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读“2010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均GDP与人均CO2排放量散点图”。 回答下列问题。

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人均GDP、CO2排放量均较高的是

A.湖北、山东 B.广东、福建 C.海南、贵州 D.上海、天津

山西、内蒙古人均GDP不算高,但人均CO2排放量高,其主要原因不是
①自然资源贫乏      ②煤炭消耗量大         ③交通设施落后        ④第三产业发达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是造成霾天的主要元凶。霾使大气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A.霾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 B.霾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
C.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 D.霾削弱了地面辐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图3为我国天津市某年四季PM2.5平均日变化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代表冬季的曲线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关于四季PM2.5变化曲线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早晨峰值出现在6至9时左右,与人类活动相关
B.受大气运动影响14时前后出现低值
C.PM2.5曲线变化与气候变化规律相同
D.各个季节的曲线呈双峰变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随着供暖季的到来,2015年11月3日至11月13日东北地区出现了严重的霾天气,为东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敲响了警钟,让我们揭开东北“霾”藏的秘密。
材料一 霾是指大量极细微的颗粒物浮游在空气之中,形成的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
材料二 我国2015年11月10日至12日的霾区分布图和2015年11月3日东北三省着火点分布图。

材料三 霾天气的气温垂直分布模型图和沈阳市11月三天的天气信息统计表。

(1)从气象、工农业活动、生活方面分析东北这次霾天气产生的原因
(2)结合东北农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生态问题,谈谈实现东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举措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某日“北半球部分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阴影代表气压带,空白代表风带。读图完成下题。

该日,北半球正处于(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①带大气的运动特点和对天气的影响是( )

A.下沉,晴 B.由高纬流向低纬,雨
C.上升,雨 D.由低纬流向高纬,晴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霜冻是指空气温度突然下降,地表温度骤降到0℃以下时大气中的水汽直接凝华的现象。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霜冻现象进行探究性学习。下图是他们通过长期收集资料制作的“我国东部地区的平均霜期表”。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中不同地区霜期差异很大,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因素是( )

A.作物品种 B.地形 C.海陆位置 D.纬度位置

利于霜冻发生的条件是( )

A.下雪天 B.有微风时 C.多云的白天 D.晴朗的夜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雾霾天气是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微粒而形成的能见度降低的现象。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的热源和根本热源分别是( )

A.太阳、地面 B.地面、太阳
C.太阳、太阳 D.大地、大地

雾霾天气出现时,图中的( )

A.a减弱 B.b增强 C.c减弱 D.d减弱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表示冷锋天气的示意图是 (   )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某次台风从17日至21日移动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该台风
①该台风向东南方向移动速度逐渐减慢
②向西北方向移动速度逐渐加快
③17日给甲地带来狂风暴雨天气
④参与了水汽输送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9日,沿海受海水倒灌影响最大的地区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某日天气形势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气压最低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R地天气将经历

A.阴转晴升温 B.大风雨雪
C.晴朗降温 D.大风气压降低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当甲锋面3月份影响北京时,出现的天气现象可能是(   )

A.寒潮、沙尘暴 B.狂风暴雨
C.风和日丽 D.连续降水

关于A、B、C、D四处的描述正确的是
A.A处天气晴朗           B.B处为冷空气控制
C.C处降水丰富           D.D处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
所示的四条曲线中,表示冷锋过境的曲线是(   )

A.a线 B.b线
C.c线 D.d线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示意2015年9月24日至29日台风“杜鹃”的移动路径。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杜鹃” (  )

A.生成于西北太平洋洋面
B.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C.由西北向东南方向移动
D.由东南向西北风力递增

该台风(  )

A.引发台湾以东洋面发生海啸
B.可用RS和GIS进行监测预报
C.造成的灾情可以用GPS监测
D.对广东造成的危害比台湾更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沙尘暴作为一种天气现象,它的形成是由于(  )

A.冷锋过境 B.暖锋过境
C.气旋过境 D.反气旋过境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天气系统在西北大西洋出现的频率最高
B.该天气系统属反气旋
C.该天气系统的最大风雨区位于系统的最外围
D.该天气系统多出现在夏秋季节

该天气系统的最主要监测手段是(  )

A.气象台的人工监测 B.利用气象雷达
C.利用探测气球 D.利用气象卫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非洲某区域图和乞力马扎罗山地的垂直自然带图

材料二 维多利亚湖位于东非高原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面积近七万平方公里。维多利亚湖在7-8月为干季,是雷雨活动最盛、强度最大的时期。干季的雷雨,多发生在午夜至清晨这一时段,当地习称“夜雷雨”。
(1)乞力马扎罗山的森林带主要分布在海拔 1700—3000 米的高度范围,在森林带以下和以上分别为热带草原带和高山草甸带,分别分析这两地没有森林分布的原因。
(2)结合热力环流知识分析维多利亚湖干季多“夜雷雨”的主要原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某种地理现象在全球的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该地理现象最可能是

A.锋面气旋 B.厄尔尼诺现象
C.台风(飓风) D.渔场

在12月到次年2月期间

A.日出时间①比③早
B.⑤比②的自转线速度小
C.④比⑤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幅度大
D.昼长变化幅度①地小于④地

当①所在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②处盛行东南风 B.③处等温线向北凸
C.④处一片绿色生机勃勃 D.⑤处河流正值汛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地理锋面系统与天气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