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1日,全球电子产品代工巨头富士康(贵州)第四代绿色产业园一期项目在贵阳市贵安新区开工,未来2到3年内将为贵州提供5万个就业岗位。据此回答下列各题。多年前,到贵州投资曾成为富士康集团的备选方案,但经管理团队考察、调研后,觉得条件还不成熟,主要影响因素是
A.劳动力素质低 | B.市场狭小 | C.交通不便 | D.原料缺乏 |
富士康(贵州)第四代绿色产业园的建设对贵阳市影响叙述不合理的是
A.就业机会增多 | B.推动城市化进程 |
C.加快工业化进程 | D.促进环境质量的改善 |
2012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面临的“招工难”、“用工荒”局面仍未得到有效改善,高悬的招工条幅已经成为这些地区的日常风景。读图完成以下列问题。图中最有可能面临用工荒的是()
A.④ | B.② | C.③ | D.① |
“用工荒”对沿海地区经济的可能影响是()
A.减少资金投入,缩小生产规模 | B.促进农业发展,改善粮食供应 |
C.增大重工业比重,减少用工数量 | D.刺激科技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
临空经济区一般是以机场为核心、以机场的影响范围为界限的区域。读下表,回答下列各题。临空经济区的主要特点是
①企业产品附加值低②航空依赖程度高③物流速度快④产业能源需求量大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临空经济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该类产业的主要特点是
A.科研人员比重大 | B.产品更新换代慢 |
C.研发费用比例小 | D.运输成本比较高 |
我国东南沿海某市原为农产品和部分轻工业原料生产基地,1990年开始积极吸引外资,建立起以化工、机械、纺织、电子、服装等为主的工业体系。下图是该市1990—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990—2010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A.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 | 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 |
C.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 | D.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
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措施是
①将纺织、服装企业向内地转移 ②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
③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 ④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作为中国汽车工业“弯道超车”的最好机会,电动汽车的发展备受关注。我国应将发展纯电动汽车上升为国家战略,从而实现我国汽车工业的跨越式发展。结合“我国六大汽车产业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我国六大汽车产业群发展的共同有利条件有( )
①交通便利 ②市场广阔 ③工业(机械工业)基础条件好
④经济发达,资金充足 ⑤技术条件好 ⑥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②③④⑥ | B.①②③④⑤ | C.①③④⑤⑥ | D.①②③⑤⑥ |
我国大力推广电动汽车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
A.石油价格的上涨 |
B.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 |
C.电动汽车具有高效节能、低排放或零排放、低噪声的优势 |
D.电动汽车价格低 |
下图为“我国环渤海地区产业转移方向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下列关于产业转移的主要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从大城市向中小城镇转移 |
B.转入地区的经济更发达,资源更丰富 |
C.转出的多为重工业 |
D.多靠近交通发达的沿海、铁路沿线附近 |
实现 A 、 B 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① 北京市用地紧张,首钢占地面积大 ② 环境污染严重
③ 耗水耗能多,能源不能满足需求 ④ 转入地交通更便利,资源更丰富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
区域产业竞争力系数表示该区域某产业产品的输出额占一定区域市场的比重,产业竞争力系数越大,产业竞争力也就越强。各地产业竞争力系数的变化,可以反映产业转移的动态趋势。下图为上海市与浙江省各产业竞争力系数变化图,此图表现了
A.家具企业从上海向浙江转移的趋势最明显 |
B.浙江省一直输出图中所列制造业的产品 |
C.皮革和文体用品可能存在从上海向浙江转移的趋势 |
D.1990年上海的产业竞争力均高于浙江 |
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完成下题。
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
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
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 |
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
衰退性产业转移主要是指在本地不再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的向外转移,读“广东产业转移效应理论模型图”,回答下列问题。下列产业中,最有可能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衰退性产业转移的是
A.汽车零配件生产 | B.节能环保业 |
C.服装鞋帽生产 | D.高端装备制造业 |
衰退性产业转移对广东省东西两翼和山区产生的正效应是
A.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 |
B.增加就业机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
C.促进经济发展,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 |
D.有可能带来环境污染等问题 |
读我国东部某市生产总值和三大产业结构演变图,完成下列问题。结合上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市已由以第三产业为主转化为以第二产业为主 |
B.目前该市产业结构已经达到最优化状态,不需要进行产业升级 |
C.该市应加快第一产业发展,提高第一产业比重和产值 |
D.该市应大力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
目前,该市的发展面临“土地、空间难以为继;能源、水资源难以为继;城市已经不堪人口重负,难以为继;环境承载力难以为继”的困境。对此,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实行区域经济合作,进行水资源、能源的跨区域调配 |
B.限制外来人口进入,控制人口规模 |
C.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自主创新,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一产业 |
D.严格土地管理,提高土地价格,以解决土地可利用空间不足的问题 |
衰退性产业转移主要是指在本地不再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的向外转移。读广东产业转移效应理论模型图,回答下列各题。下列产业中,最有可能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衰退性产业转移的是
A.汽车零配件生产 | B.节能环保业 |
C.服装鞋帽生产 | D.高端装备制造业 |
衰退性产业转移对广东省东西两翼和山区产生的正效应是
A.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 |
B.增加就业机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
C.促进经济发展,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 |
D.有可能带来环境污染等问题 |
我国东南沿海某市原为农产品和部分轻工业原料生产基地,1990年开始积极吸引外资,建立起以化工、机械、纺织、电子、服装等为主的工业体系。下图是该市1990—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990—2010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A.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 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 |
C.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 | D.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 |
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措施是
①将纺织、服装企业向内地转移 ②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
③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 ④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地理集中度表示产业在区域空间的集聚程度,数值越小,集中度越低,反之越高。读我国三大产业的地理集中度变化曲线图,完成第下题。
近30年以来,我国三大产业空间格局呈现的变化是
A.三大产业都趋向于集中 | B.农业集中度越来越高 |
C.工业布局一直趋向分散 | D.服务业总体趋向集聚 |
右图中①、②、③、④、⑤分别表示五个国家。该图表示2013年这五个国家的就业构成。完成下列问题。国家⑤的三次产业按就业构成自高至低排列,依次是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
B.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
C.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
D.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
图中①、②、③、④是四个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其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