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17日,马尔代夫总统在水下6米召开了世界首次“水下内阁会议”,他们头戴水下呼吸器,在塑料板上签署一份“SOS”文件,泡沫从面罩上汩汩而出。回答下题。
该会议凸显了低地岛国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是( )
A.运动与健康 | B.人口过多 |
C.住房紧张 | D.全球变暖 |
解决该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植树造林 ②使用天然气 ③加强国际合作 ④提高能源利用率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矿物燃料的大量使用 | B.太阳黑子增多 |
C.温带森林破坏严重 | D.地球温度升高,海水中二氧化碳溢出 |
读下图,回答各题。
近百年来,图示区域冰川面积快速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温室气体增加 | B.太阳辐射增强 |
C.臭氧空洞扩大 | D.酸雨危害严重 |
当甲地一年中雪线最低的时候
A.墨累—达令盆地牧民正忙于剪羊毛 | B.珀斯处于多雨季节 |
C.美国北部森林内地面光照为最弱的季节 | D.赞比西河流域正值汛期 |
图甲为某科考队于当地时间2010年2月28日10时30分在斯瓦尔巴群岛考察时拍摄的照片,图乙为拍摄地点位置图。读图回答各题。
图甲景观可能反映
A.全球气候变冷 | B.北极冰盖退缩 |
C.生物种群繁多 | D.海洋环境污染 |
此照片拍摄时,北京时间为
A.3月1日17时30分 | B.2月28日18时30分 |
C.2月28日17时30 | D.2月28日3时30分 |
雪线是指常年积雪的下限。下图示意南半球不同纬度地区雪线、气温和降水量的关系。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设雪线高度为3km的纬线平均气温为T,年降水量为P,则
A.T=10℃; P=120mm |
B.T=10℃; P=40mm |
C.T=18℃; P=120mm |
D.T=18℃; P=40mm |
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导致
A.全球爆发淡水危机 | B.高纬农区单产提高 |
C.作物种植北界南移 | D.低纬高山雪线降低 |
图瓦卢是南太平洋的一个岛国,2003年图瓦卢领导人在一份声明中说,他们对抗海平面上升的努力已告失败,将要放弃自己的家园,举国移民新西兰。下图为全球1860~2002年平均气温距平(即当年平均气温与总平均气温的差值)变化图。根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1860年~2002年,全球平均气温大致呈 趋势。
(2)造成气温变化,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按照因果关系将下列选项的字母填在下图的方框内。
A.全球海平面上升 |
B.海洋表层出现热膨胀 |
C.极地冰雪融化 |
D.沿海低地、良田、城市被淹没 |
E.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高
F.大量燃烧矿物化石燃料
G.全球平均气温上升
H.大量森林被破坏和砍伐
(3)你认为使图瓦卢成为第一个“环境难民”国家的根本原因是 。
2014年12月13日,中国发布的第二次冰川编目数据显示:自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西部冰川总体呈现萎缩态势。回答下列问题。
依据材料可知,我国西部地区气候与雪线的变化情况为
A.气温升高,雪线降低 | B.降水增多,雪线降低 |
C.降水增多,雪线升高 | D.气温升高,雪线升高 |
从短期效应看,材料所述现象对我国西部地区河流沿岸产生的影响有
①农作物大幅度减产 ②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③洪灾发生几率加大 ④水资源面临短缺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下图为我国亚热带某区域规划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村镇③所处的河流地貌类型最可能是
A.冲积扇 | B.河漫滩平原 |
C.三角洲 | D.河流凹岸 |
从⑤村镇到③村镇间修建一条公路,在①、②两条线路中最终选择了线路②,主要原因是线路②比线路①
A.路程更短 | B.离甲河最近 |
C.沿线少浓雾 | D.沿线地形较平坦 |
关于全球变暖对环境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热带地区降水减少;海平面上升 |
B.在北欧影响最大;北半球亚热带地区降水增多 |
C.灾害性天气频繁;我国自然带北移 |
D.洋流发生变化;大部分动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改变 |
2013年11月13日世界气候大会在波兰华沙开幕,会议推动各国政府在2015年达成一个全球性气候协议的道路上更进了一步,包括一些重要的新决议,通过保护森林、节能和灾害预防等措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下图为“世界部分国家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图”,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有关二氧化碳排放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大国的人均碳排放量大 | B.发达国家的人均碳排放量较大 |
C.城市化水平与碳排放量呈正相关 | D.城市化水平与碳排放量呈正相关 |
当前可采取的二氧化碳减排措施主要有
①植树造林 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③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④加强国际合作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读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该国东西两岸气候类型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太阳辐射 | B.大气环流 |
C.洋流 | D.地形 |
有关该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世界上最大的羊毛出口国 |
B.铁矿石、煤炭出口占世界重要地位 |
C.该国首都是最大的城市 |
D.地广人稀,人口相对集中在东南部沿海地区 |
该国最具特色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传统稻作农业 | B.大牧场畜牧业 |
C.现代混合农业 | D.乳畜业 |
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该国东部最可能发生以下哪种灾害
A.洪涝 | B.干旱 |
C.台风 | D.地震 |
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图中所表达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是
A.洪涝灾害 | B.全球变暖 |
C.酸雨 | D.臭氧层破坏 |
引起该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过度开采矿产资源 | B.过度排放酸性气体 |
C.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 D.大量使用矿物燃料 |
该环境问题对地球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有
A.全球各纬度河流径流量增加 |
B.全球热带雨林的面积缩小 |
C.全球极端天气出现频率增加 |
D.全球火山地震进入频发期 |
某研究小组认为,在冰雪覆盖的高纬度地带植树造林可能加剧全球变暖。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在该地带植树造林( )
A.增加了对CO2 的吸收 | B.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 |
C.降低了大气相对湿度 | D.降低了地面反射能力 |
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距今6亿年到距今2.5亿年期间,全球气候变化状况的特点是
A.全球气温总体波动上升 |
B.全球气温总体波动下降 |
C.全球降水总体波动上升 |
D.全球降水非常稳定 |
遏制气候变暖,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降低农业在经济中的比重 | B.减少使用化石能源 |
C.在沙漠地区大面积植树造林 | D.逐步用天然气和替代煤炭 |
读“1983~2003年江苏省年平均气温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1983~2003年,江苏省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
A.降幅超过升幅 | B.逐年上升 |
C.升高约2.1℃ | D.波动上升 |
为减缓气候变化,人类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A.加强对台风、寒潮等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报 |
B.改善能源结构,加强对太阳能、核电、风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
C.加快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
D.禁止使用排放二氧化碳的矿物燃料 |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读下面的“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图中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全球气候变化会对粮食生产产生较大影响,其最主要原因是
A.人类健康带来威胁 | B.旱涝灾害增多 |
C.某些物种灭绝 | D.土壤肥力下降 |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部分地区的自然环境出现了一系列反常现象。下列现象中,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的是
①天山博格达峰雪线下降 ②东海出现南海的鱼种
③华北地区树枝提前抽芽 ④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繁
A.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