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柳沟是黄河内蒙古段的一级支流,流域面积1356km2(图1),是黄河粗泥沙的重要来源区之一。2019年5月,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水土保持专家许教授指导下,对西柳沟开展了以“黄河上游流域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考察活动。他们来到西柳沟上游,放眼望去,沟壑纵横,植被稀疏。当地农民说这里“遇水成泥、遇风成沙”。两天后,他们到达中游的风沙区,只见河流两岸有新月形沙丘分布。许教授说这里每年冬春季节常有大风和沙尘暴出现。穿过沙漠继续北行,研学小组发现地势变得低平,河流蜿蜒,河岸两侧遍布绿油油的农田。龙头拐水文站工作人员介绍,每逢汛期,这里会泛滥成灾,入黄口处常形成沙坝,造成黄河干流严重淤堵。
(1)研学小组依据水文站提供的资料绘制了西柳沟多年平均月输沙率和月流量变化图(图2),发现西柳沟汛期易形成峰高量大、陡涨陡落的高含沙量洪水。从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西柳沟高含沙水流的形成原因。
(2)研学小组从所绘图中进一步发现,西柳沟3月的流量与7月、9月的相近,但3月的输沙率却小得多。分析形成该现象的原因。
(3)通过本次研学活动,研学小组对西柳沟流域的自然地理概况、水土流失状况等有了深入了解,对西柳沟流域治理有了一定认识。为减少西柳沟入黄泥沙,从黄土丘陵沟壑区、风沙区和冲积平原区中,任选一区提出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图2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 0、T 1、T 2、T 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 3>T 0>T 2>T 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 0。据此完成6-8题。
6.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
A. |
T 0 |
B. |
T 1 |
C. |
T 2 |
D. |
T 3 |
7.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
A. |
T 3形成时期 |
B. |
T 2形成时期 |
C. |
T 1形成时期 |
D. |
T 0形成时期 |
8.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
A. |
持续下降 |
B. |
持续抬升 |
C. |
间歇性下降 |
D. |
间歇性抬升 |
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屑碎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9~11题。
9. 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
A. |
坡度和缓 |
B. |
岩石裸露 |
C. |
河流、沟谷众多 |
D. |
降水集中 |
10.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①降水较少 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 ③河流较长 ④风化物粒径较小
A. |
①② |
B. |
②③ |
C. |
③④ |
D. |
①④ |
11.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 |
海拔较高 |
B. |
土层浅薄 |
C. |
光照不足 |
D. |
水源缺乏 |
图3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 |
甲乙丙 |
B. |
乙丙甲 |
C. |
丙乙甲 |
D. |
丙甲乙 |
6.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 )
A. |
1 |
B. |
2 |
C. |
3 |
D. |
4 |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7-9题
7.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
A. |
向陆地方向推进 |
B. |
向海洋方向推进 |
C. |
位置稳定 |
D. |
反复进退 |
8.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
A. |
形成新的贝壳堤 |
B. |
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
C. |
形成河口三角洲 |
D. |
迫使河流改道 |
9.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
A. |
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
B. |
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
C. |
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
D. |
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
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6~8题。
6.贝加尔湖形成于( )
A. |
地壳断陷集水 |
B. |
火山口集水 |
C. |
河流改道 |
D. |
滑坡阻断河流 |
7.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
A. |
湖区降水量加大 |
B. |
入湖径流增多 |
C. |
湖盆在加深 |
D. |
入湖泥沙增多 |
8.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
A. |
湖面蒸发弱 |
B. |
湖泊面积大 |
C. |
湖水盐度低 |
D. |
湖水深度大 |
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6~8题。
6. 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 )
A. |
用水便利 |
B. |
土壤肥沃 |
C. |
地势平坦 |
D. |
植被缺失 |
7. 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 )
