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全球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与之相伴的还有“全球变暗”,即地球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增加,云层变厚,能够直接到达地球表面的阳光逐渐减少,地球因此而变得越来越“暗”。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引起“全球变暗”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太阳辐射能力在减弱 B.使用化石燃料等排放出大量微粒物
C.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 D.沙尘暴肆虐全球

“全球变暖”将导致多方面的变化,下列叙述不可能的是

A.海平面上升 B.暴雨、洪涝、干旱等灾害事件增加
C.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 D.冰川覆盖面积扩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中的甲为某大陆局部地域自然带分布现状示意图,乙为该地域未来可能出现的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导致自然带图示变化过程的原因,还可能造成
①喜马拉雅山雪线高度上升
②俄罗斯利于农耕的面积扩大
③旱涝等自然灾害减少
④全球各地降水量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造成图示变化过程的人类活动可能为
①大量毁林开荒       ②大力发展清洁生产
③积极植树造林       ④大量燃烧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 .①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气候变化巴黎大会是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关键节点,习近平主席巴黎之行旨在引领和推动国际气候谈判,为气候变化巴黎大会达成协议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读1991~2014年北京建成区面积和冬季平均温度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北京冬季平均温度上升的原因是
①取暖燃煤排热量增加    ②运输工具放热量增加
③城市面积增加          ④绿化植被增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北京冬季平均温度上升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年平均降水量增多 B.城市平均风力减小
C.城区建筑面积增加 D.大气逆辐射减弱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四个地区的文化景观图。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上述文化景观在我国黄土高原分布最广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甲图景观反映出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是        ( )

A.寒冷 B.地势高
C.干旱 D.雾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长白山北坡林线近年却趋于稳定,原因可能是(  )

A.

降水稳定

B.

水土流失量稳定

C.

土壤肥力稳定

D.

岳桦结实线稳定

来源:2020年全国卷Ⅰ高考地理试卷
  • 更新:2021-09-2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荷兰位于欧洲西部,是世界有名的“低地之国”,四分之一的土地海拔低于海平面,倡导“人水共生”,海上建漂流房屋成为未来潮流。下图是荷兰某乡村的水上房屋,该房屋的建设主要防止的自然灾害是

A.飓风 B.海啸
C.气候变暖 D.寒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纳木错湖位置示意图”。近年纳木错湖泊面积不断扩张,2001年~2009年间,湖面扩张超过50平方千米。据此完成下题。

纳木错湖泊面积不断扩张,其根本原因是

A.降水增多 B.生产、生活用水减少
C.全球气候变暖 D.湖泊下陷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东北地区干湿地区分布界线的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甲、乙两地分别是

A.湿润区、半湿润区
B.半湿润区、半干旱区
C.半湿润区、湿润区
D.湿润区、半干旱区

该地理界线的变化可能导致东北地区

A.森林面积扩大 B.积雪融水量减少
C.灌溉耗水减少 D.沙尘暴次数减少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环境学家认为,随着全球变暖,北冰洋冰层融化,“西北通道”可能在未来几十年内变成真正的通航大道。读“北极附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2002年9月冰雪范围

A.在加拿大东北部纬度最高 B.在俄罗斯以北附近海域纬度最低
C.在美国以北海域海域纬度最低 D.在0°--90°E附近海域纬度最高

若随着北冰洋解冻,图中西北通道正式开通,下列哪条航线的运输压力将得到较大缓解(   )

A.马六甲海峡 B.巴拿马运河 C.苏伊士运河 D.英吉利海峡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15年11月30日-12月11日在法国巴黎举行.下图为“2010~2050年我国固体废弃物碳排放的趋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有关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叙述正确的有

A.CO2浓度增大,大气逆辐射增强
B.地面温度增高,地面辐射增强
C.水汽含量减少,太阳辐射增强
D.植被覆盖率降低,光合作用减弱

有关我国固体废弃物碳排放的叙述,正确的有

A.目前我国固体废弃物碳排放量呈快速上升趋势
B.固体废弃物碳排放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
C.推行清洁生产有利于减少固体废弃物碳排放
D.城市垃圾分类回收会迅速减少固体废弃物碳排放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据此完成6~8题。

6.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

A.气温升高 B.气温降低 C.降水增多 D.降水减少

7.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

A.洪水暴涨 B.退耕还湿 C.地面沉降 D.冻土融化

8.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

A.林地 B.湿地 C.草地 D.寒漠

来源: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文综试卷(全国Ⅲ卷)地理部分
  • 更新:2021-09-2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长白上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6-8题。

6.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

A.

大气温度

B.

降水量

C.

积雪厚度

D.

植被覆盖度

7.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

A.

年降水量最少

B.

冬季气温最低

C.

年日照最少

D.

冬季风力最大

8.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

A.

蒸腾加剧

B.

低温更低

C.

降雪期推后

D.

太阳辐射减弱

来源: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文综试卷(全国Ⅱ卷)地理部分
  • 更新:2021-09-1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火山喷发后若干年内,该火山锥(  )

A.

林线升高,雪线升高

B.

林线升高,雪线降低

C.

林线降低,雪线升高

D.

林线降低,雪线降低

来源:2020年全国卷Ⅲ高考地理试卷
  • 更新:2021-09-2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土地覆盖是植被、土壤、河湖、沼泽及各种建筑物等地表诸要素的综合体。下图中0点为l980年中国土地覆盖重心,它相对于中国大地坐标原点(109°E,34°N)向正西偏531km,向正北偏448km。P1,P2分别是仅考虑单一因素影响所形成的2000年土地覆盖重心。据图完成下列下列各题。

据图文材料推测1980年中国土地覆盖中心O地位于(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图中O点所处区域在土地利用中引发的最突出生态问题是( )

A.沼泽大面积萎缩 B.生态用水紧张
C.森林面积锐减 D.土地荒漠化

关于1980年到2000年中国土地覆盖重心迁移的说法,正确 的是(    )

A.在气候和某种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重心向东南方向迁移
B.在气候和某种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重心向东北方向迁移
C.重心从0点移到P2点主要是西北地区生态退耕的结果
D.重心从0点移到P1点主要是东北地区气候变暖、降水减少的结果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全球气候变暖与图中的     环节的增强直接相关(     )

A.① B.② C.③ D.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