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近年来长江三角洲重化工业不断向北集中,在原有工业基础上,形成了国家级的重化工基地。回答29~30题。
重化工业不断向北部迁移,主要原因可能是          
①城市地区地价上涨     ②为了缓解城市地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③北部人口众多,有大量剩余劳动力  ④北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从重化工生产的特点看,其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是   
①水运    ②高速公路    ③航空     ④铁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发展所具有的明显优势是

A.产业基础 B.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
C.著名侨乡 D.腹地范围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与沪宁杭工业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工业区哪个发展条件稍差

A.良好的区位,便捷的交通 B.广阔的经济腹地
C.充足的农副产品供应 D.地形平坦,水源充足,气候温暖湿润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叙述,正确的是
A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B.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
C.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D.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在外资的推动下不断发展的
B. 20世纪90年代以来,支撑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的动力在减弱
C.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D.珠江三角洲地区各城市分工明确,结构差异大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得益于

A.侨乡的背景 B.良好的区位条件
C.优惠的对外开放政策 D.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我国乡镇企业三种发展模式的源地图”,回答13~14题。

近年来B、C两地企业发展暴露出来的问题分别是
A.“民工荒”现象严重 水污染严重
B.企业间过度竞争 经济腹地较小
C.投资过多,产品积压 缺乏政策支持
D.改革开放迟缓 资金严重短缺
A地城市采用“内含式”城市化扩展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A.城市化水平 B.经济发展水平
C.用地紧张 D.人口数量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 0年春节后,沿海省份出现了比往年更为严重的用工短缺现象,许多企业主亲自开着豪车抢工人;珠江三角洲地区尤其严重,广东省估计短缺200万。
下列对用工短缺原因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我国人口已出现劳动力短缺问题
B.世界经济回升,沿海地区外向型企业加工定单增多
C.近几年,中、西部经济发展较快,出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就业的现象
D.沿海地区的生活成本提高速度快于工资的提高

下列对沿海用工短缺现象造成影响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促使当地企业升级或转型
B.我国人口继续大规模由内地向沿海地区迁移
C.促进沿海地区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D.沿海劳动密集型企业向中、西部迁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高居世界之首。同时,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不同,加快西部经济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   )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B.农业基础薄弱
C.水土流失严重 D.自然资源不足

我国政府为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①给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                 ②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③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来产品的冲击  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我国政府努力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主要是为了(   )

A.宏观调控,微观搞活 B.统筹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
C.体现综合国力.加强经济建设 D.开发西部资源,改善投资环境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可持续发展系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根据图上信息,判断图中b系统表示的是

A.社会系统  B.生态系统  C.经济系统  D.资源系统

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态可持续发展是条件,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
B.经济可持续发展是目的,强调发展要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
C.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基础,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相调
D.在可持续发展中,人的管理调控起到核心作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日本,人们把将废弃物转换为再生资源的企业形象地归入“静脉产业”,因为这些企业能使生活和工业垃圾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如同将含有较多二氧化碳的血液送回心脏的静脉。下列有关“静脉产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以实现物质和能量循环流动、减少环境资源消耗为目标
②减少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③是实现循环经济的有效手段
④体现了以废弃物利用最大化为目标的再循环原则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下列世界环境日主题主要体现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1978年“没有破坏的发展”——持续性原则
②1993年“贫穷与环境——摆脱恶性循环”——共同性原则
③1995年“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美好的世界”——阶段性原则
④2001年“世间万物,生命之网”——公平性原则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1978-2008年间我国经济重心(重心是指产值空间分布的重心)的经、纬度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2008年中国经济重心最接近

A.长江三角洲 B.珠江三角洲 C.京津唐地区 D.长江中游地区

1978-2008年中国经济重心的轨迹变化及其原因是

A.1978-1991年期间,由于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GDP重心向西部方向移动
B.1991-1994年期间,由于东南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GDP重心向东南方向移动
C.1994-2008年期间,由于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战略, GDP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
D.1978-2008年, 我国东部和南部是中国的经济高密度区, GDP重心向东南方向移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南水北调对于北方地区的有利影响是 
①有效利用水资源发电 ②促进经济发展 ③增加人均水资源拥有量 ④缓解工农业缺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当今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是                                        
①区域经济一体化  ②经济全球化   ③生产地域化  ④资源多元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地理能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