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世界局部地区某月等压线分布图。
材料二:天然橡胶是轮胎制造的主要原料,其主产区在亚洲,而主要消费地集中在亚洲、美国和欧洲。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反映的是什么季节气压分布状况,简述图中A风形成的原因及对该地的影响。
(2)简述B沿海地区的气候特点及成因。
(3)如果欧洲发达国家将轮胎生产转移到C地区,你认为主要区位优势有哪些。
(4)此季节非洲好望角一带航海条件为一年中较好时期,请分析为什么。
读二战后世界产业转移局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20世纪80年代,图示产业才向中国沿海地区转移主要是因为中国沿海地区拥有
A.资本优势 | B.劳动力优势 |
C.技术优势 | D.信息优势 |
关于世界产业的转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最大的受益者是发达国家 |
B.延缓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 |
C.这种产业转移主要由发展中国家转移到发达国家 |
D.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和环境恶化 |
十几年来,引黄济青工程累计向青岛市区供水超过10亿立方米,大大稳定了青岛市的用水需求。据此回答27~28题。引黄济青最直接的环境效益是
A.使青岛市民用上了清洁的生活用水 |
B.使济南恢复了“泉城”的美称 |
C.减缓了青岛地面沉降和海水入侵 |
D.改变了青岛的小气候,增强了雾岛效应 |
引黄济青的配套水库——棘洪滩水库每年都要投放大量的白鲢、花鲢(主要以藻类为食)鱼苗,目的最可能是
A.控制水中藻类过量繁殖,净化水质 |
B.进行淡水养殖,增加经济收入 |
C.为吸引鸟类而投放的饵料 |
D.发展生态旅游,供旅客垂钓 |
“西气东输”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程,对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回答下列问题。
“西气东输”的运输方式是( )
A.公路 | B.水路 | C.铁路 | D.管道 |
“西气东输”工程对东部地区下列哪个环境问题没有显著改善( )
A.粉尘污染 | B.地面下沉 |
C.酸雨 | D.煤烟污染 |
西部地区的工业部门中,受“西气东输”工程建设强有力拉动的是( )
A.纺织 | B.食品 | C.飞机制造 | D.钢铁 |
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高居世界之首。同时,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不同,加快西部经济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 B.农业基础薄弱 |
C.水土流失严重 | D.自然资源不足 |
我国政府为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
①给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 ②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③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来产品的冲击 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A.①③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② |
我国政府努力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主要是为了 ( )
A.宏观调控,微观搞活 |
B.统筹经济发展,协调好地区差异 |
C.体现综合国力,加强经济建设 |
D.开发西部资源,改善投资环境 |
根据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 分)
材料一 南美洲甲国简图。
材料二 甲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鱼粉生产国和出口国,中国是世界同时也是该国最大的鱼粉进口国。下图为2001-2013年甲国鱼粉出口及出口额关系。
(1)L城是世界著名的“不雨城”。请解释其原因。
(2)甲国建有著名的输水工程,说出该工程的输水方向及依据。( 8 分)
(3)据材料二,概括 2001—2013 年甲国鱼粉出口的特点并提出中国的应对措施。 (8 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经济快速发展引发了大规模的“移民潮”,未来我国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将使产业资本替代劳动力成为流动的主体,由“移民就业”向“移业就民”转换。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最容易吸引移民就业的工业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移业就民”带来的影响有( )
①加快中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 ②促进东部地区产业升级
③缓解东部地区就业紧张状况 ④降低中西部地区环境压力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河北是钢铁大省,截止到2012年底,全省有冶炼能力的钢铁企业共计148家,粗钢产能2.86亿吨,产能超过全国的1/4,除钢铁外,电力、热力、石油加工、炼焦、化学原料等行业占工业总产值的50%,煤炭约占河北能源消耗总量的90%,远高于国家的近70%的水平。近50年来,河北省年平均降水量减少了80毫米,入境水量由年均100亿立方米锐减到27亿立方米,减幅达73%。
2013年环保部披露数据,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中,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仅为37.5%其中河北有7个城市排在全国污染最严重的前10名。