A. |
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
B. |
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 |
C. |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 |
D. |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 |
8. 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 )
A. |
热带雨林气候区 |
B. |
地中海气候区 |
C. |
热带草原气候区 |
D. |
热带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图6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图6
(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
(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3)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
(4)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
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周边山峰分别经历了1次冰期(末次冰期)、2次冰期和3次冰期,如图2所示。据此完成10-11题。
10. 按山峰抬升至冰期时终年积雪高度的先后顺序排列,依次是( )
A. |
雪宝顶、太白山、果洛山 |
B. |
果洛山、雪宝顶、太白山 |
C. |
太白山、果洛山、雪宝顶 |
D. |
雪宝顶、果洛山、太白山 |
11. 点苍山无现代冰川发育,是因为与末次冰期时相比,点苍山现在( )
A. |
日照更长 |
B. |
气温更高 |
C. |
植被更密 |
D. |
海拔更低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圩田是在低洼地筑堤围出的田地。如图所示圩田海拔 6~7米,种植庄稼;巢湖多年平均水位8.03米。据记载,在清朝嘉庆年间,三河镇濒临巢湖。
(1)推测该圩田区适宜围垦的自然条件。
(2)分析图示河流三河镇以下河段的形成。
(3)说明这些圩田易发水灾的原因。
(4)有人建议把这些圩田从种植庄稼转变为湿地发展水产业。请从下列两方面选择其一作答,分析圩田这种利用方式改变的作用。
方面①改善巢湖水质
方面②缓解巢湖沿岸地区洪水威胁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4所示的我国祁连山西段某山间盆地边缘,山坡、冲积扇和冲积平原的植被均为草原,其中冲积平原草原茂盛。山坡表面多覆盖有沙和粉沙物质。附近气象站(海拔3367米)监测的年平均气温为﹣2.6℃,年降水量约291毫米,集中在夏季,冬春季多风。
(1)说明冲积扇和山坡堆积物中砾石的差异及其原因。
(2)分析分布在山坡表面的沙和粉沙的空间迁移过程。
(3)说明冲积平原水分条件比山坡和冲积扇好的原因。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但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图7示意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
(1)对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的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2)指出4~6月该断面河水深度的变化特征,并说明原因。
(3)分析8月该河段河底淤积的原因。
珊瑚礁是由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共同形成的生物质石灰岩,主要分布在热带浅水海域。造礁珊瑚一般生活在距海面25米以内海域。图2示意珊瑚礁发育的一种模式的不同阶段。据此完成9-11题。
9.判断图示珊瑚礁的发育阶段依次是( )
A. |
②①④③ |
B. |
③①④② |
C. |
②④①③ |
D. |
③④①② |
10.图2所示④阶段珊瑚礁的形成过程中,海平面可能( )
A. |
先升后降 |
B. |
先降后升 |
C. |
持续上升 |
D. |
持续下降 |
11.西太平洋35°N附近海域也分布有珊瑚礁,主要原因是这里( )
A. |
岛屿众多 |
B. |
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
C. |
受暖流影响 |
D. |
受东亚季风影响 |
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据此完成9~11题。
9.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 )
A. |
构造运动 |
B. |
流水 |
C. |
冰川 |
D. |
风 |
10.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 )
A. |
地面沉降 |
B. |
流水侵蚀 |
C. |
风力侵蚀 |
D. |
冻融塌陷 |
11.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 )
A. |
水土流失 |
B. |
沼泽化 |
C. |
土地沙化 |
D. |
盐碱化 |
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下图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河床断面。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完成9~11题。
9.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 )
A. |
1-3月 |
B. |
3-6月 |
C. |
6-9月 |
D. |
9-12月 |
10.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 )
A. |
径流量增大 |
B. |
河道淤积 |
C. |
流速加快 |
D. |
河床展宽 |
11.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 )
A. |
切断潮流泥沙补给 |
B. |
加速汛期洪水下泄 |
C. |
提高潮流冲淤能力 |
D. |
拦截河流入海泥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