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某山区降水量日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图中显示的降水特点是
A.山顶昼雨少 | B.河谷盆地夜雨多 |
C.河谷盆地日降水量变幅大 | D.从河谷盆地到山顶,日降水量减少 |
造成山顶与河谷盆地降水日变化差异的直接原因是
A.热力环流 | B.太阳辐射 |
C.植被状况 | D.地形起伏 |
若下图表示海陆风,图中的曲线表示等温面,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时是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
B.此时是白天,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
C.此时是晚上,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
D.此时是晚上,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
下图中a、b、c、d四点间存在热力环流,根据四点气压数值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为冬季,则c处是陆地,d处是海洋 |
B.若为白天,则c处是陆地,d处是海洋 |
C.若为夜晚,则c处是海洋,d处是陆地 |
D.若为城郊环流,则c处是城市,d处是郊区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摩洛哥地处非洲西北角,其南北自然环境差异大,磷矿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近年该国拦坝蓄水,兴修水利;引进外资,创办免税工业园;开发矿产,发展民族工业,使国民生产总值稳步提高。(下图为摩洛哥区域图)
(1)分析摩洛哥毗邻撒哈拉沙漠,但却有“烈日下的清凉国土”的美誉,试分析乙地“清凉”的原因。
(2)从气候和地形的角度,分析该国为合理利用水资源筑坝蓄水,建设农田排灌系统的原因。
(3)分析丹吉尔免税工业园布局的有利区位条件。
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图为”中国年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下列地区中,年平均雾日最少的是
A.福建沿海 | B.黄海沿岸 |
C.准噶尔盆地 | D.柴达木盆地 |
与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多雾直接相关的是
A.秦岭阻挡冷空气南下 | B.受暖湿东南季风影响显著 |
C.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 | D.晴朗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强 |
河北省张家口市处我国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过渡地带,冬季寒冷漫长,有较丰富的森林、矿产资源。下图为张家口市(阴影部分)及周边地形图。
(1)张家口市分布哪两种气候类型?请描述其中一种气候类型特征。
(2)试述洋河水文特征。
(3)张家口市天然滑雪条件良好,分析其自然原因。
(4)张家口市属“环京津贫困带”区域之一,试分析其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及可采取的措施。
36.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4年09月22日《农民日报》“秋雨绵绵落华西”——2014年9月7日以来,一场接一场的秋雨接踵而至,四川陕西等地迎来今年时间最长的一次降水过程,局地发生暴雨洪水灾害。(华西秋雨是我国西部地区秋季多雨的特殊天气现象。主要指渭水流域、汉水流域、重庆、四川等地区的秋雨)。陕西当地俗称“秋淋”,四川等地也有“你有万担粮,我有秋里墒”之说。
材料二 雅安市是中国四川省中部偏南下辖的地级市,素有“川西咽喉”、雅安自古多雨,有西蜀天漏之说,俗语“雅无三日晴”,号称雨城。
(1)根据表描述雅安气候特征
(2)据图甲、图乙分析地形与雅安雨城形成之间的联系
(3)简述华西秋雨对四川省农业生产产生的影响
下图为东南亚马来半岛以附近气温(单位:℃,等温距为5℃)、降水(单位:毫米)分布图,根据所学知,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乙处的气温范围是__________,并说明原因。
(2)图示地区七月盛行______风,此风对图示地区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
(3)依据图中所给的信息,判断甲地的气候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4)举出一种图示地区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其社会经济方面的区域优势
(1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昆明为7.7℃,成都为5.5℃),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甲图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乙图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
(1)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自然原因。
(2)小明建议把攀枝花打造成“避寒之都”,吸引人们冬季来此度假。小亮则从空气质量角度提出质疑。试为小亮的质疑提出论据。
读我国北方某地气温水平分布图,回答下题:若该地有一锋面活动,则该锋面的位置应在
A.①附近 | B.②附近 | C.③附近 | D.④附近 |
若该锋面为快速移动的冷锋,会带来雨雪天气,则降水最集中的区域可能为
A.①②③ | B.③④⑤ |
C.①④⑤ | D.①②⑤ |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表1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表1
年份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
植株数量 |
灌木植物 |
1 |
1.00 |
1.00 |
1.00 |
1.00 |
草本植物 |
1 |
1.18 |
1.20 |
1.21 |
1.23 |
|
地上生物量 |
灌木植物 |
1 |
1.09 |
1.10 |
1.12 |
1.11 |
草本植物 |
1 |
1.47 |
1.55 |
1.52 |
1.53 |
|
地下生物量 |
灌木植物 |
1 |
1.01 |
0.99 |
0.98 |
0.97 |
草本植物 |
1 |
1.21 |
1.29 |
1.42 |
1.58 |
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①生物量提高 ②生物量降低 ③植株密度改变 ④植被分布改变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A.植株数量 | B.总生物量 | C.地上生物量 | D.地下生物量 |
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 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 |
C.灌木植物茂盛、草本植物萎缩 | 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茂盛 |
下图为对某天气系统在我国各地过境的降雨量预报,读图回答下列问题。该天气系统最可能是
A.高压 | B.低压 | C.冷锋 | D.暖锋 |
该天气系统过境,给甲地带来的气象灾害是
A.洪涝 | B.台风 |
C.风暴潮 | D.寒潮 |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若在甲处有一天然港湾,则该港湾的气候特征
A.全年炎热干燥 | B.雨热同期 | C.雨热不同期 | D.一月份寒冷干燥 |
若甲港的对面驶来一艘轮船,其桅杆上的旗帜飘向
A.东南 | B.东北 | C.西南 | D.西北 |
某中学地理探究性学习小组对该中学与高速公路之间的一片林地与裸地气温进行连续监测,测得林地与裸地月均温差值变化如下表。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月均温差值 |
0.13 |
0.10 |
0.18 |
-0.16 |
-0.13 |
-0.25 |
月份 |
7 |
8 |
9 |
10 |
11 |
12 |
月均温差值 |
-0.43 |
-0.40 |
-0.20 |
-0.10 |
0.11 |
0.22 |
探究结果表明
A.学校所在地位于南半球 |
B.林地的年均温差大,裸地的年均温差小 |
C.该地7、8月份的月均温较低 |
D.林地比裸地的年均气温低 |
该片林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①涵养水源 ②保持水土 ③减弱噪声 ④吸烟滞尘 ⑤防风固沙
A.①② | B.②⑤ | C.③④ | D.③⑤ |