(1)简述河北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
(2)结合材料,分析河北雾霾等大气污染现象特别严重的原因。
(3)简述河北作为京津产业转移承接地的积极影响。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青岛开幕的“胶莱人工运河论坛”上,有专家提出,从山东青岛的胶州湾到渤海的莱州湾,在胶莱河基础上拓宽、拓深,挖出仅次于苏伊士运河的“世界第二大人工海水运河”——胶莱人工运河。预计投资约1 000亿元,通航后可以双向并行四艘船只,沟通渤海和黄海,实现渤海和黄海之间的水体交换。
材料二 胶莱运河示意图
材料三 城镇化是最大的内需潜力所在,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依靠,要把城镇化放在现代化大趋势中来思考。下图分别为“中原城市群”和“山东半岛城市群”。
(1)试从经济与生态环境两方面,分析胶莱人工运河修建有利影响。
(2)一跨国电子集团将企业从青岛转移至郑州,试分析郑州吸引该企业转移的有利条件及该企业转移后对青岛发展的影响。
下图表示当今世界汽车产业转移的一种趋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乙、丙三地汽车产业向丁地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
A.先进的技术 | B.廉价的劳动力 |
C.广阔的市场 | D.丰富的资源 |
汽车产业转移到丁地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 )
A.有利于提高甲地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升级 |
B.有利于优化乙地产业结构,缓解其就业压力 |
C.有利于促进丙地产业和人口集聚,加快新兴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
D.有利于加强丁地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
国内最大规模运煤专线——蒙西到华中煤运铁路(即蒙华铁路)工程将于今年年底全线开工,建成后运量将达2亿吨。据此完成下列问题。建设蒙华铁路决定性的因素是
A.地质地形 | B.河流分布 |
C.人口数量增加 | D.国民经济发展 |
下列措施中有利于缓解华中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状况的是
①增强北煤南运、川气东输能力 ②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冶金工业 ③实行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率 ④实施能源多元化,积极开发新能源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汉江全长1532公里,发源于秦岭南麓,在武汉市注入长江。历史上,汉江素有“千里黄金水道”之称,但近几十年来,汉江航运价值却不断降低。为更好地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大坝坝顶高程已由原来的162米加高至176.6米。下图为汉江上游流域示意图。
(1)秦岭是汉江北部支流的发源地,分析其对汉江北部支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2)简析丹江口大坝加高后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有利影响。
读“我国‘北水南调’工程规划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图示地区的南部需要从北部调水的主要原因有( )
Ⅰ.①河流域内降水量不大,蒸发较强 Ⅱ.①河流域为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而②河流域以沼泽为主 Ⅲ.①河中下游地区人口较稠密,重工业较多,需水量大 Ⅳ.①河含沙量较大,水质较差
A.Ⅰ、Ⅱ | B.Ⅰ、Ⅲ | C.Ⅱ、Ⅳ | D.Ⅲ、Ⅳ |
该工程建设的有利条件是( )
A.地势北高南低,可以自流引水 |
B.经过地区主要是沼泽等荒地,占用耕地少 |
C.输水线路短,线路里程不到300千米 |
D.输水干线经过地区以平原为主 |
该工程建成后,对哈尔滨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
A.缓解其水资源紧张状况 | B.有利于该城市地域结构的调整 |
C.改善其航运条件 | D.减小洪水危害 |
产业同构系数是对产业相似程度的一种测度,指数越低,代表两区域产业结构相似度越小,反之,两区域产业结构有趋同现象。下表为泛珠三角部分省区产业同构系数。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001年 |
广东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湖南 |
2006年 |
广东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湖南 |
广东 |
1 |
0.27 |
0.47 |
0.76 |
0.58 |
广东 |
1 |
0.24 |
0.45 |
0.75 |
0.57 |
云南 |
0.27 |
1 |
0.89 |
0.69 |
0.77 |
云南 |
0.24 |
1 |
0.79 |
0.63 |
0.75 |
贵州 |
0.47 |
0.89 |
1 |
0.91 |
0.94 |
贵州 |
0.45 |
0.79 |
1 |
0.90 |
0.91 |
四川 |
0.76 |
0.69 |
0.91 |
1 |
0.96 |
四川 |
0.75 |
0.63 |
0.90 |
1 |
0.93 |
湖南 |
0.58 |
0.77 |
0.94 |
0.96 |
1 |
湖南 |
0.57 |
0.75 |
0.91 |
0.93 |
1 |
与广东省存在最强互补关系的省级行政区是
A.云南 | B.贵州 | C.四川 | D.湖南 |
2001年—2006年,产业同构系数的变化,说明泛珠三角地区
A.产业结构趋于一致 | B.经济发展速度在加快 |
C.产业分工逐步深化 | D.内部竞争更加激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