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物质是指有机质在60℃~90℃的恒温下,充分干燥,余下的有机物的重量,是衡量植物有机物积累、营养成分多寡的一个重要指标。读下图“高原和平原冬小麦生长期内干物质累积曲线图”,图中信息显示,高原地区冬小麦收获时的干物质量大于平原地区,对这种结果影响较小的是
A.热量充足 | B.光照强 | C.昼夜温差大 | D.生长期长 |
全球变暖对局部地区能带来一些好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高纬度地区会变得适宜于温带作物分布 |
B.全球变暖,能源消耗总量减少 |
C.全球变暖利于美国小麦带的农业生产 |
D.冰川大量融化,淡水资源增多 |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和广东省气象局的预计,2014 年夏天太平洋可能出现厄尔尼诺事件,周边气候也会受此影响。广东省2014 年气候形势复杂,可能表现为“降水前期显著偏少,旱涝急转,开汛偏早,冷暖变幅剧烈,低温阴雨严重”。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厄尔尼诺现象带来的影响是
A.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将由偏暖状态转入偏冷状态 |
B.秘鲁渔场增产 |
C.当年冬季我国北方地区容易出现暖冬 |
D.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个数比正常年份多 |
“前汛期”是华南特有的一个多雨的时段(华南主要指我国广东、广西、海南、福建等地),“前汛期”主要的时间段在
A.4 月至6 月 | B.5 月至7 月 | C.7 月至8 月 | D.7 月至9 月 |
下图为四川(a)和长江中下游地区(b)近50年气温日较差年际变化图,有关两地气温日较差差异及其年际变化的可能主要原因分别是( )
A.海拔和气候变化 | B.地形和全球变暖 |
C.天气和下垫面变化 | D.纬度和人类活动 |
研究表明,近若干年来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①太阳辐射呈愈来愈强的趋势
②人类燃烧化石燃料
③人类大量砍伐森林
④各种制冷家电将热量排入大气中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③④ | D.②③ |
读部分国家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吨/人)与人口数量关系图,回答下列小题。
对图中有关国家二氧化碳排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美国排放总量远大于中国 |
B.经济越发达,排放总量越大 |
C.德国是欧洲最大的排放国 |
D.发达国家人均排放量大于发展中国家 |
下列行为违背低碳理念的是( )
A.降低城市建设密度 | B.建设垃圾焚烧电站 |
C.生活垃圾分类回收 | D.建设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 |
【自然灾害与防治】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某种自然灾害引发的道路破坏形式统计图(纵轴为发生的次数)。据图回答问题。
说出该自然灾害的名称,并例举此类灾害造成损失大小的影响因素。
2003年12月,我国大部分地区“缺电”“缺油”,拉响了我国能源安全的警报,下图为若干种能源的发电成本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发电成本最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最多的能源是( )
A.核能 | B.天然气 | C.煤炭 | D.可再生能源 |
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考虑,最值得推广(开发利用)的能源是( )
A.核能 | B.天然气 | C.煤炭 | D.可再生能源 |
图是“1992年和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对比图”,读图回答下题。
1992年至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这反映了( )
A.地壳活动加剧 | B.黄赤交角增大 |
C.太阳辐射增强 | D.全球气候变暖 |
以上现象的发生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高纬地区作物减产,低纬作增产 | B.全球水量增多,水资源丰富 |
C.热带沙漠气候区会变得湿润 | D.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 |
在灾害强度相同情况下,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经济发达但防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高 |
B.经济发达但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 |
C.经济落后但防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 |
D.经济落后但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 |
导致全球增暖的速率加快的原因很多,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原因主要包括:( )
①大量使用矿物燃料 ②开发利用冰川 ③毁损热带雨林 ④围湖造田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1年3月11日,北京时间13点46分,日本本州岛东北宫城县以东发生9.0级超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此次地震使日本主要的工业部门都受到了严重影响,并波及世界经济市场。福岛第一核电站、第二核电站等核电站也受到了严重影响,甚至发生了核泄漏事故。
材料二 日本超强地震位置示意图
受此次地震的影响,短期内国际市场( )
A.铁矿石价格上涨 | B.原油价格上涨 |
C.部分电子元件价格上涨 | D.汽车轮胎原料价格上涨 |
此次超强地震的危害巨大,其主要原因是( )
A.地震震级大,震源深,破坏力大 |
B.未能及时、准确发布地震预报和警报 |
C.主震过后,余震频繁且等级较高 |
D.受原发性主灾及其诱发的次生灾害的共同影响 |
从地理角度看,影响核泄漏物质扩散的主要因素有( )
A.风、地表径流、洋流 | B.风、气温、太阳辐射 |
C.气温、地表径流、植被覆盖率 | D.植被覆盖率、洋流、大气能见度 |
近年来,全球变暖使北极(海洋运输)航线的开通逐渐成为可能。下图示意计划中的北极航线(包括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东北航线、西北航线会合处N临近( )
A.北冰洋和大西洋的分界线 |
B.欧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 |
C.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 |
D.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 |
若北极航线开通,该航线( )
A.可全年航线 | B.单位距离能源消耗较少 |
C.不宜使用罗盘导航 | D.航行的船舶维护费用较低 |
若北极航线开通,下列国家间海水航运受益最大的为( )
A.中国——巴西 | B.日本——英国 |
C.越南——法国 | D.美国——印度 |
自然灾害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2011年1月26日,日本九州南部的雾岛山新燃岳火山喷发,激起的火山灰冲到3000米的高空,能见度降到500米左右,对周边地区产生了极大影响。
材料二:“东亚局部区域图”。
(1)此次火山喷发固然规模较大,但对中国国内航空运输影响较小,试分析其原因。
(2)请评价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