进军亚洲石化生产中心。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广东大力发展石化产业的优势条件有( )
①市场广阔 ②资源丰富 ③海运便利 ④技术先进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广东将建立石化、化工园区,实行炼化一体化,引导产业向园区、沿海石化基地集聚。其主要目的是( )
①资源共享和追求集聚效应 ②便于污染物集中控制
③减少运费,降低成本 ④降低产品销售费用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④ |
广东实现石化产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
①采取清洁生产技术 ②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③加强航空港、高速公路建设 ④建立原油储备和成品油储备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2015年3月19日,星巴克咖啡公司与康师傅饮料公司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共同生产星巴克即饮饮品,星巴克咖啡公司是世界最大的零售、焙制特色咖啡的公司。完成下列各题。
星巴克咖啡公司选择与康师傅的“结盟”主要是基于( )
A.康师傅有强大的生产和分销能力 |
B.康师傅有较强的生产经验与科研实力 |
C.康师傅有优质水源与市场基础 |
D.康师傅饮品追求多样化及高端化的需要 |
2012年星巴克咖啡公司曾在云南普洱设立全球首个咖啡种植基地与研发支持中心,此举导致大量茶农改种咖啡,对此说法正确的有( )
①星巴克咖啡属于原料导向型产业,此举有利于降低原料的生产成本
②有利于保证咖啡的数量与质量,提升竞争力
③利于普洱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
④能为普洱区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降低种植成本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读三个地带的产业结构图,如果用图例代表三大产业的比重,那么
①图1表示东部地带产业结构 ②图例C代表第二产业比重 ③图1、图2和图3分别表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带的产业结构④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带第三产业的比重依次降低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①④ |
产业结构偏离度是指各产业的增加值比重与就业比重之比同1的差。表1是“长沙2001年和2012年产业结构偏离度表”,回答下列小题。
表1:2001年和2012年长沙市产业结构偏离度
年份 |
第一产 业增加 值比重 |
第二产 业增加 值比重 |
第三产 业增加 值比重 |
第一产 业就业 比重 |
第二产 业就业 比重 |
第三产 业就业 比重 |
第一产 业偏离 度 |
第二产 业偏离 度 |
第三产 业偏离 度 |
2001 |
9.7 |
38.6 |
51.7 |
51.8 |
23.3 |
24.9 |
-0.81 |
0.66 |
1.08 |
2012 |
4.3 |
56.1 |
39.6 |
24.4 |
33.2 |
42.4 |
-0.83 |
0.69 |
-0.07 |
根据信息,可以判定( )
A.产业结构偏离度与产业增加值比重成正相关 |
B.产业结构偏离度与产业就业比重成负相关 |
C.产业结构偏离度为正值,表明该产业还具有一定的劳动力吸纳优势 |
D.产业结构偏离度为负值,表明该产业的产值高,吸引了大量劳动力 |
据表1信息推测长沙市2012年以后一段时间内( )
A.第三产业发展快速,吸引大量劳动力 |
B.工业化继续推动城市化发展 |
C.农业生产受到限制,产值将下降 |
D.劳动力过剩,人口向外流动 |
下图所示地区外商投资多,民营经济发达,经济增长迅猛,城市化速度快,大中小城市数目多,被称为世界第六大城市圈。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乙、丙及甲城新区的人口已突破百万,且甲城新区引进的都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引进这类产业有利于提升整个区域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
B.国外大公司、大财团进驻甲城新区是因为甲城市场广阔、劳动力廉价 |
C.外资小项目不进驻甲城新区而进驻丙或乙城的原因是当地交通方便 |
D.甲城工业基础好 |
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民营企业产生集聚效应的主导因素是( )
A.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 B.优越的社会协作条件 |
C.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 D.清洁优美的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